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一、近五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题集锦(2014-2018年)1、(长沙2018)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经史大义 /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B. 乃因地形制.阵法 /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 赏罚信. /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 名更出.大猷上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分)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选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5分)2、(株洲2018)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

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

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1)在;(2)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1)“于”翻译为“在”;(2)“欲”翻译为“想要”。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考查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考场号: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求学励志篇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为学之要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①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②,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④,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棁(zhu ō):梁上短柱。

②迂诞:迂阔荒诞,不合事理。

③鸱枭( ch ī xi āo):猫头鹰,古人视之为恶鸟。

④华: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军国经纶.. (2)恶.之如鸱枭 (3)如此以学自损. (4)以补.不足也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2分)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忽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4.选段中作者认为的学习的价值有哪些?(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①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②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也,吾材之敏,倍③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5.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4分)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一)(2019.潍坊市)德秀敬老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二)晏子治东阿(三)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3.从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3分)(四)司马朗智对司马朗,年十二,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1 / 27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惊恐 2.希望自身 3.同“否” 4.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中考语文 2019湖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练习

中考语文  2019湖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练习

2019湖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郴州卷】【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分)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答案】(1)等到(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13. D.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2019·邵阳卷】(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成语故事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

③仕:当官。

④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识:.(2)北土亦有此物否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①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①御:车夫。

②回车:调转车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问其御曰其:.(2)对曰对:.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3.文章中“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螳臂当车”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2分)— 2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徙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②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卫鞅:人名,即商鞅。

②已乃:旋即,不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恐天下议己恐:.(2)以明不欺以:.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从这个故事中看,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一篇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2分)— 3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恪尽职守崇祯①末,流贼张献忠②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③以凤庐道④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⑤也。

”.【注释】①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与李自成齐名。

③史公: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

④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

⑤吾师: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辄数月不就寝辄:_______.(2)吾上恐负朝廷恐:______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3.史可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4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人琴俱亡王子猷①、子敬俱病笃,而子敬②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③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自《晋书·王徽之传》)【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

②子敬:王献之。

③素:向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俱:__________.既:__________(2)弦既不调.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琴俱亡”的意思是什么。

(2分)— 5 —人物品行六、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开遽,便唱②使还。

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太傅:谢安。

②唱:提议。

③神情:精神兴致。

④王:同“旺”。

⑤吟啸:同“啸咏”。

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太傅神情方王方:.(2)诸人皆喧动不坐皆:.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6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长孙)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①,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②。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其恭慎如此。

世祖世,所在著.绩,每建大议,多合时机。

为将有权略,善待士众。

(选自《魏书·长孙道生传》)【注释】①障泥:马鞍。

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②堂庑:堂下四周之屋。

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第宅卑陋陋:_______.(2)乃切责子弟责:_______.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3.你如何看待道生毁掉华宅这件事?请简述理由。

(2分)— 7 —八、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胡仲尧,洪州奉新人。

累世聚居,至数百口。

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①,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南.唐李煜时尝授寺丞。

雍熙二年,诏旌其门闾。

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尧发廪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

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

五年,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②。

召见.仲容③,特授试校书郎④,赐袍笏犀带,又以御书赐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一十五》)【注释】①厨廪:厨,厨房。

廪,粮仓。

②寿宁节: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

③仲容:胡仲尧的弟弟胡仲容。

④试校书郎: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以延四方游学之士延:_______.(2)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遣: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 8 —3.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胡仲尧为百姓做了哪些事情?(2分)九、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公①八岁入社学读书,刻苦自励,遇夜则燃枯竹以继晷。

稍长,从后部主事黄岩章仲寅先生学举子业②。

时予先公为温州太守,患乐清东数乡滨海,俗犷戾,思有以变其习,乃选.良家俊秀补郡庠③弟子员。

公在选中。

先公问其业,甚习,为.易今名,因留府廨躬教之。

政暇则召至后堂,亲为讲析义理,教之作文。

繇是④学大进。

南畿士子从学者甚众,经其指授者,往往擢科跻士⑤。

【注释】①公:指章恭毅。

②举子业:指应试学子的学业。

③郡庠:府学,指官府创办的学校。

④繇是:由是。

⑤擢科跻士:指中科举登进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患乐清东数乡滨海.(2)先公问其业.患:_______问:_______— 9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乃选良家俊秀补郡庠弟子员。

3.读选文,说说章恭毅是什么样的人。

(2 分)叙事说理十、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①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②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苻子》)【注释】①衽(rèn):睡席。

②逾:同“愈”,更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而患露之濡于身患:.(2)而其身逾湿其:.— 10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武王拜俘虏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①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

”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

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武王避席②再拜之。

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

故《易》曰:“诉诉履虎.尾,终吉。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妖:怪异、邪恶的事或人。

②避席:离开坐席。

— 1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虽然,非其大者也然:_______.(2)贵其言也言: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

3.结合选文,说说武王为什么“避席再拜之”。

(2分)十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敬姜论劳逸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歜③之家而主④犹绩,惧干季孙⑤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⑥,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节选自《国语·鲁语下》)— 12 —【注释】①公父文伯:鲁大夫。

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

②绩:纺麻。

③歜(chù):文伯自称其名。

④主:主母。

⑤季孙:季康子。

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

⑥居:坐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鲁其亡乎亡:_______.(2)择瘠土而处之择: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3.从选文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关尹①谓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

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②在身,稽③在人。

人— 13 —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④也。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关尹:春秋时人,字公文。

②度:法度。

③稽:考核评论。

④行不从径:走路不走正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