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6节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小数除法第6节 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温故知新1.填空。
(1)3.25×0.17的积是(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0.55 )。
(2)1.85÷0.9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06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2.1 )。
四0.552.062.1新课先知2.教材第39页例10(1)。
(1)阅读与理解。
已知分装2.5 kg香油,每个瓶子最多可装0.4 kg。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就是求( 2.5 )里面有几个0.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2.5÷0.4 。
2.52.5÷0.4新课先知(2)分析与解答。
2.5÷0.4的计算结果是( ),瓶子不能有0.25个,应该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6,但是6个瓶子只能装( 2.4 )kg,还剩下( )kg,因此需要准备( 7 )个瓶子。
(3)规范解答:2.5÷0.4=6.25≈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6.252.40.12.5÷0.4=6.25≈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新课先知3.教材第39页例10(2)。
(1)阅读与理解。
已知每包装一个礼盒要用1.5 m的丝带,求一根25 m 长的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就是看( 25 )里面有多少个( 1.5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5÷1.5 。
251.525÷1.5新课先知(2)分析与解答。
25÷1.5的计算结果是( 16.666… )。
盒子数不能是0.666…个,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17,但是包装17个礼盒需要( 25.5 )m长的丝带,还差( 0.5 )m,所以最多只能包装( 16 )个礼盒。
25.50.516新课先知(3)规范解答: 25÷1.5=16.666…≈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4)回顾与反思。
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 进一 )法或( 去尾 )法取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习题第6课时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人教版

3.当 x 等于多少时,下面式子的结果是 0?当 x 等于
多少时,下面式子的结果是 1?(仿练教材第 76 页第
11 题)
(12.6-2x)÷3 解题指导:分别解方程(12.6-2x)÷3=0 和(12.6-2x)
÷3=1 即可。
(12.6-2x)÷3=0 (12.6-2x)÷3=1
12.6-2x=0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1.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 (1)一本 126 页的故事书,看了 3 天后,还剩下 45 页。 这 3 天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_这__3_天__平__均__每__天__看__的__页__数__×__3_+__剩__下__的__页__数________ =这本书的页数 (2)公园里有杨树 70 棵,比柳树的 3 倍少 20 棵,柳树 有多少棵? __柳__树__的__棵__数__×__3_-__2_0_____________=杨树的棵数
作业课件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人教版
5 简易方程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第6课时 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0.58-0.38=0.2 0.25+1.25=1.5 0.66+0.34= 1 11.3-5.3= 6 4.8÷0.6= 8
3.5÷0.7= 5 1.8÷0.9= 2 4.5×0.2= 0.9 7.2×0.5= 3.6 0.7×1.2= 0.84
12.6-2x=3
x=6.3
x=4.8
x=17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错案:蓝鲸的寿命大约是 100 年,比海象寿命的 3 倍
少 20 年。海象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错解:解:设海象的寿命大约是 x 年。
3x+20=100 3x+20-20=100-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 第6课时 用小数的估算解决购物问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6课时用小数的估算解决购物问题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
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就象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充满快乐的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考虑问题之全面,数学知识运用之灵活,真的让人佩服。
第1页共1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第6课时 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

《第6课时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1)保留一位小数:2.360.943(2)保留两位小数:3.2511.447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86×1.2=(2)3.14×3.9=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积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
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商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6。
出示例6情境图,观察图,弄清题意。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
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并计算。
列式:19.4÷12当学生除不尽时,组织讨论:(1)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你除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板书:19.4÷12=1.6166666…(2)一个羽毛球的价钱到底是多少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一个羽毛球定价,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意见1:羽毛球的定价是1.6元。
因为1.6元比较接近1.616666…元。
意见2:羽毛球的定价是1.61元。
因为货币最小面值是“分”,把“分”后面那些6去掉了就行。
意见3:羽毛球的定价是 1.62元。
因为 1.616666…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分”,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是1.62。
师: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为什么?(定价1.62最接近准确价格,最合适)2.探究求商的技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简易方程—解方程(2)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简易方程—解方程(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的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易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等式的性质。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等式的性质,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2. 探究新知(1)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方程的定义。
(2)等式的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为解方程打下基础。
(3)简易方程的解法以实例讲解简易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解决,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 等式的性质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简易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
在实践应用环节,通过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简易方程的解法”。
简易方程的解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师应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以下是对“简易方程的解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方程的解法原理方程的解法基于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 解方程(4)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方程(4)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加法逆元、减法逆元、乘法逆元、除法逆元。
2. 解方程的步骤:化简方程、求逆元、求解。
3. 解方程的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解方程的步骤。
2. 教学难点:求逆元,解方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粉笔、黑板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如加法逆元、减法逆元等。
2. 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加法逆元、减法逆元、乘法逆元、除法逆元。
2. 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化简方程、求逆元、求解。
3. 讲解解方程的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解方程2x 3 = 7。
2. 讲解解题思路:先将方程化简,再求逆元,最后求解。
3. 讲解解题过程:2x 3 = 7,化简得2x = 4,求逆元得x = 2。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解方程3x - 4 = 5。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及应用。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及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注重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例题讲解”部分。
【考试必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1. 填一填。
(1)在 1.502,1.502·,1.50· 2·,1.5· 02·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7.5,当甲数和乙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
(3)0.51÷0.3=17÷( )=( )÷30=510÷( )=( )2. 将一张14平方米的铁皮制成铁皮水桶,每制造一个铁皮水桶需1.8平方米铁皮,这张铁皮最多可以制造多少个铁桶?3. 上个月胜利小学一共用水125.2吨,每吨水的价格是1.8元,学校有16个班级,每个班级平均应分摊多少元?4. 一种科技书每本2.5元,每箱有80本,买20箱这样的科技书要多少元?5. 学校会议室的长是8.5米,宽是5.6米,用每块0.2平方米的地砖铺设地面,要用多少块?6. 榨油厂用3吨的花生仁榨出 1.26吨的花生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补上合适的问题,再列式,不必计算。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这样的速度,行24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先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8. “嫦娥一号”卫星从成功发射到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经过的时间为14天差10小时。
“嫦娥一号”飞行速度平均每小时约0.552万公里,算一算,“嫦娥一号”从发射到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总飞行距离约多少万公里?(结果保留整数。
)9. 从下列条件中选择2个或3个条件(在),再提出问题,并解答。
( )每只篮球135.5元;( )篮球价格比排球的2倍多3.5元;( )一只排球和一副乒乓球的价格与一只篮球的价格相等。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修一条公路,还剩5.1千米没有完成,剩下的比已经完成的2.5倍还多0.6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参考答案1. (1)1.5·02·1.502 (2)7.5 (3)10 51 300 1.72. 7个3. 14.085元4. 4000元5. 238块6. 略7. 略8. 0.552×(14×24-10)≈180(万公里)9. 略10. 5.1+(5.1-0.6)÷2.5=6.9(千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 第6课时 循环小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 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4. 循环小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中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探究循环小数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发现除不尽的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除不尽的小数会重复出现,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3. 探究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1)让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重复部分,学会用省略号表示循环。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4. 探究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长除法计算循环小数。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5. 探究循环小数的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拓展循环小数的其他知识点,如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等。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概念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地引导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灵活运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口算卡,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口算。
10-2.480.45×22.36-2.30.51÷1.7 0.96÷0.6 0.4÷0.04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39页例10(1)。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题思路。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kg里有几个0.4kg。
(3)猜一猜。
请同学猜一猜,需要几个瓶,把结果和理由告诉同伴。
(4)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出结果。
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同学口述,板书如下:2.5÷0.4=6.25(个)(5)提问。
按“四舍五入”法,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kg香油,还剩下0.1kg香油)怎么办?(需要再准备1个瓶子装剩下的0.1kg香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师: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要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6)验证。
刚才你猜对了吗?理由符合实际情况吗?(7)讲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的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等于或大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位数字上加1。
今天通过例10(1)的学习,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数的方法。
在除法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舍去,无论舍去的最高位是几,都要向保留部分的末位进一,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8)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情况用到了“进一”法,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2.学习教材第39页例10(2)。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题思路。
(3)独立列式计算。
(4)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1.5=提问: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计算结果出现了循环小数)教师在横式后写上得数:25÷1.5=16.666…(个)。
(5)想一想。
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不够)为什么?(因为余下的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所以不能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不能用“进一”法取近似数,这时需要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呢?(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去尾”法。
“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6)举例。
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三课堂作业1.一罐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
冲完这罐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2.幸福小学有382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
需要几辆客车?3.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0条。
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有同样的纸2859页,可装订多少本笔记本?5.一棵树4.5米高,一只小猫从下向上爬。
它每次向上爬3米,向下滑2米,第几次能爬到树顶?参考答案课堂作业1. 450÷14≈32(杯)32×8=256(克)2. 382÷40≈10(辆)3. 680÷70≈10(个)4. 2859÷60≈47(本)5.第3次能爬到树顶。
教材习题练习九1. 1.2÷3÷2=0.2(公顷)2.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除法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再用客车的速度减去货车的速度。
336÷3.2=105(千米/时)336÷3.5≈96(千米/时)105-96=9(千米)3. 300÷3÷4=25(棵)4.分析:先算85份周报卖的钱数,再算卖晚报的钱数,最后算出卖晚报的份数。
1.5×85=127.5(元)230-127.5=102.5(元)102.5÷0.5=205(份)5. 902013.88.566.分析:先求雨燕的速度,再求雨燕的速度是信鸽的几倍。
510÷3=170(千米/时) 170÷74≈27.分析:用面粉的总质量除以每个蛋糕用的面粉的质量,再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求出近似数。
4÷0.32≈12(个)8.分析:用葡萄的总质量÷每个纸箱装的质量=用纸箱的个数,计算出结果后,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680÷15≈46(个)9. (1)分析:先求出买钢笔用的总钱数,再求出可以买几支钢笔,计算出结果后,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80-45.6=34.4(元)34.4÷2.5≈13(支)(2)可根据题中的实际数量提问题,答案不唯一。
10. 13.616.810.51913.616.810.51911. 450÷16≈28(杯)28×9=252(克)12.分析:因为50000平方米是10000平方米的5倍,可以求出10000平方米森林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吨数,再求出50000平方米8月份吸收二氧化碳的吨数。
50000÷10000=56.3÷7=0.9(吨)0.9×5×31=139.5(吨)13. 3.69÷2.46=1.5板书设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25÷1.52.5÷0.4根据实际情况对小数的商取整。
例如求所需的容器、布袋等物品的数量时,根据需要求得的结果要用“进一”法。
当知道了总量求可以得到几个分量时用“去尾”法,例如一段绳子可以做几个中国结,一片铁皮可以做多少个盒子等。
课后反思1.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3.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又安排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内容。
一方面是在进一步巩固商,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思维较活跃,但有可能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去取商的近似数。
因此,要让学生在产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来确定是“舍”还是“入”,从而认识取商的近似数的另外两种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课堂设计说明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共鸣,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使思维得到训练。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留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42~4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灵活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掌握有关小数除法的运算。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回顾1.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
2.小组交流。
重点说说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二整理1.小组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图。
2.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循环小数的意义。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计算。
三整理请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自出一份综合练习。
交换自出练习,相互做。
四互评做完后互评。
参考答案教材习题第42页整理和复习1. 5.0257.2962.093.528.40.23320.2874.14.72. (1)2.8×6.34≈17.52(元)(2)100÷6.34≈15.77(美元)(3)500×0.82=410(元)5500×0.08=440(元)410<440香港标价低(4)略练习十1. 1.683705.812817.59041竖式略2. 43.3324.110.723. 84.50338.0086.804.分析:先求李大伯用了多少分钟,再求出李大伯跑1km用的时间。
9.7+2=11.7(分)11.7÷1.5=7.8(分)5. 3.236.1122.376. 100÷18.5≈5(本)7.略课后反思1.在数学复习整理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经历自主整理过程,用他们自己整理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2.本单元知识点多,且不易记忆。
采用创设情境的全新教学方法,用“与众不同的数”的概念来激活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碎知识点。
这一主题情境的开展,为学生自主整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3.建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实践、纠偏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本课最大特色是在对知识进行自主整理与创设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及应用规律和解决问题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课堂设计说明1.使学生初步理解采用表格法和树状图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