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问题

合集下载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绪论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

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

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Ⅳ-Ⅴ小型地貌5.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地貌:又称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4、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5、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6、单面山:单面山一般形成于岩层倾斜不大(<35°)的单斜地层地区,一般较缓,它与岩层的倾斜方向一致,称为构造坡(顺向坡)。

另一坡较陡,与岩层的构造面不一致,称为剥蚀坡(逆向坡)。

逆向坡上部常呈悬崖峭壁。

7、猪背山:在单斜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构造坡与剥蚀坡的坡度与坡长相差不大时,出现两坡近似对称的山岭,领顶形状如猪被,这种单面山称为猪背山。

8、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受到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9、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10、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1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软弱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2、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并经常性或周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

.13、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14、.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的突起地形----跌水或瀑布。

15、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河漫滩的下部是先形成的河床相的粗粒冲积物,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冲积物,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16、河流阶地:原来的河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时期。

2.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3.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4.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5.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的过程。

6. 崩塌形成、发展与致灾过程(1)陡坡岩(土)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

(2)地下水浸入裂隙(包括岩石原有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土)体与边坡联结力。

(3)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的危岩状态。

(4)遭受地震、暴雨、融雪、人工不当截坡和爆破等触发,导致岩(土)体突然发生崩塌。

7.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

(反之,则为逆地质构造地貌)8.滑坡要素:(1)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可成一台阶或多级台阶,台面常向坡倾斜,台面上树木倾斜(醉汉林)。

(2)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滑动面呈向上凹的近似圆弧形,有时可见擦痕和磨光面。

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可为一组。

在滑动面上下,常可见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

(3)滑床(滑坡底座):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9.河谷的形成发展(1)“V”型谷:在河流形成早期(或河谷上游或坚硬岩石或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深深切入基岩,形成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急流险滩多,水流湍急,两岸崩塌发育,断面狭窄的“V”型谷。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

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础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

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

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5.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6.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7.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2.古土壤3.残积物4.滚落5.崩塌6.错(座)落7.撒落8.倒石堆9.滑坡10.土层蠕动11.片流12.坡积物13.泥流14.面状洗刷作用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3.什么是坡积物?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1.坳谷2.洪积物3.洪积扇4.泥石流5.洪流6.河谷7.侵蚀基准面8.隘谷9.障谷10.峡谷11.成形河谷12.河漫滩河谷13.裂点14.迂回扇15.天然堤16.自由曲流17.汊河型河床18.雏形河漫滩19.平坦河漫滩20.牛轭湖21.侵蚀阶地22.基座阶地23.嵌入阶地24.内迭阶地25.上迭阶地26.冲积平原27.水系28.水系形式29.河流袭夺30.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3.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4.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三.对比题: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2.岩溶堆积物3.岩溶漏斗4.落水洞5.坡立谷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9日(第5周——校历第8周)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第一次作业
1.新生代的划分及时间界限? 2.何为地形倒置?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 3.弯道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4.河床中的砾石为什么会发生跃移?
1.新生代的划分及时间界限?
新生代的划分
晚更新世 中更新世 早更新世
12.6万年 78.1万年
1.17万年
2.588Ma
5.332Ma
23.03Ma 33.9Ma 55.8Ma 65.5Ma
注意:纪和系的使用;世和统的使用。地层用系和统;地质时代用纪和世。
2.何为地形倒置?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正向地质构造形成负地形, 负向地质构造形成正地形,称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
Synclinal ridge Anticlinal valley
3.弯道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①弯道环流(假定水流由直流河段进入弯曲河段) 常数 水深
A.流速(V)在垂向上服从对数分布规律——V=a·lg(b+chx),水底 流速小,水面流速大。质量
B.由于弯道离心力(F=mV2/R)影响,水体涌向凹岸,水面倾
斜。
离心力 流速 (指向凹岸)
曲率半径
让你笑到凌乱的30句搞笑个性签名
两者叠加的结果,在水面弯 道离心力>压力梯度力,水 体流向凹岸;在水底弯道离 心力<压力梯度力,水体流 向凸岸。在横剖面上,水体 作圆周运动。
E.水体流速V可以分解为垂直河岸的分量V’和平行河岸的分量V”。 V’促进水体流向凹岸, V”使水体流向下游。
F.在弯道离心力F,压力梯度力dP/ds,平行河岸的速度分量V” 共同作用下,水质点呈螺旋状流向下游(类似抻开的弹簧)。
了,最可悲的是创可贴还
C.由于水面倾斜,等压面也 发生倾斜,产生压力梯度力。
静压力P=ρgh, 压 力 梯 度 力 dP/ds=ρg·dh/ds 。
水体密度 重力加速度 水面斜率
压力梯度力方向指向凸岸, 在垂向上是个恒量。
D.由于弯道离心力(F=mV2/R) 在水面大,在水底小;而压 力梯度力在垂向上是恒量。 弯道离心力与压力梯度力方 向相反。
作业2:
2016年5月19日(校历第12周——星期四)
①结合下图,阐述岩溶地区两股饱和浓度不同的水流混合以后,为什么 会重新具有溶蚀性?
CO2+H2O+CaCO3 Ca2++2(HCO3-)
D
非饱和区
过饱和区
E
CaCO3与CO2的平衡曲线
②冰川谷的特点。
③结合下图,阐述海滨带的泥砂是如何分选的?
第五章 岩溶地貌地貌及其堆积物
1.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两股浓度不同的饱和水流混合以后,为什么会重 新具有溶蚀性? 3.岩溶区地下水的分带及其运动特征? 4.地表岩溶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 5.地下岩溶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 6.岩溶堆积物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
1.冰川有哪些主要类型? 2.冰川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3.冰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冰川谷的特 点? 4.冰碛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特征如何? 5.冰水堆积地貌有哪些类型?特征如何? 6.如何识别冰水堆积物和正常河流沉积物? 7.冰川地貌组合的特点? 8.冻土地貌有哪些主要类型?
们说:“警。。。察。。。同志,我就 喝一瓶 酒,真 。。。 不是。 。。我 。。。 的
问题,我。。。就没见过。。。大半 夜的, 一家三 口在马 路中间 。。。 吃火锅 的
。。。”Pol.ice:你TM看清楚,车都开 人家院 子里了 !
3、汪峰回酒店,看到
一群记者守在门口,便上前询问:“你 们这是 干嘛呢 ?”记 者头也 不回:“等汪峰 出
V2/——中等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V3/——粗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V1//——细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V2//——中等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t(时间)
V3//——粗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图7-5 海滨地区作波浪运动水质点速度曲线
③结合下图,阐述海滨带的泥砂是如何分选的?
1.在正半周,较细颗粒向陆运动的距离是曲边梯形abc的 面积;负半周向海运动的距离为曲边梯形def的面积。直 观看出,曲边梯形面积def>面积abc,细颗粒净运动向海。 2.中等粒度颗粒向陆起动流速是V’,向海起动流速是V”; 在正半周,颗粒向陆运动的距离是曲边梯形gbh的面积; 负半周向海运动的距离为曲边梯形kel的面积。直观看出, 曲边梯形面积gbh≈面积kel,中等颗粒净运动=0。 3.对于粗颗粒,正半周向陆运动距离为曲边梯形ibj的面积, 负半周向海运动的距离为曲边梯形men的面积。面积ibj> 面积men,粗颗粒净运动向陆地。所以,海滨地区粗颗粒 向陆地运动,细颗粒向海运动。
4.河床中的砾石为什么会发生跃移?
由于流速(V)在垂向上服从对数分布规律——V=a·lg(b+chx),水 底流速小,水面流速大。
V
Ftop
Ftop Fbottom mg
Fbottom 砾石悬浮条件:f=Fbottom-Ftop-mg>0
根据Bernoulli law,位于床底的砾石,下表面侧压力大,上表面 侧压力小,砾石获得的升力f=Fbottom-Ftop。 砾石悬浮条件:f=Fbottom-Ftop-mg>0 当砾石悬浮起来以后,上、下表面的侧压力差别减小,在砾石 本身重力和水流冲力作用下,慢慢落向床底——跳跃式运动。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关键问题第二章 构造地貌1.什么是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2.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其特征如何? 3.次生褶曲构造地貌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其特征如何? 4.断层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5.火山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6.以你的家乡或你熟悉的一个地区为例,介绍构造地貌类型 及其特征。 7.何为地形倒置?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关键问题
第一章 绪论
1.何为地貌学? 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3.何为第四纪地质学? 4.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5.新生代划分方案? 6.第四纪的下限? 7.何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研究方法? 8.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之间的联系? 9.如何理解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3 O1 O2
O2 O1 C3
O1 C3 O1
C3
O1
C2
C1
O2 O2
O1
Synclinal ridge and anticlinal valley
①根据局部应力分析, 背斜核部的节理、裂 隙是开放性的; ②向斜核部的节理、 裂隙是封闭的; ③背斜核部被外营力 侵蚀的更快; ④经长期的差异侵蚀,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就形成地形倒置。
第七章 海滨地貌及其堆积物
1.海滨地区的分带? 2.浅水区波浪作用的特点? 3.波浪到达浅水区后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其结果如 何? 4.海岸带泥砂是如何分选的?为什么? 5.海蚀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6.泥沙横向运动特点及其所形成的地形? 7.泥沙纵向运动特点(含45o最快)及其所形成的 地形? 8.河口区的地貌类型及特征?
第四纪 全新世Holocene Qh Quaternary 更新世Pleistocene Qp
新生代 新近纪 Neogene
Cenozoic
古近纪 Paleogene
上新世 Pliocene N2
中新世 Miocene N1 渐新世 Oligocene E3 始新世 Eocene E2 古新世 Paliocene E1
②冰川谷的特点。
冰川谷的特点
冰斗
①平面上——短、宽、直,源头大。 ②横剖面——U形(冰川两侧冰蚀强烈)。 ③纵剖面——阶梯状,很多石盆、岩坎。 ④两坡面——有磨光面,擦痕、悬谷。 ⑤谷底——羊背石,漂砾。
③结合下图,阐述海滨带的泥砂是如何分选的?
陆地
v(水质点运动速度)
负半周
正半周
说明:
V1/——细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陆地
v(水质点运动速度)
负半周
正半周
说明:
V1/——细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V2/——中等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V3/——粗颗粒向陆运动起动速度
V1//——细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V2//——中等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t(时间)
V3//——粗颗粒向海运动起动速度
图7-5 海滨地区作波浪运动水质点速度曲线
①结合下图,阐述岩溶地区两股饱和浓度不同的水流混合以 后,为什么会重新具有溶蚀性?
来。”汪峰心喜:“准备采访他吗?”“想 问问他 周杰伦 在不在 酒店里 。”
4、公交
车上,一位低胸吊带美女给一位大爷 让座。“大爷, 您坐。 ”“没事 ,你坐 ,我站 着
挺好。”大爷边擦着鼻血边说,坚定不 移的目 光令我 肃然起 敬!! !
5、今天
上朋友圈看见一个朋友发了条动态。“半夜起 来想炒 个蛋炒 饭,结 果被刀 割到手 指
第三章 重力地貌
1.崩塌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2.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主要地貌类型? 4.重力地貌(坡地地貌)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 5.土屑蠕动的机理?
第四章 流水地貌
1.横向环流(尤其是弯道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2.河床中的微地貌有哪些类型? 3.河漫滩微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4.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5.冲积平原上的微地貌有哪些类型? 6.河流袭夺所形成的地形有哪些? 7.河床中的砾石为什么倾向上游? 8.砾石为什么会发生跃移? 9.面流地貌有哪些类型? 10.洪流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11.冲积物的特点? 12.洪积物的特点?
CO2+H2O+CaCO3 Ca2++2(H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