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文课件第18章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
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
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有何差异?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
答案提示:(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克鲁格曼第八版PPT

货币危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货币危机是由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投机攻击或政 府政策失误导致的汇率剧烈波动。货币危机通常表现为本币大
幅贬值和外汇储备流失。
04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
关税政策
通过征收关税来限制或鼓励进口,保护国内产业 或增加财政收入。
非关税壁垒
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
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对国际资本流 动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一国实施紧 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内利率上升 ,从而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可能导致金融体
系的崩溃。
债务危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债务国的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债务 危机。债务危机通常表现为债务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本息,进
02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 获取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发展,即使一国在所有产 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仍可通 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从贸易 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各国应出口密 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 产品。
贸易自由化政策
通过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 化,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政策
汇率政策
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或干预外汇市场,影响国际收支平 衡和国内经济稳定。
国际储备政策
国际经济学课件中文版克鲁格曼教材

18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 如果每一个国家出口 他具有 比较优势(低机会成本)
的产品 ,那么所有国家都能从以这种原则进行的贸易 中获益。
什么决定 比较优势?
• 回答这个问题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 不同是如
何决定贸易结构(一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的。
– 国际贸易也许会损害国内某些人的利益 – 贸易, 技术, 以及高工资和低劳动技能的工人.
• 国际贸易关于什么的学科?
– 贸易结构 (谁卖给谁什么?) – 气候以及资源决定了一些产品的贸易结构 – 在工业和服务业在贸易结构上差异更加微妙. -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 -一方面是国家资源如资本,劳动,土地的相关供给另一方面是在不同商 品的生产上对于这些劳动要素的运用. -一个大体上随机的组成部分. – 贸易的两种方式: » 产业内贸易 取决于国家之间的不同. » 产业间贸易 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并且发生在相似国家之间
• 国际市场允 许政府对不同公司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
这是可以分析的.
• 政府也控制货币供应.
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期间还会学到其他一些经常发
生的经济问题.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3
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
贸易利益
• 很对人对于一国进口其自己可以生产的物品持怀疑的态度. • 当国家卖给其他国家货物和服务时,所有国家都受益. • 贸易与受益分配
27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绝对优势
•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
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 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购买力平价理论

e=
P t P t
*
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忽略运输成本和交 易成本,同一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价 格是相同的。-P366 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 济机制。
One Price Rule 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中的“同种商品”指可贸易商品, 其价格的国际差异可以通过套购活动消除。 不可贸易商品:不能移动、套购成本无限高 的商品,主要包括不动产和个人劳务项目, 其价格的国际差异不能通过套购活动消除。 固定汇率制下,套购活动会带来两国物价水 平的调整;浮动汇率制下,套购活动引起外 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引起汇率调整。
§2 购买力平价理论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一、PPP理论的主要内容
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Cassel) 1922年提出,简称“PPP理论”
观点:汇率的决定应依据两国国内的物价比;新的 均衡汇率应以原始汇率为基础,通过两国的相对通 货膨胀率调整得到。 分类: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 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2.2 非抛补利率平价的检验 因为预期的汇率变动率是一个心理变量,很难获 得可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实际意义也不大。
三、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本流动,因而在 资本流动非常迅速、频繁的外汇市场上,利率 平价(尤其是CIP)始终能够较好地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 只是描述了汇率和利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如中央银行 可以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的变动对汇率进行 调节; 利率平价说存在一些缺陷:如没有考虑资本流 动的交易成本、资本流动障碍、套利资金规模 的有限性等。
《国际经济学》(全套)ppt课件

二、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预备知识一: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 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 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 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 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 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 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 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 差额。
国际经济学
P
消费者剩余 F
P1 P2
S
E PE
P2’
D
P1’
、欧盟的水产品中被检出有杂质而受到“暂停进口申
报”。检查结果发现,是渔民在搬运水产品时不小心
夹带了泥沙等杂质。但宁波的水产品出口却因此受累
,1―2月份,全市水产品的出口下跌二成多,其中出
口欧盟市场下跌了97%以上。
国际经济学
14
1998年9月,美国突然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 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 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 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 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
国际经济学
24
特惠税:
针对某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优惠的低关 税或者免税,如洛美协定(Lome Convention )
1975年2月28日,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46 个发展中国家(简称非加太地区国家)和欧洲经济共 同体9国在多哥首都洛美开会,签订贸易和经济协定, 全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 区(国家)洛美协定》,简称“洛美协定”或“洛美 公约”。
根据实情,制定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采购等政策。
国别或地区政策
根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的国别或地区政策。
国际经济学
3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促进生产力发展。鼓励先进知识、技术、管理方法引入 实现经济增长。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福利 达到外部均衡。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经济学 多米尼克萨尔 第八版 18章课件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portrays the short-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conomy's nominal exchange rate, interest rate, and output (in contrast to the closed-economy ISLM model, which focuses on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 rate and output).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has been used to argue that an economy cannot simultaneously maintain a fixed exchange rate, free capital movement, and an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This principle is frequently called the "impossible trinity," or the "Mundell–Flemin63年,蒙代尔在《加拿大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 “固定和浮动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在这 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蒙代尔分析了开放经济中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 他的基本结论是,宏观稳定政策的效果将随国际资本 流动的程度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汇率体制下,宏观 政策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 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 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在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 同事弗莱明也对开放经济中的稳定政策进行了相似的 研究,说明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 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在教科书中,他们的思想 被称为“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BP曲线的斜率
• 斜率的大小取决于短期私人资本账户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 ; • 短期资本对利率的变化越不敏感,BP线就越陡(Steeper); • 短期资本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BP线就越平缓(Flatter)。 • 正常情况下,斜率为正
调整政策
自动调整机制到政策调整 支出-改变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财政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汇率政策 直接控制政府采取直接的行政控制来影响内外经
济运行的政策工具。直接管制主要包括:贸易 管制、金融或外汇管制和国内的价格与工资管 制等。从性质来看,直接管制也应属于支出转 换政策。
• IS-LM模型 • IS曲线:表示利率与国民收入处于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各种组合。 • IS曲线斜率为负 • LM曲线:表示利率与国民收入在货币需求等于既定或固定的货币
供给时的各种组合。 • 斜率为正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i LM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IS Y
二、国际收支均衡: BP曲线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图17-4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 三、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 IS-LM-BP曲线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IS-LM-BP
国际经济学-第18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克鲁格曼-第八版-PPT课件

爱尔兰:文化的亲和性、跨国公司
荷兰和比利时:地理位置和运输成 本
.
8
图 2-3: 经济体的规模及其 与美国的贸易量
Source: U.S. Deparment of Commerce, European Commission
.
9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距离对贸易的影响为负 运输成本增加 非具体的因素:拜访客户、文化习俗等
成本比外国低 — 换言之,在不存在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奶酪
第二章 世界贸易概览
.
1
本章简介
谁和谁贸易
规模问题: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 引力模型的应用:寻找反例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世界变小了吗?
人们交换什么产品?
服务外包
.
2
图 2-1: 2006年美国与主要贸易 伙伴的贸易额
Sourc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orporations spread across different nations import and export many goods between their divisions.
✓ 疆界(Borders): crossing borders involves
formalities that take time and perhaps monetary costs like tariffs.
4. Today, most trade is in manufactured goods, while historically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 products made up most of tra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向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提供贷款。 • 要求货币的可兑换性。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1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与结构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致力于在该体系中融入
充分的灵活性,允许各国在不牺牲国内平衡目标与 保持固定汇率的基础上有秩序有步骤地实现外部平 衡。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有两大功能来促进外部调整 中灵活性的实现:
– 该种货币可以自由地与外币进行兑换。
– 例子: 美元与加元在1945年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一个拥有 美元的加拿大居民可在美国境内购买商品或把美元卖给加 拿大中央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仅要求在经常项目交易
中实行货币的可兑换。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率体制。
本章主要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如何对宏观 经济政策产生影响。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4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在开放经济下,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根据两个目标:
• 内部平衡
– 要求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 。
Slide 18-2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保持内部平衡
• 如果P* 与 E 长期固定不变,内部平衡仅需满足充
分就业即可。 • 假设投资是固定的。 • 内部平衡条件: Yf = C(Yf – T) + I + G + CA(EP*/P, Yf – T) (18-1)
– 短期内影响总需求与总产出的政策工具。
• 外部平衡
– 指一国既没有陷入赤字危机也没有过度的盈余。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5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国内平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 资源利用不足或过度使用都将导致总体价格水平的
波动,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效率。 • 为了避免价格水平的不稳定,政府必须:
Slide 18-24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危机
• 经常项目的赤字和盈余问题由于私人资本流动的增
加而呈现出更为特殊的重要性。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有巨额经常项目赤 字的国家,可能会被视为出现了“根本性失衡”。 – 经常项目存在大量盈余的国家,市场可能认为其货币 有升值的倾向。
第18章
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
本章的结构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
本章的结构
美国的外部平衡问题 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向浮动汇率质转轨 提要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3
引言
这种开放经济下的内在相互依赖关系有时使得政 府在实现诸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等目标时更加 困难。
•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取决于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和汇
– 防止总需求相对于它在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发生大的 波动。 – 确保国内货币供给的增长不会过快或过慢。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6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外部平衡: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
• 外部平衡没有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来衡量对外交易。 • 商品交易能形成宏观经济问题取决于几个因素:
1
区域2:过度 就业,经常 项目赤字
区域3:就 业不足, 经常项目 赤字
H(Y=Y’)
财政宽松度(G↑或 T↓) Slide 18-28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保持外部平衡
• 这些政策工具是如何影响经济中的外部平衡呢?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世界经济的崩溃
• 许多国家在大萧条中损失惨重。 • 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信贷的限制,给经济造成了很大
的损失。 • 这些以邻为壑的政策遭到了外国的报复行为,并且 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崩溃。 •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所有国家的境遇都有可能得到改 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8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 经常项目过度盈余引发的问题: 经常项目过度盈余引发的问题:
– 意味着对国内工厂和设备投资的减少。 – 对于债权人收回他们的资金会产生潜在的问题。 – 从政治角度考虑是一个不利因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9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
– 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政策制定者更倾向于用本国储蓄 获得较高水平的国内投资和较低水平的外国投资:
– 征税更简单 – 减少国内的失业人数。 – 能够获得有益的技术溢出效应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金本位制的短暂“恢复”
• 1919
– 美国恢复金本位制
• 1922
– 一些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通过了一 项全面恢复执行金本位制的行动纲领,并同意各国 中央银行紧密合作,共同配合实现外部平衡与内部 平衡的目标。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0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1944年7月,44国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
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建立了一种固定汇率体系。
– 各国货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且把美元与黄金的比价 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5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为了描述一个国家(美国除外)在布雷顿森林体 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实现其外部平衡 与内部平衡,假设 Pearson Education, Inc.
– 融资便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指的是该组织对于其成员中大额 借款国的国内政策实行的监督。 借款国的国内政策实行的监督。
– 可调整的货币平价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2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可兑换性
• 可兑换货币
Slide 18-14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
金本位制下的内部平衡
• 金本位制体系在维持内部平衡方面并不总是那么成
功。
– 举例来说:美国的失业率在1890 – 1913年之间平均 为6.8%, 然而在 1946 – 1992年之间却低于5.7%。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的新定义
• “美元短缺”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第一个
10年)
– 主要的外部平衡问题是获得足够的美元来支付从美 国购买的必需商品。
• 马歇尔计划 (1948)
– 美国计划向欧洲国家拨款。
– 以帮助缓解这种美元严重的短缺局面。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27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图 18-2: 内部平衡 (II)、外部平衡 (XX)和经济不协调的四个区域
汇率,E XX(CA=X)
区域1:过度 就业,经常 项目盈余 区域4:就 业不足, 经常项目 盈余
–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蓝图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19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图 18-1: 1929-1935年工业生产和批发价格指数的变化
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很 早就放弃了金本位制,并 采取了反通货紧缩的货币 政策,这使他们在大萧条 中产出下降不大。而坚持 金本位制的法国和瑞士等 国家的产出则大幅度下降。 图中纵坐标是1935年的工 业产值(以1929年产值衡 量的百分比);横坐标是 1935年的价格水平(以 1929年价格水平为100%)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18-1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 1925
– 英国恢复金本位制
• 1929
– 大危机开始后不久就发生了世界范围内银行的破产。
• 1931
– 由于外国英镑持有者对英国维持英镑价值的承诺失 去了信心,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