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带答案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答案

构造地质学答案

构造地质学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与变位,而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诸如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线状构造等。

2.构造运动:地壳引起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

3.层理的识别(1)岩石成份变化,系由成分差异而显示出来的层理(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出来(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层理来(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4.地层接触的关系:地层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

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

5.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1、走向:岩层面与水层面相交的线叫做走向。

2、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方向就是真倾方向。

3、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在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2、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尖端在山脊处指向山下,沟谷处指向上游。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6.波痕:发育于岩层的上层面经浪、风等地址需哦用形成的。

7.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8.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

公式记为σ=F/S 其中,σ表示应力;ΔFj 表示在j 方向的施力;ΔAi 表示在i 方向的受力面积。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参考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B)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A.B.C.3.A.B.C.4.A.B.C.5.A.B.C.6.A.B.C.7.A.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B)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B)A. 次生变形B. 成岩后变形C. 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 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 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 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3.1应力1. 2. 3. 4. C. 双轴压缩应力状态5. 三维应力摩尔圆中,最大剪应力位于A 和组成的应力圆上,位于与呈45°夹角的截面上。

A. σ1,σ3,σ1B. σ3,σ1,σ2C. σ1,σ2,σ16. 1σ=2σ=3σ>0时,表示AA. 静水应力状态B. 静岩应力状态C. 三轴应力状态7.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AA. 应力场B. 应力组合C. 应变场二、简答题8. 写出下图应力园所示的应力状态 9. 在应力分析时,物体内部假想的截面是任意方向的吗? 10. 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当截面的延伸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平行时,作用在该面上的应力状态如3.2 C.XZ6. 在应变椭球体的弗林(Flinn )图解中,当k =1时,反映变形类型为AA.纯剪变形B.拉伸变形C.单剪变形7. 根据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是否改变,可以将变形分为AA.旋转变形与非旋转变形B.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C.递进变形和非递进变形 DA B C二、简答题8.什么是线应变,剪应变?挤压/拉张力或剪切力与线应变和剪应变是怎样联系的?9.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XZ)面与主应力有什么关系?*10.递进变形的概念对构造分析有什么意义?简述共轴递进变形中不同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化状况?11.在Flinn图解中,五种形态的应变椭球体分别反映岩石受到何种变形?导致变形的应力状态和可能的受力方式是什么?3.3变形1.2.3.4.ABC5.6.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B。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D2/D1——整合P1/D2——平行不整合T1/P1——平行不整合T2/T1——整合K1/T2——角度不整合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P地层的产出状态Ans:J-K:水平产状O-P:SW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Ans:倒转层序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5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6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007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Ans:(1)1-大,2-小(2)东侧008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Ans:A——皱纹B——拉伸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Ans: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1)转折端 2)翼3)核 4)轴面5)枢纽 6)背斜最高点7)脊 8)拐点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Ans: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Ans: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

(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Ans:015Quest:根据下列图中的伴生构造,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断层运动学类型。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地质构造学试卷和参考答案

地质构造学试卷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侧伏角 6.应变椭球体2.褶皱枢纽 7.劈理域3.层理 8.角距4.隔档式褶皱 9.石香肠构造5.正交剖面 10.构造窗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它的特征是在一个单层内,从底至顶沉积物的粒度由__________而显示出来成层性构造。

2、顺一缓倾山沟而上,在沟底见一矿层,倾向前进方向,倾角中等。

此矿层“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必然__________。

3、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的__________。

4、按照褶皱的位态分类,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近水平的褶皱为__________褶皱。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地质构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劈理的形成机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晶体塑性变形。

三、简答题:(五小题,计35分)1、简述兰姆赛分类依据及分类(6分)?2、简述地层不整合概念及研究意义(10分)。

3、简述安德森对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的分析(8分)。

4、简述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6分)5、简述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5分)。

四、读题分析(计25分)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6分)。

2、依里卡德分类,图中背斜为褶皱,轴面倾向为,枢纽倾伏方向为(6分)。

3、F1性质为断层,F2性质为断层(4分)。

4、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分)。

5、本区地质事件的形成顺序是(7分)。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侧伏角:是指当线状构造在某一斜面内时,此线与其所在面走向线之间所夹锐角。

2.褶皱枢纽:指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即褶皱面与轴面的交线。

3.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4.隔档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线状延伸的紧闭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组褶皱。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题目:解释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并举例说明。

答案: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岩石形成、变形和运动的学科。

它关注地壳中的各种构造特征,如山脉、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

例子:山脉:构造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就是山脉的形成与演化。

山脉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特征之一,通常由岩石的变形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2. 试题:题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并说明地震带的形成。

答案:地震是地球上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原因:1) 构造应力积累:地壳中的板块运动导致断层上积累了巨大的构造应力。

2) 断层滑动:当构造应力超过断层的摩擦力,断层将发生滑动,释放能量。

地震根据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浅震、深震、挤压性地震、拉张性地震和剪切性地震。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其形成与板块边界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该地区地壳不断发生断裂和地震活动,成为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 试题:题目:解释构造地质学中的褶皱,并阐述其形成原理。

答案:在构造地质学中,褶皱是地壳中岩石层发生弯曲的一种现象。

褶皱形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应力:地质构造的应力作用是褶皱形成的直接原因。

压缩(挤压)应力导致岩石层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发生挤压应变,从而形成褶皱。

2) 岩石的变形能力:一般来说,岩石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当受到挤压应力时,岩石层会产生弯曲而不是断裂,从而形成褶皱。

褶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类:按照褶皱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褶皱的斜度、周期、幅度和形状;按照构造应力的不同,可分为挤压性褶皱和拉张性褶皱;按照褶皱发育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称性褶皱和不对称性褶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 地质构造练习(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2.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海水最深 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读图完成小题。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3.R 河流的流向大体上为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4.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 .向斜 B .背斜 C .谷地D .山岭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小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 .甲B .乙C .丙D .丁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题。

47.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③②①B .⑤⑥③⑦C .⑥②⑦①D .⑦⑥③① 8.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9.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B .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C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 .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① ⑦③ ②⑤ ⑥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A .①处与④处岩石类型不同 B .③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 C .⑤处形成的岛屿为冲积岛 D .⑥处岩石最可能为玄武岩11.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 .②处可能是含有化石的沉积岩 C .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 .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12.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13.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15.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16.A ② B. ③ 17. C. ④ D. ⑤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此处位于A .生长边界B .消亡边界C .美洲板块D .板块内部17.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学生小理从①到②沿某河段进行地理考察,并记录如下:①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大、棱角分明,②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小且圆滑光溜; 在③处捡到一些层次分明内有化石的石头,④处山崖上有不少石英岩;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

完成下列各题 18.据材料分析,可得A.考察路线从河流下游到上游B.地质史上曾经内力活动活跃C.河水在③侧比④侧流速大D.石英岩两侧应该石灰岩广布 19.考察季节最有可能是 A.初春B.盛夏C.深秋D.严冬20.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

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A .堆积作用B .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 .变质作用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小题。

2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内力作用的先后顺序为①水平挤压运动 ②水平扩张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22.经测定,石灰岩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则图中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为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下面图甲表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 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表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小题。

23.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 处的地质构造为A .由北向南 背斜B .由南向北 背斜C .由北向南 向斜D .由南向北 向斜24.当湖泊水位接近图丙中b 时,一油轮由波斯湾驶向科伦坡途中 A .顺水逆风 B .逆风顺水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C.顺风顺水D.逆风逆水第二部分简答题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斜,B为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处。

(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 A.黄土岩性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26.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并回答下面各题。

4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4参考答案1.D2.B【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甲位于板块内部,不是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

乙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不是断层形成的地堑,B错。

丙位于消亡边界,不是生长边界,C错。

丁位于板块消亡边界,D对。

2.甲处位于板块内部,海水最深的应是位于消亡边界的海沟处,A错。

乙处是生长边界,岩层是新涌出来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年代最晚,B对。

丙处是消亡边界,但是不能判断是大陆板块,还是大洋板块形成的消亡边界,不能判断是最厚处,C错。

丁处是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活动,D错。

考点:板块运动,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地质构造,岩石圈。

3.D4.B【解析】3.河流发育在山谷处,且流向与山谷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据此判断R河大体自西向东流。

4.据图中R河河谷下面沉积岩层向上弯曲可以看出,R河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5.C6.A【解析】5.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

6.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

7.C8.B【解析】7.仔细分析题干中关于“飞来峰”的文字介绍,尤其要明确老岩层与新岩层的相对关系和断层的位置。

从图中看,岩层按照年龄由老到新排列顺序为①④⑤⑦②③⑥。

故选C。

8.仔细分析题干中关于“飞来峰”的叙述,即可判断出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部分岩体受到力的推移,上覆到原地岩块上;受到强烈剥蚀后而形成。

故选B。

9.A【解析】试题分析:读图,①处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结构稳固,可以开挖隧道,A对。

②处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选择地址要避开断层,B错。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

图中植被的变化是沿东西方向变化的,又不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反映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考点: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10.A11.D【解析】10.①处为沉积岩,④处为变质岩,两处的岩石类型不同;③处物质为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⑤处形成的岛屿为岩浆喷出而形成的,为火山岛;⑥处岩石为沉积岩,不可能为属于岩浆岩的玄武岩。

故选A。

11.①处为向斜,而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是背斜;②处有岩浆活动,不可能是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②④;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为背斜,其构造好于位于向斜的①处。

故选D。

12.A13.D【解析】试题分析:12.喜马拉雅山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是两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变质岩;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新西兰南北岛,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区,但太平洋板块的位置相对低,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所以不会形成高压环境;冰岛火山带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区。

故选A。

13.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山体较小;片岩的沉积层较薄,不会形成陡峭、林立的群峰;板岩为变质岩,该区不具备大面积形成变质岩的高温和高压的环境条件;而石英砂岩硬度较大,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该地貌景观。

故选D。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4.C15.C【解析】试题分析:14.大理岩是变质岩,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C对。

15.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处喷出,岩浆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形成海岭,属于岩浆岩。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C对。

②、③处是指岩石熔化形成岩浆,⑤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B、D错。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地质作用,生长边界的海底地形。

16.D17.B【解析】试题分析:16.根据题干信息可知,3个链状火山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所以此处位于板块内部,D项正确。

17.由题干信息可知,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轻到老的顺序为1、2、3、4,所以选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