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DLT 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

DLT 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 5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11-28 批准1993-05-01 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等。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仪器或仪表,这些仪器或仪表按产品的环境条件分类基本属于GB6 587.1 中规定的Ⅱ组仪器,其运输试验等级为2 级;按产品安全要求分类属于GB4793 中规定的Ⅰ类安全仪器。

2 引用标准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SD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GB6587.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6587.8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479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6593 电子测量仪器检验规则SD126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3 术语、符号、代号3.1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其电压偏差为实际运行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3.2 整定电压(标准)值(Ub)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监测点或各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的电压监测点装设的电压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其整定电压值即为按GB12325 和SD325 规定的电压允许偏差的上限电压标准值与下限电压标准值。

图1 监测仪功能特性试验接线T—调压器;A—电流表;V—电压表6.3.2 基本功能检验:分别设定所需的被监测的额定电压,整定电压上、下限值及被监测电压的变化范围,调节输出电压,使其在设定范围内波动。

电压监测仪通用技术规范

电压监测仪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电气仪器仪表卷电压监测仪册)电压监测仪通用技术规范(编号:1302036-0000-00)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1 总则 (1)2 性能要求 (5)3 主要技术参数 (5)4 外观和结构要求 (5)5 电压监测装置安全防护要求 (6)6 验收及技术服务 (6)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1.1.2 投标人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专用部分)在内的招标文件阐述的全部条款。

投标人提供的电压监测仪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1.1.3 本招标文件采购标准规范提出了对电压监测仪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1.1.4 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采购标准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采购标准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

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1.1.6 本采购标准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采购标准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7 本采购标准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8 本招标文件采购标准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采购标准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2 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投标人提供的资格文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的技术参数响应表;b)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c)按附录A提供业绩资料;d)按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货物组件材料配置一览表填写仪器配置表;1.3 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1.3.1 本采购标准规范仅适用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货物组件材料配置一览表”中所列电压监测仪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供货和服务等技术要求。

DLT~DLT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DLT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DLT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848.1~DL/T 848.5—2004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 voltage test devices2004-03-09公布200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目次DL/T 848.1—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直流高压发生器 ··············································DL/T 848.2—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工频高压试验装置 ···········································DL/T 848.3—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 ···········································DL/T 848.4—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三倍频试验变压器装置 ·····································DL/T 848.5—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5部分:冲击电压发生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848.1—2004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直流高压发生器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 voltage test devicesPat 1:high voltage DC generator2004-03-09公布200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目次前言······································································································1 范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定义 ·································································································4 产品型号与标准额定值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 供货成套性 ························································································前言本标准是依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定打算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下达的《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制定标准项目进行的。

电压监测技术规范

电压监测技术规范

电压监测仪系统GSM短信传输功能IC卡传输功能技术协议书一、总则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农网工程电压监测仪(设备)的主要技术功能、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及检验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本技术规范书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电压监测仪(设备)商务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商务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率。

3、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买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按商务合同约定的争议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二、技术要求(执行DL/500-92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1、正常使用条件1)环境温度:-15℃~55℃2)相对湿度:20%~90%3)大气压力:79.5~106.0Kpa4)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输入电压模拟量:100V、220V、380V;5)工作电压允许偏差:Un±2%6)工作电源频率:50Hz±1%7)工作电源波形:电压正弦波形总畸变率≤5%2、极限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5℃~65℃;温度:90%。

三、功能要求1、采样要求监测仪对监测电压采用有效值采样,其采样周期每秒至少一次,并作为预处理贮存。

1min作为一个统计单位,取1min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作为代表被监测系统即时实际运行电压。

2、实时数据测量显示应能实现调显和轮显方式实时电压,实时日历时钟电压整定值,监测仪应可实施显示被监测电压,其刷新周期为2S,显示位为六位,显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5%。

3、累计数据记录功能应具有按月和按日统计的功能,应能储存12个月的月统计数据;能显示电压合格率及合格累计时间,电压超上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电压超下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总供电时间。

能储存上月、本月各项电压累计数据。

4、GSM整套电压监测仪系统应包括电压监测仪、后台管理软件、SIM卡、GSM信号接收器,应有GSM远传功能,后台管理软件具备适用IC卡两种数据采集方式的数据处理功能及GSM远程修整电压合格率数据功能。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电力公司二○一二年五月目录1 概述1.1适用范围1.2编制目的1.3编制原则1.4编制依据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2 中压配电网2.3 配电室设置原则与基本要求2.4 配电变压器2.5 无功补偿2.6 低压配电网2.7 电缆通道2.8电杆2.9计量装置2.1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2.11 电压监测2.12 防雷和接地3 新型农村社区典型供电模式及技术要求 3.1 多层(4-6层)、低层(2-3层)及联排社区 3.2 中高层(7-9层)社区3.3 高层(9-22层)社区附件图例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河南省区域内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

1.2编制目的规范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3编制原则1.3.1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体现“合理、先进、可靠、节能”原则。

1.3.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具有适用性,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负荷特性的城镇发展需求。

1.4编制依据1.4.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4.2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4.3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1.4.4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00)1.4.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3)1.4.6 《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农…2007‟326号)11.4.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配电工程分册)1.4.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1.4.9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管理办法和标准》(国家电网农…2006‟517号)1.4.10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技…2007‟35号)1.4.11 《河南电网发展技术及装备原则》(河南省电力公司…2009版‟)1.4.12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4.13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1.4.14 《电能计量柜》(GBT16934--1997)1.4.15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500-1992)1.4.1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国家标准》(GB/T4623—2006)1.4.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1.4.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4.19 《河南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豫发改能源[2010]1811号)1.4.20 《国家电网公司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2010]1591号)1.4.21 《河南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范(试行)》(豫电农[2010]655号)1.4.22《组合互感器》(GB/T17201-2007)21.4.23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1.4.2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698.31-2010)1.4.2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2-2010)1.4.2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12T698.33-2010)1.4.27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4-2010)1.4.2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5-2010)1.4.2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5-2009)1.4.3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6-2009)1.4.31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354-2009)1.4.32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Q/GDW365-2009)31.4.33《河南省电流公司电能计量装置标准化配置典型设计》(豫电营销[2011]1221号)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1.1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应结合本地区电网总体规划,依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批复规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当超前,外部供电工程应一次建设到位。

DLT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PreventivetestcodeforelectricpowerequipmentDL/T59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Preventivetestcodeforelectricpowerequip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9-25批准1997-01-01实施前言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绝缘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已有40年的使用经验。

1985年由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33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规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品种、参数和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对1985年颁布的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

1991年电力工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规程进行了修订,同时把电压等级扩大到500kV,并更名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1985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凡其它规程、规定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规程有抵触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所、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庆、王火昆明、冯复生、凌愍、陈英、曹荣江、白健群、樊力、盛国钊、孙桂兰、孟玉婵、周慧娟等。

TLD500-600车辆检测器技术手册 V2.1

TLD500-600车辆检测器技术手册 V2.1

TLD-500/600系列车辆检测器技术手册版本 2.11. 简介德立达智能车辆检测器用于检测车辆等金属物,适用于停车场系统、公路车辆收费站以及信号灯控制系统等。

其中TLD-600为双通道型,TLD-500为单通道型。

2. 技术参数﹡型号:TLD-600(双通道)TLD-500(单通道)﹡工作温度:-20~ +55℃﹡储存温度:-40~ +70℃﹡相对湿度:≤95%、无凝露﹡外壳:PC+ABS工程塑料﹡安装:DIN导轨﹡尺寸:100*70*118mm﹡重量:400g﹡工作电压:220V AC ±10%﹡额定功率:<5W﹡继电器输出:DC24V/3A﹡工作频率:20~170 KHz﹡反应时间:10毫秒﹡灵敏度:0~9级﹡线圈电感量:50~1000 uH(推荐100~300 uH)﹡线圈连接线:推荐小于5米,每米绞合20次以上,总电阻小于10欧姆﹡自动校准时间:2~5秒3.工作原理车辆检测器就是通过探测金属物在感应线圈上电感量的变化来探测到金属物的。

线圈是由多匝导线绕制的,埋在路面下,用水泥填充好,引线连至检测器。

当金属物通过感应线圈时,线圈的电感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被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内部智能控制器的运算判断出有金属物,并通过输出继电器输出信号。

由于有微处理器的智能控制作用,检测器的灵敏度可以适应各种要求,对不同大小的感应线圈和引线均能良好匹配。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TLD-600面板接线图单通道车辆检测器TLD-500面板接线图a. 线圈调谐车辆检测器的调谐过程是完全自动的。

当检测器加电或复位时,将自动调谐到它所接的线圈,调谐范围为50到1000微亨。

这样宽的调谐范围保证了对线圈和引线很低的要求。

一旦调谐好,任何环境对电感量缓慢变化都将反馈到探测器内部的补偿电路,保证正常工作。

b. 灵敏度调节车辆检测器的灵敏度取决于以下因素:线圈大小,线圈匝数,引线长度、线圈下方是否有金属。

检测器的灵敏度是为停车场系统特别优化的,当选择较低值时,会对底盘较高或带拖车的车辆有很好的反应,而自行车、手推车等较小的金属物则不会引起探测器动作。

电压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检测仪操作规程

电压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检测仪操作规程

电压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检测仪操作规程电压监测仪是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的监测和统计的统计型电压监测仪,具备监测、分析、记忆、查询、参数设置等功能。

技术参数:1)阻值测量量程:1M~1.011M。

2)综合测量误差值(在Un20%范围内,Un为被监测电压的额定值):0.5%。

3)灵敏度:K0.5%。

4)时钟误差值:1s/d。

5)统计精准明确度:0.02%。

6)使用时限:可长期连续使用。

7)功耗:3VA(不含通信终端)。

8)使用环境温度:—5℃~+40℃;极限温度:—20℃~+50℃。

9)相对湿度:20%~90%(40℃时)。

10)交流供电:Ug20%(Ug为额定电压值,以仪表上所标出的电源电压为准)。

11)外形尺寸:205mm146mm70mm。

12)质量:1.3kg。

使用条件:1、户内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

2、环境温度:—20~50C3、相对湿度:小于90%且表面无凝露。

4、工作电压允许偏差:Un士20%5、大气压力:80 ~ 110Kpa,海拔高度2000m。

6、电源频率范围:50Hz士 1%7、工作电源波形:谐波电压总畸变率20%8、四周介质无导电尘埃与导致金属或使绝缘损坏的腐蚀性气体、霉菌等。

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功能特点二氧化碳测定仪使用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光源的吸取原理来检测现场环境的二氧化碳气体。

通常是把被测气体吸入一个测量室,而测量室的一端安装有光源另一端装有滤光镜和探测器,滤光镜的作用是只容许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探测器则测量通过测量室的光通量,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通量取决于环境中被测气体的浓度。

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功能特点1、体积小巧美观便于携带,触摸式按钮,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操作便利,全中文菜单操作,操作简捷便利。

2、本产品弥补了以往记录仪只能从电脑设置记录间隔以及读取数据的缺点,一键式切换,可以手动记录也可脱离电脑随时设置采样间隔,自动记录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 5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11-28 批准1993-05-01 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等。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仪器或仪表,这些仪器或仪表按产品的环境条件分类基本属于GB6 587.1 中规定的Ⅱ组仪器,其运输试验等级为2 级;按产品安全要求分类属于GB4793 中规定的Ⅰ类安全仪器。

2 引用标准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SD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GB6587.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6587.8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479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6593 电子测量仪器检验规则SD126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3 术语、符号、代号3.1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其电压偏差为实际运行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3.2 整定电压(标准)值(Ub)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监测点或各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的电压监测点装设的电压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其整定电压值即为按GB12325 和SD325 规定的电压允许偏差的上限电压标准值与下限电压标准值。

图1 监测仪功能特性试验接线T—调压器;A—电流表;V—电压表6.3.2 基本功能检验:分别设定所需的被监测的额定电压,整定电压上、下限值及被监测电压的变化范围,调节输出电压,使其在设定范围内波动。

当监测时间大于1min 后,对于统计式监测仪,可用调显或打印方法,输出累计时间内的电压合格率、电压超上限率、电压超下限率及相应时间等;对记录式监测仪,则显示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

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在未满下一个1min 前,则输出的各项统计值不变,满1min 后各项统计值随之变更。

6.3.3 打印控制试验(只对配备有打印机的监测仪进行):a.置入一个月(日)终了时间,经过规定时间后,即打印出该月(日)的各项统计值;b.置入一个打印时间及所需的统计值,当内部时钟到达该时刻时,即打印出有关的统计值。

并打印出整点时刻的电压统计值及月(日)的各项累计统计值;c.对有典型日统计的监测仪,则可命令打印典型日24h 的各整点统计值;d.统计、时间、打印等功能的试验可同时进行。

6.3.4 停电试验:a.被监测电压信号消失时,监测仪应立即停止统计工作,内部时钟继续运行,在后续的统计值计算中,自动扣除停电时间,并符合第5.4.4 条的规定;b.监测仪工作电源停电时,后备电源必须立即自动投入运行,且符合第5.4.4 条的规定。

6.3.5 闭锁装置检查:当闭锁或加密装置工作时,应无法再对监测仪进行更改整定电压值等操作。

6.3.6 多路监测仪试验:对可监测统计多路输入信号的监测仪,试验时,要求被监测信号同时加在各输入端。

试验方法按第6.3.1~6.3.5 条的要求进行。

6.3.7 功率损耗测试:给监测仪施加额定电参数,并在其输入端用伏安法进行测量,所测损耗值符合第5.4.5条规定。

6.4 精度测试6.4.1 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基准工作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79.5~106.0kPa,并满足表1 规定的工作电源条件。

在环境试验中不产生疑义时,可在温度为20±10℃、相对湿度小于75%、电源电压为Ug±20%、电源频率为50Hz±5%的条件下试验。

试验接线按图2 连接。

其中交流稳压电源的性能应符合测试要求,受试监测仪必须置于相应温度下。

测试前可对监测仪进行预热。

图2 监测仪精度测试试验接线T—调压器6.4.2 统计式监测仪综合测量误差试验:6.4.2.1 统计式监测仪电压测量精度试验:同步调节被监测电源及工作电源,使在电压额定值、120%额定值、80%额定值条件下,监测仪对电压的测量满足0.5 级的精度要求。

6.4.2.2 统计式监测仪电压合格率、超上限率、超下限率的综合测量误差试验:a.置入一起始时间,保证电源输出电压为所需的额定值,启动监测仪使之工作,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允许范围内波动,超限指示不显示,待监测时间满1 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出电压合格率为100.0%、超上限率为000. 0%、超下限率为000.0%,最大值为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为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小值,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b.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上限至测量范围的上限内缓慢变化,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当超上限显示时,读取被监测电压值,并计算整定电压上限值基本误差(应符合第5.5.2 条规定);监测仪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相应的电压合格率为50.0%,超上限率为50.0%,超下限率为00.0%,最大值为这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与第6.4.2.2 条a 中的最小值相同,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c.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下限至测量范围的下限内缓慢变化,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当超下限显示时,读取被监测电压值,并计算整定电压下限值基本误差(应符合第5.5.2 条规定);监测仪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相应的电压合格率为33.3%,超上限率为33.3%,超下限率为33.3%,最小值为这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小值,最大值与第6.4.2.2 条b 中的最大值相同,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

6.4.3 记录式监测仪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的综合测量误差试验:a.监测仪的计时显示均处于起始位置,将被监测电压调至额定值并输入监测仪使之工作,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允许范围内波动,待监测电压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10min,超上限、超下限时间均为0min;b.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上限至测量范围的上限内波动,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仪器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20min,超上限时间为10min,超下限时间为0min;c.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下限至测量范围的下限内波动,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仪器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30min,超上限时间为10min,超下限时间为10min。

试验结束计算各统计值相对误差,应符合第5.5.1 条的要求。

6.4.4 时钟误差试验:a.在监测仪上任意设置年、月、日、时、分、秒值,连续运行3 天(每24h 测量时钟1次),与标准计时秒表瞬时值比较,并计算3 天实走日差的算术平均值,其误差应符合第5.5.4条的规定;b.在监测仪上设置一个年度终了时间,如1991 年12 月31 日59 分30 秒,经过30s 后,视其显示时间转换是否符合第5.4.1.3 条f 的规定,即为1992 年1 月1 日0 时0 分0 秒。

6.4.5 灵敏度试验:对记录式监测仪,在试验过程中,当被监测电压刚好驱动监测仪超限计时及当被监测电压刚好使监测仪从超限状态进入合格状态时,分别读取标准电压表值(起动电压与返回电压),计算监测仪的灵敏度,应符合第5.5.3 条的规定。

6.5 环境试验6.5.1 温度试验与电源电压、频率试验:a.分别在40±2℃、20±2℃及-5±2℃环境温度下,使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热平衡时间至少1h),进行第6.4.2 条或第6.4.3 条规定的试验(以下简称精度试验);然后将电源(含工作电源与被监测电压电源,下同)的频率保持在50Hz,工作电源电压分别置于上、下限;再将工作电源电压保持在额定值,电源频率分别置于52.5Hz 与47. 5Hz,在上述各组合条件下,进行精度试验,计算相对误差,各项统计值误差应符合第5.5.1条的规定;b.在极限条件温度的上限,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进行第6.3.2 条规定的基本功能检验(以下简称功能检验),然后将工作电源电压置于上限,电源频率置于52.5Hz,进行功能检验;c.在极限条件温度的下限,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进行功能检验,然后将工作电源电压置于下限,电源频率置于47.5Hz,进行功能检验;d.在贮存条件的上限和下限温度下,监测仪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至少保持贮存4h,然后使环境温度恢复至20±2℃,接通电源,经热平衡后,进行功能检验;e.温度试验方法参照GB6587.2 的有关规定进行,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按本条的a、b、c的要求,可在温度试验的相应温度阶段上进行。

上述试验过程结束后,对受试监测仪的检查应符合第5.6 条的规定。

6.5.2 湿度试验:a.可结合温度试验,在环境温度为40±2℃、20±2℃时,对不同的湿度90%、5 5%、20%,分别进行精度试验;b.湿度贮存试验是在温度、湿度均为上极限值条件下,监测仪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保持24h,然后使温度恢复至20±2℃、湿度恢复至55%±10%,接通电源,经热、湿平衡后,进行精度试验;c.湿度试验方法参照GB6587.3 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验结束后,对受试监测仪的检查应符合第5.6 条的规定。

根据需要进行表7 中其他项目的试验。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产品铭牌: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b.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及计量认证标志;c.额定值(含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与被监测的额定电压);d.出厂年月及出厂编号。

8.1.2 外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掉的涂料标明: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b.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及计量认证标志;c.箱体毛重;d.箱体体积(长×宽×高);e.“向上”、“小心轻放”、“防潮”等标志。

8.2 包装8.2.1 监测仪应装在防潮、防震和防尘的包装箱内,护垫在箱内不应使包装箱胀凸,也不应在运输中使监测仪在箱内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