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常德市柳叶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常德市柳叶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好柳叶大道,特编制《柳叶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更好地指导柳叶大道西段及两侧地块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穿紫河两厢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用地现状、特点及有关部门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等编制。
为实施本规划,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要求,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三条:柳叶大道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原名柳叶西路,曾用名常德大道,此次规划为柳叶大道的西段,本规划适用于柳叶大道西段两侧一切土地使用、调配和建筑物的新建、扩建、改造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划控制内容由文本和图则两部分组成,两者不可分割且必须同时使用,双向控制。
第五条:本规划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常德市规划管理局。
第二章土地使用第六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第七条:规划区用地布局分为三段:西部是滨水的高尚居住区,同时兼有沿路的商业和工业用地;中部是商业金融区,同时兼有一部分的行政办公用地;东部是行政办公区,同时兼有一部分的居住用地。
第八条:本区域内所有土地利用性质详见规划图纸,用地情况详见《常德市柳叶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第九条:现有土地利用性质若与规划规定不符,暂时不需调整,但若对用地局部或全部进行改造时,则该用地新的土地使用性质须与本规划规定相符。
第十条:为保障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地块土地利用性质可以在相容性许可范围内,须按《常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附表的适建范围进行变更。
第十一条:未列入附表中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十二条:凡需改变用地性质,并超出附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申请按规定程序,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重大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常德铁路规划

常德铁路规划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湖南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处,交通十分重要。
目前常德市尚未建设有铁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常德市的铁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常德市铁路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规划建设湖南通行长株潭常铁路。
长株潭常铁路是湖南省"五纵五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28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连接长株潭常等重要城市的快速铁路。
该铁路经过常德市,对于常德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交通的便利性非常重要。
其次,是规划建设常德市内的城际铁路。
常德市目前是湖南省的一个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内部的交通状况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规划建设常德市内的城际铁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城际铁路可以提高城市内部的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再次,是规划建设常郴铁路。
常郴铁路是连接常德市和 nearby 的城市郴州市的重要交通线路。
该铁路经过常德市和郴州市,可以加快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速度,促进两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最后,是规划建设常城高铁。
常城高铁是连接常德市和城址的快速铁路,可以进一步缩短常城之间的距离,提高两地之间的交通效率。
该铁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常德市和城址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上,常德市铁路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常德市的交通便利性,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通过建设铁路网,可以加快常德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速度,促进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同时,铁路的建设也可以减少对传统交通工具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来源:2013.9.26腾讯房产1 立足三大理念,构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结晶,历史的车轮向前不会停歇,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
常德城的发展沿革一直是一代代常德人心牵梦系的焦点,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憧憬。
2011年9月,历时近4年,凝聚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心血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式获得省政府的批准。
一幅庞大而充满构想的城市发展新蓝图完美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这一版城市规划中,我们的政府提出要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何为“泛湘西北”?即是囊括了包括湘西北及湖北、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在内的范围。
根据“纳瑟姆曲线”的城市化规律,常德城市化率达到了37%,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结合常德城发展的实际,城市空间过小急需开展城市扩容、周边城市竞相发展造成强大压力以及被周边城市群“挤出”和边缘化诸多原因促使着常德必须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
从地域上看,常德处于长株潭、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向南可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向北可与武汉经济圈地区对接,接受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并整合形成新的辐射源。
周边还紧邻包括湘西北、重庆、湖北、贵州在内的多个地区、省(市)。
这是新版规划提出的地域条件。
新版规划提出“泛湘西北”概念,向北连接武汉的直线距离是300公里,向南连接长沙的直线距离是150公里,常德发展要辐射如此大的范围,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怎么行?这是一些市民看到新版常德城规划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目前常德除了拥有桃花源机场、火车站、盐关铁水联运码头外,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城区内部交通便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最近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常、常张、常吉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东常、常安、岳常高速已动工建设,约80公里高速公路环即将形成。
整个看来,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水上运输四个方面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新法框架下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探讨——以常德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欧美发 达 国家 的规划制度 都尽可 能的使公众 在最短 时间内 得到相关信息 , 且能反馈 。公众对规划最终形成 能产 生很大的影 响。 反观我 国的制度 , 公众参与权在 目前基本上得 不到较好体现 。 某些地方政府虽然会 在规划前期做一些调查 , 但其 大部分是一种 单 向反馈 , 缺少真实表达 。 或规划方案完成后进行公示 寻求反馈 , 但 以怎样 的方式解决公 众 的问题 , 保 证其权益 , 在 目前 的法律 中 缺少相关条文 , 基本属 于无法可依 。 在以上案例中 , 虽然进行了两 次公示 , 但公众可表达 的时间相 当之短 , 仅为 1 0 个工 作 日。至于 诉求能否得 到满意答 复 , 也没有法律保 障。在环 洞庭 湖区域也有 若干类 似的案例 , 如岳 阳港 总体规划 环评公告 , 临澧 港总体规 划 环评公示等 , 无一例外 的征求时间限制在 1 0日内。 这种将制定好 的成果供公众“ 参观 ” 本质上是一种虚假参与 。 1 - 3理 念 与 实施 深 层 分 析 案例发生在 常德 的背景环 境中 , 它是湘西北 的经 济中心。用 环评眼光审视城市总规 , 常德是全省第一个 , 这是值得借鉴的。 从 此, 规 划不 仅 由 一 两 个 部 门对 其 决 策 , 还有环评把脉 , 让 常 德 未 来 8 -62 . 的发展蓝图更绿色科学。 但 目前 的中国正处于急剧转型的社会 发 5 4 】 陶丽萍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 与制度建设研究【 A 】 . 农技服 展阶段 , 所 以规划趋于利益这一趋势更为 明显 。当公众 利益受 到 【 侵害时 , 表现在公众参与 的无奈和无效 。解决办法是 国家为公 民 务 , 2 0 1 1 , 2 8 ( 2 ) : 2 4 4 — 2 4 5 , 2 5 3 . 作者 简 介 提供有效的表达方式。具体 就是公众参与操作方式的透明化。 胡 昊东 ( 1 9 9 1 - ) , 男, 湖 南长 沙人 , 湖 南文 理 学 院芙蓉 学 院 2 国 外 经 验 借 鉴 2 0 1 0 级本科生 , 研究方 向城乡规划。 在英国 , 早在 1 9 6 8 年公众参 与就成为法定制度 。政府若进行 基 金项 目: 2 0 1 3年 国家 级 大 学生 创 新创 业 训 练计 划 项 目 某个项 目的建设 ,就必须在建设前将设计方案协同公众参与的程 ( 2 0 1 3 1 0 5 4 9 0 0 4 ) ; 2 0 1 3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 习和创新性实验 序向议会提出报告 。 进行“ 事前评估” 。 其 目的是为 了减少 因不确定 计划项 目等 阶段性研究成果 ;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 目优秀青 因素造成 的开发建设不 良后果 。因为只有公众需要的建设 ,其 经 年 项 目( 1 3 B 0 7 7 ) 。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一部分总则1. 项目概况第1条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坚持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新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9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改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湘建规[2009]128号),特编制《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第2条指导思想以国家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贯彻实施湖南省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城市长远发展骨架,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转换。
实现常德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的空间整合和城市职能的提升;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以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为原则,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平原与山区、城区与郊区、市区与周边市县的和谐发展;远近结合、留有弹性: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提高可操作性与弹性;立足事权、注重实施:以政府职能转型为目标,以空间政策和实施制度保障为重点,实现规划由技术性文件向公共政策的转化。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4.《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7.常德市其它相关文件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9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鼎城区灌溪镇等9个乡镇及贺家山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鼎城区灌溪镇等19个乡镇及贺家山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调整完善方案说明鼎城区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七年六月第一章工作背景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国务院于2014年批准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努力把洞庭湖区打造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集散区、全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规划还提出“全面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将岳阳、荆州、常德、益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规划的批准实施后,将对鼎城区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一城四区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江两岸”之一极——江南城区(武陵镇)因原鼎城区人民政府行政办公由江北迁到沅江以南而得以发展。
当时,江南城区只有一个常德市桥南汽车站,各项设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为零,虽然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但较之江北城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加快江南城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动过江隧和沅江四桥等交通项目建设,同时提出了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阳明湖板块建设构想,其东起阳明路,西至桃花源路,北抵建新路,南至桃林路。
定位设想为,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城区、常德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城市对外商务活动窗口、宜商宜居产业融合示范区,集公园、生态、旅游、文化为一体。
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江南城区乃至整个鼎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鼎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鼎城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湘民行发〔2015〕80号),鼎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原下辖的36个乡(镇、街道、农场)撤并至1乡18镇4个街道。
常德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常德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摘要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
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
本文从常德市城市化现状的实际出发,对常德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常德市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书增长。
”江泽民总书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也指出:“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是个大战略”。
小城镇建设是推进湖南省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小城镇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
而位于湖南省南部的常德市也把推进城镇化、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一、常德市城镇化建设现状常德市是全国的人口大市。
建市四十多年来,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沅水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德市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工业生机盎然,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昔日贫穷落后的常德市,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社会主义新边疆。
⒈城镇建设基础方面。
“九五”期间,完成了个开蒙城市群GPS控制网测量、弥勒县城市控制网改造,完成了常德市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个开蒙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个开蒙城市群规划编制,开远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7个县城和129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占应修编总数(不含县城所在地的镇、乡、办事处)的94.2%。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常政办函[2006]43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函〔2006〕4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整体安排和统一部署。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调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统筹保护耕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安排与布局,统筹区域用地布局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统筹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友好,切实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2、以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为准则,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3、以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3+5”城市群(长株潭+岳常益娄衡)的发展战略,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用地需求;4、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基本要求,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坚持用地发展与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来源:2013.9.26腾讯房产
1 立足三大理念,构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结晶,历史的车轮向前不会停歇,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
常德城的发展沿革一直是一代代常德人心牵梦系的焦点,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憧憬。
2011年9月,历时近4年,凝聚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心血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式获得省政府的批准。
一幅庞大而充满构想的城市发展新蓝图完美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这一版城市规划中,我们的政府提出要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何为“泛湘西北”?即是囊括了包括湘西北及湖北、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在内的范围。
根据“纳瑟姆曲线”的城市化规律,常德城市化率达到了37%,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结合常德城发展的实际,城市空间过小急需开展城市扩容、周边城市竞相发展造成强大压力以及被周边城市群“挤出”和边缘化诸多原因促使着常德必须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
从地域上看,常德处于长株潭、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向南可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向北可与武汉经济圈地区对接,接受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并整合形成新的辐射源。
周边还紧邻包括湘西北、重庆、湖北、贵州在内的多个地区、省(市)。
这是新版规划提出的地域条件。
新版规划提出“泛湘西北”概念,向北连接武汉的直线距离是300公里,向南连接长沙的直线距离是150公里,常德发展要辐射如此大的范围,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怎么行?这是一些市民看到新版常德城规划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目前常德除了拥有桃花源机场、火车站、盐关铁水联运码头外,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城区内部交通便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最近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常、常张、常吉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东常、常安、岳常高速已动工建设,约80公里高速公路环即将形成。
整个看来,包括铁
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水上运输四个方面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不久之后,长益常城际铁路的新建更让我市与长沙形成一小时交通圈,而石长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增建二线、长益常城际铁路、黔张常铁路、常岳九铁路、渝长客运专线及常邵铁路即将开建,到时我市将由过去一个支线铁路经过的城市成为区域铁路枢纽城市。
这就是新版规划赖以提出的交通条件。
最近几年,常德的经济势头日趋向好,又为我们的城市建立“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条件。
2009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亿元,仅次于长沙、岳阳,位居全省第三;完成财政总收入130.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8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63元,在全省增速较快。
目前,常德拥有规模企业769家,亿元企业170家,中烟公司常德烟业、创元铝业、中联机械、金健米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以及休闲、旅游、金融、物流、信息等三产业发展来势也很强劲。
城市的加速发展有了雄厚的经济支撑,促使了我们的城市规划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上。
特别是随着常德在外影响力的日趋扩大,环境日益宜居的良好口碑也已经确立。
现在,如若你是站在一个宏大的视野来看我们的新版城市规划的话,那你就能很清晰地看出三个基本理念,这三大理念有机结合,助推常德市建设“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这三大理念即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生态宜居”。
2 依托“三山三水”,打造“一城三片”城市格局
常德城的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对于一些在常德生活多年的老常德来说是令人震惊的。
从青泥石板崎岖路到宽阔水泥高速路,从破烂码头到气势恢宏的跨河大桥,从错落不整的棚户区到漂亮整齐的高楼大厦,匆匆时光中,变化日新月异。
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之后,常德人对自己城市的规划就未曾停止过。
与常德建市同时应运而生的是第二版常德城规划。
在这版规划中,首次将隔着沅江与江北城区对望的江南城区纳入了“一城三片”(“一城”是指常德城区,“三片”指江北城区片、江南城区片、德山城区片)城市布局中。
而在此之前,八十年代出炉的第一版城市规划中,还只有“一城二片”的概念,“二片”是指现在江北城区与德山城区的部分地区。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年,这第二版的城市规划就被常德迅猛非常的发展势头超越,立马出台的第三版城市规划继续沿用了“一城三片”的城市发展布局,但规模显然已远远大过以前。
江南城区在桥南大市场活跃的经济形势带动下成为常德城发展的后起之秀,逐渐形成赶超德山城区的势头。
就是这样,一个城市里的三片城区就像是在赛场上赛跑的运动员,你追我赶,谁也不想落后,共同助推常德城强势向前。
在经过了多年的稳步发展之后,历时四年编制而成的新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的布局又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依托“三山三水”的有利自然资源,打造全新的“一城三片” 城市格局,思路更加清晰,功能分工更加合理。
当你俯瞰整个常德城的卫星图时,就会对“三山三水”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
一带沅江水似一条蓝色的飘带,轻轻的一拂,夹带上外围的德山、河洑山、太阳山三道绿色屏障,三山各立一方,紧抱着常德城;城中的穿紫河、柳叶湖加上沅江水形成了常德的水资源体系,依山傍水,山水相隔。
新版常德规划就是依托着这“三山三水”来扩大城市的格局。
江北、江南、德山这“三片”加上即将规划发展的灌溪、白鹤山、斗姆湖、河洑等卫星镇,到了2030年,整个常德市中心城区的用地规模将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55万人。
3 用好“柳叶湖”,掀开“沿湖发展”新时代
波光潋滟的沅江水是常德人的母亲河,她牵动着一代代常德儿女的魂。
在以往几版的常德城市规划中,都是以沅江为依托来展开城市发展的布局,特别是江北城区的发展,因为有了母亲河的哺育而生生不息。
但就目前整个常德市的发展格局来看,还是只依托“一江”显然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个时候,向来享有“中国城市第一湖”之美誉的柳叶湖出现在新的城市规划者眼里。
按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建武的说法,“如果常德城要向柳叶湖方向发展就必须跨过石长铁路线,这其实是城市规划中最应该回避的问题。
”“但没有哪种方案比用好这颗‘未来明珠’更迫切合理的了!我们的政府立足长远,果断决定要跨过这道屏障,用好、用活柳叶湖……”于是,江北城区便以柳叶湖为新的着力点,开始了“北突东进”的步伐。
而与柳叶湖相对,处于江北城区西部的新河水系及白马湖则作为城市发展的另一个着力点,领衔整个西部新城的发展。
4 北部新城
所有目睹过新版常德市城区规划的人,相信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未来常德,北部新城值得期待!按照城市规划的设计,未来的北部新城将是常德的行政、休闲、商业和文化展示中心。
它是由柳叶湖、沾天湖、石长铁路围合的区域,总用地约27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市级行政中心、接待中心、会展中心和商务中心为重点的行政和商务区,以柳叶湖休闲旅游区范围内梦幻桃花岛、水上运动中心和生态园等为重点的休闲旅游区。
在不久的将来,市民所看到的北部新城将是一个集行政、休闲和商务于一体的定位高端、理念先进的城市新区。
5 东江片区
依托二广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契机,打造东江组团,打通常德城的东向出城口。
该区位于柳叶湖的南岸,作为环柳叶湖区域的一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新版规划中,该区域将会被打造成新的城市居住片区、物流园区,吸引长沙等外地人来此置业居住。
东江片区视野开阔,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重点是建设洞庭大道至二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在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境内设置互通,带动片区开发,还将形成东大门良好的城市景观。
目前,该区的开发明显慢于其他区域,但20年后,相信这里将会有一座新城崛起。
5 西部新城
江北城区从金丹路向西扩展至河洑山,由新河水系牵连起来的白马湖公园项目、物流园区、烟草园区以及西边的教育文化科技园区构成了西部新城的主体规划。
其中,物流园区、烟草园区以及教育文化科技园组团成为西城新区,而围绕白马湖规划建立起来的白马湖文化公园,丁玲公园,城建档案馆、规划展示馆、美术艺术馆(“三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学技术中心(“三中心”)以及全新规划的商业中心则作为带动西部城区人流的关键,为西部新城未来的发展注入活力。
至此,江北城区的整体发展趋势已然形成:向北、向西、向东,打造柳叶湖(沾天湖)、河洑及东江三大组团,整个江北城区的用地规模由原来的55平方公
里增加至100平方公里。
常德城的发展开始由沿江发展转向沿湖发展,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另外,江南城区将在现在规模的基础上,主要向西、向南延伸,依托桥南商贸经济优势,把江南建设成我们常德的新“浦东”。
德山城区则主要向东、向南扩展,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让我们再一次把视野拔高,通过规划蓝图来俯瞰一下未来的常德城:在这片160平方公里的城市里,一带江水和纵横交错的水系枝槾将其分成多个城市片,这些城市片通过绕城高速、铁路、城市快速环线、跨江大桥、区间路网紧密相连,各个片区按照各自功能协调发展,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处于两大城市群之间却有并不输于它们的光彩,俨然一颗耀眼的城市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