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2020.07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的,每题2分,共60分)

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其中,兴建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 D.白渠

2.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3.“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5.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6.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7.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 维新变法的兴起

B. 辛亥革命的进行

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五四运动的爆发

8.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则经营”。这说明张謇主张()

A.兴办国营企业 B.发展民营企业 C.创办实业救国 D.建立预算制度

9.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②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④“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0.《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11.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13.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将一张飞乐音响股票赠送给来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范尔霖先生。飞乐股票的发行表明()

A.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突破

D.企业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

14.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 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A. 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 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 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 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1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17.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18.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19.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皇家特许状,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而1813年英国通过特许状法案剥夺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A. 开始采用资本输出手段

B. 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C. 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

D. 殖民扩张与掠夺不合道德

20.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B. 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自由放任导致生产萧条

D.经济发展面临危机

21.罗斯福智囊团成员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实际上,整个新政就是胡佛所开启之政策的外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胡佛也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 胡佛曾采取过对经济的干预政策

C. 罗斯福延续了胡佛的主要政策

D. 当时人们完全误解了胡佛的政策

22.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23.“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B. 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C. 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2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需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 )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

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

25.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26.下图是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导致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模式固化影响

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美苏争霸经济消耗过多

27.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8.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29.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提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并不受递减运价的影响。”这一声明()

A.消除了法德间择期矛盾

B.标志着关税同盟的建成

C.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D.使法德摆脱了美国控制

30.2017年6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布,银行理事会批准新一轮3个意向成员加入,成员总数增至80个。此次批准的3个意向成员分别是汤加、阿根廷和马达加斯加,亚投行的设立体现了()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两小题,共40分)

31.(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从 15 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居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材料三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4分)

(4)综合三则材料归纳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4分)

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