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深圳污泥现状和污泥规划对比-20151203解析

热水解 —— ——
30 约770 2000
一、深圳污泥处置现状 1、技术部资料
1.2深圳市在建和规划污泥处置设施情况
项目 老虎坑污泥处理工程 上洋污泥处理工程 白鸽湖污泥处置工程 南山污泥处置中心 罗芳污泥处置中心 盐田污泥处置中心 福田污泥处置中心 共计 处理工艺 焚烧 焚烧 焚烧 深度脱水 干化焚烧 热水解+板框脱水 深度脱水 —— 处理规模(吨/日) 800 800 800 400 500 100 525 3925 项目情况 在建 在建 规划 在建 规划 在建 在建
一、深圳污泥处置现状 2、南方都市报 2014-08-29资料
深圳市水务局介绍,全市污泥本地处置不到一半 ●深圳污水处理规模 30座污水处理厂,479.5万吨/日 ●实际产生污泥量 3300吨/日 ●现阶段深圳污泥处置设施处置规模 1530吨/日 ●现阶段深圳污泥缺口 有1800吨/日污泥处置能力不足。 参考网址: /nis/201408/29/263511.html
二、深圳污泥处置规划
2、确定污泥处置的最终出路
(4)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
规划原文:废弃的采石场中有一部分可以作为河道淤泥的候选填埋点。
采用废弃采石场址作为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场,有如下一些优点: · 利用已采石料的空间,解决固体废弃物的空间占用问题。
2018/10/12
处理工艺 热干化 卫生填埋 生物干化
技术简介 通过热能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 含水率可最低降至10%。 主要进行厌氧填埋,同时可回收 甲烷气体。 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有机 物转化为类腐殖质微生物过程。 热水解破坏污泥结构,提高污泥 可生物降解性能,确保污泥产生 甲烷。
处理规模 (吨/日) 400 700 100
深圳市污泥处理项目相关情况介绍.1doc

深圳市污泥处理项目相关情况一、深圳市污泥处理现状1、污泥产量目前,深圳市每天产生污泥约1500吨,占全市垃圾产量的15%。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中,到2010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污水排放量将达到452万吨/日,处理量340万吨/日,污泥产量1700吨/日,到2020年将突破2000吨/日。
目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还有10多座。
据深圳市污泥处理规划(2006-2020年),到2010年深圳市污泥产量将达到3133.4吨/日(见附表1),其前提是污水处理率100%,再建10多座污水处理厂。
若按80%的处理率、已有的污水处理厂按70%推算,则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量为1755吨/日。
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显得日益突出,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迫在眉睫。
2、处理方式目前,深圳市污泥处置的主渠道是填埋处理。
以深圳市规模最大、处理水平最高的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占地149公顷,总库容量度4693万立方米,日均处理垃圾3500吨),自2000年以来,深圳市政污水处理厂(由政府管理和运营的)污泥全部运到下坪场进行,日填埋处理市政污泥430吨,占市政污泥日产量的1/2。
深圳市已建成投产的垃圾填埋场有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和老虎坑卫生填埋场。
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现状剩余库容3874万m3,按目前日处理量3500t/d,仍可使用30年左右;老虎坑卫生填埋场现状剩余库容390万m3,库容不足,二期工程项目规模为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三期工程,增加库容1000万m3以上;再加上规划的白鸽湖灰渣填埋场600t/d、坪山卫生填埋场2400t/d,无疑,填埋是深圳市政府考虑的主要途径。
)深圳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污泥填埋场,主要是运往垃圾填埋场打包后填埋。
由于含水率高,恶臭和严重影响填埋场的运营等弊端,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污泥填埋。
那么每天还有大量的污泥去向都到那里呢?对于采取BOT、TOT模式运作或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管部门只好要求污水厂自行解决。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14年已达541万吨,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超设计标准高负荷运行,势必导致封场大幅提前,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将去往何处?随着深圳市的建设和发展,新的垃圾填埋场选址难度极大,且垃圾的卫生填埋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坚持过渡期采用新技术、高标准的焚烧处理,逐步走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可持续道路势在必行。
标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资源化引言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公布的《深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告》,2014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达到541.1万吨(约14800吨/日),不仅大大突破了《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深圳市06环卫总规》)2015年生活垃圾488万吨的预测产生量,甚至已突破规划中2020年的533万吨预测产生量。
生活垃圾产生量超速增长与处理处置设施落后建设的矛盾致使深圳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严峻问题,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深圳乃至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道路刻不容缓。
1 深圳市生活垃圾现状情况1.1 总产生量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生量由2007年的407.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544.1万吨,增长率近34%,年均增长率达到3.6%[1]。
1.2 人均产生量深圳市人均垃圾产生量基本稳定于0.5吨/(人·年),与德国(0.54-0.61吨/(人·年))、日本(0.41吨/(人·年))、香港(0.47吨/(人·年))处于同一水平,低于美国(0.73吨/(人·年))、新加坡(1.08吨/(人·年))。
1.3 现状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至2014年底,深圳市共建成并运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10座,总设计处理能力约12000吨/日,其中:垃圾卫生填埋场4座,设计处理能力为4400吨/日;焚烧发电厂6座,设计处理能力为7425吨/日。
深圳经济特区余泥渣土管理办法

第三条 余泥渣土管理工作实行市、区二级管理。
市人民政府城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全市余泥渣土的管理工作。区人民政府城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余泥渣土管理工作。
市、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设立的余泥渣土专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余泥渣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余泥渣土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余泥渣土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区余泥渣土的管理工作;
(三)核发余泥渣土运输车辆的准运证;
(四)统一管理余泥渣土受纳场;
(五)清理未移交的市政道路和政府预留地范围内的无主余泥渣土。
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余泥渣土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清理辖区内市政道路及小区范围内的无主余泥渣土。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宝安、龙岗两区的余泥渣土管理工作由各区余泥渣土管理机构负责,并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市属工程是指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工程项目;区属工程是指由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工程项目。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地方规章(类别)
Y(采用标识)
1(级别)
第十四条 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进入受纳场,应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
第十五条 受纳场的管理单位应保持场地设施完好,环境整洁,不得受纳生活垃圾和其他垃圾。
运输车辆在驶离受纳场时,受纳场管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车辆整洁。
第十六条 市余泥渣土管理机构对在固定受纳场倾倒余泥渣土的单位和个人,收取有偿处置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开拓创新喜迎大运——记深圳市福田区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所

民医院 内综合大楼 、下梅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 圳市绿 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梅林村改造、深圳市科之谷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 赛 格 日立 工 业 区 升 级 改 造 等施 工 工地 和 各 地
铁站工地进行强化 整治。
此 外福 田区余泥 渣土 排放管 理所 继续推 行联络 员机 制 ,加强 白天和夜间保 洁 ,确保 各公 司属地路段无污染 ; 安排 由 1 个环卫清 洁公 司各派一 名业务 骨干组成 渣土管 3 理联络员小组 ,共同参 与余 泥渣土运输处置过程的监督 ,
证 ,无证 的车辆一律不准运土 ,要求各运输车辆在驶 出工 地 时 ,车体 、车轮一定要冲洗干净 、车厢盖要密 闭不能超
高运载 。 加强整 治 力度。组 织业 务骨干 次深入 建筑施 工单 位
2 1 年 ,福 田区余泥 渣土排放 管理所 以宣传教 O O 先 导 ,先 后 按 照 上 级 的 要 求 健 全 和 完 善 “S 90 质 j I0 0 1
对泥土车进行 “ 源头 ”管理
标 准化运作 。同时,该所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 ,进一步
水 平 ,解 决 了一 些 反 映 强 烈 的 问 题 。 如 :凡 是 与 职 工 和 群 众 切 实 利 益 等 相 关 的 完善各项信访管理制度 ,注意把群众反映强烈 的难
单 位 安 全 文 明施 工 。
人员偕 同市渣管科执 法人员开展整治违 章泥 头车 专项
行动 ,在辖区重点路 段设立执查点 ,严厉查处无准运 车轮带泥、未密闭加盖、加盖 装置破损 、超高遗撤等 J 章行为 ,对违规 泥头 车做 罚款 处理 。与此同时督促一
根 据工作 特点 ,积极 管理 ,认真对 建筑 工地 管理落 实两项制度 :一是建筑工地排放标准 制度 ,要求建筑工地
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

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评价单位:7月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建设地点及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评价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与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法定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拆迁影响及相关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公众参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余泥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探讨

根据深圳市住建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废 弃物 管理 工作 的 若 干措 施 (代 拟 稿)> 编 制 说 明》, 2017-2020 年我市建筑废弃物预估产生总量约 3.97 亿 方。年均产生量约 9920 万方,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弃土约 6450 万方,社会投资项目弃土约 2700 万方,拆建物料 约 770 万方。单是弃土一项,仅统计到的建设项目,深圳 市每年产生量就达到了 9150 万方[1]。这一数量是很惊 人的,如果做成 0.5m×0.5m 的立柱,它的长度刚好是从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广东建材 2018 年第 2 期
综合论述
余泥渣土资源化综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工程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工程回填及受纳场堆填处置已难以消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其资源化处置,生产建材应用到建设工程当中的有效途径。最直接的资源化 利用方式就是拿来烧制传统墙体、屋面材料—— —红砖、红瓦,然而随着国家对环保、能耗的重视,这种 大量消耗能源烧结、污染环境的产品已经列入淘汰产品目录,尤其在大城市地区进行烧结作业方式已 经无法获批。经过实验研究,采用非烧结、免蒸压的固化技术,通过压制成型、自然养护的生产工艺,将 余泥渣土转化为实心砖、路面砖、以及各种砌块产品,再将其应用到建设工程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成 效。
深圳市钰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龙岗建成 1 个 工程弃土综合利用项目,占地 1.5 万亩,年处理能力达 80 万 m2,采用泥沙分离处理技术,分离后砂直接销售, 分离出的泥填埋处理。
深圳市在余泥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是走在全
国前列的,且已取得了一些领先技术成果。但是鉴于目 前的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还是需要加大投入,继续深 化研究,加快行业健康发展。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与未来挑战应对策略

热解技术:高温 分解、无害化处
理
创新设备:智能 化、自动化、高
效化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城 市固体废弃物 处置的法律法
规
建立和完善城 市固体废弃物 处置的标准体
系
加强法律法规 和标准体系的
执行力度
加强法律法规 和标准体系的 宣传和教育工
作
感谢您的观看
X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污染水体: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 质会渗入水体,影响水质和生物多 样性
占用土地:固体废弃物需要大量土 地进行填埋或堆放,影响土地资源 的合理利用
未来挑战及原因 分析
城市发展带的挑战
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处理难度加大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技术更新速度 加快,需要不 断更新设备和
技术
技术进步可能 导致废弃物处
理成本上升
技术进步可能 导致废弃物处
理效率降低
技术进步可能 导致废弃物处 理过程中产生 新的环境问题
环保政策及国际形势的影响
环保政策:各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固体废弃物处置标准和监管力度存在差异
国际形势: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往来频繁,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现 状与未来挑战应对策略
XXX
目录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 现状
01
未来挑战及原因分析
02
应对策略探讨
03
城市固体废弃物 处置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徐硕,陈宇,丁梁摘要: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大型市政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余泥渣土,对于余泥渣土的安置使本来就用地紧张的深圳更加“捉襟见肘”。
一方面大量余泥渣土未能有效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规划建设的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使得深圳面临严峻的渣土排放“危机”。
在国家大力倡导减少建筑垃圾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
关键词:深圳市,余泥渣土,余泥渣土受纳场1.引言2000年以前,由于深圳市填海工程以及低洼地带广泛分布,城市建设基本面临缺乏土方的境地,因此余泥渣土1的处理大部分由社会自发完成,而政府主管部门只需建设一个规模很小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就足以应付,不会特别重视,更不会做深入研究[1]。
2001年以后,由于待建用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加之填海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国家对填海行为也开始了严格的管制。
原来的社会自发完成的余泥渣土处理平衡开始被打破。
到了2008年开始,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最终全面爆发,当时深圳市仅有一座余泥渣土受纳场,而且库容不足100万m3,而2008年深圳市的余泥渣土产生量为2000万m3[2],这造成了渣土处理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因此一些民间的渣土场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其中也是乱象丛生,违法占用土地、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渣土受纳场周边居民的抗议等问题。
近几年媒体关于深圳市渣土无处排放以及渣土受纳场管理问题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2更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本文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处理现状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深圳市余泥渣土1根据深圳市相关技术规范规定:“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
2 2015年12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发生特别重大滑坡事故,事故共造成77人失联,58人遇难,22栋厂房被埋,33栋建筑被掩埋或受损,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经调查此次滑坡灾害是一起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滑动,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对深圳市的余泥渣土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现状研究2.1余泥渣土产生的来源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中的解释,深圳市每年的余泥渣土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纯净余土、新建筑物建设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道路改造垃圾和装修垃圾五大类。
其中纯净余土包括大型市政工程开挖土方而产生的净土以及新建建筑物土方开挖所产生弃土;新建建筑物建设施工垃圾则是城市新建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主要包括旧建筑物拆除主要涉及城中村(旧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大型市政工程建设拆迁等。
2.2余泥渣土处理措施根据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初步统计,综合住建、水务等部门和深圳市自卸车协会提供的数据分析,深圳市2013—2015年每年产生的各类余泥渣土共计3600万m3(按平均密度1.6 吨/m3计,折合重量约为5760万吨[3],已成为深圳市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
每年产生的3600万m3的余泥渣土量中,有600万m3是建筑垃圾,3000万m3是工程弃土。
这3600方的余泥渣土不会全部运往余泥渣土受纳场,有1300多万方的余泥渣土会用作他用[4]。
一部分是用于工程的平衡交换,住建局开设有弃土交换网络平台,通过网上信息公开和共享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建设工地之间弃土的供求平衡,减少余泥渣土受纳场的承载压力。
另外一部分则用于综合利用,将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和加料重制,再次投入到建设工程中使用。
剩余的2200多万m3的余泥渣土则运往余泥渣土受纳场处理(图1、图2)。
图1 深圳市产生余泥渣土主要分类图2 深圳市余泥渣土主要处理途径2.3余泥渣土场的空间分布以及现状管理目前深圳市可使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除发生事故的光明红坳受纳场外还有6座,其中部九窝二期、新屋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场这2座受纳场由深圳市住建局负责建设和管理,龙岗区新坑受纳场、坪山新区甘角落受纳场和沙田秀禾路受纳场、宝安区西部沿江新城土地平整工程等4座受纳场分别由辖区住建部门或土地整备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4]。
具体的空间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图3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空间分布图(图片来自作者手绘)2.4余泥渣土受纳场的现状与管理根据深圳市城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市可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中,部九窝受纳场二期总设计库容是3800万m3,已经填了2800万m3,剩下大约1000万m3,占全市总库容剩余1600万m3约60%。
目前规划占地面积为125.6公顷[5],库容为2500万m3的部九窝三期工程尚未投入使用。
而新屋围受纳场是一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场,并不接受纯净余土的安置;宝安区的西部沿江新城土地平整工程,目前主要接收发生事故的光明红坳受纳场的余土。
龙岗新余泥坑渣土受纳场还有一定的库容,坪山新区的甘角落受纳场已经填满封场,另外的沙田秀禾路受纳场剩余容量不足10万m3,也即将填满封场。
自从2015年12月光明红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件以后,深圳市的最大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部九窝渣土受纳场一直没有运营。
据住建局工作人员解释,深圳市对全市范围内余泥渣土受纳场进行了暂时的停止运营整顿,恢复运营的具体日期需要根据广东省住建厅通知。
目前截止笔者交稿日期为止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基本仍未开始运营。
整顿期间深圳市产生的余泥渣土以运往周边城市和工程交换作为主要处理方式。
根据深圳市政府的决定,目前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已经于2016年初由城市管理局移交给住建局,据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对弃土进行从源头到末端的链条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将渣土受纳场的建设看作一个项目来进行更好地管理。
3.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的问题分析3.1建设需求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最早于2006年开始建设,2011年竣工,全线里长156.5km。
大量快速的轨道建设对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例如2007年轨道弃土产生量大约占全市余泥渣土总量的1/4,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直接增长到一半。
目前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轨道交通三期工程规划里长总计254km,预计到2020年完工,根据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经验,轨道交通三期的建设过程中也势必产生大量的余泥渣土,加之城市化过程中的其他建设需求,可以预计在2020年之前余泥渣土的产量不会大幅减少。
3.2受纳场不足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015年前深圳全市建设的12座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总库容约1亿m3。
其中,市城管局负责建设龙华部九窝二期、南山新屋围、南山下围岭3座受纳场,宝安区负责建设西部沿江新城(一期)土地整备场平弃土受纳工程项目,龙岗区的平湖芙蓉受纳场,龙华新区观澜黎光受纳场,大鹏新区大鹏长荣受纳场,光明新区的公明田寮、公明盲婆坑、红坳等3座受纳场[6],截止2015年底大多数规划受纳场基本已被填满。
据前文介绍,深圳市在2013—2015年每年产生的3600万方余泥渣土,其中有2200万方要运到渣土受纳场,但深圳市目前可利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库容仅剩余1600多万方,加之深圳市的各项建设速度并未显著下降,因此短时间内余泥渣土产生量也不会明显减少,这意味着在未来不足一年的时间内,深圳市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将被填满,深圳将面临余泥渣土“无处可倒”的困境[1]。
加之自从2015年末光明红坳受纳场滑坡事件之后,深圳市多数余泥渣土受纳场一直处于整顿停止运营状态,整个深圳市产生的大量渣土“无处可倒”问题愈加突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一方面城市建设产生的渣土回收率太低,另外一方面,规划建设的余泥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
再加之每年产生的渣土量也不会短时间内急剧减少。
因此这很容易使深圳陷入渣土无处安放的困境当中,亟待政府提出有效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3.3分类和处理技术深圳市目前并未展开垃圾分类工作,同时余泥渣土产生的主体单位也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往往建筑垃圾和纯净余土或者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如果想在末端单一利用纯土或者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回收利用,难度非常大。
在处理余泥渣土方面,深圳市产生的余泥渣土除部分用于填海工程和土地平整之外,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以2012年深圳市城管局公布的渣土受纳场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全深圳市共有19座余泥渣土受纳场,其中只有2座是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场,其余全是渣土受纳场,可以看得出来深圳市的余泥渣土综合利用效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4突发事件管理深圳市政府于2012年通过了《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各项规划建设一直按照这个规划陆续推进,包括现有可利用的6个受纳场以及之前已经填满封场的受纳场。
按照规划,在2020年之前还将会有27个受纳场陆续建设完成。
但是自从光明红坳受纳场滑坡事件之后,各项规划建设的受纳场均停了下来。
据深圳市城管局以及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滑坡事件也暴露了我们在规划选址以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目前深圳市的受纳场规划和建设正在等广东省出台新的规划和标准指导,并且认为2020年以前的规划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
在突发事件面前规划依据的调整和应对不够,也暴露出了我们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不足和应对突发问题的时候法律规范方面的欠缺。
4.案例借鉴4.1余泥渣土处理概况据世界建筑材料回收协会统计,世界上建筑业产生的废弃物约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35%,如何处理如此大规模的余泥渣土是世界各国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美国,主要由环境保护署负责这一领域的工作,它与建筑行业的其他重要成员合作,通过合理引导拆迁工程来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及回收。
英国在1997年在明确提出鼓励开发商实行废物减量化战略和建设可持续住宅[7]。
结合深圳土地资源紧缺的特点,类似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验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对于香港,房地产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也极大,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2006年的环境报告,香港的建筑废弃物占到了所有固体废弃物的38%。
但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使香港不得不重视余泥渣土的减量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