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运动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1.海浪的分类和影响
素养凝练
(2)影响 ①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 ②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 ③影响海上石油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建设。 ④引起海互动
2.潮汐变化 日变化: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涨落现象。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素养应用 例1:(综合思维) 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
[情境]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同时也是最壮观的海潮。当发生潮汛 时潮涌激起数米,惊涛骇浪的壮观场面令人为之动魄。下图所示钱塘潮与杭州湾 位置图。请小组合作探究: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探究]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结合杭州湾的形状分析其形成原因 。
提示 钱塘江口(杭州湾)形状似喇叭形,外宽内窄,潮水易进难退,潮水随 着江口变窄,水位迅速上升;前浪还未均匀上升,后浪再推前浪,使得一浪比一 浪高。
提示 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海啸传播速度
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任务清单二 洋流 情境探究
[情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控制地中海,英国占领直布罗陀海峡,德军潜 艇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浮在表层或降到底层随洋流进出直布罗陀海峡,发动 机没有噪声很难被英军发现。
洋流对海洋环境既会产生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素养应用 例2:(人地协调观)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在夏威夷 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 大陆”。这个“垃圾大板块”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高一地理每章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每章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每章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地理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重要的学段之一。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为基础,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地理学科与地理环境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构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区域与区域发展等。

第二章:地图与地图阅读地图是一种用以表达地球或地球上某一部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地图阅读是指通过对地图上的内容进行观察和解读,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基础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将计算机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等有机结合的综合学科,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在地表空间中不断变化的地理现象。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项活动,包括居住、生产、交通、通讯等。

第五章:地理人口与人口分布地理人口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口总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第六章: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定规模、一定居民数量、具有行政、经济、文化等功能的聚居地。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第七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农业区划是以不同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

第八章:工业地理与工业区划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工业区划是按照工业发展的需要和地理环境特点,将工业分布在空间上进行划分和规划。

第九章:交通运输地理与交通运输区划交通运输地理研究交通运输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交通运输区划是根据交通运输需求和地理条件,将交通运输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1,天体是指: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星云、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的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月球。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金星和火星。

5、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第一章第二节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② 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高中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为1.5亿千米。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液态水的存在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2.为地球提供能量(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间接利用)];(2)光合作用的能源;(3)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亦然。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公转 自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速 度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约为赤道一半约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记忆点1. 水体分类与循环:-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以及冰川水,其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水循环是指水在自然界中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对塑造地表形态起到关键作用。

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是海洋中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中低纬度洋流圈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如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而寒流则降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如寒暖流交汇处常形成渔场。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5. 河流的补给类型与特点:-河流的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每种补给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包括其对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

-掌握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湿地等。

通过掌握这些记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打下基础。

同时,这些记忆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清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清单

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清单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P54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那么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由多到少的顺序: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表解如下:★★★〔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局部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水循环的领域和环节: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c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 、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拟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 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主要环节 作用受人类影响的环节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 海陆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地表径流〔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蒸发、降水〔人工降雨〕、下渗 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海上内循环 海洋内部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A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蒸腾蒸发 降水地下径流3、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产生。

- 地轴倾斜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季节。

2. 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
- 地理经度和纬度是常用的地球坐标系统。

-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

- 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

- 地理坐标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3. 季风与季风气候
-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周期性风。

-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的特点。

- 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的季风系统之一,由海洋和大陆的季风影响形成。

4. 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
-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 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压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球气候变化受到大气环流、海洋运动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清单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P54
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由多到少的顺序: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表解如下:★★★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水循环的领域和环节:
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c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 、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 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3、海洋水体
运动
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
下渗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