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并口转串口,IDE转SATA
如何在BIOS系统下修改硬盘模式?IDE更改AHCI

如何在BIOS系统下修改硬盘模式?IDE更改AHCI如何在BIOS系统下修改硬盘模式?IDE更改AHCI品牌笔记本的设置*** (组装机一般看主板说明就可以了。
看到SATA字样后回车,然后选择patible即可)戴尔(DELL):开机过程中不断按F2到BIOS,依次到Onboard Devices-------SATA Operation,在这里选ATA,按回车键后选YES。
然后按ESC键,然后选择Save/Exit后按回车。
宏碁(ACER),易美迅(eMachines),捷威(GATEWAY、奶牛):开机按F2进BIOS,用键盘的右键选择MAIN,然后用下键选择到SATA mode,然后按一下回车键,然后选择IDE,然后按F10,再按一下回车键华硕(ASUS):开机按F2进入BIOS,在Advanced-----IDE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 Mode这里选Compatible,然后按F10再按回车。
惠普(HP):HP 的新机器是图形版BIOS,用鼠标就可以操作。
开机按F10进入bios,在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Device Mode,在这里可以选AHCI或IDE,用鼠标就可以点击,选择为IDE,然后按左下角的“X”按钮,选YES。
或者是开机时按F10进入BIOS,把“Enable Native Sata Support”这一项设为disable ,按F10保存退出。
或者是开机时按F10进入BIOS,在 System Configura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s中找到SATA Native Mode,将它设置为Disabled ;按F10保存退出。
神舟:开机按F2到BIOS,在Advanced中把光标指向HDC Configure AS这一行,按回车键,选择IDE,按回车键,按F10,再按一下回车键。
IDE口笔记本硬盘与硬盘转接卡的连接

IDE口笔记本硬盘与硬盘转接卡的连接不说废话,直接上图,希望对古董级的玩家有帮助。
老笔记本硬盘是44针的2.5寸并口硬盘,普通3.5寸并口硬盘大都为40针,要想把笔记本硬盘接到台式机上用,要么自己做线,要么就是买硬盘转接卡。
笔记本硬盘44针的定义如下图:
硬盘转接卡如下图:
因为硬盘转接卡上面的44孔没有标出那个是1脚,那个是44脚,不过没关系,这个转接卡电路很简单的,白色插头是供电的,地球人都知道,找出他对应的线路就能找到44脚在哪里。
如上图所示。
然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插上你的古董2.5寸硬盘,放到台式机上用了。
转接卡10元左右。
Acer 4736ZG 硬盘xp下 IDE转SATA方法

Acer 4736ZG 硬盘xp下 IDE转SATA方法(亲自测试可行)SATA控制芯片必须是英特尔的!!其他芯片用这种方法没试过!不过万一装错了蓝屏也不必担心,在电脑启动的时候先进BOIS改回IDE模式,然后快进系统时候按F8启用那个(XP最后一次正常的配置)就可以正常进系统了以下是完整的安装步骤:1、先在IDE模式下安装随意版本的XP操作系统!2、进入系统后下载这个是最新版的SATA管理器====>>>>>/drivers/257-10301 4-Intel-ICH7R-ICH8R-ICH9R-ICH10R-Matrix-Storag e-Manager下载完毕后,解压缩,得到一个IATA88CD.exe文件(注意:直接运行该程序,系统会不让安装,一定要按下面步骤手动操作)点开始---运行----浏览----找到IATA88CD.exe这个的安装程序!---选中这个程序点击打开---在运行里面的有这个程序所在路径和文件名IATA88CD.EXE ,然后在.EXE后面输入空格 -a ----回车-- 系统运行后,软件解压缩完毕!3、这里要注意了,是全手动引导安装的驱动!在桌面右击我的电脑 -管理-设备管理!找到IDE控制器选项!点开里面有两个东西(我的是ICH9M-E/M (1)和另外一个ICH9M-E/M... 2 )右击第一个ICH9M-E/M....---再点属性--再点更新驱动程序---自己选着驱动(全部是自己选择的不要用自动选择驱动程序!!)--引导至驱动文件在C:Program FilesIntel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winalldriver ---- 点击确定这时,选择下面的单选框,“不要搜索。
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对话框里出现了SATA管理芯片的列表了,选择自己的那个,我的是选择倒数第二个,ICH9M-E/M...---点击确认---安装不用管它什么提示全部点是---完成!这时提醒重启系统,可以重启系统了。
Sata硬盘和ide硬盘同时使用的设置方法

Sata 硬盘和ide 硬盘同时使用的设置方法配置SA T A 硬盘兼容模式硬盘兼容模式进到BIOS 后,选择Main 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 ,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 下面能够选择两种IDE 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强模式(Compatible Mode 和Enhanced Mode)。
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 ,能够理解为把SA T A 硬盘端口映射到并口IDE 通道的相应端口,当您选择这种模式时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 中会有三个选项:中会有三个选项:Primary P-A TA+S-A TA :并行IDE 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 T A 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
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 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 TA+S-A TA :和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 接口(Primary P-A 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 SAT T A 硬盘占用了。
硬盘占用了。
P-A TA Ports Only :屏蔽了串行SA T A 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 T A1接口自动对应IDE 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 T A2接口自动对应IDE 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 时,其下的端口配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 ,其中也有三个选项:,其中也有三个选项:P-A TA+S-A TA :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 T A 和P A T A 通道都相互单独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 T A 和2个S-A T A 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桥芯片就只支持4个A T A 设备。
电脑串口及并口连接线大全

电脑串口及并口连接线大全在电脑的使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连接线。
这些连接线外观上好像都差不多,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并且不能混用。
如果在使用中这些连接线坏了,往往很多使用者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下面就给出这些常见的连接线的连线方法以便于修理或查找故障。
在介绍之前先对一些市场常用名词做出解释。
现在所有的接头都可以分为公头和母头两大类。
公头:泛指所有针式的接头。
母头:泛指所有插槽式的接头。
所有接头的针脚有统一规定,在接头上都印好了的,连接时要注意查看。
在接线时没有提及的针脚都悬空不管。
下面给出串口,并口各针脚功能表以供高级用户维护电缆或接头时使用。
并口针脚功能一览表25针串口功能一览表9针串口功能一览表联机线的连接方法联机线主要用于直接把两台电脑连接,分为串口(com1,com2)联机线和并口(lpt1)联机线。
比较早一点的AT架构的电脑的串口有为9针,和25针两种,现在的ATX架构的电脑两个串口全部是9针。
打印机的接口也是25针的但功能、外观上与AT架构的25针串口不一样。
于是联机线就分为4种(9针对9针串口联机线,9针对25针串口联机线,25针对25针串口联机线,25针对25针并口联机线)其中3种串口连接,一种并口连接。
并口联机线和串口联机线最大的差别就是速度,前者明显快于后者。
这些直接电缆连接线的两个头完全相同可以互换的连线方法如下表: 首先我们必须准备2个连接头,以及大约1.5米的联机线,联机线应该选用带屏蔽的多芯线,把多余未用的芯全部接在接头的金属壳(地线)作为屏蔽用。
串口连机线一览表并口联机线一览表打印机连接线的现在使用的打印机连接线端口是25针公头的,和并口联机线使用的接头针脚数一样,但打印机连接线的两个头是不一样的,分别接电脑和打印机不能互换。
首先准备一个25针接头,和一个36线打印口接头。
并且先将25针接头的18-25针脚连接在一起。
把36线打印口接头的19-30脚连接在一起。
然后使用一根芯把这两组连接在一起。
IDE、SATA、SCSI、SAS、FC、SSD硬盘类型介绍

IDE、SATA、SCSI、SAS、FC、SSD 硬盘类型介绍目前所能见到的硬盘接口类型主要有IDE、SATA、SCSI、SAS、FC等等。
IDE是俗称的并口,SATA是俗称的串口,这两种硬盘是个人电脑和低端服务器常见的硬盘。
SCSI是"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的简称,SCSI硬盘就是采用这种接口的硬盘。
SAS就是串口的SCSI接口。
一般服务器硬盘采用这两类接口,其性能比上述两种硬盘要高,稳定性更强,但是价格高,容量小,噪音大。
FC 是光纤通道,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SSD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
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普通硬盘一致。
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
但其成本较高。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集成驱动器电子)的缩写,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是一种硬盘的传输接口,它有另一个名称叫做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这两个名词都有厂商在用,指的是相同的东西。
IDE的规格后来有所进步,而推出了EIDE(Enhanced IDE)的规格名称,而这个规格同时又被称为Fast ATA。
所不同的是Fast ATA是专指硬盘接口,而EIDE还制定了连接光盘等非硬盘产品的标准。
而这个连接非硬盘类的IDE标准,又称为ATAPI接口。
而之后再推出更快的接口,名称都只剩下ATA的字样,像是Ultra ATA、ATA/66、ATA/100等。
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一个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个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
支持IDESATA接口互转 ORICO两款硬盘转接卡评测

支持IDE/SATA接口互转ORICO两款硬盘转接卡评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PC平台也不断在升级换代,古老级别的IDE设备被慢慢淹没于长河中,想重新利用却无从下手,实为鸡肋。
为了使IDE设备能物尽其用,增强平台的兼容性,那么一款实现IDE/SATA接口互转的设备必不可少。
ORICO最近新出两款硬盘转接卡,能实现IDE跟SATA接口的双向互转,有利于提高平台兼容性。
今天评测室也正好收到了此两款硬盘转接卡,至于ORICO,这里不详细介绍,是一家电脑周边数码厂商。
话不多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外包装来看,此两转接卡分别是ORICO IS330和IS331,据ORICO方面介绍,IS331可以将3.5寸IDE 硬盘或者5.25寸IDE光驱、刻录机转换成SATA接口连接在电脑主板或者其他设备的SATA接口上使用,而IS330功能更强大,能实现IDE跟SATA接口的双向互转。
ORICO IS331硬盘转接卡介绍包装背面IS331和IS330采用ORICO一贯的包装设计,两者共用同一包装,包装正反两面是产品的详细介绍,具体产品型号只能从侧面标签中识别。
产品附件一览IS331全家福包括IS331主体、说明书、大4pin转小4pin供电线和质保卡。
ORICO IS331硬盘转接卡细节赏析ORICO IS331体形小巧,线路板由量身打造的全金属屏蔽保护罩全身严密防护,不但抗干扰保证其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防尘。
IDE接口特写小4pin供电口7+15pin接口ORICO IS331硬盘转接卡由大4pin转小4pin接口供电,将IDE接口的设备转换成SATA接口的设备,便于连接电脑主板或者其他SATA外设。
ORICO IS331硬盘转接卡使用介绍为了将IDE设备转成SATA接口的设备,除了IS331自带的产品外,小编准备了一块西数40GB IDE接口硬盘、一根大4pin公头转15pin母头的供电线、7pin SATA数据线。
笔记本电脑设置硬盘为兼容模式(IDE)的方法

笔记本电脑设置硬盘为兼容模式(IDE)的方法很多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都是SATA硬盘,在安排XP时需要通过外接软驱加载硬盘的驱动程序,而USB软驱和软件现在都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从官方网站下载驱动程序,再拷贝到软盘上,然后再把软驱接到笔记本电脑上,启动XP安装程序时还要迅速的按F6,然后再在一堆驱动程序中找出对应的一个,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
有没有一种方法来简化这个操作呢?答案是有的,这就需要把SATA模式改成IDE模式,下面是各品牌笔记本电脑的设置方法:戴尔(DELL):开机后不断按F2进入CMOS设置,找到Onboard Devices→SATA Operation,选择ATA。
宏碁(ACER)、易美迅(eMachines)、捷威(GATEW AY):开机后按F2进CMOS设置,用键盘上的向右箭头选择MAIN,然后用向下键选择到SATA mode,然后按一下回车键,然后选择IDE,然后按F10,再按一下回车键。
华硕(ASUS):开机后按F2进CMOS设置,找到Advanced→IDE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 Mode,选择Compatible,然后按F10再按回车。
惠普(HP):HP 的新机器是图形版BIOS,用鼠标就可以操作。
开机后按F10进入CMOS设置,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Device Mode,选择AHCI或IDE,用鼠标就可以点击,选择为IDE。
或者是开机时按F10进入CMOS设置,把“Enable Native Sata Support”这一项设为disable。
或者是开机时按F10进入CMOS设置,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Device Confi gurations→SATA Native Mode,设置为Disabled。
神舟:开机后按F2进入CMOS设置,找到Advanced→HDC Configure AS,选择I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本 IDE 转 SATA 改造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笔记本改造实录 IDE 硬盘改装 SATA 大容量硬盘》,我自己就根据他说的也 改造笔记本硬盘。
电脑硬盘接口最常用的两种即是 SATA 串口和 IDE 并口(串口硬盘和并口硬盘以下简称串口和并 口)。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并口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传输方式,几路信号同时一起并 排传输;串口是近来的一种新的传输方式,数据是一个接一个的传输。
在硬盘数据传输里面,现在串口
速度高于并口速度。
最低的 SATA 传输速度是 150M/S,而最快的 IDE 传输速度是 133M/S,SATA2.0 的速
度更是高达 300M/S。
并口硬盘在逐渐被淘汰,因此生产商生产出来的并口硬盘比串口少很多很多。
就 促使并口硬盘价格在同容量下远远高高在上。
笔记本的硬盘接口与台式有点稍微区别,除了在尺寸上笔记硬盘是 2.5 英寸的台式机硬盘是 3.5 英 寸的以外还有以下区别:笔记本并口接口比台式机的小很多,在数据排线上整合了电源线(5V 电源), 在设计的时候是 44 针脚,台式的并口是 40 针脚另外有电源供应即 P4 接口。
笔记本串口接口完全与台 式串口接口一样。
笔记本的电源供应切断了 12V 供电,只用 5V 供电,所以笔记本串口硬盘能在台式机 上不改变线材的情况下安装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功耗)。
而台式机串口硬盘想用到笔记本上须单独接电 源就是因为笔记本串口接口不提供 12V 供电。
同时我们须知道笔记本串口接口的母座电源线和数据线是 在一起的,左右两边还有一个菱形的隼头用以固定接口用。
下图是串口接口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定义和笔 记本并口硬盘接口的针脚排号布局。
笔记本的硬件升级能力比台式机差很多,零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更换,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空间。
笔记本的剩余空间不多,是高度整合行电脑。
一般情况下可以更换同接口的内存和硬盘,内存一般还可 以扩展,硬盘极少有空间扩展。
同时显卡、CPU、主板一般都不易更换。
我为了追求更大的硬盘空间动手改造我的笔记本,因为 40GB 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同时我的硬 盘也出现了响声快要挂掉了,一个是理想同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同时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个良好的例 子。
我的使用材料如下: 名称 笔记本电脑 1 台 2.5 英寸串口硬盘一个 型号 联想邵阳 E355 日立单碟 特点 P4 单核 1.5G,256M 内存(已开展 512M 共 768M),40G 并口硬盘,14 英寸显示屏。
单碟的厚度是 7 毫米,而双碟的是 9 毫米。
并口是公头可以直接接入笔记本并口母座,串口是 母座可以直接接笔记本硬盘的公座。
标准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在一起的公母插头延长线。
320G 适合笔记本转 并口转串口 PCB 板一 换 块 笔记本串口延长线 适合笔记本
对个材料的情况知悉:笔记本电脑的数据可以到中关村查询;硬盘根据价格选择 320G 串口价格是 280 元,刚好当时出现了单碟装硬盘比双碟的薄 2 毫米正好可以腾空间;PCB 板现在出现了更合适的板 子,比我的板子更好、更方便如下图;选择串口延长线可以很方便的把硬盘安装到合适的空间用于调整
硬盘方位,选择笔记本的串口延长线是为了跟好的牢靠接壤串口金手指部分,使用分开的电源线和数据
线硬盘金手指不牢靠接触,容易出现硬盘掉线。
工具使用了烙铁、剪钳、绝缘胶布、起子和刀片等。
在改造过程中有些曲折和注意点在后面会讲到。
下面是步骤。
1、测试转接卡的可行性。
2、改造转接卡的串口接口。
3、转接卡连接硬盘。
4、为新硬盘在电脑上腾空间。
5、连接硬盘组装电脑。
6、安装新系统在新硬盘上。
1.测试转接卡的可行性。
转接卡和串口延长线是从淘宝网上购买到的。
转接卡两头分别是并口公座和串口母座。
并口公座可 以直接插入笔记本并口硬盘母座里面,串口母座插入串口硬盘,由于空间的原因,串口硬盘和 PCB 板 是斜插在电脑里面的,串口硬盘的屁股是露在外面的,在这里我只是做个测试看笔记本电脑能不能识别 串口硬盘,开机进入 bios 查看硬盘是否成功识别,开机的时候转接卡上的 LED 灯会点亮,没有识别成 功查看接口是否插对,是否对应。
我到最后识别成功。
识别成功后就可以开始构思如何改造安装了。
注意点: 1、PCB 板上面的第一针脚是那个方形铜箔与笔记本硬盘接口相对应(购买 PCB 板的时候没有说明 书后面打点话问的提供商如下图)。
如果针脚不对硬盘是不会识别的。
2、斜插在电脑上的时候开机的时候一定要用手保护好,以免发生意外。
最好在床上进行,这样东
西摔下来也可以减震一下。
3、我们也可以使用笔记本并口延长线如下图,但是图示中的并口延长线是错误的,把一头的反过 来安装卡住排线才会对,各位仔细对照各个针脚的线材就会发现公头和母头不应该在同一边的。
2.改造转接卡的串口接口。
由于转接卡有一定的长度,就直接把硬盘这么插进去就会放不进去,空间不够大,我就想到减少长 度,把转接卡的串口延长使得转接卡在硬盘下面,两个叠着这样就减少了很大的长度,但是会增加高度, 不过没有关系,我的硬盘本来就比一般的双碟装的笔记本硬盘薄 2 毫米,挤一挤还是能装进去的。
那首 先把装接口的串口改造下。
首先把转接卡的串口拿下来,先用烙铁把锡弄掉。
然后把笔记本串口硬盘延长线对着硬盘的长度剪 短(把延长线直接插在硬盘上面,卡长加上线材长稍微大于硬盘的长度),把线头剥好,用烙铁把线材
焊接上去,如下图。
在图中我的电源线只接了两根,数据线只接了四跟,我把数据线的屏蔽底线剪掉了,
电源线留下 5V 和底线其他也剪掉了。
下图是数据线和电源线对应的金手指部分。
笔记本电源只需 5V 电源即可,线材很短不连屏蔽线没 有关系,而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焊接了。
下图是 PCB 板正面视图。
下图是这个改造后的转接卡全图。
为了防止转接卡上的金属部分短路,我对整个 PCB 板进行了绝缘胶布的包裹,也可以用白胶等胶 绝缘。
如下图。
注意点: 1、焊接的时候一点要注意掌握好烙铁温度,焊接 PCB 板的温度范围是 320 度到 340 度之间,没有 把握的叫专业人士焊接即可。
2、你也可以同时延长并口,但是并口针脚多不易延长,如果选用并口延长线如非必要还是不要的 好。
这里也可以选用串口延长线,但是延长线没有那么合适的长度,我觉得用串口焊接的办法还不错。
3、包裹胶布的时候要全 PCB 板材上面裸露的部分也要包裹完全。
3.转接卡连接硬盘。
这一步只要前面的做好了的话很简单,就是把串口插头插到笔记本硬盘的接口上面。
如下图。
记住 一定要插牢靠了(左图没有插完全)。
上图是硬盘和转接卡的侧面和全面图,整个厚度大概 1 厘米左右,完全能转入笔记本的硬盘空间里 面去。
4.为新硬盘在电脑上腾空间。
整个硬盘加上转接卡厚度刚好,下面垫点海绵就行了,只是长度稍微长了点,大概 8 毫米左右,下
图是我把笔记本硬盘区域的一头打空。
注意小心拆开笔记本后裁剪师不要伤到笔记本其他区域,要特别 小心的用剪钳慢慢剪,同时拿硬盘试着比比大小,能装进去即可。
5.连接硬盘组装电脑。
用海绵垫到空缺处,小心把笔记本装进去,盖好盖子,拧紧螺丝。
切记心急不小心。
6.安装新系统到新硬盘上。
改下 BIOS 启动程序到 CD,放入系统盘安装系统。
以下是一些电脑信息图片
总结 至此,我的并口硬盘接口电脑就成功容纳和兼容了一个大容量串口硬盘,用了最少的钱升级了系统
硬盘的容量,只今已使用半年没有什么问题,对此次 DIY 的评价是非常成功。
也希望你能成功升级好自
己的电脑。
本人QQ是40158255,有任何疑问的可以加QQ(注明:硬盘改造),我将尽力解答大家的问题。
也可 发到我的邮箱:wangchengjianian@.好的话还请多多传阅,让更多的人能用上大容量硬盘,那就是 我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