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苏州园林注重将人与自然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自然为根基。

在园林的布局设计中,常见的有山水、湖泊、假山、池子等自然元素,并通过合理的构造使之与建筑、花木、人造景物等相融合。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对人的熏陶和启发。

二、假山的运用假山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不仅形象逼真,似乎是从自然山水中剪裁出来的,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假山的制作方式和手法也极为讲究,常常巧妙运用石头的形状、色泽和纹理,以及人工痕迹来构建山体的形态,使得假山更具观赏价值。

三、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苏州园林的布局非常精巧,充满对称和谐的美感。

在园林的设计中,考虑到了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的变化。

园林常使用回字型或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展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

同时,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的摆放也十分精致,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考虑,强调空间的层次和节奏。

四、文人气息浓厚苏州园林融入了文人精神和审美意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园林的追求。

在园林的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的影子。

园林常常采用意境深远的命名,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联想到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五、空间的错落有致苏州园林通常采用小面积的规划设计,空间显得相对狭小,但却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通过灵活的布局和巧妙的延伸,使得空间看起来更大、更开阔,让人们在有限的区域内体验到丰富的景观。

六、多样的水景水景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运用特色的水景元素,如池塘、小溪、喷泉等,实现了园林的平衡和谐之美。

水景在园林中的安排和布置往往非常巧妙,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和静谧的感觉。

以上就是苏州园林的主要艺术特点。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和谐融合,运用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体现了文人情怀和审美意识,创造出迷人的空间错落和多样的水景,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作。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空间布局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中,有着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每个园林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对苏州园林的景观流派风格和空间分析进行探讨。

苏州园林的景观流派主要分为“山水”、“平泽”和“花园”三个大的方向。

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以下将对每个流派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是“山水”流派,这是苏州园林中比较典型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

它通过营造山水环境,以假山、水景和植物等元素为主,打造出韵味深厚的景观。

在空间布局上,山水园林常常利用建筑、假山和水体的组合来创造层次感和景深感。

例如,拙政园中的“曲桥”和“春晓堂”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多层次的立体感。

其次是“平泽”流派,这一流派主要注重平面布局和地面景观的设计。

相对于山水园林而言,“平泽”园林更注重平面美和空间结构的体现。

例如,留园中的“带亭”和“乌篷舟”就是运用了平泽园林的设计理念,使园中的空间布局有序、纵横相连,并通过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氛围。

最后是“花园”流派,这是苏州园林中相对较小且专注花卉的一种流派。

花园在空间设计上更加集中精致,注重花卉的选择和布置,以及配套的建筑和景观的组合,使整个园林呈现出鲜花盛开的景象。

例如,狮子林中的“花园”,就选用了各种花卉和绿植,并通过高低起伏的地势和水体的点缀,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浪漫气息的花海。

通过对苏州园林不同流派的风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风景园林在设计上常常运用自然元素,如建筑、水体、植物等,并通过布局、材料和景观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美学效果。

同时,苏州园林注重空间布局的变化和层次感的体现,通过引导视线和营造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静谧与美好。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的景观流派风格多种多样,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从视觉上,通过充满变化和层次感的空间布局,使人们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感受;从心灵上,通过自然元素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园林之盛”,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主要分为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两类,其中私家园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布局最精致,被誉为“园中园”。

而拙政园则是苏州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和典型。

该园建于明代,由失意归隐的王姓官员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期间多易其主,1860年-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上世纪50年代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花园,中花园是拙政园主景区,全园精华所在;园南建有中国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主,取材于自然,注重营造自然的氛围和景观。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楼、台、阁、廊、桥等,这些建筑物通常都是精致的木结构,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

其布局非常精细,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手法,使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气息。

这些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包括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山石奇峰、花草茂盛等,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苏州园林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如今,苏州园林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自然美: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美学特征,如山石、林木、水流等,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野趣的氛围。

2. 空间美:苏州园林在空间布局上非常精妙,通过借景、对景、隔景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幻莫测的空间感。

3. 艺术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雕刻、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4. 人文美:苏州园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

对中国古典建筑苏州园林进行分析

对中国古典建筑苏州园林进行分析

02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和景观设计,
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游览路线和引人入胜的景观。这些园林不
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内涵
01.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文人园"为代表,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园中的建筑多以木材 和砖石为主要材料,结构简洁而典雅,雕刻精致。屋顶多采用坡屋顶形式,以青瓦覆盖, 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苏州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作为历史文化 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审美 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和保护,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苏州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 代表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通过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2
1 2 3 4
概述 建筑风格 水景处理 植物配置
目录
CONTENTS
5 6 7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保护与传承
01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少数可追溯到宋朝。它们以水
景为主导,注重借景、堆山、理水、植物配置等元素的协调,
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
促进传承发展: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 活动,加强对苏州园 林历史和文化内涵的 传承与弘扬。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园林的保 护和开发利用,促进 苏州园林在当代社会 中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名胜。

它的出现与南宋朱元璋时期有关,宋代苏州园林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中国全局的艺术文化特色和私家园林的准则,兼收并蓄,形成苏州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被誉为“江南园林之最”。

从哲学思想角度考究,苏州园林以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把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将自然、自然和人类相结合,以创造出一种秩序性、和谐性、平衡性的空间体系,象征着上天下地之间的统一和和谐。

从审美角度,苏州园林的审美特色展现在它的设计结构中,古典园林讲究的是精致清雅的空间结构,它把一条小溪、一池水、一片山坡、一片坡地、一排树木、一栋建筑物等放置在一起,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布局和树木的落叶情调,都体现了古典园林独特的美学理念。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其独特的自然形象。

它不仅结合了自然风景,而且结合了视觉艺术设计,把构造紧凑的花郁之下,组成不规则的空间,以及以诗意的景观结合建筑的美学,无不体现苏州园林独有的美学感受。

总之。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苏州园林以其极高的园林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江南文化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园林爱好者。

在这个充满古典园林氛围的城市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围绕苏州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中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简介苏州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精髓,注重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有机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品位。

园林主要表现为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两大类型,以及其各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案例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东园”。

拙政园以“四大奇”——石、竹、布、草著称,园内山水相映,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设计师在布局上讲究曲径通幽,力求营造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氛围,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留园留园是扬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园内景观繁多,有山、水、亭、阁、曲桥等元素。

留园以借景手法见长,将外部景观纳入园中,巧妙地利用自然和人工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设计师注重在有限的园地中创造出最大的观赏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东园”,后由清嘉庆年间的太监王若葩重新设计扩建,改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整体造园风格秀丽清新,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山水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

设计师在布局上巧妙运用天然山石、水池、建筑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湛技艺。

总结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建筑设计师的关注。

通过对苏州园林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园林都有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深厚底蕴。

期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传承创新,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景观价值。

苏州园林景观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分析

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园林建筑中得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得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得才就是世界得,园林作为传统建筑得艺术精品,就是博大精深得。

苏州园林得景观创作呈现出一些自身得特征。

1 、苏州园林得景观创作特征a )景观诗意化一一苏州园林景观创作深受中国绘画、诗词与文学得影响,多以诗为题,以画为本。

一般园主能诗善画,文化修养很高,许多园林又都就是在文人画家参与下经营得,因而无论就是园景立意、构思,还就是布局、细部处理,都显示出浓厚得文化气息。

园林景观,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得意境,充满着诗情画意,犹如一首“无声得诗”,一幅“立体得画”与一曲“凝固得音乐”b )园林景观得动态特征一一园林就是空间与时间得艺术,随着时间在空间里得流动,园林景观处在不断得变化状态。

随着人得走动,景观步移景异。

气候变化,景现有朝夕晨昏之异,风雪雨霁之别,四季季相之殊,花草枯荣之变。

晓丹晚翠,园林空间得高度艺术性,就在于它得连续与流动。

c )追求意境无限一一苏州园林占地相对有限,园林规模不大,景观营造中常运用写意得手法,借助于联想,来拓展景物得想象空间。

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特别就是光、影、味所产生得各种虚景,能使得有限得景象展现无限得时间与空间。

花木景观拟人化得品格一一如梅得独傲霜雪,竹得虚心有节,兰得幽谷清香,荷得出淤泥而不染,均借以喻意人得高洁品格与情操,以使园林景观景中有情,情中生景,充满丰富得内涵。

2、拙政园概述拙政园就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列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得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得瑰宝,就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得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就是苏州最大得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就是诗人陆龟蒙得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

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

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

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1中国园林文化1.1中式园林特色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

“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

“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

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

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

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

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

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园林之苏州留园
——四大园林之一研究分析东方园林:
东方的园林不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把人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着人们去亲近自然,利用自然,同时也指引着园林的营造活动。

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东西方园林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式
2.江南园林与建筑
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追求如诗似画的意境,所谓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对园林景观的描述,都说明园林不同于一般的建筑。

2)构图的原则不同:古代的建筑一般追求多轴对称然后组合成空间多进院落,具有明确的统一性。

而园林有法而无定式,多追求生气和活力及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一般的宫殿民居等建筑由于受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的影响多采用内向布局,如四合院格局。

而园林多追求与自然山石水池建筑想结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

4)对意境的追求不同:对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园林中已由来已久,古代的许多田园诗山水诗也都跟园林有着相生相长的关系。

《园冶》中所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就是强调园林中对意境的追求。

一、江南园林——留园
1.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
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旧园改筑,名寒碧山庄。

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扩大增添建筑,改名“留园”。

留园有“吴中第一名园”之称。

与其它园林主要不同的是,园
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

全园面积共50余亩,存在于市井之中,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能把山水庭园,田园风光,山林野趣等不同的风光情趣相辅相承溶于一体,是留园的
一大特色。

2.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为许奉时的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精华所在。

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增加的。

中部又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以建筑组合为主,西区以山水池苑为主,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

在建筑构图以及以及有关论述形式美的书籍中,一般把“主从”作为一条重要的审美准则。

但对于江南那些私家园林来说,却并不对这条准则生搬硬套。

对于留
中部
东部
北部
西部
园来讲,从全园的整体结构来看,重点景区是园中
的中部。

中部以水景见长,池的西北面为山,中间
为池,东南为建筑,这种布置手法,使山池水景布
置在受阳面,是大型园林的常用方法;东部以曲院
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具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3.特色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4.空间处理与建筑艺术
建筑特点一:留园建筑独创一格、收放自然。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
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
观止。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
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
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建筑特点二: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空间序列:
绿荫
曲溪

西

五峰仙

冠云

冠云峰
鸳鸯厅


还我读书

揖峰


亭闻木樨香

涵碧山房古木交柯
大型园林空间组成较复杂,尤以留园为例更是以建筑空间组合而闻名遐迩。

因此,运用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而使之游览线路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借空间处理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直至经历全过程,
使留园的整个浏览过程都充满了情趣。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至绿
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过曲溪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显开朗;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至冠云楼前院则有顿觉开朗;至此,可经圆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形成一个环路。

引导和暗示
园林中的路总是忌直而求曲,忌宽而求窄,凡路必有通,以求含蓄深邃。

此外,半掩半露的院门呈现在曲径的远方,引导着人们循次而探幽。

渗透与层次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
园林的重要特点。

“庭院深深深几许”即古人采用各种方法来曾强景的深度感。

留园中利用空间的渗透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而增强景的深度感。

以水榭连廊所形成的中景层次;远方的楼阁,侧墙形成的远景层次;以沿岸的叠石临水所形成的近景层次,三者即和谐相处又各有起伏变化,从而形成多层次的韵律节凑感。

对比:
在古典园林中,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最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涉及到园林各个组成部分的方方面面。

例如空间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疏密的对比等等。

空间对比:以留园的入口为例,在利用空间对比方面给
人留下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留园的入口部分曲折
狭长,低矮封闭,处于其间的人会感到沉闷压抑,
当其走入院内不远处的天井时,便顿时感到周围环
境的开朗。

虚实对比:园林的妙处不仅在于迂回曲折,而且还表现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或以山实以水虚或以墙实以窗虚。

虚实相对相辅相成,才能使建筑具有灵活的外观。

叠山叠石:
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是建筑山石水和花木。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也体现着园林艺术家的创造。

在有
限的小空间内叠山,应考虑一下几点:一是主从分明,疏落
有致二是位置选择巧妙,主峰忌中,避免排成一条直线;
三是山石要玲珑剔透,即符合瘦漏透皱丑的原则。


外,在院落中央,亦可和各轩榭形成对景。

水: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

园林用水答题可以分为集中用水和分散用水两种处理方
法。

“水活物也,欲汪洋欲柔滑...”。

留园中部庭院,集中
用水,但水池偏于一侧,从而流出较大面积堆山叠石并种
植各种乔木灌木,形成自然山林情趣,与水池对比衬托。

花木:
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是离不开花草树木的。

如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因建筑物周围多种植桂花,待秋高气爽,桂花盛开时则香气袭人。

又如入口处的古木交柯庭院,东南一隅点缀一颗老槐树,苍劲古拙,点睛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