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尔雅_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解析(已排序)

尔雅_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解析(已排序)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国粹”一词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盛行的。

答案:错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答案:C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答案:A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答案:D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答案:×通过长期的宣传形式,外加上经济的因素、军事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可以转移你的审美观。

答案:√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答案:D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答案:A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答案:C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答案:×世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进互退的。

答案:√《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答案:D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 答案:C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答案:√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答案:×解释文化的三把钥匙是:环境、语文、社会。

答案:√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1汉语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A、情理型B、艺术型C、直观型D、听觉型我的答案:D2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我的答案:C3西方的利益集团不包括()。

A、军事利益集团B、经济利益集团C、政治利益集团D、阶级利益集团我的答案:D4合乎当代的自由竞争模式的真正的民主应该是用()的方式遴选社会的绝大多数官员。

A、提携B、考试C、竞选D、推举我的答案:B5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A、食B、性C、财D、权我的答案:C6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1.0B、601.0C、801.0D、1201.0我的答案:C7中式的民主强调()。

A、以礼为本B、以德为本C、以民为本D、以法为本我的答案:C8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太平洋暖湿气流B、副热带高压带C、西伯利亚冷气流D、温带季风我的答案:C9古希腊罗马创造文明的主要群体是()。

A、贵族阶级B、统治阶级C、市民阶级D、奴隶阶级我的答案:D10胡适认为,17世纪人类历史进入新学术时代,西方学者运用的是()。

A、自然材料B、书本C、文字D、文献证据我的答案:A11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A、经典内容篇幅短,语言拗口难以记忆B、民族文化不同,不提倡类似方法C、文章篇幅长,语法复杂D、缺少适于背诵的经典内容我的答案:C12关于中国人的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德行B、追求长生不老C、有追求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D、儒家是追求德行的代表我的答案:C13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北纬30°-40°B、南纬30°-40°C、北纬40°-50°D、南纬40°-50°我的答案:A14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1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问题详解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问题详解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1汉语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A、情理型B、艺术型C、直观型D、听觉型我的答案:D2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我的答案:C3西方的利益集团不包括()。

A、军事利益集团B、经济利益集团C、政治利益集团D、阶级利益集团我的答案:D4合乎当代的自由竞争模式的真正的民主应该是用()的方式遴选社会的绝大多数官员。

A、提携B、考试C、竞选D、推举我的答案:B5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A、食B、性C、财D、权我的答案:C6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1.0B、601.0C、801.0D、1201.0我的答案:C7中式的民主强调()。

A、以礼为本B、以德为本C、以民为本D、以法为本我的答案:C8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太平洋暖湿气流B、副热带高压带C、西伯利亚冷气流D、温带季风我的答案:C9古希腊罗马创造文明的主要群体是()。

A、贵族阶级B、统治阶级C、市民阶级D、奴隶阶级我的答案:D10胡适认为,17世纪人类历史进入新学术时代,西方学者运用的是()。

A、自然材料B、书本C、文字D、文献证据我的答案:A11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A、经典内容篇幅短,语言拗口难以记忆B、民族文化不同,不提倡类似方法C、文章篇幅长,语法复杂D、缺少适于背诵的经典内容我的答案:C12关于中国人的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德行B、追求长生不老C、有追求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D、儒家是追求德行的代表我的答案:C13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北纬30°-40°B、南纬30°-40°C、北纬40°-50°D、南纬40°-50°我的答案:A14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章节测试题答案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章节测试题答案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章节测试题答案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b)。

A 地形B 地质C 气候D 资源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a)的循环。

A 地球与太阳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3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

(f)4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a)时期。

A 母系氏族B 父系氏族C 奴隶制D 封建制5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a)迁移。

A 东方B 西方C 南方D 北方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b)年前。

A 9000B 8000C 7000D 60002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t)3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

(f)4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c)。

A 第二冰期结束B 第三冰期结束C 第四冰期结束D 第五冰期结束5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c)时期。

A 夏商B 魏晋C 唐朝D 元朝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A 足数则生B 增数则长C 减数则衰D 极数则亡2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

(DUI)3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D)之后。

A 明朝建立B 清朝建立C 闭关锁国政策确立D 鸦片战争4《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

(DUI)5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

A 不断循环的B 横向发展的C 纵向发展的D 相互融合的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

A 民族血统B 地域特征C 民族精神D 国家领土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

A 明治纪年B 昭和纪年C 平成纪年D 大正纪年3中国的阴历主要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思想。

()4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D:文革时期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C:接触的频率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C: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C:象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D:日月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万物五象选择律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

D:5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

A:环境:语文:社会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C:互助律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

√5.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B:地质包括地形气候资源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3.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

【参考借鉴】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doc

【参考借鉴】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doc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国粹”一词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盛行的。

答案:错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答案:C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答案:A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答案:D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答案:×通过长期的宣传形式,外加上经济的因素、军事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可以转移你的审美观。

答案:√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答案:D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答案:A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答案:C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答案:×世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进互退的。

答案:√《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答案:D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答案:C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答案:√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答案:×解释文化的三把钥匙是:环境、语文、社会。

答案:√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D:文革时期 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 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C:接触的频率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C:800.02. 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C:象3. 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D:日月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万物五象选择律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

D:5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

A:环境:语文:社会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C:互助律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

√5.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B:地质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3.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三B、四C、五D、二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互抗律B、互助律C、互证律D、互根律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保持拼合互补的发展方向。

()我的答案:√得分:分第二章1【单选题】()的循环导致了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

A、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B、本星系团与银河系C、银河系与河外星系D、地球与太阳我的答案:A 得分:分2【单选题】中国在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进入()时期。

A、父系氏族B、奴隶制C、封建制D、母系氏族我的答案:D 得分:分3【多选题】()是与文化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

A、地形B、地质C、气候D、资源我的答案:ACD 得分:分4【判断题】地理环境对文化生灭的影响不大,只会影响其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一万年来,中国在()年前出现了气温明显上升的情况。

A、8000年B、7000年C、6000年D、9000年我的答案:A 得分:分2【单选题】近5000年中,()时期是中国第三个暖期。

A、魏晋B、唐朝C、元朝D、夏商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单选题】()是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之时。

A、第三冰期结束B、第四冰期结束C、第五冰期结束D、第二冰期结束我的答案:B 得分:分4【判断题】元朝前期的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这是有助于农业发展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中国的文化发展在()之后逐渐脱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A、清朝建立B、闭关锁国政策确立C、鸦片战争D、明朝建立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多选题】《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有()。

A、足数则生B、增数则长C、减数则衰D、极数则亡我的答案:ABC 得分:分3【判断题】《易经》展示其中道理是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明朝的文化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是日本的历法中的第二个公元纪年。

A、昭和纪年B、平成纪年C、大正纪年D、明治纪年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是日本“和魂汉才”的核心。

A、地域特征B、民族精神C、国家领土D、民族血统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单选题】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的存在时间大约为()。

A、5000-7000B、7000-9000C、9000-10000D、3000-5000我的答案:B 得分:分4【判断题】中国的阴历与中国传统思想契合。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地球上()之间,是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

A、南纬30°-40°B、北纬40°-50°C、南纬40°-50°D、北纬30°-40°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正确描述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是()。

A、西方的北部开放而南方屏障较大B、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C、西方北部屏障较多而南方较为开放D、中国东方和南方较为开放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单选题】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产生区域。

A、日耳曼文化B、希伯来文化C、基督教文化D、古希腊罗马文化我的答案:D 得分:分4【判断题】西方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造成这个区域的民族难以互相交流,只能形成比较小的民族群体。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中国中原一带的文化是()。

A、针叶林文化B、落叶林文化C、阔叶林文化D、硬叶林文化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从气候角度来说,()使中原一带的土壤变得肥厚。

A、副热带高压带B、西伯利亚冷气流C、温带季风D、太平洋暖湿气流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地形因素会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共同心理都造成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中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对商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中国较强的农业文化倾向促进了中华民族性格中()的形成。

A、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人定胜天B、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C、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D、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个人主义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西方较强的商业文化倾向促进了西方民族性格中()的形成。

A、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人定胜天B、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C、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D、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个人主义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西方的土地较为贫瘠,不适于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对商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若想促进家族的发展壮大,就要通过考量智商来选择家族中的家长。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西方的帮派主义不提倡的()A、契约精神B、党派分立C、以民为本D、限制王权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中国通常采用()的形式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A、以道规范B、礼法结合C、道法结合D、以礼规范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中国古代王权的强化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家长制。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古代西方主要采用均分制来处理遗产。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中华文化中的“爱”的根源从()而来。

A、孝B、仁C、义D、忠我的答案:A 得分:分2【多选题】中国儒家价值系统包括()。

A、智B、恭C、廉D、德我的答案:ABC 得分:分3【判断题】西方文化强调法治为主,礼治为辅;而中原文化则是强调礼治为主,法治为辅。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辜正坤教授认为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的方法之一,是文化先进的民族征服文化落后的民族。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接纳利用了马克思主义,而后成为了拯救中华文化的方法之一。

A、理想西化派B、现实西化派C、激进派D、国粹派我的答案:A 得分:分2【单选题】中国应强调()来免受列强欺负。

A、整体性B、节制性C、强制性D、长期性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戊戌变法时期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抵抗侵略,全盘西化派由此产生。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理想西化派彻底批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西化派相比,契合度大大减少。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严复确定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主要原因在于()。

A、作品流传广泛B、社会情况需要C、译者专业所在D、内容逻辑严密我的答案:B 得分:分2【单选题】人因为有了(),所以能与动物相区分。

A、智慧B、力量C、合作D、伦理我的答案:D 得分:分3【判断题】《天演论》中提出的关于反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方法至今看来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的过程中,自行添加了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内容。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文明”一词在西方文字的意义上主要强调()。

A、物质成就B、思想成就C、技术成就D、道德成就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单选题】()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取决于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

A、轻工业B、重工业C、军事工业D、制造业我的答案:C 得分:分3【单选题】()是古希腊罗马创造文明的主要群体。

A、统治阶级B、市民阶级C、奴隶阶级D、贵族阶级我的答案:C 得分:分4【判断题】辜正坤教授认为,德行的发展会受到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的阻碍。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大体上看,秦朝以后的朝代对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持()的态度。

A、反对B、先支持后反对C、先反对后支持D、支持我的答案:A 得分:分2【单选题】几千年来,中国皇帝都需要解决()问题。

A、科举与举荐的平衡B、权力与制约的平衡C、政治与经济的平衡D、分权与集权的平衡我的答案:D 得分:分3【单选题】东汉时代的奴隶与西方古代的奴隶的不同之处是()。

A、是否有隶属关系B、是否有较高收入C、是否有劳动创造D、是否有人身自由我的答案:B 得分:分4【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确定存在的都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奴隶现象。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科举考试若是清朝八旗子弟来参与,则()。

A、可以直接录用B、没有参加资格C、与他人权力相同D、可以优先录用我的答案:B 得分:分2【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受到()思想的影响,所以没有产生大量奴隶。

A、安居乐业B、个人主义C、天下太平D、家族主义我的答案:D 得分:分3【单选题】中国古代规定官员着装、行为的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