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期中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前提┐P∨Q, ┐Q∨R, ┐R的结论是()。

A. Q

B. ┐P

C. P∨Q

D. ┐P→R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B.这是多么可爱的风景啊!

C.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行吗?

D.请勿践踏草坪!

3、下列复合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如果3+3≠6,则3是奇数。

B.3是有理数当且仅当加拿大在亚洲。

C.只要乌鸦是黑色的,就有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D.2是偶素数是不对的。

4、下列关于谓词公式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闭式在任何解释下都是命题。

B.可满足式是指存在一个解释使得在该解释下对任一赋值公式都为真。

C.命题公式中的重言式的代换实例是永真式。

D.命题公式中的矛盾式的代换实例是矛盾式。

,B=P(P(A)),以下不正确的是()。

A.{}∈B

B.{}∈B

C.{}包含于B

D.{{{}}}包含于B

6、设集合{1,2,3},下列关系R中不是等价关系的是()。

A.R={(1,1),(2,2),(3,3)}

B.R={(1,1),(2,2),(3,3),(3,2),(2,3)}

C.R={(1,1),(2,2),(3,3), (1, 4)}

D.R={(1,1),(2,2),(1,2),(2,1),(1,3),(3,1),(3,3),(3,2),(2,3)}

7、对于如下某个偏序集的哈斯图,其中集合{a,b,c,e}的最大元是()。

A.c B.d C.e D.无

8、命题公式A和B是等值的,是指()。

A.A和B有相同的命题变项。

B.A和B都是可满足的。

C.当A对某一赋值为真时,B对该赋值也为真。

D.A和B有相同的真值表。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 分。)

1、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R满足()、()、(),则称R为A上的一个偏序关系。

2、若集合A={1, 2, 3}上的二元关系R1和R2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则R1o R2 =(),R2o R1=()。

3、用P和P∧Q同时代入合式公式P→┐(P∨Q)中的P和Q,所得代换实例为()。

4、设F(x):x是人,H(x,y):x与y一样高,在一阶逻辑中,命题“人都不一样高”的符号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P({Φ,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

→)

r

p→

q

2.求集合A={a,b,c}的所有划分和他们相应的等价关系。

四、证明题(每题7分,共14分)

设A,B,C,D是集合,F是关系,试证明

]

[

]

[

]

[

)2(

)

(

)

(

)

(

)

(

)1(

B

F

A

F

B

A

F

D

B

C

A

D

C

B

A

=

五、构造下列推理的证明(7分)

前提:∀x(F(x)→┐A(x)),∀x(A(x)∨B(x)),∃

B(x))

结论;∃x(┐F(x))

六、证明题(7分)

设P为集合A上的关系,P是对称的和传递的。证明:若对任意a∈A,存在b∈A,使∈P,则P是等价关系

七、应用题 (9分)

某案涉及甲、乙、丙、丁四个,根据已有线索,已知:

(1)甲、乙均未作案,则丙、丁也均未作案;

(2)若丙、丁均未作案,则甲、乙也均未作案;

(3)若甲与乙同时作案,则丙与丁有一人且只有一人作案;

(4)若乙与丙同时作案,则甲与丁同时作案或同未作案。

办案人员由此得出结论:甲是作案者。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6

20)()()()()

()()()()())1(M M M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r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解:(

EG x F x c F c F c A UI c A c F x A x F x c A UI c B c A x B x A x EI c B x B x ))((1085)

(9)

()(8)

()(7))()((642)(5)

()(4))

()((3)

(2)

(1⌝∃⌝⌝→⌝→⌝→∀∨∨∀⌝⌝∃假言推理和等值演算前提引入

析取三段论

和前提引入前提引入证明: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