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简介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穴位按摩可能会借助更多 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提高按摩的准确性和 舒适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全面推广:随着中医保健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 需求的增加,穴位按摩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和应用。
社会认可:随着穴位按摩的优势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 ,它将会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展望
技术创新:未来的穴位按摩将会在技术上进行更 多的创新,提高按摩的效果和舒适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起源
穴位按摩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 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 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广 泛使用的医疗方法。
穴位按摩的作用与效果
作用
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身体各个部位的穴 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改善身体 机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和不适 。
效果
通过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如感冒、咳嗽、头痛、失眠等,也可 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如疲劳、焦虑等 。
副作用小:相较于药物治疗,穴位按摩的副作用较小,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 响。
穴位按摩的优势与不足
• 疗效显著:穴位按摩能够直接刺激穴位,促进气 血循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显著的疗效。
穴位按摩的优势与不足
01 02 03 04
不足
技术要求高:穴位按摩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和技巧,如果操作不 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可向 单一方向或来回推动,以感觉舒适和温热 为宜。
搓法
用双手手掌夹住身体某部位,相对用力搓 揉,并逐渐移动搓揉部位,使局部产生温 热感。
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

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穴位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调整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缓解肌肉疲劳,改善内脏功能等。
然而,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要求,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机能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可以参考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或相关的书籍资料。
2.准备好适当的工具:进行穴位按摩需要准备一些适当的工具,如指头、按摩棒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施术者更好地掌握力度和深浅,提高按摩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按摩方式:穴位按摩可以采用揉捏、按压、推拿等方式。
在按摩时需要根据具体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按摩方式,有的穴位需要温和地按摩,有的穴位需要用力按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无论是揉捏、按压还是推拿,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
按摩时要保持手指、手掌柔软,不可用力过猛或过轻,力度应适中,避免对穴位造成损伤。
5.注意节奏和频率:在按摩时,需要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频率。
按摩时可根据个人舒适度进行控制,一般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为宜,按摩之间要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
6.充分放松:在进行穴位按摩之前,需要保持身心放松,排除杂念,避免背负过多的压力和烦恼。
可以通过深呼吸或冥想等方式,使自己进入一个平和的状态。
7.注意按摩环境: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避免有噪音、异味或其他干扰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使人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
8.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患有特定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穴位按摩的选择和强度。
9.遵循医嘱:如果在进行穴位按摩前有特殊的医嘱,如禁止按摩某些穴位或任何按摩等,应该遵循医嘱进行,以避免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10.定期维护:穴位按摩不是一次性的疗法,需要持续进行。
穴位按摩全真图解

03
抑郁症
04
三叉神 经痛
05
面肌痉 挛
06
肋间神 经痛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 弱
癫痫
疲劳综 合征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A
B
C
呕
胃
消化
吐
痛
不良
D
E
F
痢
腹
腹
疾
胀
泻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01
便秘
02
脂肪肝
03
肝硬化
04
消化性 溃疡
05
胆结石
06
脱肛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按摩穴位时应遵循 5个原则
按摩时出现不良反 应如何处理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02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精神和神经系 统疾病
内分泌及循环 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 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01
02
03
04
妇产科疾 骨伤科疾 五官科疾 皮肤科疾病病 Nhomakorabea病
病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按摩全真图解
目录
01. 1 祖先留给我们的养生祛病秘方—按 摩
02. 2 按摩祛病保健康 03. 3 按摩养生,未病先防
1 祖先留给我们的养生祛病秘方—按摩
01
1 祖先留给我们的养生祛病秘方—按摩
按摩穴位能够有效 祛病保健康
简便取穴法,教您 轻松找到穴位
常用的基础按摩手 法
按摩的适应证和禁 忌证
A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人体穴位按摩图谱大全《绝对珍藏

人体穴位按摩图谱大全《绝对珍藏》人体全身按摩穴位图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中医知识科普穴位按摩全文

---穴位按摩
目录
CONTENTS
基 本 信
手 法
息
穴 位 的 解
存 在 问 题
释
常常 思 见见 考 问穴 题位
的 功 效
壹 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人体一共有720个穴位
穴位按摩
是我国医学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
同学们知道穴位按摩的目的是什么吗?
目的
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 激发人的经络之气 以达到通经活络 调整人的机能 祛邪扶正
胸腹部穴位。
治失眠 : 按摩神门穴
注意:
力量不需要太大 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功效:
心慌、心悸、失眠 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 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
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治肠胃疾病 : 按摩膈俞穴
功效:
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 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
大家是否知道错误的按摩手法会导致疼痛呢?
单纯按摩肌肤,会导致损伤 那患者可能会觉得痛
按摩后觉得不适,甚至全身疼 那就是按摩的手法不正确、过度了
正确的按摩后 只会带来舒服放松的感觉
叁
穴位的解释
Point Interpretation
西医观点
所谓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相连接的关键点
通过按摩让这个关键点松了 整个一条肌肉都会随之放松
中医观点
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相对于身体别的位置要更加敏感一些 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肆
存在问题
Existing Problems
如果在按摩后感觉酸酸痛痛,这意味着问题的存在,中医认为: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38页
+手 + 腕关节 + 前臂 + 肘关节 + 上臂及肩部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 颈背腰部:风池、大椎、天宗、肾 俞、大肠俞
+ 上肢部:曲池、外关、内关、合谷
+ 下肢部:环跳、委中、承山、阳陵 泉、足三里、昆仑、涌泉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27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28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29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30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31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32页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42页
+ 目标:快速消除疲劳,恢复 体力,提升机体兴奋性。
+ 方法:采取短暂、兴奋手法。 不应超出3分钟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43页
+ 目标: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普通在课结束部 分或课后进行。
+ 方法:揉、揉捏、按压、抖 动、搓、叩打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44页
Thank you!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1页
+ 概述 + 按摩作用 + 注意事项 + 按摩手法 + 按摩动作要领 + 按摩在运动实践中应用
穴位按摩与经络推拿
第2页
+ 按摩又称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经
过手法功力直接作用以及深入由经络系统 发挥调整作用来防治疾病一个治疗方法, 属中医外治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
适应症
各种急慢性疾患和临床表现,如胃痛、肩周炎,失眠、便秘、牙痛、头痛等。
禁忌证
各种出血疾患、急性传染病、、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内脏器质性病变、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部、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
用物准备
治疗巾、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介质(如葱姜水、麻油、冬青膏、红花油等)。
操作步骤
(一)向患者解释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
(二)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小便。
(三)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帮助解开衣者。
冬季注意保暖。
(四)根据医嘱准确取穴,并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的强度,进行按摩。
(五)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对取穴、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六)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的体位。
(七)洗手,记录并签字。
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应剪指甲,洗手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二)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
按摩又称推拿,临床中推拿手法很多。
(一)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
用指称为指推法;用掌称为掌推法;用肘称为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二)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三)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四)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五)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迸气,频率每分钟为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六)搓法
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七)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八)振法
用手指端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用力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
此法多用地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九)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十)捏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十一)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十二)弹法
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十三)掐法
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
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
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常见症状穴位按摩
(一)头痛
1.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头部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
2.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拿法。
3.操作:
(1)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
再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最后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遍。
时间5分钟左右。
(2)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后,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
再拿两侧风池,沿项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4~5遍。
时间5分钟左右。
(二)牙痛
1.取穴:合谷、颊车、内庭、下关。
2.手法:一指禅推法、掐法、揉法。
3.操作: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在颊车、下关穴位治疗3~4分钟,再用掐法、揉法在合谷、内庭穴位治疗3~4分钟。
(三)胃痛
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及两胁部穴位。
2.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法、拿、搓、抹法。
3.操作:
(1)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
时间10分钟左右。
(2)患者仰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往返4~5遍,然后用按、揉法治疗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时间约5分钟。
(3)患者坐位。
拿肩井循臂肘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做较强刺激。
然后搓肩、臂,再搓抹两胁,由上而下往返4~5遍。
时间约5分钟。
(四)腹胀
1.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
2.手法:摩、推、按、揉。
3.操作:
(1)患者仰卧位。
用摩法在腹部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并在腹部做环形摩法3分钟。
按中脘、天枢及双侧足三里,约3分钟。
(2)患者俯卧位。
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用掌推法沿腰椎两侧轻轻操作2分钟。
(五)便秘
1.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
2.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3.操作:
(1)患者仰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在中脘、天枢、大横穴位处治疗,每穴约1分钟,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0分钟。
(2)患者俯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脾俞到八(双侧上、次、中、下髎)往返治疗.再用按、揉、摩法在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等穴治疗,往返2~3遍,时间约5分钟。
(六)失眠
1.取穴:睛明、印堂、攒竹、鱼腰、太阳、迎香、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
2.手法:按、推、摩、揉法,一指禅推法。
3.操作:
(1)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头部前方,用按法或揉法在睛明穴治疗5~6遍,再以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眉弓至太阳穴往返治疗5~6遍,重点按揉印堂、攒竹、鱼腰、太阳等穴。
推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2~3遍。
用指推法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穴,再换用其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然后点按百会、双侧神门、足三里穴。
操作时间10分钟左右。
(2)患者仰卧位。
顺时针方向摩腹,同时按中脘、气海、关元,时间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