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高考复习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9新课标Ⅰ]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解析】【分析】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 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 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 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2020-2021高考化学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氢叠氮酸(HN3)和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是两种常用原料。
(1)氢叠氮酸易溶于水,25℃时,该酸的电离常数为Ka=10×10-5。
①氢叠氮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②0.2mol/L的HN3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恢复到25℃,此时,溶液呈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和HN3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2)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NH4)2Fe(SO4)2·6H2O],为了测定产品纯度,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已知莫尔盐的分子量为392)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25.5225.0224.98①配制莫尔盐溶液,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用含字母a、c的式子表示)。
③上表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 第一次滴定时,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B 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部分变质C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来源】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HN3⇌H++N3- c(N3-)>c(Na+)>c(HN3+)>c(H+)>c(OH-)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980c/a)×100% AC【解析】【分析】(1)①氢叠氮酸是一元弱酸;②0.2mol/L的HN3溶液与0.1mol/L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N3和NaN3;(2)溶液的配置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是紫色的,可以根据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即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
高考高考化学试题分项解析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专题16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高考海南卷】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A.c(CO32−)B.c(Mg2+) C.c(H+) D.K sp(MgCO3)【答案】A考点: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K sp【名师点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这几年高考的热点,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较基础,只需把握平衡移动原理即可得到结论。
2.【高考江苏卷】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图像分析,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掌握有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明确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
注意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3.【高考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0.1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常温下,一元酸HA 的3a K (HA)=1.010-⨯。
在某体系中,+H 与-A 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c (HA)c(HA)c A -=+总,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Ⅰ中()()()c Hc OH c A +--=+B .溶液Ⅱ中的HA 的电离度()-c A c (HA)⎛⎫ ⎪ ⎪⎝⎭总为1101C .溶液Ⅰ和Ⅱ中的(HA)c 不相等D .溶液Ⅰ和Ⅱ中的c (HA)总之比为410- 【答案】B 【试题解析】A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则溶液I 中c (H +)=c (OH -)=1×10-7mol/L ,c (H +)<c (OH -)+c (A -),A 错误;B .常温下溶液II 的pH=1.0,溶液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则--0.1(A )(HA)-(A )c c c 总=1.0×10-3,解得-(A )(HA)c c 总=1101,B 正确; C .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C 错误;D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溶液I 中c (H +)=1×10-7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710[(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 中c 总(HA)=(104+1)c (HA),溶液II 的pH=1.0,溶液II 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0.1[(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I 中c 总(HA)=1.01c (HA),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溶液I 和II 中c 总(HA)之比为[(104+1)c (HA)]∶[1.01c (HA)]=(104+1)∶1.01≈104,D 错误; 答案选B 。
专题10 微题型31 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分析

4.(2021·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三月考)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 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Kb2的数量级为10-6 B.X(OH)NO3水溶液显酸性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
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a→b→c过程中:c(HCO-3 )+2c(CO23-)+
c(OH-)逐渐减小
√C.a→d→e过程中:c(Na+)<c(HCO-3 )+c(CO23-)+c(H2CO3)
D.令c点的c(Na+)+c(H+)=x,e点的c(Na+)+c(H+)=y,则x>y
5.(2020·全国卷Ⅰ,13)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
专题10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真题示范
1.(2021·浙江1月选考,23)实验测得10 mL 0.50 mol· L-1 NH4Cl溶液、10 mL 0.50 mol·L-1CH3COONa 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25 ℃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 为1.8×10-5。
滴定误差越大
√B.滴定HC时,滴定终点的pH=7
C.滴定HB时,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D.由图像可知,在计算HD滴定前溶液pH时,不能
忽略水的电离
3.(2020·济宁一模 )常温下,用0.1 mol·L-1HCl溶液滴定0.1 mol·L-1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 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 B.点P到Q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
专题10 微题型30 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同一浓度,乙酸和氨水的电离程度相当,乙酸铵呈中性,当滴入醋酸20 mL时, 得到等浓度的CH3COONa和CH3COONH4的混合物,CH3COONa中CH3COO- 水解,溶液呈碱性,欲使溶液呈中性,需滴入的醋酸的量大于20 mL,由电荷守 恒得c(H+)+c(NH+4 )+c(Na+)=c(CH3COO-)+c(OH-),溶液呈中性,c(H+)= c(OH-),则c( NH+4 )+c(Na+)=c(CH3COO-),此时c(CH3COO-)>c(Na+),故 D错误。
1234567
3.常温下,用0.1 mol·L -1醋酸溶液滴定10 mL浓度均为0.1 mol·L -1的 NaOH和氨水的混合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定前,NaOH和氨水的混合液中c(Na+)>c(NH+4 ) B.当滴入醋酸10 mL时,c(CH3COO-)+c(CH3COOH)=c( NH+4 )+
3.(2020·天津,7改编)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浓度的HCOONa和NaF两溶液,前者的pH较大,则Ka(HCOOH)>
Ka(HF) B.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约为4.7,
则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C.1 L 1 mol·L-1溴化铵水溶液中 NH+ 4 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NA
溶液中:c(Na+)>c( CO23- )>c( HCO-3 )>c(OH-)
√B.20 mL 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10 mL 0.1 mol·L-1盐酸混合后溶
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解析版)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题型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题型三盐类的水解题型四沉淀溶解平衡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2024届高考·广西河池·统考一模)亚磷酸(H3PO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弱酸。
常温下,向100mL0.5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OH pOH=-lg c O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HPO3属于正盐B.H3PO3的K a1=1×10-6.6C.当pH=4时,c HPO2-3=c H3PO3D.水的电离程度:a>b【答案】B【分析】向100mL0.5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加入,pOH减小,H3PO3减少,转化为H2PO-3,H2PO-3增多,接着H2PO-3减少,转化为HPO2-3,HPO2-3增多,可知曲线Ⅲ、Ⅱ、Ⅰ分别代表H3PO3、H2PO-3、HPO2-3,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Na2HPO3,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分析,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Na2HPO3,Na2HPO3属于正盐,A正确;B.b点时H3PO3、H2PO-3浓度相等,pOH=12.6,c(H+)=1×10-1.4mol/L,则H3PO3的K a1=c(H+)⋅c(H2PO-3)c(H3PO3)=1×10-1.4,B错误;C.a点时H2PO-3、HPO2-3浓度相等,pOH=7.4,c(H+)=1×10-6.6mol/L,K a2=c(H+)⋅c(HPO2-3)c(H2PO-3)=1×10-6.6,c HPO2-3=c H3PO3,K a1×K a2=c2(H+)=1×10-8,c(H+)=1×10-4mol/L,pH=4,C正确;D.向100mL0.5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加入,pOH减小,生成正盐Na2HPO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在增大,故水的电离程度:a>b,D正确;故选B。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2NaCl+NaClO3)。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3)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制取水合肼(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
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N2H4·H2O+2I2=N2↑+4HI+H2O)①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无影响”)。
②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0新课标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 2A 溶液。
溶液中,pH 、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a N OH V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比如A 2−的分布系数:2222(A )(A)(H A)(HA )(A )c c c c 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2(H A)δ,曲线②代表(HA )δ-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2(Na )2(A )(HA )c c c +--<+【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 =0.1000mol/L ,B 错误;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1×10-2,C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答案选C 。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判断H 2A 的电离,根据pH 的突变和粒子分布分数的变化确定H 2A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A=H ++A 2-,HA -⇌H ++A 2-;同时注意题中是双纵坐标,左边纵坐标代表粒子分布分数,右边纵坐标代表pH ,图像中δ(HA -)=δ(A 2-)时溶液的pH≠5,而是pH=2。
2.[2020新课标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共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答案】C【解析】A .海水酸化,H +浓度增大,平衡H ++2-3CO ⇌-3HCO 正向移动,2-3CO 浓度减小,-3HCO 浓度增大,A 正确;B .海水酸化,2-3CO 浓度减小,导致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aCO 3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B 正确;C .CO 2引起海水酸化的原理为:CO 2+H 2O ⇌H 2CO 3⇌H ++-3HCO ,-3HCO ⇌H ++2-3CO ,导致H +浓度增大,C 错误;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从而减少CO 2的排放,减弱海水酸化,从而改善珊瑚礁的生存环境,D 正确;答案选C 。
3.[2020天津卷]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相同浓度的 HCOONa 和NaF 两溶液,前者的pH 较大,则 a a K (HCOOH)>K (HF)B .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约为4.7,则溶液中()()()()-++-3c CH COO >c Na >c H >c OHC .FeS 溶于稀硫酸,而CuS 不溶于稀硫酸,则sp sp K (FeS)>K (CuS)D .在-121mol L Na S 溶液中,()()()2---12c S +c HS +c H S =1mol L【答案】A【解析】A .HCOONa 和NaF 的浓度相同,HCOONa 溶液的pH 较大,说明HCOO -的水解程度较大,根据越弱越水解,因此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小,即K a (HCOOH)<K a (HF),故A 错误;B .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约为4.7,此时溶液呈酸性,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说明溶液中醋酸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醋酸根浓度大于钠离子浓度,则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H +)>c (OH -),故B 正确;C .CuS 的溶解度较小,将CuS 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CuS 溶解平衡电离出的S 2−不足以与H +发生反应,而将FeS 投入到稀硫酸后可以得到H 2S 气体,说明K sp (FeS)>K sp (CuS),故C 正确;D .根据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定律,1 mol∙L −1 Na 2S 溶液中所有含S 元素的粒子的总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 mol∙L −1,即c (S 2−)+c (HS -)+c (H 2S)=1 mol∙L −1,故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 。
4.[2020浙江7月选考]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 .NaClB .4NaHSOC .HCOONaD .3NaHCO【答案】B【解析】A .NaCl 是强酸强碱盐,其不能水解,故其水溶液呈中性,A 不符合题意;B .NaHSO 4是强酸的酸式盐,其属于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故其水溶液呈酸性,B 符合题意; C .HCOONa 属于强碱弱酸盐,其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其电离产生的HCOO -可以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 -+H 2O ⇌HCOOH +OH -,故其水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D .NaHCO 3是强碱弱酸盐,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但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其水溶液呈碱性,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
5.[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712.010mol L --⨯⋅的盐酸中()71H 2.010mol L c +--=⨯⋅B .将KCl 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溶液的pH 变小但仍保持中性C .常温下,NaCN 溶液呈碱性,说明HCN 是弱电解质D .常温下,pH 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 增大【答案】A【解析】A. 盐酸的浓度为2.0×10-7 mol/L ,完全电离,接近中性,溶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数量级与溶质HCl 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相差不大,则计算中氢离子浓度时,不能忽略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其数值应大于2.0×10-7 mol/L ,故A 错误;B. KCl 溶液为中性溶液,常温下pH=7,加热到80时,水的离子积K w 增大,对应溶液的氢离子浓度随温度升高会增大,pH 会减小,但溶液溶质仍为KCl ,则仍呈中性,故B 正确;C. NaCN 溶液显碱性,说明该溶质为弱酸强碱盐,即CN -对应的酸HCN 为弱电解质,故C 正确;D. 醋酸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根据同离子效应可知,该平衡会向生成弱电解质的方向(逆向)移动,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故D 正确;答案选A 。
6.[2020浙江7月选考]常温下,用10.1mol L -⋅氨水滴定10mL 浓度均为10.1mol L -⋅的HCl 和3CH COOH 的混合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氨水滴定前,HCl 和3CH COOH 的混合液中()()3Cl CH COO c c -->B .当滴入氨水10mL 时,()()()()+43233NH +NH H O =CH COO +CH COOH c c c c -⋅ C .当滴入氨水20mL 时,()()()()+332CH COOH +H =NH H O +OH c c c c -⋅D .当溶液呈中性时,氨水滴入量大于20mL ,()()4NH Cl c c +-< 【答案】D【解析】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解答。
A.未滴定时,溶液溶质为HCl 和CH 3COOH ,且浓度均为0.1mol/L ,HCl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H 3COOH 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故,c(Cl -)>c(CH 3COO -),A 正确;B.当滴入氨水10mL 时,n(NH 3·H 2O)=n(CH 3COOH),则在同一溶液中c(NH 4+)+ c(NH 3·H 2O)=c(CH 3COOH)+ c(CH 3COO -),B 正确;C. 当滴入氨水20mL 时,溶液溶质为NH 4Cl 和CH 3COONH 4,质子守恒为c(CH 3COOH)+c(H +)= c(NH 4+)+c(OH -),C 正确;D.当溶液为中性时,电荷守恒为:c(NH 4+)+c(H +)= c(CH 3COO -)+c(Cl -)+ c(OH -),因为溶液为中性,则c(H +)=c(OH -),故c(NH 4+)>c(Cl -),D 不正确;故选D 。
7.[2020江苏卷]室温下,将两种浓度均为10.1mol 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323NaHCO Na CO -混合溶液(pH=10.30):()()()()233Na HCO CO OH c c c c +--->>> B .氨水-NH 4Cl 混合溶液(pH=9.25):()()()()432NH HNH H O OH c c c c ++-+=⋅+ C .33CH COOH CH COONa -混合溶液(pH=4.76): ()()()()33Na CH COOH CH COO H c c c c +-+>>>D .22424H C O NaHC O -混合溶液(pH=1.68,H 2C 2O 4为二元弱酸):()()()()()222424H H C O Na C O OH c c c c c ++--+=++ 【答案】AD【解析】A. NaHCO 3水溶液呈碱性,说明3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等浓度的NaHCO 3和Na 2CO 3水解关系为:2--33CO HCO > ,溶液中剩余微粒浓度关系为:()()-2-33HCO CO c c >,2-3CO 和-3HCO 水解程度微弱,生成的OH -浓度较低,由NaHCO 3和Na 2CO 3化学式可知,该混合溶液中Na +浓度最大,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2--33Na >HCO >CO >OH c c c c ,故A 正确;B.该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为:()()()()++--4NH +H =OH +Cl c c c c ,物料守恒为:()()()+-324NH ?H O +NH =2Cl c c c ,两式联立消去c (Cl -)可得:()()()()++-432NH +2c H =2c OH +c NH H O c ⋅,故B 错误;C.若不考虑溶液中相关微粒行为,则c (CH 3COOH)=c (CH 3COO -)=c (Na +),该溶液呈酸性,说明CH 3COOH 电离程度大于CH 3COONa 水解程度,则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 (CH 3COO -)>c (Na +)>c (CH 3COOH)>c (H +),故C 错误;D.该混合溶液中物料守恒为:()()()()+-2-22424242Na =H C O +HC O +C O c c c c ,电荷守恒为:()()()()()2---++24242C O +HC O +OH =Na +H c c c c c ,两式相加可得:()()()()()++2--22424H +H C O =Na +C O +OH c c c c c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