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计算程序 V1
电缆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式

电缆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式
在电缆工程中,需要对电缆的长度、数量、重量、截面积等参数进行计算,以便进行材料采购和施工计划的制定。
以下是电缆工程量计算规则中常用的计算式:
1. 电缆长度计算
电缆长度 = (线路长度 + 垂直距离)×2
2. 电缆截面积计算
电缆截面积 = (电流×电线电阻×电缆长度×系数)/(电压降×系数)
其中,系数取决于电缆类型和敷设方式,可以查看相关标准或者询问电缆厂家。
3. 电缆重量计算
电缆重量 = 电缆长度×单位长度重量
单位长度重量也可以根据电缆类型和规格查看相关标准或者询问电缆厂家。
4. 电缆数量计算
电缆数量 = 线路长度÷单条电缆长度
以上计算式只是电缆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一部分,具体计算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和质量控制,以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
- 1 -。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这是电缆厂的一位工程师曝光的电线电缆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包括电线电缆成本核算标准,电线电缆成本核算工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核算工式,电线电缆工时核算工式等信息。
电线电缆的日常报价都是按以下工式核算成本再加上合适的利润来对外报价。
先看各个电线电缆线材成本核算标准单价(元/Km)=人工成本+原料成本+水电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一、人工成本(C1):人工成本(元/Km)=(D×K÷V÷T÷60÷F÷S)×(1+A)×1000D:操作员的日薪(元/人日)K:成品中该制程的条数,以LAN Cable为例,芯线制程为8,对绞为4,集合与外被为1; 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S:每人操作台数(台/人)A:间接人工成本(%)二、原料成本(C2):原料成本(元/Km)=U×B×(1+E)U:原料单价(元/Kg)B:原料用量(Kg/ Km)E:制程中原料消耗量(%)三、水电成本(C3):水电成本(元/Km)=P×T×R×G÷V÷T÷60÷FP:制程中机器的用电量(Kw);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R:用电汇率(元/Kw hr)G:用电比率(%);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四、设备仪器折旧成本(C4):设备仪器折旧成本(元/Km)H÷(Y×12×25)÷(V×24×60×F)H:设备仪器取得金额(元)Y:设备仪器折旧年数(年);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备注:检验仪器之V与F参照外被押出机五、包装成本(C5):包装成本(元/Km)=K÷L×1000K:包装材料单价(元/个)L:每个包装之线材单长(M/个)承接电线电缆加工工程一般报价C=直接材料成本C1+加工成本C2C1=原材料用量M×原材料单价P1;C2=机时H1×加工单价P2+人时H2×加工单价P3H1(h/km)=(1/r/60)×1000×N H1=h10+h11+……+h18+h19(r为线速m/min ; N为电线次数)H2(h/km)=机时H/单个人所开机台数量N H2=h21+h22+…..+h29+h20则依工序不同而有所不同:束绞人时h21=束绞机时h11/ 7; 绝缘人时h22=绝缘机时h12/ 1;对绞人时h23=对绞机时h13/ 7; 缭绕人时h24=缭绕机时h14/ 10;中被人时h25=中被机时h15/ 1; 返捻人时h26=返捻机时h16/ 6;立式包带人时h27=立式包带机时h17/ 5; 集合人时h28=集合机时h18/ 2;编织人时h29=编织机时h19/ 6; 外被人时h20=外被机时h10/ 1.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单导体A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4)×σ×C×λ2×λ3 (捻入率(%)=√((πD’/P)2+1) ;d:单股铜线径(mm) ; σ:铜比重=8.9 ;C:电缆芯数;λ2:对绞捻入率(%);λ3:集合捻入率(%);D’:层心径(mm);P:对绞平均绞距或集合绞距(mm)2.绞铜线:材料用量(kg/km)=(πd2/4)×σ×N×C×λ1×λ2×λ3 (N:铜绞线股数;λ1:铜绞线捻入率(%) )3. 绝缘: 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d2)/4)×σ×C×λ2×λ34.绞线材料用量(kg/km)=((D2-d2)/4+0.3048×d2/4)×π×σ×C×λ2×λ3 (d:绞线径(mm);D:绝缘外径(mm) )5.包带(绕包) 材料用量(kg/km)=W×T×σ (W:带宽(mm);T:带厚(mm);σ:带模拟重)6.包带( 卷包) 材料用量(kg/km)=(D+T)×π×T×σ×(N/(N±1)) (D:集合外径(mm);N:重迭或分开率之倒数,重迭:-,分开:+)7.被覆材料用量(kg/km)=(D2-d2+d2×K)/4×π×σ (d:被覆前芯线外径(mm);D:被覆后完成外径(mm);K:管型押出K=0,半管型押出K=0.15~0.2,充实押出K=0.2~0.38. 编织材料用量(kg/km)=(πd2/4)×N×C×σ×λ (λ2=π2×(D+5d)2/(25.4×C/2/P)2+1;P=(tan(A)×C×25.4)/(2×π×D) ; A=cos-1((C×N×d)/(2×π×D×F));F=1-√(1-K) ; d:编织单股铜线径(mm) ;N:每锭铜线条数(6~9条);C:锭数(16锭或24锭) ; σ:镀锡铜比重8.8;P:每吋交叉花数;D:编织前线径(mm);A:编织角度(°);F:单向编织率(%);K:编织遮蔽率(%)电线电缆制程一般损耗率:一﹐束绞0.20%﹔二﹐绝缘0.50%﹔三﹐集合0.20%﹔四﹐立式包带0.10%﹔五﹐编织0.10%﹔六﹐外被2.20%﹔七﹐剪线1.80%电线电缆公式中常用到的材料比重参数:一般材料比重﹕Cu-8.89;AL/MY-3.69*10-5;PVC-1.45;充麻-0.47(1.775g/m);棉线-0.75(0.288g/m);PP膜-0.74﹔下面简介线缆的基础知识:。
施工临时用电缆计算计算书

施工临时用电缆计算计算书1. 计算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临时用电缆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用电负荷- 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电流- 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敷设方式- 线路的载流量- 线路的温度2. 计算步骤步骤一:确定用电负荷首先,需要确定施工现场的用电负荷。
根据实际需要供电的设备和用电器具,计算总负荷。
确保总负荷的合理分配和平衡。
步骤二:选择电缆类型根据用电负荷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临时性负荷,选择适用于中等负荷和温度的电缆。
步骤三:计算电缆额定电流根据所选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电流参数,计算所需电缆线路的额定电流。
确保电缆的负荷能够满足实际用电需求。
步骤四:计算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根据施工现场的布置和需要供电的区域,计算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敷设方式。
确保电缆的敷设合理,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线路。
步骤五:计算线路的载流量和温度根据电缆的额定电流、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计算线路的载流量。
同时考虑线路周围的温度,确保电缆在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
步骤六:评估计算结果根据以上计算,评估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如果结果符合要求,则可确定所需临时用电缆的规格和长度。
3.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施工临时用电缆计算的计算标准和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通过逐步计算用电负荷、电缆类型、额定电流、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线路载流量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准确的临时用电缆规格和长度。
在进行计算时,请确保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并保持独立的决策。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电缆线计算公式是通过计算电缆线的电流负载、电压降低、电线长度等参数来确定电缆线的尺寸和规格的公式。
根据电流负载和导线材料,可以计算出电缆线的截面积。
根据电压降低和线路长度,可以计算出电线的截面积。
下面介绍几种计算电缆线尺寸的常用公式。
1.电流负载计算公式电流负载(A)=电力负载(W)/(电压(V)×功率因数)其中,电力负载为所需要的电功率,电压为电网的电压,功率因数为负载的功率因数。
2.电线长度和电压降低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电线水平长度(m)²+电线垂直长度(m)²)电压降低(V)=电阻(Ω/m)×电流(A)×电线长度(m)3.电线长度和环境温度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线路总长度(m)-默认长度(m)+安装长度(m)默认长度为一定的长度,例如100米。
安装长度根据电线的具体安装情况确定。
4.电缆线最大允许电流计算公式电线截面积(mm²) = (电流容量(A) × √ 3 × 1000) / (电线导体的导电率(A/mm²) × 电线电导率 (A/mm))5.电线电导率计算公式电导率(A/mm²)= 电导性(t) × 电导性计算公式其中,电导性(%IACS)是导体的电导性指标,电导性计算公式根据导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上述公式是最常用的电缆线尺寸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不同载荷、电压、尺寸的电缆线。
举个例子,如果要计算一条电力负载为2000W,负载功率因数为0.8,电压为220V的电缆线的尺寸。
首先可以用公式1计算出电流负载为:电流负载=2000W/(220V×0.8)=11.36A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出电线长度,假设电线水平长度为100m,垂直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00m²+10m²)=100.5m然后,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出最终的电线长度,假设线路总长度为120m,默认长度为100m,安装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20m-100m+10m=30m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4计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电流,假设导线导电率为58,电线电导率为0.034:电线截面积= (11.36A × √3 × 1000) / (58A/mm² × 0.034A/mm) = 525.51mm²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电缆线的尺寸为525.51mm²。
电缆线用量算法计算公式

电缆线用量算法计算公式电缆线用量算法是指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所需的电缆线的长度和数量。
这个算法通常会考虑到电缆线的类型、规格、敷设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工程的电缆线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下面我们将介绍电缆线用量算法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电缆线用量算法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缆线长度的计算。
2. 电缆线数量的计算。
3. 电缆线敷设方式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缆线长度的计算。
电缆线长度的计算通常会考虑到电缆线的敷设路径、敷设方式和敷设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电缆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缆线长度 = 敷设路径长度 + 敷设方式长度 + 敷设环境长度。
其中,敷设路径长度是指电缆线的实际敷设路径的长度,敷设方式长度是指电缆线在敷设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弯曲和转角的长度,敷设环境长度是指电缆线在敷设环境中需要绕过的障碍物和障碍长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电缆线数量的计算。
电缆线数量的计算通常会考虑到工程的电缆线需求和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电缆线数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缆线数量 = (电缆线长度 + 电缆线备用长度)/ 单根电缆线长度。
其中,电缆线备用长度是指为了应对故障和维护需要而预留的电缆线长度,单根电缆线长度是指电缆线的标准长度。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电缆线敷设方式的计算。
电缆线敷设方式的计算通常会考虑到电缆线的类型、规格和敷设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电缆线敷设方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缆线敷设方式 = 电缆线类型×电缆线规格×敷设环境系数。
其中,电缆线类型是指电缆线的种类,电缆线规格是指电缆线的尺寸和规格,敷设环境系数是指电缆线在不同敷设环境下的适用系数。
总的来说,电缆线用量算法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综合考虑了电缆线长度、数量和敷设方式等因素的复杂计算方法。
通过这个算法,我们可以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电缆线的长度和数量,以确保工程的电缆线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一:
△u%=I*R
I=P/(1。
732*U*COSθ) R=ρ*L/S
P:功率, U:电压,COSθ:功率因数,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
018 S:电缆的标称截面, L:线路长度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
计算方法二:
△u%=P*L(R+XtgΦ)/10Un² (3版手册)
P:功率 L:供电距离 R、X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电抗 Q(无功)=P*tgΦ
计算方法三:
△u%=P/(SQRT(3)/U/ COSθ)*电压损失*L
查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15页):电压损失(%/(A•km))
计算方法四:
△U%=∑PL/CS (3版手册)
P:有功负荷KW;S:线芯标称截面,mm⒉,L:线路长度,m;C:功率因数为1的时候的计算系数,三相四线铜为75,单相为12。
56
计算方法五:
△U%=K*I*L*V0
K:三相四线制K=根号下3,单相K=1;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线路长度;V0:表内电压(V/A•m)。
电缆工程量计算方案

电缆工程量计算方案一、前言电缆工程是指在建筑、交通、通信、能源等领域中用于输送电力、通信信号以及控制系统的重要设施。
电缆工程量计算是电缆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工程成本,提前做好物料采购准备以及施工组织、预算编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本方案旨在介绍电缆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系统、全面地了解电缆工程量计算过程,提高施工精度,减少工程风险,确保工程质量。
二、电缆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理1.电缆工程量的定义电缆工程量是指工程中所用电缆的数量和长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电缆工程量计算是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相关工程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出工程所需电缆的数量和长度,以便于施工及材料采购。
2.电缆工程量的计算方法电缆工程量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工程所需电缆的类型、规格、截面积和长度,并进行合理分段,以便于计算。
(2)根据电缆的敷设方式、敷设环境和敷设条件,确定电缆的敷设方式及所需附件的数量和长度。
(3)根据电缆的导线截面积和电缆的电压等级,计算电缆所需的绝缘、外护套等材料的消耗量。
(4)根据电缆的敷设长度和敷设方式,计算电缆所需要的工程用品、辅助材料和人工。
三、电缆工程量计算的具体方法1.电缆长度的计算方法电缆长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电缆的敷设路线、敷设环境及敷设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逐段计算、汇总计算的方法,确定电缆的总长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直线段电缆长度的计算:直线段的电缆长度等于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2)弯曲段电缆长度的计算:弯曲段的电缆长度等于弯曲段的长度。
(3)斜坡段电缆长度的计算:斜坡段的电缆长度等于斜坡段的长度。
2.电缆数量的计算方法电缆数量的计算方法是在电缆长度的基础上,结合电缆规格、配线类型、电缆堆放方式等因素,采用逐个计算、汇总计算的方法确定每种电缆的数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电缆敷设长度的计算:根据电缆的敷设长度和敷设方式,计算每种电缆的敷设数量。
电缆计算程序说明书

敷设位置的确定:按整条线路最多出现的情况选择空气或土壤。
环境温度和校正系数的假定:环境温度指工程所在地的最热月月平均温度值,可参考《手册》表16-32。校正系数指线路中长度超过5米的最恶劣环境点所对应的校正系数值,缺省值0.7,软件中提供了对应于《规范》表8.4.5.1~8.4.5.8的校正系数对话框,点击〔校正系数〕钮可在线查阅。
查询〔结果〕列表框,可以看到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是25、70、185平方。最大值为第三项(按自动开关整定电流计算),与其他两项相差悬殊,此项计算主要是保证校正后的电缆载流量大于自动开关的整定电流,使电缆在过载工作条件下,不致出现因周围环境差而无法散热,引发火灾,此时,可通过改善敷设环境,提高校正系数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电缆的有效载流量,来减小电缆截面,按〔校正系数〕钮,弹出〔校正系数对话框〕,选择〔直埋〕页埋地深度700<L<1000 和电压0.6/1KV项,校正系数为1,再按〔计算〕钮,计算结果S=120平方,截面减小了近1/3。
(1)、用电设备功率较小(如10KW以下),而供电线路较长(如1000米):
举例:计算功率5KW,线路长度1100米,其他缺省,计算结果S=95平方。
查询〔结果〕列表框,可以看到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是25、95、4平方。最大值为第二项(按灵敏度选择计算),与其他两项相差悬殊,此项计算主要是在线路末端短路时,保障人身安全而校验的,此时,调整方法可通过降低自动开关的瞬动倍数,使预期动作时间缩短,提高系统灵敏度,来减小电缆截面,按〔瞬〕钮,弹出浮动菜
1、电缆截面 单位:平方毫米
2、近似外径 单位: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计算程序 V1.1
二工大电气自动化97专升本杨杰
程序使用说明:
安装与启动
一、运行环境:
电缆计算程序V1.1 版的运行需要WINDOWS 95/98 操作系统,硬件上需要显示卡至少支持800×600的分辨率,以及3M以上的硬盘空间以安装电缆计算程序。
二、安装方法:
直接将软件拷入指定的硬盘目录下。
如“C:\电缆计算程序”,但必须保证电缆数据库文件位于LIB目录下,如“C:\电缆计算程序\LIB”,且此目录下不应有其他无关的文件。
三、软件启动运行:
双击“电缆计算程序.EXE”文件,即可进入软件环境。
四、安装盘文件:
电缆计算程序.EXE 主程序文件
DXDLJZ.DLL 库文件,包括校正系数选择框和电缆数据列表框
LIB\VV22四芯不等铜电缆.TXT 电缆数据库文件
...
初始设置
启动后,若软件找不到电缆数据库目录LIB,则提示无法找到LIB目录,请根据提示的目录建立LIB子目录。
界面介绍:
1、计算功率:单位KW,最好在500KW以内。
2、功率因素:从0.05~1.00变化,间隔0.05。
3、相位:三相、单相220V的A相B相C相、单相380V的AB相BC相CA相。
4、计算电流:单位A,其值根据上述2~4自动计算。
是选择电缆的三个方法之一,当校正后的电缆载流量大于计算电流时,此电缆即为所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