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日语的时态(テンス)
日语时态

动词结尾的句子时态: 现在肯定 常体 敬体 常体 敬体 动词原型(う、る) 动词二变(い、る)+ます 现在进行肯定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 る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 ます
现在否定 动词一变(あ、る)+ない 动词二变(い、る)+ません 现在进行否定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ない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ませ ん
句子的时态:
名词结尾的句子时态: 现在肯定 常体 名词+だ 敬体 名词+です 现在否定 名词+ではない 名词+ではないです 名词+ではありません 过去肯定 名词+だった 名词+でした 过去否定 名词+ではなかった 名词+ではなかったてす 名词+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形容词结尾的句子时态: 现在肯定 常体 敬体 形容词基本型(い) 形容词基本型(い)+です 未来推量肯定 形基本型(い)+だろう 形基本型(い)+でしょう
过去肯定 动词二变(い、る)+た 动词二变(い、る)+ました 过去进行肯定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た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ま した
过去否定 动词一变(あ、る)+なかった 动词二变(い、る)+ませんでした なかった 动词二变(い、る)+ていませんでし た
常体 敬体
形容动词结尾的句子时态: 现在肯定 常体 敬体 形容动词语干+だ 形容动词语干+です
现在否定 形容动词语干+ではない 形容动词语干+ではないです 形容动词语干+ではありません
过去肯定 形容动词语干+だった 形容动词语干+でした
日语动词时态变化规律(很实用)

日语动词时态变化规律(很实用)日语动词的时态变化是研究日语的重点之一。
掌握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律对于正确运用日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日语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研究和运用日语动词。
一、日语动词的基本时态日语动词根据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时态的变化规律:1. 现在时在日语中,动词的现在时态主要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
肯定形式的变化规律如下:- 一类动词(以“る”结尾):将“る”改为对应的假名即可,如“食べる(たべる)”变为“食べます(たべます)”。
- 二类动词(以“ます”结尾):保持不变,如“見ます(みます)”。
- 三类动词(以“する”和“くる”结尾):将“する”和“くる”分别改为“します”和“きます”,如“する(する)”变为“します”,“来る(くる)”变为“来ます(きます)”。
否定形式的变化规律如下:- 一类动词:将“る”改为对应的假名后加上“ません”,如“食べる(たべる)”变为“食べません(たべません)”。
- 二类动词:将“ます”改为“ません”,如“見ます(みます)”变为“見ません(みません)”。
- 三类动词:将“します”和“きます”分别改为“しません”和“きません”,如“する(する)”变为“しません”,“来る(くる)”变为“来ません(きません)”。
2. 过去时动词的过去时态也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
肯定形式的变化规律如下:- 一类动词:将“る”改为对应的假名后加上“ました”,如“食べる(たべる)”变为“食べました(たべました)”。
- 二类动词:将“ます”改为“ました”,如“見ます(みます)”变为“見ました(みました)”。
- 三类动词:将“します”和“きます”分别改为“しました”和“きました”,如“する(する)”变为“しました”,“来る(くる)”变为“来ました(きました)”。
否定形式的变化规律如下:- 一类动词:将“る”改为对应的假名后加上“ませんでした”,如“食べる(たべる)”变为“食べませんでした(たべませんでした)”。
日语的时态

例句
「学生は先生に褒められた。」“学生被老师表扬 了。” 「魚は猫に食べられてしまった。」“鱼被猫吃掉 了。” 「バスの中で、私は隣の人に足を踏まれた。」“在 公共汽车里,我被旁边的人踩了脚。” 「会議は8時から(学校によって)開かれました。」 “会议(由学校主持)从8时开始。” 「雨に降られて、風邪を引いた。」“因为被雨淋了, 所以感冒了。”
例句
「僕は姉に買い物に行かされます。」“我被 姐姐逼着去买东西。” 「彼の言ったことについては本当に考えさ せられる。」“关于他说的事情,不得不 使我认真思考一下。” 「私は飲みたくないです、でも飲まされたの です。」 “不是我愿意喝(酒),而是被别人灌的。”
被役态
当一个人被迫或不由自主地做某件事情时使用被役态。被役态是一个动 词先变成使役态后再变成被动态。 日语的被役态的形式为: (五段动词未然形+ せる)+られる (其他动词未然形+させる)+られる 由于变成使役态后动词已经成为下一段动词,所以后面的被动态只用ら れる。 (五段动词未然形+せる)+られる在实际操作时,先变成: 五段动词未然形+せられる; 然后せら两个假名发生音变,变成さ,因此整个动词变成: 五段动词未然形+される。 但是,五段动词的さ行词尾「す」是特殊的:由于「す」的未然形是 「さ」,与「される」的首字さ重复,所以只有以「す」词尾的五段动 词不约音。如:「話す(はなす)」的被役态是「話させられる」,而 不是「話さされる」。
使役态
三、使役态 当一个人受到另外一个人的命令或使役时,动作就要变 成使役态。 日语的使役态形式为: 五段动词:词尾改为相应的あ段音加せる(かく→かかせ る) 一段动词:词尾る去掉,加させる(たべる→たべさせる) サ变动词:する→させる カ变动词:くる→こさせる
完整的日语动词时态变化总结

动词形式:五段动词:词干+「う」段假名结尾;以「る」结尾,且倒数第二个假名为「あ」、「う」、「お」段假名。
一段动词:以「る」结尾,且倒数第二个假名为「い」、「え」段假名,在「い」段为上一段动词,在「え」段为下一段动词。
サ変:「する」カ変:来る「くる」特殊一段动词:見る、寝る、居る、煮る、出る、切るます形:现在时/将来时,动词敬体变形,现在肯定式「ます」,现在否定式「ません」,过去肯定式「ました」,过去否定式「ませでした」动词基本形属于简体形式,而ます形属于敬体形式。
二、「た」形:表过去时其中有个特殊的五段动词行く,它的た形为行った动词た形是动词过去时的简体形式,敬体形式时动词ました三、「て」形:表示并列,方式手段,原因理由,先后顺序(客观上描述)其中有个特殊的五段动词行く,它的て形为行って四、动词て形+「ている」(简体)/「ています」(敬体):表示现在进行时某种动作正在进行。
表示某种动作状态的持续;表示动作存在的一个结果。
表示动作经常性,反复性发生;与「毎日」、「時々」、「よく」等呼应使用五、ない形:对某动作,行为,状态的否定;不……。
过去否定句:「ない」变为「なかった」「ない」中顿「ないで」:主语相同「なくて」:主语不同六、假定形「ば」:如果……,后项无过去时接在动词、形容词后,前项假设一种情况,后项为情况实现时产生的结果;假定句中的主语一般用「が」表示「ば」形与「たら」、「と」的区别:「たら」:强调前项动作完成后,才有后项。
「と」:强调恒常状态,后项不用过去式,不加意愿,意志的词,不用请求,命令。
「ば」:强调前提条件,后项不用过去式,不加意愿,意志的词,不用请求,命令。
七、动词可能态:能够……,会……,可以……动作主体具备进行某动作的能力;在客观条件下,允许/许可动作主体进行某动作。
当主语是无感情物时,一般不用可能动词(动物也不用),人可以用「ことができる」表示外部条件。
八、动词意志形、推量形:1、用于向别人表示自己做某事的意志;想……,打算……(表示很想去)~う/ようと思います(第一人称)~う/ようと思いますか(第二人称)~う/ようと思っています(一、第三人称),一直想……(强调某一个想法有一段时间了)2、向对方表示号召,劝诱「ましょう」的简体九、动词使役态:1、谓语是他动词的使役态(使役者用「は/が」表示,被使役者用「に」表示)句型:Aは/がBに~を他动词せる2、谓语是自动词的使役态(使役者用「は/が」表示,被使役者用「を」表示)句型:Aは/がBを自动词せる/させる3、动词使役态+「せ/させてください」表示说话人请求对方让自己做某事,请允许我……十、动词自发态:自发助动词「れる/られる」1、不由自主地产生某一个动作,一般和感情有关的动词。
浅谈现代日语的时态(テンス)

浅谈现代日语的时态(テンス)摘要:在句子中时间的表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时间的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与说话时的时间上的前后关系的表达,即时态(テンス);另一种是有关事件本身的时间性质的表达,即体态(アスペクト)[1]。
本文要讲述的是时态。
时态就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语法范畴,表达某事发生于何时,或何时将要发生某事的语法形态。
关键词:时态(テンス)语法范畴现代日语在汉语中,动词本身没有变化,而在日语中不同时间和方式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要用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
[2]一、现代日语中的时态从一般时间概念来讲,时态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将来。
在语言当中,英语的时态便是如此。
但在现代日语里,时态的表现方法一般认为分为“过去”和“非过去”两种 [3]。
日语中的时态是在谓语中表现出来的。
二、时态与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タ形”一般来说,日语动词的“タ形”表示“过去”,“ル形”表示“非过去”。
其中,“ル形”表示的“非过去”的时态中包含着“现在”和“将来”两种时态。
(一)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タ形”例(1)明日、その映画を見る。
/明天要去看那部电影。
(2)今、ここに本がある。
/现在这有本书。
(3)さっき、ここに本があった。
/刚才这里有本书。
(4)昨日、その映画を見た。
/昨天看了那部电影。
以上例句中,例(1)和(2)中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見る”“ある”,都是ル形,分别表示出“将来”和“现在”两种时态,即“非过去”。
而例(3)和(4)中的谓语动词分别是“ある”“見る”的タ形,在句中分别与前面的“さっき”“ 昨日”相呼应,体现出了“过去”的时态。
现在,我们分别考察一下“ル形”和“タ形”。
(二)日语动词的“タ形”1.上述例(3)和(4)中,分别都用了谓语动词的タ形和“さっき(刚才)”“ 昨日(昨天)”两个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和名词来共同表现出了“过去”时态。
(5)*昨日、その映画を見る。
这个句子本是想要表示过去时态的,虽然有“昨日(昨天)”这个表示过去时间的名词,但是后面用了ル形的“見る”,则不能表示过去的时态。
日语的时

1. 日语的时(テンス)所谓时就是时态(時制じせい、テンス),用来表示话题所涉及的时间。
一般说来,我们以发话的时间为基准,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但是也有语言只采用过去和非过去这种二分法,日语就是其中之一。
在日语中,要表达过去的概念一般用“タ”形(过去式),要表达非过去则用基本形。
当然,按照词尾活用规则,在一定情况下“タ”浊音化为“ダ”。
基本形和“タ”形会因谓语性质的不同而表达不同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谓语性质一般分为两种:状态形谓语和动作性谓语。
所谓状态性谓语,顾名思义是指描述事物的存在、状态、属性的谓语。
主要包含如下的形式:(1) 名词+だ この学校が第一志願校だ。
(2) ~形容词/形容动词 彼の考え方は面白い。
静岡はお茶で有名だ。
(3) ~状态性动词上野公園には大きな噴水がある。
花屋は花のいいにおいがする。
波の音が聞こえる。
英語がわかる。
而动作性谓语指表达动作、行为、变化、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谓语。
主要有以下形式:(4) ~动作性动词 街へ買い物に行った。
顔が赤くなる。
私のやり方のいったいどこが悪いのかと思った。
下面我们通过分别对状态性谓语和动作性谓语的时态进行考察。
1.1. 状态性谓语笼统说来,出现在状态性谓语中的基本型和“タ”形分别表示非过去的状态和过去的状态,但是实际上状态谓语中的时态要比想象中复杂。
所谓状态一般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状态性谓语本身就具有持续体1的特征,因此基本形和“タ”形在表达时态时,需要考虑到状态的持续情况。
1.1.1. 基本形1 关于持续体的介绍请参考第五章第2节。
状态性谓语的基本形可以表达现在正在持续的状态,如:(5)今日は日曜日だ。
(6)この部屋は広い。
(7)池に金魚がいる。
(8)誰かの話し声が聞こえる。
基本形还可以表示从过去开始到现在依然持续的状态,一般与状态副词或副词句呼应使用。
如:(9)この一週間ずっと病気だ。
(10)ここ数年変化がない。
(11)昨日から体の具合が悪い。
日语条件分句的时态词形研究-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日语条件分句的时态词形研究-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日语学习者所见到的基本时态一般是以发话时刻为基准的绝对时态,可以设定为现在过去和未来3种词形。
如果以某一个过去或者未来的时刻作为基准,则有必要指明从那个时刻所发现的过去或者未来;因为没有发话时刻这种绝对的基准点,所以这些时态被称作相对时态。
该文所涉及的相对时态研究都是在绝对时态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众所周知,日语主句的时态词形可以分为「ル」形、「テイル」形和「タ」形、「テイタ」形两个大类[1]。
前者表示现在或者将来,后者表示过去。
因为分句中时态词形的意义必须放在和表示基准时刻的主句时态词形的关联中来考虑,所以该文按照主句时态词形的特点,对分句的时态词形进行探讨。
通过以下用例,可以了解动词绝对时态词形与相对时态词形的区别和联系。
例1.彼はいま试験をうけている。
例2.きのうの正午、かれは试験をうけていた。
例3.やがて戸がしまる。
例4.さっき戸がしまった。
例5.いまは戸がしまっている。
例6.さっき戸がしまっていた。
例7.彼女は夫がからかえる日をまちわびていた。
例8.彼女は试験のおわった日のつぎの日から三日间旅行にでかける。
例9.彼女は、ほん訳がでるまえに、原书でそれをよんでいた。
例10.おれのとしをかんがえてみろ。
おまえなんかが死ぬよりずっとまえに、おれがしんでるよ。
例11.先月、ロシアに行く时は、シベリア鉄道をつかった。
例12.先月、ロシアに行った时は、往复ともシベリア鉄道をつかった[2]。
一、主句时态表示现在在主句时态为现在的情况下,因基准时刻是发话时刻,所以分句时态词形的功能要通过和发话时刻的相互关系来把握。
因此,变化基本上与主句的情况相同。
实际上,即使主句时态为现在,也存在分句时态词形的功能和主句情况不一样的实例[3]。
例如,复句以「もしPならばQ」为基本形,把P称作已知条件,Q则称作结果。
论日语的时态与体态的比较

论日语的时态与体态的比较作者:王楚楚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5期在日语语言学中,有两个概念是日语学习者学习中的难点和混淆点,在日语中表达为“テンス”和“ アスペクト”。
在语言学上表达为“时态”和“体态”。
本文将从这两者的定义出发,从“非过去”和“过去”两个视角对日语中的“时态”和“ 体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以使日语学习者能正确理解并运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可以说都很时间密切相关。
我们所表述的任何事物,所有的动作都必然置于某个特定的时间范围之内。
或发生于叙述之前,或发生于叙述之时,或叙述于发生之后。
因此有了“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间划分。
与此同时,我们所叙述的事情,行为通常处在整个过程的某个阶段,或尚未发生,或正在进行当中,或已经结束。
因此又有了“开始,持续,完成”三个阶段划分。
这些时间与阶段反映在语言学上就是时态和体态。
在日语中表达为“テンス”和“ アスペクト”。
日语中的时态和体态可以说是日语语法学习中难点之一。
特别是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更难正确理解和区别时态与体态。
本文将重点理清时态与体态的定义,从“非过去”及“过去”两个视角对日语的时态和体态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以明确两者的不同,加深理解。
1 日语中时态的定义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定义道“テンスとは、ある動詞その他用言の意味する状態·動作·作用が、ある標準から眺めた場合、時間的にそれより以前であるか、同時であるか、以後であるかを示す形態の違いである。
”(所谓“时态”是表示某个动词及其他用言所表示的状态、动作、作用从某个标准观察的情况下,在时间上是早于、同时还是之后的形态的差异。
)高桥太郎也有相似表述“テンスは動詞のあらわす動作が、発話時を基準として、それよりまえか、それと同時か、それよりあとかを表しわけることについてのカテゴリーである。
”(“时态”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是以说话时间为基准,是表示之前还是与此同时或之后的动作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日语的时态(テンス)
发表时间:2011-05-25T11:55:33.28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上作者:王琳娜[导读] 在句子中时间的表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时间的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王琳娜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在句子中时间的表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时间的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与说话时的时间上的前后关系的表达,即时态(テンス);另一种是有关事件本身的时间性质的表达,即体态(アスペクト)[1]。
本文要讲述的是时态。
时态就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语法范畴,表达某事发生于何时,或何时将要发生某事的语法形态。
关键词:时态(テンス)语法范畴现代日语在汉语中,动词本身没有变化,而在日语中不同时间和方式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要用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
[2] 一、现代日语中的时态
从一般时间概念来讲,时态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将来。
在语言当中,英语的时态便是如此。
但在现代日语里,时态的表现方法一般认为分为 “过去”和“非过去”两种 [3]。
日语中的时态是在谓语中表现出来的。
二、时态与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タ形”
一般来说,日语动词的“タ形”表示“过去”,“ル形”表示“非过去”。
其中,“ル形”表示的“非过去”的时态中包含着“现在”和“将来”两种时态。
(一)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タ形”
例(1)明日、その映画を見る。
/明天要去看那部电影。
(2)今、ここに本がある。
/现在这有本书。
(3)さっき、ここに本があった。
/刚才这里有本书。
(4)昨日、その映画を見た。
/昨天看了那部电影。
以上例句中,例(1)和(2)中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見る”“ある”,都是ル形,分别表示出“将来”和“现在”两种时态,即“非过去”。
而例(3)和(4)中的谓语动词分别是“ある”“見る”的タ形,在句中分别与前面的“さっき”“ 昨日”相呼应,体现出了“过去”的时态。
现在,我们分别考察一下“ル形”和“タ形”。
(二)日语动词的“タ形”
1.上述例(3)和(4)中,分别都用了谓语动词的タ形和“さっき(刚才)”“ 昨日(昨天)”两个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和名词来共同表现出了“过去”时态。
(5)*昨日、その映画を見る。
这个句子本是想要表示过去时态的,虽然有“昨日(昨天)”这个表示过去时间的名词,但是后面用了ル形的“見る”,则不能表示过去的时态。
但反之,即使没有表示过去时间的词,仅仅使用タ形也能够表示过去的时态。
由此可以说,动词タ形是表示过去时态的必要条件。
在这里,我们还要掌握这样一个概念:以例(1)(2)中的“見る” “ある”为例,像“見る(看)”,还有“走る(走)”“来る(来)”“消える(消失)”等表示事情的发生这一类的词叫做动作动词。
而像“ある(非生物存在,有)”,“いる(人或动物在,有)”等表示事物状态的词叫做状态动词。
但无论是动作动词还是状态动词,タ形都表示过去。
在动作动词使用的时候,虽然都是表示过去,タ形一般认为有两种不同意义。
(6)a,(午後六時頃に)昼ごはんを食べましたか。
/吃午饭了吗?(下午六点左右)はい、食べました。
/是的,吃了。
b,(午後一時頃に)昼ごはんを食べましたか。
/吃午饭了吗?(下午一点左右)はい、もう食べました。
/是的,已经吃过了。
这两组对话的回答,如果在英语中,则a句用“eat(吃)”的过去时“ate”表示过去,b句用现在完成时“have eaten”表示完了。
在肯定句中,过去和完了的区别不易区分,但在否定句中,两者区别则较明显。
(7)a,昨日は昼ごはんを食べませんでした。
/昨天没吃午饭。
b,昼ごはんをまだ食べていません。
/还没有吃午饭呢。
由此可见,a是指“食べる(吃)”是在 “昨天”这个表示过去的时间上发生的,而b指到现在为止“食べる(吃)”这个动作已经完成,也可以说这个动作在说话之前的任何时间里“没吃午饭”都是事实。
总之,动作动词的タ形有两种意义用法,一种是表示在过去的固定的某个时间做了某事,另一种是表示到现在为止该动作已经完了。
(三)日语动词的“ル形”
1.日语动词的“ル形”表示“非过去”,即现在和将来。
由于动词有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之分,其“ル形”所表示的时态也是不同的,我们就这一点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例(1)中的动作动词“ 見る(看)”的“ル形”和“明日”相呼应,表示将来时。
而例(2)中的状态动词“ある”和“今(现在)”相呼应,表示现在时。
那么,状态动词的ル形可以表示将来时吗?还有,动作动词的ル形可以表示现在时吗?我们举例进行考察。
以状态动词“いる”和动作动词“見る”为例。
(8)僕は、明日ここにいる。
/我明天在这。
(9)*今、映画を見る。
/*现在正在看电影。
(10)今、映画を見ている。
/现在正在看电影。
如例(8)ル形的谓语加上表示未来的时间名词限定,则可以用状态动词的ル形表示将来时。
与此相反,例(9)虽然有明确的表示现在的
时间的名词,动作动词ル形却不能表示现在时。
如果想要表示动作动词的现在时必须用动词的“テイル”形。
如例(10)。
由此,我们对 “非过去”时态进行如下总结:动作动词,将来时用ル形,现在时用テイル形;状态动词,将来时和现在时都用ル形表示。
2.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如(11)梅雨の間はよく雨が降る。
/梅雨期间经常下雨。
(12)最近よく映画を見る。
/最近经常看电影。
这两个句子都不是将来时,但是都使用了动作动词的ル形。
这是因为例(12)表示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反复进行同一动作,例(11)是
描述的是世界上一种恒常的真理。
所以像这种表示习惯或恒常的规律时,也要使用动作动词的ル形,而不是テイル形。
另外,我们再试着考虑一下下面几个划线的词是状态动词还是动作动词。
(13)この問題は簡単すぎる。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14)神は存在する。
/神是存在的。
(15)今日の彼女は昨日の彼女とは違う。
/今天的她和昨天的她不一样。
(16)今日は富士山がよく見える。
/今天可以清楚地看见富士山。
(17)今日はどうも足が痛む。
/今天腿很疼。
(18)僕もそう思う。
/我也这样想。
例(13)“簡単すぎる”用ル形表示现在时,而没有用テイル形,所以看作是状态动词。
例(14)是サ变动词,和“ある”一样,表示存在,因
此也应该看作是状态动词。
例(15)即使用テイル形也不会产生新的意思,所以也看做状态动词。
例(20)“見える”是能动动词,表示可
能,不能用テイル形,所以也归为状态动词。
例(17)“足が痛む”是将现在的感觉进行直接说明,这类词较特殊,也作为状态动词考虑。
例(18)的“思う”表示说话人的思考,如果使用テイル形的话,直接的表达这一层意思就会消失,而被看作是普通的动作动词,所以这一
类词在说明第一人称的动作的时候,使用动作动词的ル形。
综上所述,表示存在,过度,关系,可能以及第一人称的主题的感觉,内在的状态,思考等的动词都用ル形表示现在时。
[4]
三、总结
以上对日语动词的时态进行了考察,但同属于时间表达的时态(テンス)和体态(アスペクト)中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两者密切结合,有时难以区分,所以要遇到句子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松冈弘:《初级日语语法精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26;
[2]赵佳舒、唐新艳:《浅析日语动词的时态》[J],日语知识[J]2008(8):6、8;
[3]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54;
[4]铃木泰:《日本文法》[M],日本樱枫社,1989:44。
作者简介:王琳娜(1986.1—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从事日语语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