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语境与文学作品翻译_朱炼红

合集下载

浅析文化语境与翻译

浅析文化语境与翻译

浅析文化语境与翻译作者:魏涛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1期在语用学中语境对于语句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英语教学经历和翻译学习实践认为,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篇完美的译文的出炉过程不可缺或的一步就是对源语和的语的文化语境予以充分了解和考虑。

本文从语境的含义及分类入手,用实例阐明各种语境下的翻译的巧妙性,其中重点探讨了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及翻译方法的恰当使用。

一、引言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张培基,1983)。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翻译则是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笔者认为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即翻译也早已突破了传统的逐句翻译抑或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相反,考虑更多的是文化语境在翻译中重大影响。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1989)。

吕叔湘先生也说“翻译必须是一个杂家”(吕叔湘,1980)。

“杂”即指译者应只是广博,对源语(source language)和的语的(target language)的文化语境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笔译和口译中应充分衡量文化语境在源语和的语中的重要分量,认识到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从而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的语读者的口味,最终达到文化之间的巧妙转换。

二、语境的含义及分类在语用学中语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可言。

“The scope of context is not easy to define...,one must consider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world in which the language user operates at any given-time.”(Ochs,1979)。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文化趋势的发源地。

中国文学作品为世界文学贡献了许多。

其中,翻译文学作品是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翻译”为不同文化的结果。

文学翻译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把原文的内容和精神完整而又保真地表达出来。

文学作品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又特殊的工作,它需要翻译者融汇贯通语言、文化、思想和社会现象,从而有效地把原文表达出来。

翻译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文本的书面语、文化、文体特点,以及文化背景、历史等影响,以确保译文具有译者期望的精神、艺术和文学特征。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凸显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社会文化语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涉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

文学翻译中,社会文化背景是源文本与译文之间衔接桥梁的重要因素,除了语言文字外,它也是保障翻译效果的关键因素。

文学翻译是一项艰难的文学创作,翻译者需要在审视原文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化意涵,以便将这种内涵转化为目的语,确保译文和原文的翻译质量尽量保持一致。

特别是,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能够充分反映原文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原文延伸到目的语中。

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源文本和译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翻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不同,以便有效地把源语文字和意义表达出来,以保障翻译效果。

此外,社会文化语境对译文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翻译者应该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为准,以保证译文的真实性。

特别是在源文本中存在的情感色彩,要求翻译者熟悉源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以反映原文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文学翻译的任务是将原文的文化内涵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社会文化语境是文学作品翻译的必备技能。

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8 1
维普资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 0 8年第 3期 ( 总第 6 2期)
的文学 又再造 出新 的文学 和语 境 。
二 文化 语境 制约 文学 翻译
夫就是 这样 !我 有 个女 儿—— 哪 怕她跟 巴拉 巴的 子 孙做 夫妻 , 强似 嫁给 了基 督徒 !( 也 向波希 霞译 ) 我们耽误 工夫啦 ; 快些 儿 宣判吧 。( 请 方平译 )
著 名 翻译 理论 家 奈 达说 : 于 真正 成 功 的翻 译 对 而言 , 悉 两 种 文 化 甚 至 比掌 握 两 种 语 言 更 为 重 熟 要 。4 广义 而言 , 从 文化 语 境 是 社 会 结 构 的产 物 , 是
原文中 Br bs 自《 a ba 引 a 圣经》 约中的一个典 新 故, 是古时候一个强盗 的名字 , 用来代指强盗。(转
2 世纪 9 年代之前 , 0 O 当谈及文学翻译时 , 我国 很多翻译家及学者主张译笔 出神人化 , 如早期倡导 者傅雷 的“ 神似” 说与钱钟书的“ 化境 ” , 说 还有后来 的“ 归化” 异化 ” 西方学者则强调等值等效 , 与“ ; 其 代表 人物 为奈达 。到 了 9 O年代 初 , 翻译研 究领 域 出
文 化 语 境 对 文 学 翻 译 的 制 约
黄 田
( 湖南工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湖南 株洲 420 ) 10 8
摘 要: 文学翻译不仅 受制于源语 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 背景 , 而且 也受到 目的语 文化语境 和译者 文化 意识的制
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 的翻译 策略 来协调 两种不 同文化 , 而实现 文化 互动 与交流。 从 关键词 : 文学翻译 ; 文化语境 ; 译者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文化语境与翻译

文化语境与翻译

文化语境与翻译顾红;宋昭【期刊名称】《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年(卷),期】2011(013)007【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中、日两国的语言,翻译时必须把握文化差异。

跨文化意识的强弱,文化语境理解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

%Language is not only part of culture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it.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embedd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requires translators to tak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o account and to reflect cultural context and social reality.The strong or weak condition of a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culture contexts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direct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no-Japa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 by focusing on culture context.【总页数】3页(P87-89)【作者】顾红;宋昭【作者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300350;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5.9【相关文献】1.文化语境顺应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兼谈语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J], 廖开洪;李锦2.文化语境对幽默语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J], 刘文硕3.跨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与实践——评《大学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教程》 [J], 周锋4.论文化语境对机器翻译质量的影响暨应对机器翻译弊端的策略——以"有道翻译官"为例 [J], 丁立福;蒋威5.探讨文化语境下词和句子的英语翻译方法--以茶文化翻译为例 [J], 常宇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运用

论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运用

论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运用作者:张云英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语境在翻译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Malinowski的理论,语境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文章主要对文化语境的一般功能、制约性功能和解释性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具体处理策略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引言翻译学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

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

二、语境与文化语境语言界研究语境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Bronislaw Malinowski对语境的定义。

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

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语词的特定音义是一个民族各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现,能够细致、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因此,文本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都是影响文本翻译的直接因素。

三、文化语境的功能(一)一般功能(generative function)文化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交际行为。

浅析文化词汇翻译——以《红楼梦》两译本词语为例

浅析文化词汇翻译——以《红楼梦》两译本词语为例

浅析文化词汇翻译——以《红楼梦》两译本词语为例摘要:文化词汇翻译离不开对语篇语境的分析。

同一词语受语境的制约在不同的语篇中意义不同。

翻译时保持词语文学上的准确性、原创性和文体风格对译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试以《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词语为例,探讨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词汇《红楼梦》翻译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除了要对语言进行分析以外,还必须关照大的文化语境。

迥然相异的文化背景使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在不同语本中的分布和理解不尽相同。

在翻译时,我们往往借助词典来确定某个单词的词义。

但是在词典中,词义虽然通用客观,但也是死板的、缺乏生机的。

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绝非靠词典中孤立的义项能确定,词义与其所处的句、段、篇,乃至更宽泛的非语言语境,如情感、文化、社会等因素密切相连。

为明确词义,翻译时文化语境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一词最早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B.Malinowski在分析“语境”的时候和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的概念并列一起提出。

20世纪90年代,对于翻译语境的研究,英美两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

英国翻译理论家受功能主义语境观的影响,关注情景语境和翻译的关系(代表人物:伦敦功能学派J.R.Firth和Halliday);美国翻译理论家则更多强调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Nida认为译者必须超越文字本身,参照文化来实现对源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Nida.E.A2006:56)。

他说,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译者,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Daniel Shawn也提出:“翻译语境是翻译过程中聚合起来的文化互动的总合。

”Andre Lefevere则更加注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认为翻译的改写和操纵在本质上应被视为一种文化上的必然。

他强调翻译研究在客观的文化语境中受到的影响,提出译者除了要考虑原作者意图、源文本相关特征外,还要考虑翻译目的、文本功用、读者期待和反应,甚至委托人和赞助人的要求、作品出版发行机构审核等一系列与目标或接受文化相关的因素。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收 稿 日期 :09 1 0 20 —1 —1 作者简介 : 李志芳 . 。 女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os v g“tc s r ao fh xs…( b rn si e e tno es e” 杨宪益夫妇译 ) ei rt g gi t e
译文 2 :… h i r s b re h r tbr e t t e r oo l os vd t g a a i h g uy e e e rr a
的历 史 、 化 、 俗 习 惯 、 会 规 约 、 维 方式 、 德 观念 及 文 风 社 思 道
过程 。作为一项有 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翻译 致力 于转述

个异域 文本 ,其 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 , “ 实现并促进文 化
价值取 向, 这种反映特定言语社 团特点的方式和 因素构成
了文 化 语 境 的全 部 内容 。
1 I 1 3 9 . s 17 3 : 0.% /i i n.6 2—1 7.0 9 0 .3 O s 4 0 20 . 0 1 4
“ 翻译 是 一种 选 择 的艺 术” 这 种 选 择 贯 穿 于 翻 译 的 全 ,
境O| 。新 的文化语境研 究认为 , ”4 ] 每个言语社 团都有 自己
第 1 卷 第 4期 1
20 0 9年 1 2月
黄 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 a g a g P ltc n c o r l u n g n oye h i n o
V 1 1 . o . 1 No 4 D c2 0 e .0 9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 化因素 , 文化语境 在文学翻译 中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翻译时若不了解相关的语境 , 译文就 无法忠实于原文。要译得恰 到好处 , 译者必须具 备相当 的 文化知识 , 了解源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语境 , 了解语境 的主 要功能, 译文才能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 外国文学作品是在其源语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传播 的, 因而这些作品的翻译势必受到源语文化语境 及原文作 者文化背景的制约 。下 面是鲁迅名 著《 Q正传》 阿 两种英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在当今的语言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把词,句子和语段结合到具体的语篇中去;在翻译研究中,也更为重视对文化因素的认识和处理。

语篇和语境形影相随,难以割分,研究语篇不能离开语境。

具体到语篇翻译,译者就要考虑到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除了简单综述文化语境与语篇翻译的关系之外,本文还将讨论文化语境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分别讨论文化语境在语篇分析和翻译表达过程中对译者的影响。

一、文化语境和语篇翻译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除了结合语篇语境,把语篇和文本外的文化语境结合起来也是必要的。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1]也就是说语篇不受字数的限制,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句子,段落甚至是上千万字的长篇巨著,唯一的原则是它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具有意义。

胡壮麟认为,语境包括三个方面,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其中文化语境就是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1]181-188其实,无论是在语篇的生成还是解读过程中,人们都会下意识去将语篇和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结合起来。

例如,读者在阅读一篇小说之前,通常会了解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读者更精确的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以及小说中的细枝末节。

同样,在和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说话时,就不会运用一些含有独特文化背景的词汇或文学典故,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刻舟求剑”等,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些词里特定的文化语境。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不是文化的转换;是语言的翻译,不是文化的翻译。

这就要求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要在原语产生的文化语境中对语篇进行分析,以求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然后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从而将原作的内容和整体文化尽可能保持原貌地移植或传递进译语文化。

可见,文化语境对语篇翻译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准确的传递原语文本的信息和意义。

“要了解原语文本的意义,就要弄清楚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语境与文学作品翻译朱炼红1吴倩2(1 浙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33 2 国际关系学院杭州校区浙江杭州 310033)[摘要]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

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

本文从文化语境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如何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正确理解并翻译原文,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文学作品1.引言翻译是一门艺术,其内涵就是通过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内容再现出来。

它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它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

”(奈达,1993)成功的翻译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龙千红,2003)。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而,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正确理解文化内涵,传达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近二十年来,人文关怀在中国翻译界也日益重视,动摇了昔日以原文和译文之间词汇、语法和修辞的等同程度来判断翻译的传统。

“文化翻译观”日益流行。

2.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功能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夫斯基年提出的,他认为语境有二层含义:(1)语言环境及上下文即语境,(2)情景语境。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化语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黄国文,2002;何兆熊,2000),认为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它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还包括同时代的作家作品。

文化语境对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在思维方式、宗教文化、历史习俗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因而正确理解文化语境能使译文准确又贴切地传达原文意旨,易于理解。

例1:原文: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译文: But sooner could flow backward to its fountains,This stream, then wealth and honor can remain.诗中“西北流”对于其他国家的读者来说是不太容易理解的,这里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中国的河流自然是向东或向南流,所以要河流“西北流”则是不可能的。

因而译文中将“西北流”译成“flow backward” 更为贴切,使译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诗的含义。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要翻译好文学作品,光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译者谙熟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能够巧妙而真实地传达原文。

3.翻译对策从上我们知道文化语境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专业译者是如何处理文化语境的。

3.1 直译:直译是指按原文的意义和结构直接把原语的词句转换成译文的词句。

但直译并非是一字一句的死译,而是按照字面翻译,只是不作太多的引申和注释。

采用直译法一般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

例2:原文:“常言道得好:三年被蛇咬了,如今梦见一条绳子也害怕。

”(儒林外史)译文:“A man who has been bitten by a poisonous snake will be frightened in the dreams of a rope three years after.” (杨宪益、戴乃迭译)英语学习者不难理解与上句原文形相似,功能对等的英语习语----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在这里,谙熟中英文化的杨戴夫妇将“蛇“和”绳子”直接翻译了出来,因为在英语习语中,蛇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

这样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而且成功地将中国的文化信息传达给了英文读者。

例3:原文:如今听见周瑞家的捆了他亲家,越发火上加油。

(红楼梦)译文:The news now that Chou Rui’s wife had had a relative of hers tied up added fuel to the fire of her indignation.这样译,不仅保持了中国的文化色彩,而且句子意思一目了然。

3.2 套译法:由于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译文中无法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这时,译者往往转换为译文读者所熟~~~~~~~~~~~~~~~~~~~~~~~~~~~~~~~~~~~~~~~~~~~~~~~~~~~~~~~~~~~~~~~~~~~~~~~~~~~~~~~~~~~~~~~~~~~~~~~~~~~~~~~~~~~~~~积弊,从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发出了要求平等的呼声。

作者让长满胡须的男性涂脂抹粉,穿红戴翠,浓厚的喜剧色彩让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却又不能不为女性所处的悲惨境遇而心酸。

其次,作者所刻画的百名才女,个个才貌双全,有胆有识,尤其是海外十二名女子,才略都远在男子之上,洛红渠射虎,徐丽蓉弹打强盗,廉锦枫入海取参等,无不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

而论及才华,不仅讲到诗词歌赋,女子们比殿上文武百官都要高明,而且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各门各类精通者都大有人在。

她们走出闺门,参加科举考试并且金榜题名,荣及父母、家族。

这些女子相对比较独立的个性、自由的行为方式都是作者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拥有的。

在这个百花园中,所有的女性都是自由而快乐的,她们不必讲求假惺惺的礼教规范,只是按照自己的天性游玩作乐,这才是符合人性本真。

镜女儿国以喜剧的方式,表现了对女性存在状态的观照,从正面表达了对女子灵秀之质的敬佩及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三、结语源女儿国与镜女儿国都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观照,但通观全书,这两个女儿国仍反射出以男子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镜像。

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反映了生活于封建统治时期,深受千百年来强大的伦理道德规范熏陶的作者本身思想上的矛盾之处。

在《源氏物语》中,紫氏部一方面深情赞美女子的美好,对于她们悲惨命运感到无比痛心与愤恨,但是另一方面又对造成女子悲剧结局的贵族阶级并未完全持否定态度,相反还给予了一定的同情,在她笔下的完美女性,都是柔顺端庄,优雅隐忍的,这也是带有典型的男性审美趣味。

尽管紫氏部深受社会制度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迫害,内心十分悲苦,但她毕竟出身贵族阶级,不可避免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而且长期以来她所受的教育,所读的书无不时时浸染熏陶着她,礼教规范已经进入她的无意识深处。

可以说,这部小说始终贯穿着日本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镜女儿国同样反映了作者李汝真思想上的矛盾和混乱。

明清时代的文人,接受的是理学中家的正统教育,明清之际正是继宋代理学到极盛时期,统治者不惜软硬兼施,树立起三纲五常在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他生活在沿海一带,与中下层人民频繁接触,能呼吸到一些新思潮吹进来的新鲜空气,所以能够在生活细节方面同情妇女、尊重妇女,赞赏她们的聪明才智。

但从整体看,他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致紧受祖训、抱残守缺,仍然维护三从四德的妇女节烈观,从而使得这部专写女子的小说却打上了父系社会的深深烙印。

作者简介:顾俊芳(1982-),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05-4-17145悉的形象进行翻译。

例4:原文:“well, it’s the old story of the stitch in time,” he said, “your politics could have got the weird little bastard with no trouble early on, but they did not . Now they have problems…”译文:“还是那句老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他说。

“你的那班政客要是早下手,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这个小鬼杂种干掉,可是他们不动手。

现在他们遇到了麻烦……”the stitch in time的完整表达是: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直译的意思是:趁早缝一针,省得来日补十针。

但这里译者用了中文对等词来翻译,完全表达了原文所隐含的意义。

同样的例子还有:例5:原文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

”(儒林外史)译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例6:原文:你好像“老鼠尾巴疖子,出脓也不多。

”(儒林外史)译文:One might just as well try to squeeze water out of a stone.在译文中,“君子成人之美” 和“老鼠尾巴疖子,出脓也不多”分别使用了英语中相类似的表达方法。

尽管译文读者并不深知原文传达的原汁原味,却能领略其中所包含的意味。

3.3 意译法:语言中有些表达方式与该语言所在国的价值观、宗教、政治、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载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又难以理解,这时,如果译者勉强用直译法翻译,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意义,甚至会使原文中某些重要内容乃至整个原文文本可交际性受到损害。

例7:原文: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

”(儒林外史)译文:As the proverb says, “Joy puts heart into a man.”中国人很容易理解“人风喜事精神爽”的含义,如果用直译法翻译,英美国家的读者也不难得知其中的含义,只是直译出来的译文繁冗拖沓,把它译为“Joy puts heart into a man”,不仅把其内涵忠实地传达给了读者,而且译文显得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例8:原文: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若直译为“希腊人遇见希腊人,定有一场恶斗”,外国读者会误认为希腊人非常好斗。

此谚语源自古希腊城市对马其顿国王腓及亚历山大的顽强抵抗,以后常用来说明两个勇士或两支勇敢的军队发生战斗时,打斗激烈的场面。

一般地来说,翻译应避免让西方的地名或人名出现在汉语的译文中,让中国读者不知其意。

当然我们也不宜用具有鲜明的汉语色彩的地名或人名的表达去套译英语表达方式,故有人把它把它译成“张飞遇张飞,杀得满天飞”,就不为妥当。

而译文“两雄相遇,其斗必烈”对其中的专有名词作了相应的变通,有利于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3.4 直译加注法:初次介绍某种文化现象,或者只有把历史背景和典故出处说明之后才能充分表达原文的意义时,译者须酌情考虑直译再加注的方法,使译文与原文“意”相似,把原文含义充分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