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婚姻状况的衡量和统计
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5 年 5 月 20 日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图表分析一、选题背景婚姻统计是社会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析人们所处的不同婚姻状况, 了解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婚姻和生育状况、死亡率的关系, 婚姻和社会犯罪的关系等等, 对确定各项社会政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对贯彻婚姻法, 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都有近要的参考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2]在改革开放之前,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婚姻家庭观念很强。
而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传统中国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和市场转型成为形塑家庭生活和婚姻观念的重要力量,人们的观念日益由保守趋向开放,各种网络社交媒介的兴起和流行使家庭的情感慰藉及性规范作用渐趋弱化。
与家庭功能变迁相伴而生的是婚姻状况呈现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婚人数不断增加、丁克家族的出现和普遍、城市大龄“剩男”“剩女”结婚难的困境、由婚外情导致的中年婚姻危机、由于财产关系等原因而日益受到关注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等等。
婚姻关系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大陆婚姻状况总体趋势的变迁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于考察一段时期内登记结婚对数、离婚率、未婚、已婚人口比例变化等基本信息,并结合性别、文化程度、地域/城乡等人口学变量考查变迁背后的结构性特征;也有学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婚姻变迁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其中包括缔结婚姻基础的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使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改变以及人们对婚姻质量的强调和期望值的提高等。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婚姻状况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结婚率和离婚率作为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世界各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先来看结婚率。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结婚率相对较高。
比如在某些中东和北非国家,早婚和家族包办婚姻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结婚被视为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因此结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结婚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以欧洲为例,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他们更愿意在事业稳定、经济独立之后再考虑婚姻。
同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和定义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唯一的生活方式。
再说说亚洲国家,日本是一个结婚率逐渐下降的典型例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婚姻。
此外,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谨慎和自主,不再仅仅因为传统观念而结婚。
接着看离婚率。
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以来都相对较高。
这与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相对宽松的离婚法律有一定关系。
当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感到不幸福或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时,更容易选择离婚。
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虽然离婚率也不低,但相对较为稳定。
这可能得益于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对家庭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婚姻中的矛盾和压力。
在亚洲,韩国的离婚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也使她们在面对不幸福的婚姻时有了更多选择离婚的勇气。
而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也有所上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增加以及社交方式的多样化,都对婚姻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影响世界各国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因素有哪些呢?经济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不稳定、就业压力大、房价高企等都会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人口社会讲义 第八讲

中国的家庭户规模1930-1940年为5.6人,1947 年的每户为5.35人,到1953年下降为4.3人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趋势 以1973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参见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家庭户的变迁
自1953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趋 势以1973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广义的婚姻(Nuptiality)概念:
既包括未婚、已婚有配偶、分居、离婚、丧偶等婚姻 状态也包括结婚(初婚与再婚)、离婚、丧偶等人口婚 姻事件。
人口学研究中的婚姻含义是广泛的,未婚、结 婚、离婚、丧偶等都属于婚姻范畴。在人口学中 婚姻是作为一种人口特征来对待的。
婚姻事件
婚姻事件的定义
婚姻事件是从一种婚姻状态转向另一种婚姻状态时 的标志性事件,结婚、离婚、丧偶、未婚等现象的 发生成为婚姻事件,各自的具体定义如下:
平均初婚年龄
指标定义
粗(初婚)结婚率=(初婚)结婚事件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一般(初婚)结婚率=(初婚)结婚事件数/年平均15岁 以上人口数×1000 分性别-年龄(初婚)结婚率= 某一性别-年龄人口中 的(初婚)结婚事件数/该性别-年龄的年平均人口数 ×1000
婚姻的基本测度指标
为什么要关注婚姻和家庭
在许多经济和社会行为中,婚姻和家庭是 共同发挥作用的。例如市场会受到结婚与 离婚趋势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规模与构 成的影响。
婚著, 农村社会学, 2001: 160-163。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依照一定的风俗、伦理和法律的规 范建立起来的夫妻关系。
前一段大致处于上升趋势,1964年为4.47人, 1973年上升至平均每户4.78人(参见查瑞传、曾毅、郭志刚: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清洗,进行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本报告覆盖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未婚人员总数量,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11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15)一、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三、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15)四、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9)一、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三、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19)四、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23)一、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23)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27)一、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27)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7)四、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8)五、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8)六、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9)七、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9)八、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1)一、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1)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1)三、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1)四、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2)五、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2)六、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3)七、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3)八、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34 第十节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5)一、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5)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5)三、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5)四、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6)五、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6)六、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7)七、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7)八、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38 第十一节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9)一、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9)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39)三、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39)四、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0)五、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0)六、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1)七、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1)八、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42)第十二节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43)一、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3)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43)三、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43)四、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4)五、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4)六、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5)七、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5)八、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46)第十三节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47)一、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7)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7)三、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47)四、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8)五、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8)六、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9)七、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9)八、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0)第十四节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51)一、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51)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51)三、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51)四、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2)五、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2)六、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3)七、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3)八、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4)第十五节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55)一、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55)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55)三、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55)四、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6)五、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6)六、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7)七、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7)八、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8)第十六节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59)一、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59)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59)三、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59)四、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60)五、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60)六、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61)七、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61)八、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2)图表目录表1: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22 表42: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23)表45: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27)表53: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8)表54: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9)表56: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1)表60: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1)表61: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2)表62: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3)表64: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8: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5)表69: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6)表70: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7)表72: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6: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9)表77: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0)表78: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1)表80: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43)表85: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4)表86: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5)表88: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6)表90: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2: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47)表93: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8)表94: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9)表96: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0)表98: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51)表99: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51)表100: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51)表101: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2)表102: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2)表103: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3)表104: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3)表105: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54)表106: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7: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8: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55)表109: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6)表110: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6)表111: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7)表112: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7)表113: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8)表114: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9)表115: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59)表116: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59)表117: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60)表118: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0)表119: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61)表120: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1)表121: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2)第一节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是依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得出。
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人口普查分析研究)ppt课件

女
33.00 17.60
27.27 32.69 28.43 16.16 50.66 32.13
26.34 28.09 27.65 21.11 42.98 32.67
28.10 40.50 29.20 10.80 59.30 31.00
离婚人口状况分析
表6 2000年广东省1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口的离婚状况比较 单位:% 年份 1982年 1987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城市 镇 乡村 合计 0.53 0.45 0.44 0.45 0.53 0.68 0.37 0.47 男 0.84 0.74 0.67 0.64 0.66 0.62 0.44 0.79 女 0.20 0.17 0.20 0.27 0.41 0.73 0.31 0.15
• 粗初(结)婚率 • 一般初(结)婚率 • 年龄别初(结)婚率
– 分性别分年龄别初(结)婚 率
• 粗离婚里率 • 一般离婚率 • 分年龄别离婚率
– 分性别分年龄别离婚率
• 总和结婚率
– 总和初婚率
• 婚次别结婚率 • 标准化的结婚率
• 总和离婚率 • 标准化的离婚率 • 已婚者离婚率:在婚比 例 • 再婚率 • 离婚结婚比 • 不婚率
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人口 普查分析研究)
主要内容
• 分析意义:
–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 单位,研究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变化,对于揭 示人口再生产过程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主要内容
– 人口婚姻状况分析 – 人口家庭状况分析 – 婚姻与家庭分析的社会经济意义
全省
2000年不同地区
离婚人口状况分析
表7 2000年东省1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年龄段人口的离婚状况比较 单位:%
人口结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的结婚率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的结婚率状况,本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结婚率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以及各省市统计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婚姻登记数据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将年龄、学历等分类变量转换为数值变量。
(3)数据汇总: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各年龄段、学历、地区等分组数据的结婚率。
三、结婚率现状分析1. 婚姻登记数量近年来,我国婚姻登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数量为947.1万对,较2018年下降6.5%。
这一趋势在2019年尤为明显,下降幅度达到6.6%。
2. 婚龄结构从婚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0-30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占总结婚人数的58.7%。
这一年龄段结婚人数的占比逐年上升,说明晚婚现象日益普遍。
3. 婚姻登记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婚姻登记数量呈现东多西少、城乡差异明显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婚姻登记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婚姻登记数量较少。
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结婚率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4. 婚姻登记性别比例从性别比例来看,我国婚姻登记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仍然存在。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性别比为102.6,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2.6名男性。
这一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四、结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结婚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活成本的上升。
婚姻情况报告

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稳定与和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婚姻家庭状况,本报告从婚姻登记数据、婚姻质量、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
二、婚姻登记数据1. 婚姻登记数量近年来,我国婚姻登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947.1万对,较2018年增长5.1%。
其中,城镇地区结婚登记人数为630.6万对,占比66.6%;农村地区结婚登记人数为316.5万对,占比33.4%。
2. 婚龄分布从婚龄分布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5-29岁年龄段结婚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0.6%。
其次是30-34岁年龄段,占比为21.7%。
三、婚姻质量1. 婚姻满意度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婚人群婚姻满意度较高。
其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0.2%和60.4%,不满意的比例仅为9.4%。
2. 婚姻稳定性我国婚姻稳定性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446.1万对,较2018年增长7.6%。
其中,城镇地区离婚登记人数为282.3万对,占比63.5%;农村地区离婚登记人数为163.8万对,占比36.5%。
四、婚姻家庭观念1. 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婚姻观念逐渐转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婚姻质量,追求精神层面的契合。
同时,婚恋观念趋于理性,恋爱、婚姻观念逐渐从“门当户对”转向“情投意合”。
2.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方面,我国传统家庭观念仍然占据主流。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关爱子女等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家庭与个人关系逐渐平衡。
五、结论总体来看,我国婚姻家庭状况良好,婚姻登记数量稳定增长,婚姻质量较高,婚姻家庭观念逐渐转变。
然而,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离婚现象,以及婚恋观念、家庭观念等方面的矛盾。
中国离婚率计算方法

中国离婚率计算方法中国离婚率指的是每年离婚人数占当年结婚人数的比率,是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离婚率的方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收集数据;2、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3、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4、探讨和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第一步,收集数据。
离婚率的计算要依赖于可靠的数据来源,一般来自于政府统计局、婚姻登记处、法院等机构。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婚姻登记人数、离婚人数、离婚原因、离婚所在地区、年龄、性别等信息。
第二步,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
结婚率指的是每年结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离婚率指的是每年离婚人数占当年结婚人数的比率。
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公式如下:结婚率=每年结婚人数÷总人口×1000‰离婚率=每年离婚人数÷当年结婚人数×100%以2019年为例,全国婚姻登记处共计办理结婚登记报告734.97万例,离婚登记报告301.96万例,那么结婚率为5.26‰,离婚率为41.08%。
其中,离婚率是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的,结婚率则是按照总人口计算的。
第三步,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社会婚姻状况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有所上升,结婚率则出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可能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人对婚姻的态度和认知的变化。
第四步,探讨和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离婚率的上升和结婚率的下降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习惯等因素,例如经济不稳定、现代化进程加速、婚姻观念改变、女性地位提升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因素,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总之,计算离婚率的方法需要收集可靠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比较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婚姻状况的变化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方向。
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离婚率和结婚率的计算方法也会继续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93.0
平均初婚年龄
平均初婚年龄
(各初婚年龄年下内限初值婚 相人应数年龄初婚人数)
年龄组距 2
或
X
m
(
X
m
•W
x
/
W
)
x
1 2
d
式中:X m 为初婚年龄下限值;W x 为x岁之初婚人数;d为年龄组距。
平均初婚年龄 Singulate Mean Age at Marriage
离婚
总离婚率 已婚人口离婚率 一般离婚率 离婚率的计算是离婚人数还是离婚次数 离婚人数和协议理论人数 男性离婚人口和女性离婚人口
离婚率
总离婚率
年年内平离均婚人人数数1000‰,或d
u p
1000‰
一般离婚率
年内年15内岁离以婚上对人数口数1000‰,或Gd
数
GMR 一般结婚率,一般初婚率
一般结婚率=该年中结婚总数/15岁以上人口数 违法法律,还是违反人权?
对15岁以上,如果婚姻法规定20岁为法律规定的 年龄,计算初婚就应该统一为20岁以上。换言之, 如果女性15岁达到性成熟,有进行性行为的权力, 那么婚姻法中的结婚年龄就应该改为15岁。现在 不少地方性政策规定的晚婚年龄本质上是违反婚 姻法的
2.6
82.9
3.0
85.0
3.3
90.9
3.4
98.1
4.4
105.5
4.7
113.2
5.1
119.8
5.0
119.0
5.4
120.2
6.5
121.3
7.9
125.0
离婚率
(‰) 0.9 0.9 1.1 1.2 1.3 1.4 1.4 1.5 1.5 1.6 1.8 1.9 1.9 1.9 1.9 1.9 2.0
婚后年龄别生育率,婚后年龄比未生育比重
- DINK (Dounble Income and No Kids)
increase of sterile rate in family decrease of year-specific fertility rate after marriage increase of abortion rate voluntary sterile rate in marriage involuntary sterile rate in marriage
人口婚姻状况的衡量和统计
婚姻状态
未婚 结婚 丧偶(widowed, but not remarried) 离婚 (divorced, but not revmarried) 再婚
粗初婚率和粗结婚率
粗初婚率=该年中初婚总数/年中人口数 粗结婚率CMR=该年中结婚总数/年中人口
Sheng Nan phenomena - squeeze in the marriage market and increase of marriage cost; - unbalance of sex ratio
Reasons of Unmarried
Source: ( Nong, 2008 )
一般初婚率
以什么为分母?
年龄别妇女初婚率
我们曾经学过妇女初婚模型(Coale and McNeil, 1972) 公式为g(x)=(0.1946 c/k)exp{(-0.174/k)(x-x06.06k)-exp[(-0.288/k)*(x-x0-6.06k)]}
可见,影响初婚有几个因素,g(x)=f(a0, k, c) a0为初婚发生年龄 k 结婚速度(是研究婚姻分析的重要概念,类
Pu 50
P 50
1000‰
丧偶率
丧偶率(男性丧偶率等于女性死亡生命表 ,男性女性丧偶率等于男性死亡生命表, age=x+2.5)
p
u 15
1000‰
年龄别离婚率
同年一内年某龄年人龄口离平婚均人数数1000‰,或dx
ux Px
1000‰
育龄妇女离婚率 年内育育龄龄妇妇女女总离数婚人数1000‰,
d 或W
d W 15~49
15~49 1000‰
15~ 49
更多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统
计(1985—2001)
50.5 57.1 61.4 65.8 74.4 78.2 81.6 76.9 77.3 78.7 83.3 86.2 92.2 97.9 100.5 102.6 112.5
涉外及港澳台 离婚
居民登记结婚
(万对)
(万对)
2.2
45.8
1.7
50.6
2.0
58.1
2.0
65.9
2.0
75.3
2.4
80.0
结婚登记总对数(万对)
内地居民登记结婚(万对)
年份
初婚
再婚
(万人)
(万人)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831.3 884.0 926.7 899.2 937.2 951.1 953.6 957.5 915.4 932.4 934.1 938.7 914.1 891.7 885.3 848.5 805.0
男性平均结婚年龄 女性平均结婚年龄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32.72 30.3 30 27.3
Education Degree and First Marriage Age
total illiteracy primary Junior high college university postgra school school shcool
M P P 式中: x
• ; 为各年龄人口数; 为年龄别结婚率。
x
x
x
x
累计初婚率和总和初婚率
累计初婚率的计算公式为:
n
累计初婚率 妇女年龄别初婚率
15
n
或
f,n
x
x 15
总和初婚率的计算公式为:
49
总和初婚率 妇女年龄别初婚率
15
49
或
f,T
829.1 882.3 924.7 897.2 935.2 948.7 951.0 954.5 912.2 929.0 929.7 934.0 909.1 886.7 879.9 842.0 797.1
1607.6 1707.5 1788.1 1728.5 1796.0 1819.1 1820.3 1832.1 1747.0 1779.3 1776.1 1781.7 1726.0 1675.4 1659.4 1581.4 1481.7
Source:
意愿结婚率和意愿结婚年龄
Ideal Marriage Age for Men
Ideal Marriage Age for Women
Source:
高龄人口未婚率和终生未婚比例
Sheng Nv phenomena - squeeze in the marriage market - increase of women's individual rights - increase of marriage cost
x
x 15
我国女性的粗结婚表
单递减生命表的离婚生命表
年龄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5-54
初婚年龄中位数
年龄组中值 12.5 17.5 22.5 27.5 32.5 37.5
未婚百分比 100 97.2 59.1 21.4 11.2 7.4
已婚百分比 0 2.8 40.9 78.6 89.8 92.6
似与预期寿命和死亡率) c 终生结婚的比例
总结婚率(粗结婚率 )
总结婚率 (年龄别结年婚平率均人各口年数龄人口数)1000‰
(年龄性别结婚率 年 各平 年均 龄人 人口 口数 数)之和1000‰
49
• P P 即: x15 x
P
x
49
1000‰
x 15
• x 1000‰ xP
估算方法2:利用普查试点上的分年龄别未婚的百分率,来 估算平均初婚年龄 (John Hajnal, 1953)伦敦,<人口研究杂志>,结婚年 龄与结婚比例 插入例题,马瀛通书的第348页。
SMAM=最终结婚的人保持单身的总年数/最终结婚的总人数
平均初婚年龄计算方法的举例
年龄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未婚比例 0.95 0.75 0.50 0.35 0.25 0.15 0.10 0.10
城市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 和农村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
- Mean Age at First Marriage and Late Marriage Proportion
Source: Chen (2012)
分性别的平均结婚年龄和平均初婚年龄
再婚,丧偶
M 总再婚率 年年内内全再部婚已人婚数人数1000‰,或
R 1000‰ RM
年龄别再婚率 同一某年年龄龄男男性性或或女女性性已再婚婚人人口数数1000‰,或
MR
R
x 1000‰
M x x
不婚率 年年满满550岁0岁而的未全婚部的人人数数1000‰,或
U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