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3. 通过学习分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与组成:介绍分数的概念,解释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

2.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教授分数的正确读法与写法,强调分数线要清晰可见。

3. 简单分数的计算: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掌握计算规则和技巧。

4. 分数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将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时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或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组成、读法、写法以及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展示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与组成2.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3. 简单分数的计算4. 分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3. 拓展题:研究分数的更多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分数。

3.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例如:“小明过生日,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要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蛋糕?”以此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圈的时间是(60)秒。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5.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6.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7.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8.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小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乐乐跑50米用了9(秒)我们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芳芳做一次深呼吸大约需要4(秒)聪聪跑500米大约需要85(秒)吃一顿饭大约需要15(分钟)一场电影放映了2(小时)刷牙大约需要3(分)1分大约写(20)个字9.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2时=120分(1时=60分,2时有2个60分,2×60=120)3时=180分(1时=60分,3时有3个60分,3×60=180)4时=240分(1时=60分,4时有4个60分,4×60=240)5时=300分(1时=60分,5时有5个60分,5×60=300)6时=360分(1时=60分,6时有6个60分,6×60=360)7时=420分(1时=60分,7时有7个60分,7×60=420)1分35秒=( 95)秒因为1分=60秒,60+35=95,所以1分35秒=(95)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表示物体一部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这个苹果可以怎么分?学生回答:可以平均分给2个人、3个人等。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一部分,这就是分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将其对折一次,提问:这张纸被分成了几份?学生回答:2份。

教师再折一次,提问:现在这张纸被分成了几份?学生回答:4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折叠,纸都被平均分成若干份,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3.学习分数的读写教师出示几个分数,如1/2、2/3、3/4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分数线、分子、分母。

教师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如1/2读作“二分之一”,2/3读作“三分之一”。

学生跟读,并尝试自己读写分数。

4.练习读写分数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读写。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

5.深入理解分数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蛋糕,将其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蛋糕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回答:1/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个1/4都是相等的,即分数表示的是物体的一部分。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形,将其平均分成5份,提问:每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回答:1/5。

7.练习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家长签名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分数时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数做好了铺垫。

编排特点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简单分数,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分数的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介绍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分子表示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的总份数。

2. 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分数,包括分子、分母的读写顺序和规则。

3. 分数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例如一个苹果被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四分之一个苹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分数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演示文稿、分数卡片、实物模型(如水果、蛋糕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纸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如将水果或蛋糕等物品分割成几份,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的形成。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意义,通过分数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分数,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2. 核心内容: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意义和应用3. 示例:通过分数卡片和实物模型展示分数的形成和意义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分数读写练习题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些物品,将其分割成几份,并写出相应的分数3. 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是否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份或几份。

2. 使学生能够读写分数,并理解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探索分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写3. 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三、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写3. 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四、教学难点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写3. 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将一块披萨平均分成8份,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概念。

2.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分数的特点。

(2)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份或几份。

(3)教师引导学生读写分数,并理解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读写,并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

(2)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形中被涂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分数的认识。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并举例说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概念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和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详细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例如将一块披萨平均分成8份。

通过这个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果这块披萨是整个班级的午餐,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披萨?2. 我们如何准确地表示每个同学分到的披萨量?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分数的学习奠定实际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
•<
•1 •3
•1 •2
•>
•1 •4
•1 •4
•<
•1 •3
•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反而越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知
识重点归纳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把4块月饼分给2个同学,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一这块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
•之一,写作 •1 。 •2
•1
•1
•2
•2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 )
••( √ )
••( √ )
••( ×)
•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
•每份是它的( •四 )分之一,
•写作( •1 )。 •4

•1 •2
、••14
这样的数都是
—•分—数。
•1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4 ?
•( •× )
•( •√ )
•( •× )
•( •× )
•(•√ )
•如•折何纸折游出戏一个正方形的••14 ?
•1
•1
•1
•1
•3
•5
•6
•4
比一比:
•2•○﹤ 4

••21○
•1 •4
•4•○﹥ 3 ••41•○••31
•1 •2
•>
•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