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学案
化学反应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
试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质量
2H2O2 CaCO3 2KClO3 3O2
68
100
245
96
➢例1、完全燃烧多少克镁,可生成10克氧化镁?(Mg:24 O:16)
【书写格式】
【解题步骤】
解:设需完全燃烧镁X 。
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与 氧气
反应。
练习:
由干燥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 混合物的质量为9.9g。把该固体混合物 放到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 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试管中固体物质 的质量为7.2g。
(1)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反应后试管中固体物质是什么? 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为9.9g-7.2g=2.7g
答:产生氧气1.6克,合体积1.12升。
练习3:把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 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气质量/克
8
16 24
碳质量/克
3
12 6
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11 22 22
(1)这三次实验,从数据看,哪几次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
(哪2)种第物二质次有实剩验余为?什余么下不多生少成克2?8C克6CgO2? (哪3)种第物三质次有实剩验余为?什余么下不多生少成克3?0o克2 C8gO2?
3 CO2+ 4 Na
高温 高压
C+2 Na2CO3
1、质的方面: 表示参加反应是什么物质,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表示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
2、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分子数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九年级(初三)化学 《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②图形表示法:点燃 点燃二氧化碳①文字表示法: 碳+氧气 ③化学方程式: C+O 2 —— CO 2点燃 ——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探究目标]1.认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初步学会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探索导航]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观察下面几种表示碳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方法:分析以上3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洁、科学?请说说你的理由。
二、感知:观察下面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2H 2O ===通电2H 2↑+O 2↑ CO 2+Ca(OH)2=CaCO 3↓+H 2O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
②反应的条件写在 。
③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④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通过下面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H 2O ===通电2H 2↑+O 2↑信息:① ②③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你会读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吗?你能用几种方式读出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请试一试。
2H 2+O 2 ===点燃2H 2O① ② ③ 三、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方法介绍: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
写对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知识运用: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 + N 2 —— NH 3 Fe + Cl 2 —— FeCl 3C 2H 4 + O 2 —— CO 2 + H 2O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 2.知识运用:请根据上面的方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水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4P+5O 2 =2P 2O 5B.C+O 2 ===点燃CO 2 C.S+O 2= SO 2↑ D.Mg+O 2 ==MgO2.化学方程式2H 2+O 2 ===点燃2H 2O 的读法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C.2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分子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ClO 3 —— KCl+ O 2 P + O 2 —— P 2O 5NH 3 + O 2—— N 2 + H 2O4.求出下列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1)2H 2O 2 ====催化剂2H 2O ↑+O 2↑ (2)2Mg + O 2 ===点燃2MgO【课后拓展延伸】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A. A+B →C+DB. B+C+D →AC. A →B+C+DD. B+D →A+C6.若用“”“ ”表示不同的原子,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当用图示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时,下列选项与该示意图相符合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2H 2OB .2C 2H 2+5O 2 ====点燃4CO 2+2H 2OC.2CH 3OH+3O 2 ====点燃2CO 2+4H 2OD.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7.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 什么是化学反应?2. 化学反应的标志有哪些?3. 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哪些?4. 化学反应的分类有哪些?5. 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变化有哪些?6.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是什么?二、重点概念梳理1.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2.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特点5.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守恒定律三、重点知识点练习1. 将以下化学反应分类:A. 2H₂ + O₂ → 2H₂OB. Fe + O₂ → Fe₂O₃C. NH₄Cl + NaOH → NH₃ + H₂O + NaClD. 2Mg + O₂ → 2MgO2. 将以下条件分别归类为促进化学反应和抑制化学反应的条件:A. 提高温度B. 增加浓度C. 增大表面积D. 加入催化剂3. 以下哪个不是化学反应的标志?A. 混合物的颜色改变B. 有气体产生C. 有放热或吸热反应D. 有固体形成四、学习方法指导1. 多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变化。
2. 多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推断题,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规律。
3. 关注能量变化和物质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守恒原理。
五、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2. 制作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小口袋书,包含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分类。
3. 设计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的趣味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六、教学反馈1. 回顾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水分解这个化学反应的机种表示方法的对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等学习手段,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和书写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
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学习方法:对比分析法、课堂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下面是“电解水”反应的几种表示方法,你觉着选哪个方式表示化学反应最好呢?为什么?(提示:重点分析它们的不同以及其它几个方式的缺点。
)①用文字表示:③用图形表示:②用化学式表示:④用化学式表示:H2O H2 + O2水氢气+ 氧气通电通电2H2O——2H2 ↑+ O2↑通电——讲述: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问题:观察下面水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微观示意图,思考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哪些信息呢?信息提示:相对原子质量H:1 O:16引导:如果分解出的原子都恰好结合成分子,使之都没有剩余,那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之间的个数是什么关系?基于此,三种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呢?你能算出三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吗?小节。
课堂练习:小组内对比交流、选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并说明理由。
认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思考并回答。
自主领悟,小组讨论。
学生从质和量两方面归纳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思考回答。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认识化学方程式。
进一步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观察下面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____,燃烧的条件用______,用“↑”或“↓”注明生成物是______或是______.加热气体沉淀2Cu+O 22CuO1. 2H 2O 通电2H 2↑+O 2 ↑2.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3.4.3Fe+2O 2Fe 3O 4点燃点燃结合课本P105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如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点燃、加热(“Δ”)、通电、催化剂等)(气体用“↑”号、沉淀↓”号表示)反应条件:生成物三要素特别提醒:还要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
最新新课标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执笔人:綦于红___班__小组姓名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 【学习目标】:1、学习从宏观的实验中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2、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的选择。
3、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由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课前预习】: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2、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课堂探究】[探究活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1 .请用不同方式表达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2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3.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从宏观上说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猜想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_________生成的物质质量(等于或不等于) (实验探究):请根据“友情提示”的内容,选择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CaCO3+HCl---CaCl2+H2O+CO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交流展示实验方案):(合作实验):(得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思评价):误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保证在______ 容器里进行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

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提问: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形式?化学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引入新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神变化?板书: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通过波义耳和拉瓦锡的“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⑴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⑵白磷在空气中燃烧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讨论交流:①实验现象和结论②为什么实验4出现反应后质量减轻?应该如改进实验?结论分析:以铁与硫酸铜反应为例,进一步分析得出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铜于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于是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由分析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得出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板书:2. 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⑶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不变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导学案青岛61中王晓【学习要求】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3.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学法指导】1.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自己发现问题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学案设计】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知识回顾,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_______和__________,其含义分别是什么?2.阅读波义耳和拉瓦锡的“争论”,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
化学反应复习导学案.doc

初四化学化学反应类型复习导学案主备人:王小梅审核人:黄萍一、复习目标:1.通过知识梳理,能够记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通过习题积累,能正确判断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本专题复习,继续保持细心读题,注重逻辑推理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并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跟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会根据物质跟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关系。
2.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处理综合性题目。
三、复习过程【知识连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___其他几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和—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举例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归纳(1)化合反应:A、单质+单质一化合物例如:B、单质+化合物一化合物例如:C、化合物+化合物一化合物例如: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如:NH3 + C02 + H20 = NH4HC03(2)分解反应:A、氧化物的分解例如:B、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03 一C、不溶性碱的分解例如:Cu(0H)2 —D、某些盐的分解例如:CaC03 -(3)置换反应A、非金属+金属氧化物一金属+金属氧化物例如:C、+ CuO 一B、金属(H前面)+酸(稀盐酸、稀硫酸)一盐+氢气例如:C、金属(一般不选K、Na、Ca) +盐溶液一另一金属+另一种盐例如:D、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例如:2Na + 2H2O = 2NaOH + H2 t , C + H20 = CO + H2(4)复分解反应A 、碱性氧化物+酸反应一盐+水例如:B 、碱+酸一盐+水例如:C 、碱+盐T '另一种碱+另一种盐例如:D 、盐+盐一两种新盐例如:E 、盐+酸-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例如:以上尽量多举出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中考二轮复习《化学反应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3.学生在解决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生活现象时,可能缺乏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应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化学反应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开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对化学反应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反应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针对性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化学反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复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表示的含义及其读法。
理解并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基本书写步骤。
2. 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和书写步骤。
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 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化学反应。
I. 课前复习回顾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填表
二.自主学习(用5-8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本106-108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用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1)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反应条件;
(2)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即质量比);
(3)反映出各物质之间的微观粒子的_________关系(即粒子数量之比)。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以____________为依据;二是必须遵循____________。
4. 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需要加热,用或注明生成物是气体或是沉淀,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物中气体或沉淀就不需要注 或 。
5. 观察下面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2H 2O ===通电
2H 2↑+O 2↑ CO 2+Ca(OH)2=CaCO 3↓+H 2O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
②等号在方程式中表示 。
③反应的条件写在 。
④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
⑤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 ⑥为什么在不同的化学式前面加注不同的化学计量数?
6.写出下列方程式:
硫在氧气中燃烧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 【预习检测】
1.下列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或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 .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C.要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沉淀)
D .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需要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角码,这样配平容易一些
2.对于化学反应:4Al+3O 22Al 2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3.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它的消毒原
理为:2NaClO+CO2+H2O===X+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A.NaCl B.NaHCO3C.NaOH D.Na2CO3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如图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以上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6.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Ⅱ、课上导学案
问题探究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下面是镁与氧气反应的表示方法:
①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②镁+氧气 ―→点燃氧化镁
③ Mg+O 2 ―→点燃MgO
④
⑤2Mg+O 2 ===点燃2MgO
以上5种表示方法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洁、科学?请说说你的理由。
2.观察下面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2H 2O ===通电
2H 2↑+O 2↑ CO 2+Ca(OH)2=CaCO 3↓+H 2O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 。
②等号在方程式中表示 。
③反应的条件写在 。
④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
⑤在方程式中“↓”表示 ,什么情况下加注“↓”? ⑥为什么在不同的化学式前面加注不同的化学计量数?
3.从宏观、微观及量三方面入手,说出化学方程式
2H 2O 2 MnO22H 2O+O 2↑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 :
微观意义 :
量的意义 :
【巩固练习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 2 点燃═══ 2MgO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
其中错误的是( )
问题探究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点燃
1.尝试着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读2H2+O22H2O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问题探究三: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方法介绍: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
写.对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变.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②
知识运用:
请根据上面的方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水
问题探究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方法一:最小公倍数法
找配平的起点,一般从两边原子个数不等且相差较大的元素入手,求出它们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确定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并加以配平。
适合配平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较少的化
学反应。
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① P + O 2点燃 P 2O 5(先配O ,再配P 。
)
② P + 5O 2点燃 2P 2O 5
③4P + 5O 2 2P 2O 5
知识运用: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铁在氧气中燃烧: Fe + O 2 Fe 3O 4 ⑵铝在氧气中燃烧: Al + O 2
点燃 Al 2O 3
方法二:奇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O 2 点燃 CO 2 + H 2O ,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 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 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O 2前加2,式子变为: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
知识运用: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H 2O 2 MnO2 H 2O+ O 2↑
⑵.乙炔的充分燃烧: C 2H 2 + O 2 点燃 CO 2 + H 2O
【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空气中燃烧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④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⑥磷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点燃
⑦电解水
⑧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