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岂能“标题党”泛滥

合集下载

标题党横行?头条号平台为大家“洗眼睛”,这几类标题党都会被打压

标题党横行?头条号平台为大家“洗眼睛”,这几类标题党都会被打压

标题党横行?头条号平台为大家“洗眼睛”,这几类标题党都会被打压在标题党和做号党的冲击之下,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态极其脆弱,用户失去了对内容的基本信任;同时,标题党的横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对优质内容创作者极其不公平。

为给用户一个干净绿色的内容环境,给创作者一个公平良性的创作空间,头条号平台严把质量关,坚决打击标题党行为!标题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这些标题党行为都会被平台打压!标题夸张•标点夸张我们都知道,在标题中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一来视觉效果更醒目;二来可以增强语气,提升标题的整体吸引力。

然而,有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滥用标点符号,在同一标题中使用3个及以上的问号与感叹号,造成语气夸张,这便属于标题党行为。

比如:《地铁2号线终于快!要!来!了!新一波地铁房价格出炉!更让人兴奋的是…… 》《火车列车员竟然会遇到这种事》•情绪词夸张在标题中适当的使用情绪性词语,可以引起读者共鸣。

但是一旦情绪超过事实,就沦为了标题党,比如动不动就是惊掉了下巴、吓傻眼了…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大人物配合这类夸张的情绪词,不仅仅是标题党行为,甚至有造谣风险。

比如:《中西方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仿佛上天特意安排,让人惊掉下巴!》《美军闯祸了,先进导弹跑到了中国境内,五角大楼慌了》《关于VivoXplay7的所有最新猛料,小米哭了,三星苹果也颤抖了》•程度夸张为了吸引眼球,在标题中故意夸大事件的严重程度,挑起读者的恐慌心理,也属于标题党行为。

比如:《重磅炸弹!丰田C-HR明年1月国产,本田缤智看到它都得绕道走!》《紧急扩散!手持身份证拍过照片的赶紧看,背后太坑了》《警惕!牛奶千万不能和它一起吃,严重影响孩子视力,很多人还在喝》•数值夸张比如:《这首歌,不管是夫妻还是情人,错过了,就没了,感动千万人!》《这首歌全场轰动,红遍大江南北,久听不厌,1亿人设为手机铃声》《南瓜里的这个是个宝,降低血糖,保护心脏,99%的人都不知道!》《用了20多年才知道,创可贴要这样剪一刀,95%的人都贴错了》(注:除上面列举的3类,作者主观臆测、并无实际数据或调查支撑的百分比数据,皆属于标题夸张)滥用悬念设置悬念是自媒体人常用的标题技巧,但是一旦过火了,就容易沦为故弄玄虚、欺骗点击的标题党。

朋友圈中的“标题党”现象研究

朋友圈中的“标题党”现象研究

朋友圈中的“标题党”现象研究作者:李俊儒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5期摘要:伴随网络新媒体的普及,朋友圈渐渐成为聊天、购物、查阅天气、搜索国际国内新闻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生活。

但是,在朋友圈中开始出现一个新兴种族——“标题党”。

“它指网络中故意用较为夸张、耸动的标题以吸引网友点击观看帖子的行为或人,特别是标题与内容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者。

标题党常常出现于网络新闻的页面上,尤其是在朋友圈中。

而在传统的新闻媒介中,却很少有“标题党”出现。

本文对标题党现象进行分析,从特征方面解释什么是标题党,结合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深入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标题党;关联原则;合作原则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洁语句。

”①标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它对一篇报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标题党则在标题上花费心思吸引读者的点击量。

一、标题党现象的特征(一)运用夸张、恶搞、猎奇的词语博人眼球在标题中加入夸张、恶搞、猎奇的词语能利用好奇心促使人们点击阅读。

《神奇!这个泡水3天瘦6斤!))的一则新闻报道则利用夸张的词语吸引眼球。

“神奇”二字会促使受众点击,打开该标题之后内容竟是“介绍苦瓜的减肥瘦身的作用”。

利用夸张的词语博人眼球。

(二)运用数字形成极大反差在标题中加入数字也是标题党的手段。

《中国最美女人,赵丽颖排第3,第1名竟然是她?}}的报道中,利用了数字“3”和“1”形成了一个对比。

明星赵丽颖的美貌受到观众的认可,比她更美的人会是谁?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点击进去之后发现,第三名是赵丽颖,第二名是范冰冰,而第一名的是“妈妈”!这篇新闻报道“成功地”利用数字的对比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运用名星效应博取眼球明星效应指“企业的每一种产品都应该追求市场的最大效用,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邀请当红明星来出席或代言自身产品,获得大众喜爱与支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016年4月25日,鹿晗晒了自己和一个邮筒的合照,微博发出不久后陆续有粉丝排队和“邮筒”拍照。

浅析网络社会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

浅析网络社会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

浅析网络社会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武艳秋【摘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有些网站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平淡无奇的事件大肆宣扬,夸大事实本身,制作煽情、夸张、暴力、怪诞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

这种做法被广泛使用成为流行趋势后,“标题党现象”也随之诞生。

本文分析了“标题党现象”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党成因对策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党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乐于使用网络了解当前世界发生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

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通过读新闻标题,受众可以迅速知道新闻的内容,节省了时间并了解更多的信息。

但由于网络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新闻发布者利用网络快速这一特点刊发不良标题,进而出现了“标题党”。

“标题党”最初作为一种网络娱乐现象,能达到使网络受众的思维产生强烈反差并最终会心一笑的特殊效果。

目前,“标题党现象”已遍及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等诸多领域,更呈现出从娱乐主体向新闻传播主体、从娱乐现象向新闻传播领域蔓延之势。

二、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的制题手法网络社会新闻中,“标题党”为追求商业利益,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造成轰动效应,在新闻标题上运用多种手法达到其目的。

以下是几种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的制题手法:1、多用夸张的手法这类现象大多是以歪曲原意、以偏概全、夸大事实来故意制造轰动效应。

在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夸张、反常的词语修饰,以达到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的目的。

比如人民网2014 年4 月2 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武汉大学生学小龙女“睡钢丝”一条绳1550 元。

这则新闻当事人是该校体育学院大二学生,主修武术,是武汉地区最早玩扁带的一批人。

“走钢丝”的学名叫扁带运动,器材花费1550 元。

但从标题却看不出此篇新闻的内容。

2、多和情色搭边这类现象多把“少妇”、“性”等字眼放在突出位置,将这些与性有关的词放在标题中。

比如2014 年4 月14 日新浪网发布一则新闻题为“少妇怀疑丈夫出轨喝1 斤白酒后欲跳楼”;4 月12 日发布题为“男子与女网友一夜情后拿裸照敲诈10 万元”;中国新闻网2014 年4 月9 日发布“52 岁男子迷恋同村17 岁少女4 度爬电线杆示爱”等等。

“标题党”泛滥的危害、根源和对策

“标题党”泛滥的危害、根源和对策

“标题党”泛滥的危害、根源和对策作者:朱继东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7期【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一些编辑记者为出名而绞尽脑汁甚至不顾道德底线,“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尤其是不少“标题党”为了提炼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不惜断章取义、夸张夸大、张冠李戴甚至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根本不管什么社会责任甚至不顾道德底线,其危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标题党”问题的巨大危害,并深刻剖析“标题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以及对“标题党”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才能彻底根治这个顽症。

【关键词】假新闻;标题党;意识形态;公信力;社会责任“标题党”是对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上通过制作耸人听闻或者媚俗、低俗、庸俗等标题来吸引网友注意力,置新闻内容的基本事实于不顾,以达到增加点击量、知名度或者谋取一些见不得阳光的利益等各种目的的一小撮网站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一些编辑记者为出名而绞尽脑汁甚至不顾道德底线,“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尤其是不少“标题党”为了提炼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不惜断章取义、夸张夸大、张冠李戴甚至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根本不管社会责任甚至不顾道德底线,其危害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标题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去积极应对呢·清醒认识到“标题党”问题的危害“标题党”最擅长的就是断章取义,从文章内容中截取出最具卖点的内容,提炼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以刺激读者眼球。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一项万人民调显示:六成受访者曾受到“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

“标题党”不仅误导事实、扭曲真相,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而且对新闻当事者的声誉造成极大的伤害,损害了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在国内国际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

我们讨厌“标题党”,其实是讨厌不争气的自己丨好奇心研究所

我们讨厌“标题党”,其实是讨厌不争气的自己丨好奇心研究所

我们讨厌“标题党”,其实是讨厌不争气的自己丨好奇心研究所很多事情加上一个字就变得不一样了,比如,标题是中性词汇,但标题党就有点……嫌弃。

一般来说,初级的标题党也没存特别坏的心眼,他们更多地是出于无聊、好玩或者追求精神刺激,意图捉弄别人,获取一种崎岖的满足感,读者看了也只是笑一笑就完事;更过分一些的标题党成员为了招揽网友增加本网站、论坛、博客或者个人帖子的访问量,选择采取欺骗手段,浪费读者的时间和感情,造成视觉污染和信任危机。

可以看到,爸妈朋友圈是标题党文章的重灾区,这些文章大多用耸动无比的性暗示标题配上羞耻小黄图,但是内容却跟标题没多大关系。

“深度干货”“出大事啦”这种词汇,点进去之后发现“深度干货”讲的是“香菇干”,“出大事啦”是个小破广告,此时很想大吼一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哪里?标题党的存在与读者的阅读癖好脱不开关系。

设想一下:如果读者没有一点爱贪小便宜的心理,也不会点开诸如“一分钱就能拿到 iPhone6s”这种“装有钱型”标题党文章;如果三观正到不行,自然会对“是中国人就进来看看”、“十亿人两亿人都看哭了,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种标题中含有道德绑架的文章自带免疫;在阅读中,人们的眼球非常容易被“挑逗性词汇”吸引,比如性暗示、暴力描述、钱这些相关字眼很容易抓人,都是标题党的杀手锏。

为了深入聆听所员对“标题党”的咆哮,本报「好奇心研究所」做过一次“你被什么样的标题党骗过?”的投票,我们收获了共 5153 次表态。

我们发现,人们受骗最多的标题是以“有人 @ 你”为开头的标题,并且深深地记得自己上当受骗过。

这类玩弄文字游戏的标题准确地抓住人们“讨厌群发”“害怕孤独”“喜欢有存在感”的心理。

是啊,在已经识破了“90% 的人都不知道的道理”其实说的都是鸡汤,神秘兮兮只说半句话再带上省略号的标题一般文章都比较无趣这些真相之后,唯一能够勾起我们兴趣的就是“有人 @ 你”以及“XX 撤回了一条消息”。

朋友圈文案低俗

朋友圈文案低俗

朋友圈文案低俗
1. 人生苦短,朋友圈不纠结。

2. 时光荏苒,朋友圈不搞炸。

3. 文明发言,朋友圈智慧展。

4. 化腐朽为神奇,朋友圈不低俗。

5. 社交平台有底线,朋友圈不媚俗。

6. 智者之选,朋友圈别墅。

7. 良知约束,朋友圈不低劣。

8. 文戏悠然,朋友圈不羞涩。

9. 人格磨炼,朋友圈不沉沦。

10. 高雅约束,朋友圈不低端。

11. 文明互动,朋友圈更惺惺。

12. 高尚之道,朋友圈更优美。

13. 文字细腻,朋友圈更吸引。

14. 底线思维,朋友圈不妖娆。

15. 高素养,朋友圈别伤害。

16. 口齿清晰,朋友圈别玷污。

17. 精神追求,朋友圈别低俗。

18. 大家共勉,朋友圈别轻松。

19. 智慧生活,朋友圈别沉闷。

20. 细细品味,朋友圈别虚伪。

21. 心灵世界,朋友圈别肆意。

22. 高尚品味,朋友圈别肆无忌惮。

23. 优雅言行,朋友圈别堕落。

24. 情商在线,朋友圈别恶俗。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一则新闻中心内容的概述,是吸引读者,引导其继续阅读的关键性因素。

受众可以从新闻标题中把握事件的基本内容、立场与态度。

新闻标题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度。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追求高点击率和高访问量成为媒介之间竞争的主要目的。

受众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编辑如何使自己编辑的新闻在海量信息中吸引受众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新闻标题的制作水平。

通过吸引眼球的新?标题来获取点击率,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很多网站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为提高点击率,出现了“标题党”现象。

一、网络新闻中“标题党”的类型网站因为没有自主采写稿件的权利,所以以转载传统媒体的稿件为主。

但是,大量转载传统媒体的稿件,会出现同质化现象。

网站虽然不能修改转载来的稿件的内容,但可以通过修改标题来获得受众的关注。

所以各家网络媒体为了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满足不同受众的特定需求,改标题就成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标题党”现象也由此而生,并且有愈发夸张之势。

现对网络新闻中存在的“标题党”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以偏概全,弱化文章主旨由《人民日报》刊发的《军人的“血性”哪里来》一文,本是针对近年来军营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问题,旨在倡导即使在和平年代,军人依然要有嫉恶如仇,敢当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和品质。

然而,经过“标题党”之手,把文章中列举的其中一种错误思想“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是独生子,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摆出来,作为新闻标题,即《党报批独生子军人“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思想》,文章原本强调的是军营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而经过修改后的标题,突出的是“独生子军人的错误思想”,以独生子军人的思想问题涵盖整个军营的思想问题,这样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编辑手法,难以反映事实的真相。

(二)概念异化,曲解作者观点由《南方日报》刊发的《大学新生到校先交免责协议》一文,文中提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新生刚到校就和学校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中写有“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而经过网站修改,新闻标题变为《东莞一高校要求学生签订“自杀协议”》。

微信公众号“标题党”的表现特征和影响

微信公众号“标题党”的表现特征和影响

微信公众号“标题党”的表现特征和影响作者:王雅琼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8期王雅琼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的阅读已经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人们的碎片时间。

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更多地占取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标题党”的现象在微信公众号中层出不穷。

文章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微信公众号中“标题党”的表现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良性和恶性影响。

关键词公众号;标题党;微信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108-02“标题党”的历史虽然由来已久,但随着媒介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在移动互联媒体的今天,“标题党”也在显现出新的现象与特征。

1 公众号“标题党”的产生微信公众平台从2012 年8 月上线至今,经过几年的发展,公众号已经成为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 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微信功能的使用调查中,公众号的使用率排名第三,仅次于朋友圈和收发消息两大功能的使用①。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时代,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用户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微信公众号大规模盈利期的逐渐收场,公众号运营难度越来越大,获得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如何第一时间吸引用户,增加文章的被打开几率已经成为公众号成功运营的重要课题。

这些硬性需要也就迅速滋生出大批标题党的产生。

2 公众号“标题党”的表现特征尽管不少人对于“标题党”现象深恶痛绝,一提到“标题党”就要历数其危害性,但是公众号的界面往往只能看到文章的标题,最多有时候再加一张图片,标题和文章分属在不同的空间,“文好一半题”,而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的重要性可能远远不止一半。

为了尽可能的抢占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标题党”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笔者通过对微信月度热文的梳理以及平时对公众号的观察,主要总结出有以下特征。

2.1 巧用符号和利用受众心理2.1.1 标点符号多包含感叹号、问号、省略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可以说是微信公众号当中常用的三种标点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朋友圈岂能“标题党”泛滥
作者:广龙
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9年第41期
身处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的确对信息的浏览慢慢变得简单化:刷朋友圈时,习惯于先看标题。

如果标题抓眼球,才会点开文章去看,如果标题平淡,那几乎没有人去点,文章再好也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事实上,什么内容属于“标题党”,目前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但为了赚足眼球,某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标题经常很没“节操”:他们会把标题“夸大其词”,诱导大家点开文章;大部分“标题党”会使用一些“震惊体”标题来掩盖文章内容上的不足,或者内容根本就名不副实,有的甚至就是谣言。

新媒体时代下的“标题党”,对公众和社会更具传播力,也更具“杀伤力”。

朋友圈里的“标题党”泛滥,别让“吸睛”变“吃惊”才是当务之急。

如果内容都成了“震惊体”,每篇文章都在用名不副实的标题吸引大家的“点击”与“关注”,那必然会产生负面效果,
久而久之,网民也会看穿这个套路从而厌弃,这并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长远发展。

此外,各大公众号的文章内容也会为“争夺受众注意力”而不断拉低底线,比如像低俗、色情等内容会“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优质内容生产及传播。

朋友圈里的“标题党”乱象屡禁不止,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最近就有媒体做了详细调查:“标题党”文章只是吸引粉丝的手段,公众号吸引流量,为的是变现。

许多拥有多个公众号的运营团队通过互相导流、多级跳转的方式,将夸张、惊悚的标题文章的流量,吸引到自己的小说站,通过阅读充值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摘自人民网)
【素材解读】
对互联网平台而言,尤其是新闻资讯类的平台,不仅要守法,还要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把关内容,防止泛娱乐化;从技術层面上讲,该有的监测一定要有,对“标题党”泛滥的内容
予以及时查处。

“标题党”泛滥,破坏的是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只有各方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治理,才能“化整为零”,治好这个顽疾。

【适用话题】
净化网络环境;信息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