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

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

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来代替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请写出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012222222=??-??+??t

u V z u x u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a t ()()xx bb r r ττ=x d 0 x t V=常数

29.目前反滤波方法的实用效果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0.相干加强处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写出以下英文简称的中文含义

NMO:

A VO:

CMP:

32.速度谱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3.在叠加速度分析中判别最佳叠加速度的实用的判别准则有哪些?。

34.设t01、,t02,t03分别为0.6, 1.0, 1.5 (秒),;均方根速度vσ1,vσ2,vσ3分

别为2500,3000,3400(m/s),试用下述Dix公式算出三层的层速度v

1,v

2

,v

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1.1.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2.现代地震资料解释有哪些特点?

3.3.时间剖面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4.4.时间剖面有哪些显示形式?

5.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6.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7.7.怎样进行时间剖面的对比?

8.8.在时间剖面对比中,为什么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

9.9.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

10.10.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的地质属性?

11.11.背斜、向斜、断层、不整和、尖灭、古潜山等地质现象在水平叠加时间剖

面和偏移剖面上有什么特征?

12.12.什么是正断层和逆断层?什么是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什么是屋脊断层

和反屋脊断层?请画出它们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及偏移剖面上的几何形态(理论自激自收t

图)。

13.13.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4.14.断层要素有哪些?如何确定这些断层要素?

15.15.在进行断点平面组合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6.16.何谓法向深度、视深度、真深度?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7.17.何谓回转波、发散波、断面波?它们的波场特征是什么?

18.18.什么是地震构造图?其种类有哪些?

19.19.地震构造图是如何绘制?

20.20.什么是等厚度?如何解释等厚图?

21.21.如何进行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

22.22.地震地层解释的物理实质及地质含义是什么?

23.23.在地震资料中蕴藏着哪些信息?用地震资料能解决哪些地质问题?

24.24.影响地震波振幅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振幅信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什么

用?

25.25.为什么说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不是地质剖面简单的映象?

26.什么是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层序?

27.地震地层中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

28.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的地质意义及其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9.什么是地震相?

30.划分地震相的地震地层参数主要有哪些?

31.划分地震相的几何参数包括哪些类型,各类型可能代表什么沉积相特征?32.划分地震相的物理参数有哪些?不同的物理参数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联系?33.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4.简述三角洲、海(湖)底扇、河流等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35.岩层孔隙度与反射系数间有何关系?

36.瞬时信息包括哪些?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37.什么是“A VO”技术?A VO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8.简述岩性与地震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39.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中有何作用?

40.什么叫“亮点”技术,“亮点”标志有哪些?

41.什么是地震属性?地震属性分析的意义?

42.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43.礁体的识别标志?在地震剖面上的解释礁体存在哪些陷阱?

44.整合面上具有哪些反射特征?

45.福斯特规律是什么?福斯特规律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解释技术

随着锦州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先进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相关的属性分析技术的使用凸显重要。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油厂加大了相关地震配套软件的使用,2011年锦州采油厂计划引进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及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使得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技术得到了加强。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可以在精细地层小层对比、整体解剖精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层段内的砂泥岩薄互层砂组进行多种地震属性的处理,引进landmark解释工作站的多体多属性地层追踪及快速高效的储层描述方法,能从整体上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小断块内储层的分布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解释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优势。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经过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优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偏移归位合理,目的层波组特征明显的资料,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搭建格架剖面并进行人工解释,然后采用人机联合波形对比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进行全区层位解释,采用相干、倾角扫描以及层面光滑度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能精细落实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通过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一个真三维的解释平台,可对海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构造解释,能快速搜索地质目标,精确雕刻;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同和决策环境,可以实现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叠前AVO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监控。其三维可视化手段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构造解释、全区目标搜索、精细目标解释、储层预测等三维连片解释的所有阶段。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特点: 储层自动追踪ezTracker 基于波形的层位自动追踪,可同时拾取多个种子点,可以保存种子点信息,灵活定义追踪的波形时窗,对追踪结果可进行多种灵活编辑,如遗传删除、门槛值调整和多边形删除 点集自动追踪Autopick 可根据种子点值的大小,或人工定义数据体值的范围,快速追踪地质体。也可利用多种属性(如在波阻抗体和相位体上)共同约束追踪地质体三维形态,如河道、扇体等,直接形成地质体顶底t0面。点集可自由转换为层位。 三维体雕刻Geobody 可用三维体追踪点集,层位,断面作为约束条件雕刻三维地质体,利用透明度和颜色来彰显地质异常体,突出空间展布。 异常体快速搜索GeoAnomaly 依据多数据体振幅值和数据连通性,快速搜索满足定义条件的异常体。 SeisWare软件的地震地质解释功能灵活方便,适于在勘探/开发阶段进行综合地震解释、随钻跟踪分析、油气层识别、储量计算以及新区预探、老区扩边、部署调整等研究工作。 其特点包括: 多工区,不同类型地震资料的连片解释; 断层追踪识别功能 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的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 欢西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和油藏来信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断距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的不同级次断层纵横交错,断块分隔凌乱,油层埋藏差异大,储层沉积特征不一,发育不稳定,诸多因素都给地质研究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断块,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的技术优势是,可以直观方便地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并使三维数据断层解释过程自动化。地震解释人员可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断层解释,即使在构造情况复杂地区或资料品质较差地区也能实现,其直观的编辑功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应用数字处理后提供的大量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或者一块三维数据体等地震资料,再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应用解释工作站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反复对比,最后给出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绘制成图幅和图表。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在正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就不会得出最后的结果。在野外把数据采集回来,要经过最后的资料解释才能够把数据转换成图表,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 一、地震资料解释 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及地震烃类解释或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 地震地层解释以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或是进行区域性地层研究,或是进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据此进行地震层序之沉积特征及地质时代的研究,然后进行地震相分析,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绘制地震相平面图,划分出含油气的有利相带。 地震烃类解释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对含油气有利地区进行烃类指标分析。通常需综合运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分析与模拟解释,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识别烃类指示的性质,进行储集层描述,估算油气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等。 二、地震剖面特点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前面讲的地震勘探而言。那么什么叫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呢?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流行的垂直地震剖面技术和以往提到的地震勘探不同,它是将接收器放在已打好的深井中,接收线沿井孔布置,并借助推靠器将接收器紧紧贴在井壁上。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地震勘探的接收器是放在地面上,而垂直地震剖面的接收器是垂直地面放在井下,故而得名。工作时首先将一组接收器下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质量控制系统new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方案 杨永泉朱军红唐明根蒋丽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安710021 ) 摘要 本文以东方公司长庆分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出发,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物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供建立类似系统的人员交流。 1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三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三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

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的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的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发布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发布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发布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三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处理项目、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三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发布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

《地震勘探原理》

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 目的: 考查考生对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理论掌握的程度,对地震勘探工作方法了解的程度,分析地震勘探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推导时距曲线公式,分析地震记录时间域与频率域的特点。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地震组合法与多次复盖法基本原理。区分不同速度概念,掌握地震分辨能力有关理论,能分析地震记录上反射波特点,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范围: 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基本概念,一层及多层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地震折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透过波和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的基本概念与频谱图,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频谱资料的获得和整理,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应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干扰波类型与特点,干扰波调查方法,观测系统及其图示,道间距选择及空间假频问题,低速带问题及测定方法。 地震组合法原理――组合的方向特性,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组合的频率特性,组合方式。 共反射点叠加法――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特性和统计效应,多次复盖参数选择,影响叠加效果因素分析。 地震波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几种速度概念,平均速度测定,叠加速度求取,各种速度之间关系及换算公式。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剖面特点,地震绕射波和物理地震学,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地震剖面偏移原理,弯曲界面反射波特点。 地震波动力学――面波,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关系。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应用,薄层反射振幅的利用,一维模型计算,反射系数和反射率概念。 参考书:《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

第一章 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第二章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角引起的。 波线:在条件适当时,可以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L M M M M M L 来代替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L M M M M M L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x d 0 x t V=常数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Landmark系统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解释工作站进行资料解释和综合研究越来越普遍。应用LandMark系统进行地震勘探解释成图与以往成图方法相比,具有省时、高效、成图质量高等优点,尤其对于工区面积大、断块复杂、地震勘探数据量大的项目,运用LandMark解释成图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 Landmark软件简介 Landmark软件是美国哈里伯顿(Halliburton)公司开发的钻井工程专用软件,是一套知识集成系统,主要功能是利用所集成的软件模块协助用户进行专业分析并做出决策。Landmark软件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即数据、信息管理及分析软件IMI、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软件Processing、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应用软件GGT、油藏开发应用软件RM、钻井和完井服务应用软件Drilling和Windows平台应用软件Discovery,各个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Landmark软件主要由OpenWorks软件平台和各个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应用程序都是OpenWorks软件平台的插件,均运行于OpenWorks的环境下,受它的管理,遵循其设置的规则和标准。例如,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测量系统,投影和坐标系统等都与OpenWorks软件平台的设置一致,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交换。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地震、测井、人文四大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即所谓的数据一体化,总体说来,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 (1)方便的数据交换: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SeisWorks 和StratWorks中的断层多边形、层面网格线、等值线等可以方便地相互交换,MapView的图像也可以转成ZMAP+格式,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2)数据共享:OpenWorks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一个工区内工作,你可以指定用哪些用户的数据,并可指定应用的次序,达到数据全面的共享。 (3)便利的数据通讯:通讯就是实时的数据交换。Landmark软件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以及每个应用程序内部都存在广泛的通讯。 另外,Landmark软件还具有多平台系统的特点,软件可以运行在SUN、SGI、IBM三种工作站上。应用PetroWork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ModelBuilder),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增强软件的功能。OpenWorks有浮动许可的功能,因此网上的任意一台工作站都可通过许可证浮动的方式运行软件。OpenWorks软件平台所挂接的应用程序很多,其中包括单井处理软件(PetroWorks)和多井处理软件(StratWorks)。 Landmark软件服务对象包括任何国家的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以及石油服务公司和咨询公司,全世界超过90%的勘探与生产公司使用Landmark软件,为全球排名前20名的石油生产商中的18家提供技术服务,是业界最大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目前有超过150个软件应用,发行了120000套软件许可证,覆盖勘探、开发、钻井、生产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集成解决方案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油藏管理、钻完井、生产优化、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下面以Processing模块为例,主要介绍一下Landmark软件的应用情况。 二.软件功能简介 1.SynTool(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SynTool是一体化的层位标定工具,用以将地质分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联结起来,它提供了建立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特征参数,并提供了强大的曲线编辑处理功能来帮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QSH 0186.3-2008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ICS 73.020 E 11 Q/SH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eismic data Part 3:Data interpretation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

Q/SH 0186.3—2008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地震资料解释质量控制流程 (2) 5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分级 (2) 6 基础工作 (4) 7 地震构造解释 (5) 8 地震层序解释 (7) 9 地震岩性解释(非构造圈闭解释) (8) 10 地震储层预测 (9) 11 综合解释 (10) 12 成果报告与资料归档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资料解释质量检查表 (11) I

Q/SH 0186.3—2008 II

Q/SH 0186.3—2008 前 言 Q/SH 0186《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 第1部分:采集施工; —— 第2部分:数据处理; —— 第3部分:资料解释。 本部分为Q/SH 0186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查忠圻、闫昭岷、李维然、宋传春、董宁、贾友珠、周小鹰。 III

Q/SH 0186.3—2008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1 范围 Q/SH 0186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质量控制的主要过程和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质量控制和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H 018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Y/T 5331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SY/T 5481—200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 5933 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Q/SH 0186的本部分。 3.1 地震资料解释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地震资料解释按资料类型分为二维资料解释和三维资料解释,按地质目标可分为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层序解释、地震岩性解释和地震储层综合预测。 3.2 地震构造解释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地震构造解释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和速度等划分构造层,确定反射层的地质层位,了解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储集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对目的层层位、断层做出解释,绘制时间和深度构造图等相关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发育史和区域沉积环境的研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寻找和评价构造圈闭。 3.3 地震层序解释seismic sequences interpretation 地震层序解释是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结构和波组特征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地震相。通过了解生、储、盖层的分布、空间组合关系和目的层段储层分布,研究地层的宏观特征;分析沉积层序、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恢复盆地(凹陷)内地层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预测沉积盆地和区带的油气有利聚集带;评价非构造圈闭及识别含油气性。 3.4 地震岩性解释seismic li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地震岩性解释是在精细构造解释和层序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速度、属性及地震反演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研究地震波振幅、波形、频谱地震属性与岩性的关系;识别岩性、烃类指示的性质;了解区域性沉积岩相变化、地层的岩性变化;划分含油气的有利区带,进行岩性预测;寻找尖灭、不整合、地层超覆等地层圈闭或岩性圈闭等非构造圈闭类型油气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