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预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预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预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预习一、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 kān(看守)二、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三、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四、词语解释:【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五、词语扩展:“各~各~”式: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有~有~”式:有声有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六、句子解析: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课前预习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课前预习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查资料,填一填 (1)李贺与与“诗圣”_杜__甫___、 “诗仙”_李__白___、 “诗佛”
_王__维__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 _诗__鬼___”之称。 (2)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擅画_兰__、__竹__、__石__,其中画
__竹____成就最为突出。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 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 读的不准确。
1.读字词
luò
金络脑
chuí záo
千锤万凿
fén
焚烧

摘星星
2.选读音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千锤(chuí cuí)万凿(zháo záo)出深山 √ 烈火焚(féng fén)烧若等闲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 ____以__马__自__喻_____,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____建__功__立__业_____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____怀__才__不__遇_____的感慨与愤懑。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想__为__国__尽__忠__、__ ___不__怕__牺__牲____的意愿和__坚__守__高__洁__情__操____的决心。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 抒写了诗人___坚__忍__不__拔__、__顽__强__不__屈_____的高尚品质,说明 做人要__有__骨__气__,__不__能__随__风__倒____。
10. 古诗三首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 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 著名诗人,有“诗鬼” 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 太守行》等。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作文预习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作文预习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篇1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一)教改设想: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研专题: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②期中测试③期中分析、总结第12~13周:第五单元(第16课至练习5)第14~15周:第六单元(第19课至练习6)第16~17周:第七单元(第23课至练习7)第18~21周:①期终系统复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篇2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知识点梳理一、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从课文中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4.体会并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二、作者简介孟子(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

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援:yuán(支援、援助、援引)俱:jù(俱全、面面俱到、与时俱进)弗:fú(弗许、弗若、自愧弗如)辩:biàn(辩论、争辩、狡辩)四、多音字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领)缴:jiǎo(缴纳)zhuó(弓缴)斗:dǒu(斗笠)dòu(战斗)五、理解课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语文六年级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语文六年级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一、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中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的都很自信,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那么,第一个孩子是凭不同时间太阳大小变化做出判断;第二个孩子则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凉热变化而得出结论。

4.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5.孔子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学弈》全文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2022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预习资料不挂科

2022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预习资料不挂科

2022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预习资料北京的春节。

(1)照北京的老规矩(流传下来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民俗特点。

)(2)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这一段的中心句,写新年的习俗之一)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3)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4)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6)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第一部分(1--6)写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7)除夕真热闹。

(本段的中心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单知识讲解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单知识讲解

第一单元 1.文言文两则——(1)《学弈》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善:专心致志:思:若:智:二.辨字组词:悔()缴()弈()弗()惟()诲()邀()奕()佛()唯()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2.。

你欣赏哪个学生?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5.写三个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

6.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文言文两则——(2)《两小儿辩日》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故:决:知:二.辨字组词:盂()沧()孰()汝()辩()孟()苍()熟()如()辨()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2.你觉得他们的观点对吗?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写两个你知道的孔子《论语》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喜欢的请摘录下来。

2.《匆匆》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赤裸裸:二.辨字组词:挪()蒸()徘()徊()伶()俐()哪()丞()排()回()玲()利()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那是谁?又藏(cángzàng)在何处呢?2.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óbáo)雾,被初阳蒸融了。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在文中找出来。

3.你能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句吗?名言:警句:诗句:3.《桃花心木》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枯萎:优雅:语重心长:莫名其妙:二.辨字组词:秧()萎()番()锻()雅()勃()央()委()蕃()缎()唯()脖()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我浇水只是模(mómú)仿老天爷下雨。

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āzā)根。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编辑:石柱县三坪小学付光生第一单元1、文言文两则——《学弈》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善:专心致志:思:若:智:二、辨字组词:悔()缴()弈()弗()惟()诲()邀()奕()佛()唯()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2、你欣赏哪个学生?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5、写三个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

6、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故:决:知:二、辨字组词:盂()沧()孰()汝()辩()孟()苍()熟()如()辨()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2、你觉得他们的观点对吗?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写两个你知道的孔子《论语》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

2、《匆匆》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赤裸裸:二、辨字组词:挪()蒸()徘()徊()伶()俐()哪()丞()排()回()玲()利()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那是谁?又藏(cángzàng)在何处呢?2、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óbáo)雾,被初阳蒸融了。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在文中找出来。

3、你能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句吗?名言:警句:诗句:3、《桃花心木》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枯萎:优雅:语重心长:莫名其妙:二、辨字组词:秧()萎()番()锻()雅()勃()央()委()蕃()缎()唯()脖()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我浇水只是模(mómú)仿老天爷下雨。

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āzā)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夫子教育中心年寒假训练营预习资料适合年级:六年级姓名: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百花园一”中的“汉语拼音”部分主要认识分隔符及其作用;“阅读平台”是我国古代传说《》;“积少成多”是杜甫的五言律诗《》;“口语交际”中的演讲话题是;“习作”内容是。

.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真阅读本单元的神话和传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鲧禹治水
导语:同学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知道大禹的父亲叫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鲧禹治水的故事。

.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ìī)龙划.(áà)出深沟露.(ùù)出笑容
.积累下列词语。

一片汪洋息壤滚烫汗流浃背大发雷霆山南海北天寒地冻
.理解词语。

斥逐:
大发雷霆:
汗流浃背:
欢呼雀跃:
齐心协力: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第自然段,想想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画出相关语句。

()默读自然段:
①.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②读自然段,画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谈谈体会。

大卫
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

.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ìī)战弹.(àá)弓吓.(èà)唬
.积累下列词语。

长途跋涉气势汹汹武艺超群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大惊失色
乘胜追击精明能干铜盔赋税鹅卵石胸脯
.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大惊失色: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思考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标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默读课文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

()默读自然段: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个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夸父逐日
导语:中国神话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最初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越来越丰富。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欲得(éě)饮(ǐì) 化为(éè)邓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