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典籍英译如何译?——评《基于“大中华文库”的中国典籍英译翻译策略研究》

皆已“ 达意” ,但汪氏“ 以诗译诗” ,在“ 达意” 的前
提下保持押韵,因此能够“ 传神地达意” ,形成了独
特的优势。
中国 古 典 戏 曲 主 要 指 元 杂 剧 和 明 清 传 奇。
《 策略研究》 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剧作:
《 牡丹亭》 《 西厢记》 和《 长生殿》 。 第八章首先对
早期理雅各的《 论语》 学术型译文,与韦译简洁流
畅的译本进行比读,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了韦
译本长期深 受 西 方 读 者 欢 迎 的 原 因。 同 时 也 指
出,韦译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而理译的翻译策略则
能够有效避免文化负迁移,因此,读者接受和文化
保真之间的矛盾有待更籍英译“ 如何译” ,是国内首部针对“ 文
库” 翻译策略开展系统研究的著作。 全书纲举目张,兼及各类文本,译评犀利客观,为典籍英译
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 中国典籍;翻译策略;大中华[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DOI] 10. 15883 / j. 13-1277 / c. 20210405406
其中,哲学典籍涉及儒家、墨家和道家;文学典籍
数量最多, 可 进 一 步 细 分 为 古 典 诗 歌、 戏 曲 和 小
说;科技典籍包含综合笔记类、地理类和茶典。入选“ ” 的《 论语》 译本来自西方汉学家
亚瑟·韦利。 韦译本在国内外皆获得了广泛而持
久的认可,曾多次再版。 《 策略研究》 第二章选取
接受状况不佳的“ 主要原因不在于译本的可接受
度,而在于译本的流通量、保有量小,关注度不高;
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国人所译典籍拥有大量潜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极富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历来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牡丹亭》是16世纪中国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该戏曲共五十五出,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1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的组成结构明清传奇分“出”,“出”相当于西方戏剧的“场”,也等同于元杂剧中的分“折”,是划分明清传奇的基本结构单位。
《牡丹亭》便有五十五出。
“出”作为一个单位是由出目和戏文组成。
出目为每出的题目,戏文是传奇戏剧文本的正文,由曲词、宾白和“介”三个部分有机地组合到一起。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蝶恋花]说明了该剧的创作缘起;第二部分[汉宫春]为本剧的剧情梗概;第三部分为四句下场诗。
2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的英译本比较2.1 曲牌[蝶恋花]的翻译原文:[蝶恋花]汪译:(To the tune of Dielianhua)许译:(Singing to the tune of 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曲牌是曲谱的名称,汪采取音译的方法,将“蝶恋花”音译为Dielianhua,并补译了“To the tune of”,点出了“蝶恋花”是一曲调。
许采取的是意译加补译的方法,补译了“Singing to the tune of”并将“蝶恋花”译为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通过首字母大写点明了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是一专有名词,是下面演员演唱的曲调。
汪译和许译的这两翻译方法都能够使读者明白“蝶恋花”是一曲调。
但是如果在翻译“蝶恋花”时,单纯的使用直译的方法译为:Butterflies Kiss Flowers,且不做任何注解,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不解,1因为下文中既没有蝶也没有花,所以在翻译这中曲牌名时,尽量不用直译的方法,否则必须加注解。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牡丹亭游园》是昆剧的典型传统剧目,系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
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元朝末年产于苏州昆山一带,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
《牡丹亭》是昆剧的经典曲目之一。
《牡丹亭游园》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有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宝、陈最良。
其中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摘要: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翻译;《牡丹亭》;语境重构;音乐性传递;意象传递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88-02近年来,针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戏剧唱词的翻译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唱词极富音乐美、意象美和意境美,译者应尽最大努力将其传递到译入语文化中。
本文作者认为,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翻译理论对于戏剧唱词的英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指出,在互文性翻译中,情感上的互文性应优先于文化互文性和语言互文性,以激起译文读者的情感共鸣。
一、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著名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一词。
在向西方社会译介巴赫金作品的过程中,克里斯蒂娃继承并发展了巴赫金“对话主义”,由此提出自己的互文观。
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拼凑,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
”(kristeva,1986:37)。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观强烈冲击了囿于文本内部分析的结构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学界引起极大轰动。
罗兰?巴特与克里斯蒂娃并称为广义互文性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
巴特认为,“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barthes,1977:148)由此颠覆了作者的权威性与原创性,而将注意力转向读者。
与广义互文性理论不同,狭义互文性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可确定的,其代表人物为吉拉尔?热奈特。
热奈特在其诗学研究中引入“跨文本性”一词,并将其细分为互文性、副文性、元文性、超文性和广文性五类。
基于视频新媒体的中国古典戏剧字幕英译研究--以《牡丹亭》为例

基于视频新媒体的中国古典戏剧字幕英译研究--以《牡丹亭》为例刘琰;薛娇;毛瓒【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video media have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theater performance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mposing factors for modern theater.As the main ap-proach to introduce the art of classical Chinese drama to the world,the newly emerged screen subtitle chal-lenges traditional way of drama translation with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With script comparison and re-search,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skopostheory on scripttranslation,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PeonyPavilion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rama translation paradigm un-der new circumstance will be examined.%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媒体作为一种舞台存在形式在全球戏剧表演界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艺术通往世界舞台的重要途径,新兴的媒体字幕以其固有的特性对传统戏剧的英译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牡丹亭》的案头文学译本和剧场字幕译本为例,对比研究译者因目的性不同而对译本产生的影响。
跨文化视角下汤显祖《《牡丹亭》》的英译情况探析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3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跨文化视角下汤显祖《《牡丹亭》》的英译情况探析文/左悦摘要: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戏曲创作家。
汤显祖创造的戏剧,可谓中国古典戏曲的集大成者。
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是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巅峰,也很早就被英译到西方世界。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我国古典作品英译的特点,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阐述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古典作品的英译情况。
关键词:《牡丹亭》;作品探析;英译在全球使用英语的国家中,《牡丹亭》的英语版本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出现之后立刻受到了很多英语国家人民的欢迎。
这为后来《牡丹亭》英译本的传播,打开了一个大门。
现如今,世界各地的英语国家艺术创作者和学者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作品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多。
对于汤显祖戏剧的深入研究是进行东西方作品比较研究的重要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版本的独特性1.1 中国戏剧典籍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典籍的英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独特的工作。
只有真正深入了解戏剧内容中的具体所指,以及戏剧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够真正有效解读我国的古典戏剧,才能够真正做好中国古典戏剧的英译传播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国的古典戏剧并非等同于西方的戏剧和话剧,中国的古典戏剧在内容上本身就带着厚重的中国古典文化特色,这和西方英语世界中的一些词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
所以从典籍的角度着手研究英译,其意义指向会变得更加明确一些。
中国的古典戏剧典籍具有独特性,这是由于不同于西方世界的话剧,中国古典戏剧在概念上主要指的是由当时的古典戏剧作家根据舞台的演出要求所创作,并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以及无数次修改所传承下来的书面样式的经典剧本。
此外,从艺术分类角度看,中国的古典戏剧,是和古代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并列的,古典戏剧更被认为是诗的一种,被称作是一种可以唱出来的诗。
中国古代戏剧典籍英译分析

中国古代戏剧典籍英译分析中国古典戏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规整的曲牌、婉转的曲调、优美的唱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戏剧文化,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
在我国所有戏剧种类当中,昆曲又独树一帜,被尊为我国戏曲的活化石,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创作于明代,它的作者是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称的中国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
《牡丹亭》运用诗意的笔触,生动的描绘了名门闺秀杜丽娘和文质彬彬的书生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冲破社会阶级藩篱、追求幸福、渴望自由的精神。
加之《牡丹亭》文字水平精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古代戏剧典籍中的精品,从文学艺术角度对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自1939年起,我国开始有译者着手进行戏剧典籍《牡丹亭》的英译工作,目前比较成熟的译本有1980年汉学家白芝出版的全译本;中国翻译家张光前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全译本;我国注明翻译家汪榕培千禧年出版的全译本;随后许渊冲父子也出版了《牡丹亭》的全译本。
一、中国古代戏剧典籍英译的一般过程在我国古代,涌现了大量文史经典著作,灿若繁星的典籍作品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些作品放在现代来看,仍然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近年来,国学典籍的英译1/ 7事业发展愈发顺利,作为国学典籍分支之一的戏剧典籍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相比于诗词而言,更加反映世情,篇幅更长、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其中《长生殿》、《西厢记》、《琵琶行》、《牡丹亭》、《桃花扇》并称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五大名剧。
这些戏剧典籍既有诗词的文采雅致,又能作为古代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若能对它们进行适当的翻译,将其传播到更广阔的事业,我国古代的戏剧典籍势必能够发挥更大的光和热。
一般来说,戏剧典籍的英译需要遵循以下过程:首先翻译者需要对戏剧典籍的内容做到深刻理解。
比如对戏剧典籍《牡丹亭》的翻译,并不仅仅要翻译出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生死相依、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翻译出这部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那种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以及真情至上跨越生死的信念。
英语六级传统文化翻译

1、中国酒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1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2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3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5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1Chinese people began to make spirits with grains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2Generally speaking,wine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culture in China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3Chinese wine culture has been playing a quite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for a long time. 4 Our Chinese ancestors used wine to enjoy themselves while writing poetry, or to make a toast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during a feast. 5Wine culture, as a kind of culture form, is also an inseparable part in the life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such as birthday party, farewell dinner, wedding, etc.2、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1characters 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an art of self-cultivation andself-expression. 2 Inner world of the writer could be reflected with the help of beautiful Chinese script. 3Chinese calli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art, for it has influenced other Chinese artistic forms like classical poetry, sculpture,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e, architecture and handicrafts. 4As a treasured artistic form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enjoyed by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2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3书法在中国艺术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影响到了其它的中国艺术形式,比如古典诗歌、雕塑、传统音乐及舞蹈、建筑及手工艺品;4作为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且越来越受到欢迎;3、中国山水画 Landscape Painting1山水画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2它品味高端,很受欢迎;3一般意义上,中国山水画被认为是书法、绘画及诗歌的结合或延伸;4汉语“山水”这个词由“山”和“水”两个汉字组成,且与道教的哲学思想相联系,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5中国画家描绘的并不总是真实的世界,他们呈现的是自己想象出来的风景,这些风景不再只是对眼前世界的描绘,而是画家内在思想的写照;6因此,人们认为欣赏山水画除了可以很好地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之外,还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1Landscape painting i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s the highest form of Chinese painting styles. 2It is very popula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refined scholarly taste. 3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general is seen as a combination or extension of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poetry. 4The Chinese term for “landscape” is made up of two characters meaning “m ountains and water”. It is linked with the philosophy of Daoism, which emphasizes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world. 5Chinese artists do not usually paint real placebut imaginary landscape which is no longer abou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visible world, but a means of conveying the inner mind. 6People therefore believe that looking at landscape painting is a good way to realize the artist’s inner heart as well as a way to purify their souls.4、中国戏曲 Chinese Opera1在中国,戏曲是一种很流行的戏剧形式,一般来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创立了“梨园”;2如今,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中国的戏曲;3最吸引他们的则是戏曲的独有风格—画脸谱,它不仅是戏曲中的一大亮点,同时还要求独特的绘画技艺;4每个演员脸上夸张的扮相代表其扮演角色的性格和命运;5熟知戏曲的观众通过观察演员的脸谱和服装就可以知道角色背后的故事;6通常,红色脸谱代表忠诚与勇敢;黑色代表凶猛;黄色和白色代表口是心非;金色和银色代表神秘;7对于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欣赏戏曲是他们的一大乐趣;1Chinese opera is a popular form of drama in China. In general, it dates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with Emperor Xuanzong, who founded the “Pear Garden”. 2Now Chinese opera is warmly welcomed by many foreign people. 3What appeals foreigners most might be the distinctive style of facial make-up, which is one of the highlights and requires distinctive techniques of painting.4Exaggerated designs are painted on each performer's face to symbolize a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fate. 5Audienc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opera can know the story by observing the facial painting as well as the costumes. 6Generally, a red face represents loyalty and bravery; a black face, rough ; yellow and white faces, duplicity; and golden and silver faces, mystery. 7For Chinese, especially older folks, to listen to opera is a real pleasure.5、京剧 Peking Opera1京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2它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诞生于于1790年四大徽班Four Great Anhui Troupes入京表演的时候;19世纪中期得到快速发展,到清朝达到全盛阶段;3京剧被看成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之一;4虽然它被称为京剧,但是它的起源地却是中国的安徽省和湖北省;5京剧起初是一种宫廷表演艺术,而后才慢慢普及到民间;6在数百年前,京剧作为一种新的戏曲形式,无论在哪里进行表演,都饱受欢迎;7而在现代社会中,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却不大能被年轻人接受,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1Peking opera is a traditional art in China. 2It is a kind of Chinese opera which was born when the Four Great Anhui Troupes came to Beijing in 1790, arose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was extremely popular in the Qing Dynasty. 3Peking opera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cultural treasures of China. 4Although it is called Beijing opera, its origins are in the Chinese provinces of Anhui and Hubei. 5Peking opera was originally staged for the court and came into the public later. 6Hundreds of years ago, as a new drama form, wherever it was performed, it would be warmly welcomed. 7Unfortunately, in the modern world, traditional operas including Peking Opera have to face the existential crisis, because they are not easily accepted by younger generations.6、昆曲 Kunqu Opera1昆曲是中国古老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江苏昆山,拥有600多年的历史;2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对现今中国的戏曲形式,包括川剧与京剧在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昆曲蕴含了各种意象美,从音乐、舞蹈到诗歌,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中国人的灵魂,都有所体现;4正因为如此,昆曲在过去广受欢迎,也成了中国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部分;5但是现在,昆曲不仅面临着来自大众流行文化的挑战,而且年轻人也对其缺乏兴趣;6只有进行适当的保护,昆曲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1Kunqu Opera,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Kunshan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s one of China’s classical operas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 2Kunqu Opera serves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China and the world. It has exerted a dominant influence on recent forms of opera in China, including the Sichuan and Beijing operas. 3Kunqu Opera embraced every imaginable beauty, from music and dance, to poetry and people’s spirit world and even very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4so that Kunqu Opera was so popular in the past and became the most valuable part s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5But now, Kunqu Opera is facing competition from mass culture and a lack of interest amongst the young. 6It can only have a bright future when it is protected in a proper way.7、唐诗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1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诗人和诗作;2清朝时编辑的全唐诗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已收录2200多位诗人创作的48900多首诗歌;3这些诗歌让人们深入了解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4中国人很喜欢唐诗,就连小孩子也能背出几首,如李白的静夜思Thoughts in the Silent Night,杜甫的春夜喜雨Good Rain on a Spring Night等等;5唐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而且也是人类文化史中的一个奇迹;1The Tang Dynasty witnessed the peak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with many renowned poets and famous works appearing over a period of less than 300 years. 2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edit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has collected more than 48,900 poems written by over 2,200 poets. 3These poems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period. 4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ond of Tang poetry, and even children can recite some from memory, such as Thoughts in the Silent Night by Li Bai, Good Rain on a Spring Night by Du Fu, etc.5Tang poetry not only serves as a most brilliant pag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but is also a miracl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8、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 Kungfu1中国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广为流行;2 受中国古典美学所提倡的刚柔并济的影响,,中国武术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3现在很多人习武是为了健康、娱乐和竞技;4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全国各地开设有很多的武术俱乐部和协会;5自1980年起,一大批武术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学校里教授武术;6现在很多专家通过将搏斗技巧和健康结合到一起,试着将武术变为一项科学的运动;7他们希望有一天,武术可以作为一项赛事纳入奥运会中;1Chinese martial arts enjoy a long history and great popularity in China. 2Influenced by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which advocated a balance between hardness and softness, Chinese martial arts have formed their own aesthetic standards. 3Today, many people practice it to pursue health, entertainment and competition. 4In order to inherit the ancient art, many martial arts clubs and associ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cross China. 5Since 1980,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martial arts have been assigned to teach martial arts in schools. 6Many specialists today are tying to turn martialarts into a scientific sport by combining fighting skills with health. 7They hope that one day martial arts will become a sport event at the Olympic Games.9、长城 The Great Wall1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整个世界的奇迹;2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结了各段长城以抵御外敌入侵;3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4长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5现如今,长城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1As one of the symbols of China, the Great Wall is a wonder not only to China but also to the whole world. 2The Great Wall was first buil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linked up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walls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the enemies. 3The present preserved Great Wall of China is the major parts built in the 14th century, called Ming Great Wall. 4With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as listed as World Heritage by UNESCO in 1987. 5Until now, the Great Wall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ttractions in the world.10、故宫 The Imperial Palace1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2它拥有众多的庭院,四面有高墙和护城河保护;3明清两代的皇帝和他们的家眷以及数百名宫女、太监曾在这里居住;4紫禁城于明朝1420年建成,普通百姓不能进入;5在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被逐出故宫后,故宫于1925年变成了故宫博物院并对外开放;1Standing/Lying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the Imperial Palace, also known as the Forbidden City, covers an area of 720,000 square meters. 2It consists of dozens of courtyards and is protected by high walls and a moat on all four sides. The emperors of two dynasties. 3the Ming and the Qing, lived here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hundreds of court ladies and palace eunuchs. 4The Forbidden City was completed in 1420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which was not accessible to the common people. 5The Palace was converted into a museum in 1925 and has been open to the public after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driven out of the Palace in 19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以《西厢记》两个译本为例摘要: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剧对我们的修养和对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戏剧的英译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以《西厢记》的两个译本为例,对比分析译本所突显出来了不同倾向的翻译策略,以探讨何种翻译策略更有益于中国的典籍翻译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drama has a long history,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national culture,understand ancient Chinese dram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ultivation and Chinese opera cultur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rama is beneficial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reading, this article take two versions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amber》forexam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o show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ndency, to explore which kind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is more conducive to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关键词:西厢记、许渊冲、熊式一、奚如谷、翻译美学、典籍翻译、文化传播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成绩斐然。
面对百年的戏曲研究历史,学界在回顾中进行总结、反思,在前瞻中寻找方向感。
与此同时,国内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与语境下,中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考察和研究。
一)戏剧的特点和小说、诗歌一样,戏剧是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戏剧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供人阅读,更为演出服务。
剧本是为演出而写,语言必须口语化,而且要有动作性,讲究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此外,剧本语言的衔接手段与书面语的衔接也有所不同。
这三大特征都是戏剧性得以体现的客观要素,也是译者获得戏剧翻译效果的先决条件(余东,2002)。
(二)戏剧翻译的特点在戏剧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本的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翻译剧本也必须像原剧本一样具备可供演出的语言特征。
戏剧翻译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舞台演出服务。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还要考虑到剧本潜在的“动态表演性”(Bassnett,1985)。
即译本的语言不仅要自然、简洁,台词口语化,使演员读起来顺畅,观众听起来不觉得吃力;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文化习惯,“既不能对原文中的双关语,歧义句以及有关文化现象进行注释,也不能为了保留原文的地方语言特色而音译某些词语”(Newmark,1981)。
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翻译,国内外翻译界讨论较多,而对于戏剧的翻译却谈之甚少。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推动戏剧翻译理论的发展。
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入手对《西厢记》中典故进行了研究。
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提倡使用目的语文化本身的表达方式,反对引入源语文化的表达方式;而异化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张保留源语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建立《西厢记》汉语原文与两部英文全译本,即熊式一与许渊冲的全译本的平行语料库,并在语料库的中英文文本段落层面对齐,从《西厢记》及其两译本中随机抽取了多个进行分析。
该研究表明,尽管他们在翻译过程中都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但均有其各自的倾向性。
熊式一主要采用异化翻译,而许渊冲则倾向于归化策略。
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证明了熊式一和许渊冲在策略选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皆颇有影响。
《西厢记》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作者王实甫,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已。
作品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而且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他们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一向为人们所称道,它的语言以当时民间口语为主体,化用了一些唐诗、宋词以及经史子集中的语句,形成了既清新俊雅有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白话口语与文学语言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
《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中翻译美学的分析比较《西厢记》最早的英译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我国卓越的戏剧家、教育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熊式一翻译的,书名为“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于1935 年在英国出版并且搬上了英国舞台;美国翻译家哈特(Henry H.Hart)也把《西厢记》译成了英文并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36 年出版,书名是“The West Chamber: A Medieval Drama”;香港著名翻译家赖恬昌教授与S. E. Gamarekian 合作将《西厢记》编译为英文,林语堂作序,1979 年在香港出版;鉴于弘治版(1498 年)的《西厢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印出版,而学界也有许多关于元剧的高质量研究,美国汉学家奚如谷(Stephen H. West)教授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的荷兰籍汉学家伊维德(Wilt L. Idema)教授合作,对弘治版(1498 年)的《西厢记》进行校勘并据此翻译了《西厢记》,书名为《月与琴:王实甫西厢记》(The Moon and the Zither: Wang Shifu’s Story of theWestern Wing),1991 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在伯克莱出版,加州大学出版社1995 年出了他们的修订版,书名为“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许渊冲的韵体认为《西厢记》的散体英译不能充分展示原作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原作的语言美,因此将《西厢记》翻译成韵体,1992 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1997 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时,许渊冲把《西厢记》的五本二十折全部英译出来了。
2003 年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西厢记》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对1997 年的译文做了全面修订。
文章下边对《西厢记》的两个比较全面且权威的英译本,即:奚如谷与伊维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和许渊冲的2003 年译本“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进行对比分析。
“翻译美学研究探讨在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和读者)和审美客体(原作品),以及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体验和在翻译中审美再现的手段和翻译美的标准等。
”任何审美活动都要遵循“理解-转化-加工-再现”的规律。
“审美再现是使一切审美活动落到实处的终端环节。
在翻译过程中, 审美主体如果要将审美客体转换为另一种语介的文本, 使其中的美学要素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就必须娴熟地运用各种再现手段, 确保译文与原文高度神似。
” 下文将选取《西厢记》的经典唱段,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许渊冲教授的翻译和两位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的译本之审美再现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引起同行对翻译美学层面上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兴趣。
(一)语言层面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美的载体。
一切音律,思想,情感,意愿等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
所以有必要从语言层面上对比研究《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
在文学翻译作品中,语言起码包含三个元素,那就是忠实度,想象力和美感。
而美感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元素。
应该说,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越美,其文学价值就相对越高。
在这里,笔者将从音乐美和叠词运用的方面来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1. 音乐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说过:“诗歌必须要有节奏,有节奏的诗歌才能传达感情。
”《西厢记》的原文以其语言之优美清丽以及节奏感之强著称。
为了再现这种语言的音乐之美,无论是许渊冲还是两位美国的汉学家都在各自的英译本中做了许多努力,对比如下:“软玉温香抱满怀。
“No fragrance is so warm, nojade so soft and nice, Here to my breast I press her pliant jade and warm perfume 刘阮到天台, Liu ruan has cooome to Tiantai.Ruan Zhao has reached MountTiantai.春至人间花弄色。
Spring comes on earth withflowers dyed. Spring has come to the realmof men, flowers sport theircolor! 柳腰款摆, Her willowy waist close by my side,Gently she adjusts her willowywaist花心轻拆, Her pistil plucked, my dewdrop dripsAnd lightly splits the flower’sheart 露滴牡丹开。
” And her peony sipsWith open lips. ”(许渊冲译本) Dew drips; the peony opens.奚如谷和伊维德译本)原文中,“软玉”“花心”“露滴”等词读起来都非常轻柔,描述的是春天风景如画的美景佳境。
许渊冲将这三个词分别翻译成了“willowy waist”“pistil plucked”“dewdrop drips”, 用的头韵的笔法,给原文增添了些许味道,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将其翻译成了“willowywaist”“flower’s heart”and“dew drips”,应该说部分压头韵了,“花心”的翻译没有押韵。
但是,似乎第二个译本的翻译更加不拘小节,生动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更贴近于目标读者的理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