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教学文案
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三-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答案)教学文案

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三:标题的含义、作用一、标题的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1、联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标题的作用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4、揭示文章的主旨;表明文章的写作情感; 5、一语双关;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7、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流泪的蓑衣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
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
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
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
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
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
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
完整版)现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完整版)现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现代文阅读考点完全解读7第八讲: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如何拟写标题一、标题1、标题的含义: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文章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深层含义。
2、题目的作用:1) 贯穿全文的线索,使结构更严谨。
2) 中心事件围绕题目展开,概括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3) 推动情节发展。
4) 揭示文章主旨。
5) 运用修辞手法,激起读者的兴趣。
6) 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7) 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8) 点明写作对象。
9) 连接情感纽带。
例如,标题运用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3、拟写标题:从主要的人、物、景、主要事件、文章主题、文章线索、人物形象入手。
例如,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同班同学XXX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
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
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
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
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
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
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
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
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
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
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
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
我和XXX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
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
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XXX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统编版高三)共3篇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统编版高三)共3篇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统编版高三)1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统编版高三)作为高考复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散文阅读一直是备战高考的难点之一。
在高考考场上,阅读理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要想在该环节中获得高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其中最基本的便是理解题目中的含义,尤其是标题的含义。
因此,在教师教学备考中,如何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标题的定义标题是文章的名字,是文章的第一印象,也是读者的导向。
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因此,一个出色的标题是撰写一篇好文章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标题的含义1.概括主旨标题是文章的缩影,具体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和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2.引导读者标题是读者开始阅读文章的第一个视觉印象,好的标题能够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思路,增强其阅读兴趣。
3.权衡性质在众多题目中,一个出色的标题,能够投射出一篇文章的特点和性质,帮助读者快速区分题目类型,达到精简阅读的目的。
三、标题的作用1.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起标题是在读完全文之后进行的,标题承上启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体现文章的主旨,也要和文章内容相呼应,使得全文内容得以统一、连贯地呈现出来。
2. 体现作品特点头脑发热式的标题,不仅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还会给作品的本身降低价值。
在起标题时,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有明确指向性和具有阐述作品内在思想的内容。
3.带给读者强烈的想象好的标题往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想象力,让读者在快速阅读中产生视觉印象,与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联系起来,并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四、阅读题目时需要注意的细节1.先读题目中的关键字在阅读题目时,一定要先了解题目的关键字和文意,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并准确表达在标题中。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上课教学

上课材料
2
【解题指导】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
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 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 亲的去世。
上课材料
3
【解题指导】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 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 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 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的字 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 《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 的奥楚蔑洛夫。
上课材料
7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相思、相连的文 化在落叶,故乡、母亲的叙述中逐层展开,逐 层深入。本文的内容可归纳概括为两部分,一 是“我”思念故乡,而是“我”想念母亲。作 者借此抒发了对故乡尤其是对母亲深情的怀念, 所以标题中的落叶应含有一种深深的思念和遗 憾之情。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在文中的语 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整合为:落叶一是 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 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 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上课材料
11
解答“设这个标题的原因”这类 题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 明确标题表面义。 第二步,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三步, 概括文章内容。 第四步, 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上课材料
12
例题《山阴道上》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在山阴道上”中 的“山阴”,题干中提示是指浙江绍兴,带入 标题,其表面义就是在浙江绍兴的路上。
题实际上也是在考查标题的作用。但是要按照要求来答:
初中语文专题教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初中语文专题教案《的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的含义和作用。
2. 能够分析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
3. 学会通过来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重点:1. 的含义和作用。
2. 分析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来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文章示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提问:“你们觉得文章的重要吗?为什么?”二、的含义(10分钟)1. 讲解的含义:对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等进行概括或提示。
2. 举例说明:分析一些文章的,如《背影》、《孤独之旅》等,引导学生理解的含义。
三、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的作用:引导读者阅读、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等。
2. 举例说明:分析一些文章的,如《农村天地》、《成长的故事》等,引导学生理解的作用。
四、分析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如《我的母亲》、《难忘的一课》等,要求学生分析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通过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如《荷塘月色》、《春》等,要求学生通过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分析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并学会通过来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六、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与文章细节的关联1. 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草原》、《藤野先生》等,让学生深入分析与文章细节之间的关联。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七、的创意与设计1. 讲解如何创作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如使用修辞手法、简洁明了等。
2. 让学生尝试为所学的文章设计新的,并说明设计理由。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学习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现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标题的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1、联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例题讲解田野上的白发(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第一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如何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二、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原创教学设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原创教学设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目的1,理解标题的含义以及作用的概念,内涵外延2,学会分析标题的含义,能够准确把握标题的作用3,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学到的方法灵活分析标题的含义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常言道: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常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主旨等。
看到一个标题我们首先会想它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会想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这就是标题的含义以及作用(板书: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二、标题的含义分析下列标题的含义1,《伟大的悲剧》悲剧:这是斯科特一行人探险南极失败并死亡的悲剧故事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身上体现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是伟大的。
方法:分析词语,特别是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2,《秋天的怀念》怀念:怀念去世的母亲。
怀念自己的这段灰暗的人生经历。
秋天: 季节的秋天。
人生的秋天。
1)、点明了故事发生在秋天。
2)、作者的母亲在秋天去世了,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怀念在秋天去世的母亲。
3)、秋天还指作者经历了双腿瘫痪,这样的人生秋天,在母亲的努力下,最后坚强的走出了人生低谷,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的怀念,对母亲的感恩。
方法:既理解表层含义,又理解深层含义4,《驿路梨花》扣住“梨花”二字进行分析指驿路上自然界的梨花指驿路上的梨花姑娘指驿路上梨花姑娘为代表的雷锋精神指边区淳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方法:理解多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5,小结:标题的含义思维步骤: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思想、感情)即: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中心(思想、感情)答题方法:必须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般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表达了--------思想情感6,小试牛刀《断头树也有春天》节选“幸存者”是一棵豆梨树,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身首异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
一、记叙文常见的命题方法
1.以人名或称谓命题:如《刘文学》、《焦裕禄》、《妈妈》;
2.以人物的身份命题:如《猎户》、《小报编辑》;
3.以人物和“我”的关系命题:如《我和同桌》、《儿时的往事》;
4.以人物的品格命题:如《闲不住的老爷爷》、《老乐叔》;
5.以我的感受命题:如《好榜样》、《可敬的蔡老师》、《他在我的记忆深处》;
6.以场景命题:如《欢腾的夜市》、《动人的一幕》;
7.以中心事件命题:如《买菜》、《钉钮扣》;
8.以线索物命题:如《一张贺卡》、《礼物》、《一件旧上衣》;
9.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命题:如《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傍晚的除夕》;
10.以事件发生的环境气氛命题:如《锣鼓声声》、《柳絮飘飘》、《风雨情深》;
11.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如《光荣榜前》、《在电影院门口》;
12.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命题:如《任弼时二三事》、《张老汉捐款办教育》。
13.写物寄意的记叙文,则常常以“物”(描写对象)命题,如《井岗翠竹》、《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
14.引用诗句为题:《霜叶红于二月花》《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1.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再如《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2.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再如2008年四川眉山卷《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拔掉那颗蛀牙”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而是用标题来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3.分析标题的作用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那些,我们不妨来看看几篇课文。
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
《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4《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5《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6《心声》——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
如2008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五、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它由许多因素决定,诸如文中的内容、文体的特点、写作风格等等,致使文章的线索出现了多种形式。
(1)以人物品格为线索。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这三个事例可以说是文章的"部分",要把"部分"组成"整体",就得有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核优异品质。
(2)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我"的活动为线索。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串联起"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从而反映辛亥革命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3)以典型细节、典型事物为线索。
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
《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
(4)以人物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从一开始的疙疙瘩瘩,到不觉对小蜜蜂"动了情",以致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为线索。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自己的老师为线索。
(5)以时间、空间变化为线索。
《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线索。
游记一般都用时空为线索。
记事的记叙文,按事件自身的发生、发展、结局来写,往往以时间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