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筒吸氧法操作流程
氧气筒式吸氧法

六、氧气筒式吸氧法一、质量标准患者在最小不适感下接受氧气吸入。
二、结果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氧浓度。
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
4.准确记录。
三、操作流程(一)操作前1.进行自我介绍(报告考官,我是XXX,我将要进行的操作是氧气筒式吸氧法,用物已准备好,请问可以开始吗?)。
2.核对医嘱、治疗单、(双人核对)。
3.评估:1)评估氧气装置2)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4.洗手、戴口罩5.装流量表: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清洁气门,立即关好→接上氧气表并旋紧→将通气管、湿化瓶与氧气表连接→检查小开关是否关闭→开总开关检查装表后有无漏气。
(二)操作中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床头卡、手腕带)。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清洁鼻腔。
4.检查一次性氧气管包装与流量表连接。
5.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流量,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6.将一次性吸氧管轻轻置入鼻腔,妥善固定。
7.指导患者,告知注意事项8.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致谢。
9.洗手10.记录签名,(记录用氧时间及氧流量)11.停氧:携用物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头卡、手腕带)→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吸氧效果→向患者告知停氧的原因→取下氧气管,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小开关,关大开关、打开小开关放出余氧后关闭。
12.观察吸氧效果,询问患者感受。
1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和用物,致谢。
14.洗手,记录停氧时间。
15.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16.报告,操作完毕。
(三)语言交流1.评估患者(胎儿宫内窘迫孕妇)护士:“您好,我是1床责任护士,李某。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是1床吗?”患者:“您好,我是1床,李红。
”护士:“李红,请把手伸出来,让我看一下您的手腕带。
”患者:“好的。
”护士:“您感觉怎么样?”患者:“我感觉胎动有些频繁。
”护士:“胎动频繁说明胎儿有缺氧,医生根据您的病情开出了吸氧治疗,吸氧可以提高血氧含量,纠正胎儿太缺氧。
氧气筒给氧操作流程

氧气筒给氧操作流程以氧气筒给氧操作流程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氧气筒给氧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给氧操作之前,首先要确认患者的氧气需求,并检查氧气筒的氧气储量是否充足。
同时,要确保氧气筒连接的管路无堵塞、无漏气现象。
二、检查氧气筒及配件1. 检查氧气筒的标签,确认氧气筒是否为正常使用期限内的产品,并检查氧气筒的外观是否有损坏。
2. 检查氧气筒的压力表,确保氧气筒内的氧气压力充足。
3. 检查氧气筒与氧气面罩/鼻导管等配件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紧固可靠。
三、给氧操作流程1. 让患者坐或卧于舒适位置,并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2. 打开氧气筒上的压力调节器,将氧气流量调整到医生或护士指导的合适流量。
3. 检查氧气流量计,确保氧气流量是否符合医嘱。
4. 将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放置在患者鼻子或口鼻部位,确保与患者的面部贴合良好。
5. 调整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的位置,使其不会影响患者的呼吸。
6.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氧气的给予是否有效。
7. 给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给氧方式。
四、给氧后的处理1. 给氧结束后,首先关闭氧气筒上的压力调节器,停止氧气供应。
2. 从患者上取下氧气面罩或鼻导管,并妥善清洗消毒。
3. 将氧气筒上的配件拆卸,进行清洗消毒,并储存至干燥通风的地方。
4. 记录给氧的时间、流量和患者的反应等信息,以便后续查看和分析。
五、注意事项1. 在给氧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氧气泄漏,以免造成氧气浪费和安全隐患。
2. 给氧时应确保氧气面罩或鼻导管与患者的面部贴合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3. 给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使用氧气筒时,应定期检查氧气筒的氧气储量和有效期限,确保及时更换。
5. 氧气筒及其配件应定期清洗、消毒和储存,以确保使用安全和卫生。
六、总结使用氧气筒给氧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
1使用氧气筒前的准备
使用氧气筒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首先要对氧气筒进行检查,包括氧气瓶本身是否存在受损、漏氧、通道是否畅通,氧气瓶内气体浓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及与氧气瓶相连的呼吸管、调压阀、氧气流量计等零件是否完好。
如果发现氧气瓶受损或者零件缺失等情况,要暂停使用,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2吸氧前的注意事项
吸氧时除了关注自身的反应情况外,还要检查开启的氧气压力是否过大,防止吐气变慢或者氧气流量过低。
吸氧时,千万不要在紧急情况下随意调整氧气压力,以免伤害患者,也不要将氧气接头快速拔插,以免氧气浪费。
3吸氧操作流程
(1)将氧气瓶和调压阀拧入氧气流量计的两端,使氧气通过氧气流量计;
(2)打开调压阀,表征图标变红,表明氧气压力正常;
(3)打开氧气流量计的雾化开关,再打开氧气流量计的温度调节阀,确保温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将呼吸管连接到氧气流量计与患者呼吸机上;
(5)将吸气检测器连接到呼吸管上,打开其开关,把氧气送进患者体内;
(6)监测计量瓶气流量计指针波动情况,随着患者呼吸时箭头上下移动;
(7)当完成一次吸氧时,关闭吸气检测器开关,及时断开氧气瓶与调压阀的连接;
(8)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阅。
4结束语
需要吸氧的患者在使用氧气筒之前,必须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以减少氧气的浪费、降低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在吸氧过程中,一定要紧盯检测管内气流量的变化,调整出最佳的吸气状态,使患者能够顺利吸气通气,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氧气筒)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氧气筒)氧气筒是一种药品,能够为呼吸系统提供所需的氧气。
如果您需要吸氧治疗,那么正确使用氧气筒非常重要。
下面是氧气吸入操作流程的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步骤1:准备首先,确保您具备以下条件:1. 有医生处方。
2. 氧气筒和其他氧气设备。
3. 手套、口罩、消毒液等。
准备好后,将氧气筒放置在固定的支架上。
步骤2:连接氧气管将氧气管连接到氧气筒上,注意不要让氧气管弯曲。
步骤3:检查氧气气源和流量检查氧气筒上的压力表,确认氧气气源充足。
根据医生的指示,设置好氧气流量,并调整氧气流量计器。
步骤4:清洁面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面罩,然后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步骤5:穿戴口罩和手套在接下来的操作中,为了防止感染,请配戴口罩和手套,确保手套能够接触到所有准备好的氧气设备。
步骤6:着手氧气吸入将面罩放在患者鼻子和嘴巴上,用手托住,确保紧密贴着面孔。
步骤7:调整氧气流量与时间调整氧气流量和时间,使其适合患者。
吸氧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因为太久吸氧对身体是有害的。
步骤8:监控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监控,以确保其呼吸系统正常,吸入氧气的效果良好。
如果出现不适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氧。
步骤9:结束操作用消毒液和温水清洗面罩和氧气管。
确认氧气筒中的氧气已关闭,然后将氧气筒从支架上取下。
总结正确使用氧气筒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氧气。
遵循操作流程的步骤,可确保氧气吸入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防止可能的感染。
如果您不确定正确的吸氧方式和操作流程,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工作人员。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氧气筒是一种常见的应急救治设备,用于给病人或者人体缺氧的人提供氧气供应。
吸氧操作流程的正确进行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吸氧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供参考:1.确保氧气筒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在吸氧前应先检查氧气筒的氧气余量表,确保氧气剩余量足够使用。
2.检查氧气管连接。
确保氧气管连接口无松动和漏气的情况发生。
同时,检查氧气管的通畅度,确保氧气能够正常流通。
3.准备好合适的吸氧装置。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如面罩、鼻导管等。
4.患者体位。
患者应保持适合的体位,如坐位、半卧位等,便于吸氧进行。
注意,患者在吸氧时应保持舒适和放松的状态。
5.佩戴好氧气面罩或鼻导管。
根据需要,佩戴合适的氧气面罩或鼻导管。
对于面罩,应确保面罩与患者的面部贴合紧密,避免漏气发生。
6.调整流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调整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氧气流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满足患者的吸氧需求。
7.观察患者。
在吸氧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吸氧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和不适感。
9.离开患者前关闭氧气流量。
在离开患者前,应关闭氧气流量,以避免氧气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10.定期更换氧气筒。
根据氧气筒内的氧气剩余量和患者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氧气筒,以保证患者的连续吸氧需求得到满足。
总结:吸氧操作流程包括准备氧气供应,检查连接,选择合适装置,调整流量,观察患者,定期调整流量,关闭氧气流量,定期更换氧气筒等步骤。
吸氧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吸氧效果。
同时,在吸氧操作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吸氧效果,及时调整吸氧方式和流量,以满足患者的吸氧需求。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之一,对于一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氧气不足的患者来说,使用氧气筒进行吸氧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吸入足够的氧气,还可以避免因不正确的操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下面将为您介绍氧气筒吸氧的操作流程。
1. 检查氧气筒和相关设备。
在使用氧气筒进行吸氧之前,首先要检查氧气筒和相关设备是否完好。
包括检查氧气筒是否有漏氧现象,管路是否有损坏,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是否清洁完好等。
2. 准备工作。
将氧气筒放置在患者便于接触的位置,确保氧气管路畅通无阻,面罩或鼻导管清洁干净。
同时,确认氧气筒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帮助患者就坐。
在进行吸氧操作之前,要帮助患者就坐或半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氧气的吸入。
4. 佩戴面罩或鼻导管。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并正确佩戴在患者的面部。
确保面罩或鼻导管与患者的面部贴合密实,避免氧气泄漏。
5. 打开氧气阀门。
在确保患者已经正确佩戴面罩或鼻导管后,轻轻打开氧气阀门,让氧气缓缓流入面罩或鼻导管中。
要注意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6. 观察患者情况。
在患者吸氧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
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面色变化、是否有不适感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吸氧并寻求医生帮助。
7. 关闭氧气阀门。
当患者吸氧结束或者需要暂时中断吸氧时,要及时关闭氧气阀门,避免氧气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8. 清洁存放。
吸氧结束后,要将面罩或鼻导管进行清洁消毒,并将氧气筒妥善存放,避免受潮或受损。
以上就是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吸入氧气,还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氧气筒吸氧的流程

氧气筒吸氧的流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使之冲去灰尘,关好总开关。
将冷蒸馏水倒于湿化瓶中(1/2—2/3),装湿化瓶,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用扳手旋紧,关流量表,打开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有无漏气。
关流量开关待用。
中心供氧鼻导管给氧法打开供氧处保护塞,将墙式氧气表接头用力插进墙上氧气出口,听到底座弹簧弹响声,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
若有氧气逸出,拔出接头重新插入。
应用时只需接上鼻导管,调节适当氧气流量,其余操作步骤同前。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油、防热。
氧气筒应置于阴凉处。
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2、使用氧气或改调氧流量之前,应调节好氧流量而后再接上患者鼻腔。
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呼吸道粘膜及肺部组织。
3、在用氧过程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持续用氧者应每日更换鼻导管,湿化瓶和蒸馏水一次。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防止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5、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挂“满”或“空”的标志,以便于及时调换氧气筒。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流程1.评估:(1)是否符合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
(2)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8~10升/分。
3.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4.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
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
氧气筒给氧操作流程

氧气筒给氧操作流程氧气筒给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可以帮助患者吸入纯净的氧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将介绍氧气筒给氧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氧气筒给氧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检查氧气筒的氧气储量,确保氧气充足。
同时,检查氧气面罩或导管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堵塞。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有火源或易燃物品。
在给氧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2. 佩戴手套。
在给氧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干净的医用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手套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并在操作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连接氧气面罩或导管。
将氧气面罩或导管连接到氧气筒的出气口,确保连接处紧密无漏。
如果是氧气面罩,要根据患者的面部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规格,并调整好面罩的位置,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地呼吸。
4. 调节氧气流量。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调节氧气流量和浓度。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氧气流量为2-6升/分钟,儿童的氧气流量为0.5-2升/分钟。
在调节氧气流量时,要注意氧气压力表的读数,避免超出氧气筒的承受范围。
5. 开启氧气阀门。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轻轻打开氧气阀门,使氧气顺畅地流入氧气面罩或导管。
在氧气流入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氧气给予的效果和安全。
6. 监测患者情况。
在给氧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意识状态和皮肤颜色等指标。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气紧、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或者停止给氧并及时报告医生。
7. 关闭氧气阀门。
在给氧结束后,要及时关闭氧气阀门,避免氧气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同时,要将氧气面罩或导管从患者身上取下,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8. 记录和报告。
在给氧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氧气流量、时间、反应情况等信息,并向医生进行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筒吸氧法操作流程
一、目的:供给病人氧气,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力。
二、适应症:1)肺活量减少2)心肺功能不全3)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
三、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冷蒸馏水、一次性鼻导管(或鼻塞)1-2根、治疗碗内盛少量温开水,弯盘、纱布1块、吸氧卡、棉签、胶布、一次性塑料接头、橡皮管、扳手、医嘱本、笔、护理记录单。
四、操作流程:
1、查对,评估病人,向病人说明吸氧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使之配合。
2、洗手,戴口罩,物品准备。
推氧气筒到床旁,吸氧盘放至床头桌,
3、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检查鼻腔,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4、装表: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使之冲去灰尘,关好总开关。
将冷蒸馏水倒于湿化瓶中(1/2—2/3),装湿化瓶,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用扳手旋紧,关流量表,打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
关流量开关待用。
5、给氧:连接双孔鼻导管,(鼻导管吸氧法:接橡皮管,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开关根据医嘱及病情调节好氧流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导管末端插人盛有温开水的小药杯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再将氧气管出气孔置于患者鼻前庭处,两侧导管置于两耳上,用调节管固定在额下。
(鼻导管吸氧法:自清洁的鼻孔轻轻插人鼻咽部,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长度(小儿鼻导管给氧插入鼻前庭约1 Cm),无呛咳可固定鼻导管,一条胶布固定在左右鼻翼,另一条固定面颊部。
)
6、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填好吸氧卡,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7、停用氧气时,查对,解释,取下鼻导管,清洁病人面颊部,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关好,分离鼻塞,拆除湿化瓶及导管放入消毒液(1%消加净)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查对,记录用氧停止时间。
五、备注:中心供氧鼻导管给氧法:打开供氧处保护塞,将墙式氧气表接头用力插进墙上氧气出口,听到底座弹簧弹响声,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
若有氧气逸出,拔出接头重新插入。
应用时只需接上鼻导管,调节适当氧气流量,其余操作步骤同前。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油、防热。
氧气筒应置于阴凉处。
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2、使用氧气或改调氧流量之前,应调节好氧流量而后再接上患者鼻腔。
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呼吸道粘膜及肺部组织。
3、在用氧过程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持续用氧者应每日更换鼻导管,湿化瓶和蒸馏水一次。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防止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5、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挂“满”或“空”的标志,以便于及时调换氧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