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合集下载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与作用一、藿香正气水的简介藿香正气水,又称藿香正气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研磨制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藿香正气水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剂,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二、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包括: - 藿香(Mentha haplocalyx Briq.):具有清热、解表、祛湿等作用。

-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有解表散寒、祛风散寒的作用。

- 佩兰(Agastache rugosa (Fisch. ex Link) Benth.):具有止呕、疏风、理气作用。

- 苍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有健脾、消食、化湿等作用。

- 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具有理气、祛风和散寒的作用。

三、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藿香正气水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主治:1.缓解消化不良症状–藿香正气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不适和胀气。

–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功能。

–对胃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抗炎止痛–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红肿的症状。

–对急性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3.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藿香正气水可以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进食欲。

–调节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4.镇静安神–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能够舒缓神经系统,调节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

5.改善呼吸道症状–藿香正气水对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喉咙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解析

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解析

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解析作者:杨春山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16期药物组成广藿香150g,紫苏叶50g,白芷50g,白术(炒)100g,陈皮100g,半夏(制)100g,厚朴(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枣25g,生姜15g。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湿阻气机,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临床应用感冒证属暑月外感,湿阻气机。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

呕吐证属湿阻气机,逆于中焦。

症见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

泄泻证属湿阻气机,阴于下焦。

症见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

霍乱证属暑湿秽浊之气,波及三焦。

症见突然呕吐下利,便下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胸脘痞满,恶寒。

中暑证属外感暑湿,气机受阻。

症见夏季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腻。

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午时茶颗粒的鉴别:两药均为解表和中之剂,均有发散风寒,和胃之功,治疗风寒感冒,呕吐泄泻等病证。

但藿香正气水与午时茶颗粒药物组成相比,其没有山楂、神曲等助消化的药物,却有燥湿和胃之品。

因此,前者偏于化湿,后者偏于消积滞。

故在临床应用中,前者主要用于治疗湿邪阻遏所致的呕吐腹泻,兼有发热怕冷的症状;而后者主要用于治疗内伤食滞,消化不良,兼有发热怕冷的症状。

与纯阳正气丸的鉴别:两药均为解暑和中之剂,均有散寒和胃之功,治疗呕吐、泄泻、腹痛等症。

但二者所散之寒不同,藿香正气水中以藿香、苏叶、白芷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而纯阳正气丸中以藿香、丁香、肉桂、青木香温中散寒,芳香辟秽,且前者更配化湿和中之剂,而后者配湿散寒结,醒脑开窍辟秽之剂。

因此,藿香正气水侧重于治疗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脾胃不和所致的感冒、吐泻、中暑等证;纯阳正气丸侧重于治疗盛暑之季,阳虚之体,或感秽浊之气所致的中寒、吐泻、腹痛等证。

藿香正气水治病的原理

藿香正气水治病的原理

藿香正气水治病的原理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其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水中的药物成分藿香、苏叶、荆芥等具有辛散敷表的作用。

感冒往往是由于风寒袭击体表,导致体内阳气虚弱,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藿香正气水通过药物的功效,可以散寒解表,驱散外邪,恢复阳气,从而缓解感冒引起的症状。

2. 祛痰止咳:藿香正气水中的药物成分茯苓、桔梗等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感冒时常伴随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藿香正气水的药物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分泌和排出,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咳痰。

3. 调理气机:藿香正气水中的药物成分白芷、陈皮等具有调和气机的作用。

感冒后,身体的气机常常失调,表现为胸闷、腹胀等症状。

藿香正气水可以通过药物的功效,调理气机,促进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改善这些症状。

4. 抗炎消肿:藿香正气水中的药物成分黄芩、薄荷等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感冒常常伴随有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发红、疼痛等症状。

藿香正气水可以通过药物的功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中成药,其治疗的原理主要是从药物的成分和功效来解释的。

其多种草药配伍使用,相互作用,共同发挥治疗作用,高效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轻度感冒症状,对于严重感冒及其他疾病,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他适用的药物治疗。

此外,个体差异较大,某些人可能对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存在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服用后的反应。

总之,在使用藿香正气水时,应按医生建议使用,遵守用药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张海燕;王军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2(004)002
【摘要】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多用于内、皮肤、儿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本文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其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
【总页数】1页(P265)
【作者】张海燕;王军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300;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河
源,5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正气口服液的临证选用
2.GC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正气口服液中乙醇的含量
3.藿香正气水外用的临床应用
4.藿香桂枝汤与藿香正气水治疗
外感夹湿型感冒100例临床对照观察5.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藿香正气水解暑原理

藿香正气水解暑原理

藿香正气水解暑原理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饮片,具有解暑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藿香、苍术、陈皮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作用。

藿香正气水解暑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藿香正气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易受外界高温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中暑。

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体内热量无法顺利散发导致的。

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降低体内热量,促进热量的散发,从而帮助人体解除中暑症状。

藿香正气水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气滞症状,表现为胸闷、腹胀、呕吐等不适感。

藿香正气水中的苍术和陈皮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舒缓胃肠道的痉挛,缓解不适感,使人体感到舒适。

藿香正气水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容易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藿香正气水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藿香正气水还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藿香正气水中的草药成分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藿香正气水解暑的原理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抗菌消炎和调节肠胃功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作用,藿香正气水能够帮助人体解除中暑症状,改善不适感,增强抵抗力,保护人体免受感染,使人体恢复健康。

同时,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中药饮片,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广大人群在高温环境中消暑解暑。

在使用藿香正气水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使用,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藿香正气液原理

藿香正气液原理

藿香正气液原理
藿香正气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是由藿香、佩兰、白芷等草本植物研磨提取而成。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植物药物的挥发性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改善气滞、气虚等症状。

藿香正气液中的藿香具有温阳解表、宣肺理气的功效,能够散寒发表,解决体内寒湿的困扰。

佩兰具有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脘腹胀痛等不适。

白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可以舒肝理气,缓解肌肤瘙痒等症状。

藿香正气液的使用还可调节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

在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胀、痞满等消化不良症状时,藿香正气液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道不适。

此外,藿香正气液还可以扩张颈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从而起到舒展神经、舒缓头痛的作用。

总之,藿香正气液通过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改善气滞、气虚等症状,促进胃肠蠕动和脑血流量,从而达到治疗消化不良、头痛等症状的效果。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摘要】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多用于内、皮肤、儿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本文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其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机理藿香正气水是由中医学中的千古名方--藿香正气散改制成的一种酊剂。

藿香正气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

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l]。

而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习惯用于胃肠型感冒。

近年来有关其治疗手足癣、荨麻疹、妇科疾患以及老药新用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否有一定的作用机理存在?故浅析如下,以示启迪。

1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内科疾病的机理讨论藿香正气水在现代内科多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

张氏[2]用藿香正气水配合西药治疗胃肠型感冒患者,总有效率96.1%;其治疗机理中医认为无论是胃肠型感冒还是急慢性胃肠炎,只要符合藿香正气的主治证候,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头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就可以采用藿香正气水治疗。

方中藿香、紫苏、白芷外散风寒,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又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诸药相合达内外同治、表里双解,使外寒除吐泻愈。

现代药理研究[3]证明该药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效果与阿托品相似。

能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并具有镇吐及抑制胃肠推进功能的作用;该药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及热板法致痛均有镇痛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说明藿香正气水对金葡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上结论为其临床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2治疗皮肤疾患的机理探讨蒋氏[4]报道用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石贵荣[5]介绍了用藿香正气水治疗慢性荨麻疹、手足癣、湿疹及小儿痱子等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论藿香正气水

论藿香正气水

论藿香正气水重楼11本药是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由苍术、陈皮、厚朴、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白芷、广藿香、紫苏叶组成,辅料为乙醇(酒精)。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此方温里兼顾散表,升清而又降浊,化湿并能行气,是治疗寒湿为患的良药。

主要用于夏天的风寒感冒、内伤湿滞、暑湿等病,以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为针对症状。

金华地处江南地带,夏天多湿多热,是中暑的高发季节。

人们为了避暑,常常处在阴冷的环境下及吃冷饮。

其实这种情况人更易中暑。

人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夏天人的阳气浮于外,把人体的腠理(毛孔)开泄,通过排汗的方式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人常处于阴冷的环境下不利于毛孔开的开泄,汗不得外排,体内的湿气会加重,对身体反而不好。

阳气浮于外了,人体内的阳气相对较弱而阴气重,脾胃没有足够的阳气来运化,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加上常吃冷东西,就阴上加阴了,所以夏天的人易患“拉肚子”的毛病。

藿香正气水中的苍术、陈皮、厚朴、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几味药在于温中化湿运脾以去内湿;白芷、广藿香、紫苏叶芳香化湿解表以去外寒。

加上酒精为辅料,是为了促进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温中效果。

因为藿香正气水针对江南多湿多热的天气因素所制的药方,夏天暑湿感冒的效果很好,也是人们常常用到的中成药。

现在开车的人多了,很多厂家多交通安全的角度来看,把藿香正气水的辅料酒精去掉,做成了胶囊、滴丸、口服液等制剂,从吸收的角度来看,有酒精成分的制剂效果显著,胶囊相对要慢些,但有酒精过敏的病人可以选择没有酒精成分的。

但“是药三分毒”,从藿香正气水的处方成分来看,太燥了。

中医上讲“汗血同源”,夏天人出汗太多,出汗过多,易伤人的血和津液;汗出的同时,人的“气”也在消耗,为什么夏天的人常常会觉得没精神,就是气耗伤了的原因。

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乱吃多吃,只是发病时的急用药。

夏天天气炎热,也是风热感冒(发烧、鼻孔干燥、咽喉痛、口渴、尿黄等症状)的高发季节,治疗要辛凉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摘要】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多用于内、皮肤、儿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本文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其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机理
藿香正气水是由中医学中的千古名方--藿香正气散改制成的一种酊剂。

藿香正气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

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l]。

而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习惯用于胃肠型感冒。

近年来有关其治疗手足癣、荨麻疹、妇科疾患以及老药新用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否有一定的作用机理存在?故浅析如下,以示启迪。

1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内科疾病的机理讨论
藿香正气水在现代内科多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

张氏[2]用藿香正气水配合西药治疗胃肠型感冒患者,总有效率96.1%;其治疗机理中医认为无论是胃肠型感冒还是急慢性胃肠炎,只要符合藿香正气的主治证候,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头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就可以采用藿香正气水治疗。

方中藿香、紫苏、白芷外散风寒,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又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诸药相合达内外同治、表里双解,使外寒除吐泻愈。

现代药理研究[3]证明该药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效果与阿托品相似。

能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并具有镇吐及抑制胃肠推进功能的作用;该药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及热板法致痛均有镇痛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说明藿香正气水对金葡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上结论为其临床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2治疗皮肤疾患的机理探讨
蒋氏[4]报道用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石贵荣[5]介绍了用藿香正气水治疗慢性荨麻疹、手足癣、湿疹及小儿痱子等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谭峰源[6]也通过藿香正气水治疗45例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观察,再次肯定了其对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皮肤疾患的病因主要有正气不足之内因和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外邪,而藿香正气水外可疏散祛皮毛淫邪,芳香之气可驱山岚瘴疟,内理脾胃以除湿,并助肌腠疏泄,实可内外并调、表里同治。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7]证明藿香正气水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
表皮癣菌、白色念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有学者[8]经动物体外证实,藿香正气水具有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由此推测,其对皮肤疾患的较好临床效果可能与其体外抑菌和对变态反应介质阻释的机制有关。

3敷脐外用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
临床报道[9]用藿香正气水配合碾成细粉的复方苯乙哌啶敷脐的方法治疗小儿肠炎80例,取得较好效果。

张氏[10]用藿香正气水点脐热敷治疗中风便秘、产后尿储留及腹部术后腹胀;从经络学说角度,脐部乃神阙穴,系任脉要穴,督、任、冲三脉“一源三歧”,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合四肢百骸、皮肉筋骨。

药物的有效成分被吸收后,通过经脉气血之循行,散布全身,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西医认为[11]脐部皮肤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另外,脐凹陷形成陷窝,药物敷脐后形成自然闭合状态,利于药物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入血。

李正平[12]应用藿香正气水反复擦洗大椎穴~至阳穴及足太阳膀胱经处,配合西医抗炎、抗病毒、纠酸等治疗小儿高热240例,均未用解热止痛剂及物理降温,取得满意疗效。

其机理可能是此刺激反射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使末梢血管扩张,毛窍开放,汗液分泌增加而体温下降。

藿香正气水除上述用于内、皮肤、儿科外,有报道[13]用于妊娠呕吐、妇女白带过多及外洗治疗阴道炎、外阴炎等。

其机理与可能和其体外抑菌作用、降逆和胃的功效有关。

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导也逐渐增多,因此,对于藿香正气水的应用要慎重。

目前,其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多缺乏规范、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药理实验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展相对较少,故今后应重视在此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为藿香正气水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79
[2]张轶鹤.藿香正气水(丸)治疗胃肠型感冒验案浅析[J].适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81
[3]袁晔蓉.藿香正气水对大鼠胃肠道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9(5):177-178
[4]蒋纪文. 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索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O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14):2535
[5] 石贵荣,王秀珍.藿香正气水皮肤病新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81
[6] 谭峰源.藿香正气水治疗45例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5,2:16-17
[7] 陈德字,朱玉群,黄淑芳.藿香正气水抗真菌作用实验与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2,15(3):192-193
[8] 余传星.藿香正气水阻断肥大细胞颗粒韵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4,(4):60
[9] 尹宛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炎80例[J]. 河南中医,2003,23(7):66
[10] 张耀.藿香正气水外用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28(3):124-125
[11]魏振装.家庭脐疗[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2-3
[12]李正平.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高热2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50
[13]杨旭东,刘桂萍,李鹏.藿香正气水治疗外阴炎及阴道炎25OO例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4):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