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读了《三字经》,我学到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妈妈的带领下,我觉得很难的东西变得很简单。
通过诵读,我知道了小孩子小时候要认真学习,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
要像陈香和孔融学习,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我还知道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我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在读的过程中,我知道,古代有许多伟大、有本领的人。
我要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还知道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我一定奋发努力,吸取其中的知识与养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国学经典》读后感2《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
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国学经典》读后感3国学,就是指中国的知识;国学,也是知识的源泉。
自打我学了国学以后,知识就增进了不少,说话时也常常运用一些成语,如:画蛇添足、一毛不拔、鞠躬尽瘁等,“背鼓上门—找打”、“飞机上挂水瓶—高水平(瓶)”等歇后语。
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则是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并不是的。
这首诗是在告诉人们:学习是无止境的,只要你愿意学总还是有的。
我也有对这首诗的看法:知识是学不完的,但还是有的。
诗中的“清如许”,就是在问:你学来的知识是有益的,还是对你有伤害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指书本是知识之源,但不能全部依靠,就像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样。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6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__,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
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
《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
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
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
《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
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我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是我们祖先让我们从其中的知识和故事中学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经典要义这一章有这样一些话让我记忆犹新,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老师和同学。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的生长情况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告诉我们:水石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国学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8篇)

国学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8篇)国学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腾冲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变化气质,涵养德性。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
德音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
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
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一次,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的欢乐。
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就在兴奋的同时,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
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的“光辉”史……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作文写的好吗?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了。
那次测验,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错了,上午两节课,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
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给震撼住了。
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
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
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道理不但使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篇一:国学经典读后感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暑假来临,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暑期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利用假期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学习国学经典。
随着时间的堆积,我和儿子一起,学会背诵三字经,我还阅读了更多的国学经典。
都说书本可以武装一个人,我觉得,学习了国学经典之后,整个人仿佛背春风春雨清润了一番,真是如沐春风啊!我国的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随着时间的积淀,留给我们的是何等厚重何等多元的经典啊!说起《三字经》,我以前上小学时没有学过,只是常常听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经》,也不懂得什么意思。
当了教师以后,在网上看到《三字经》,出于好奇,打开来看了看,读了读,觉得好读好背好记,不知不觉中迷恋上了读《三字经》,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句句精辟,句句简练,句句哲理,再细心领会琢磨。
才感到《三字经》确实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而成的。
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千千万万个尊师爱友、孝顺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是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开始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以培养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
读《三字经》,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或有针对性。
《三字经》虽然短小,读来却意义重大。
词明理晰,淹贯三才,出入经史,人情事理融贯其中。
令我感受最深的要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几句。
短短十二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里面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呢。
孔融四岁时,邻居家送来一筐梨。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一拥而上取大梨,只有孔融不慌不忙取小梨。
父亲见了,便问他为何不取大梨,他答道:“哥哥们比我大应取大梨。
而弟弟比我小,我应把大梨让给他。
”孔融那敬兄爱弟的思想多么宝贵,多么感人!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导语: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我喜欢国学。
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文章,仅供参考!《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
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
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
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
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
《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
《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
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
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
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
”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完国学经典,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这些经
典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对人生、处世和道德的深
刻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他的言行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中,我们可以学到追求真理、修身养性的道理,这对于我们每个人
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而《孟子》中的“性善论”、“性恶论”
等思想,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国学经典中的每一篇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
仅是古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生活、处世、修身
的启迪和指引。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们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是我们当代人在追求精神境界、修
身养性、提升道德修养方面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
弘扬国学经典,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关于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
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
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
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在国学经典里且思且行
——读《国学经典与教育》有感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中更应该身先士卒,借中华传统魅力的精华,提升自己,滋养学生。
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人生幸福的根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弟子规》三字一平仄,教导我们一些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这样的道理,于己于人都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孟子》一文,盖乎仁政,然而什么是“仁”?于他人,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仁”,于自己,谦逊不自大,便是孟子提倡的人和。
公孙丑说:“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向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孟子非常谦虚,从不把自己看作圣人,孔子尚不敢自沉圣人,何况我孟子呢?这正是孟子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
我们缺少的正是孟子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一点成绩就夸夸其谈,自高自大。
而在这里,我要说:孟子尚不敢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孔孟之儒学,一曰礼乐,二曰仁义。
道家学说飘逸灵动,老庄是国学里“守望月亮,孤独而妩媚的树”。
相较于此,诗词曲则是国学经典里或淡雅,或浓郁芬芳的奇葩。
优质的国学启蒙老师,需要把国学之美传承下去,要有优秀课堂驾驭能力,要能把教学艺术化。
在进行国学教育活动前,注重营造“美”的氛围;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利用多种途径感知、学习和表达;同时应注意在每个细节贯彻“美”的原则,竭尽所能地表现图画美、意境美、音律美、节奏美、情感美。
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孩子学习的整体性,注重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要想成为一名优质国学启蒙老师,勤奋读书很重要,乐于学习更重要,而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最重要,愿我们以此为目标,在以后的国学启蒙教学路上,多学多思多探索,让孩子们在国学天地里更好更强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