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教学参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分析情节技巧(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分析情节技巧(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

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题:分析情节技巧(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叙述方式1.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用第一人称,正文部分大都转述“她”即祥林嫂的事情;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如契诃夫的《苦恼》,穿插了很多车夫约纳和乘客之间的对话,以及他的内心独白,有力地表现出了他丧子后极度悲伤却无人可以倾诉的痛苦。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对话与心理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

对话交代前因后果,体现人物冲突,叙述明快简洁。

内心独白、潜意识、主观抒情都属于此类。

如海明威《杀人者》多对话,伯尔《在桥边》多内心独白。

关联教材:《变色龙》用对话展现奥楚蔑洛夫的心理。

3.叙述与写景结合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放慢叙事节奏,使小说具有一种诗意美,更加突出主题。

最典型的当属沈从文的《边城》,开篇便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处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美舒展的写景片段,这些写景和叙事相结合,写出了湘西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自然风光之明净映衬出了当地民风人情的纯净美好。

4.回忆(历史)与现实交织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丰富内容(人物故事),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专题02赏析情节手法之叙述方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专题02赏析情节手法之叙述方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叙述方式
1.顺叙 2.倒叙 3.插叙 4.补叙 5.故事新编 6.历史与现实
交错 7.对话
小说情节手法
叙述人称 (视角)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4.人称交叉 5.孩童视角 6.女性视角 7.动物视角
情节构思 技能
1. 悬念
2. 抑扬 3. 衬托 4. 突转 5. 伏笔 6. 铺垫 7. 对照 8. 照应 9. 线索

考 一小 轮说 复情 习节
考 点
2
情节手法

叙述方式
小 说



标 天
生 坚 强 , 希 望 你 也 能 和 我 一 样
悉 小 说




唯 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二 赏析小说情节手法
小说的“情节手法”是 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 楚、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表 达技能,具体包含叙述方式、 叙述人称、情节构思技能等。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 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 日军侵犯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 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 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 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立刻开车去追。追 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 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教学参考【题文】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这节微刊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情节叙述手法题的解答技巧。

一、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情节的叙述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二、方法归纳1.叙述人称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比较灵活自在。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小说阅读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小说阅读2):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Word版含解析.doc

【题文】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这节微刊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情节叙述手法题的解答技巧。

一、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情节的叙述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二、方法归纳1.叙述人称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
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 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 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 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二、小说的特点
1.鲜明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考察的7大题型
①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梳理型 情节手法型 情节作用型
②揣摩人物形象 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手法 形象的作用
③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的特点 描写环境的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品味赏析语言 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
作用:①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②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 ③衬托了人物形象; ④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⑤ 使结构曲折有致。
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只能写“我”的所见所闻。
优点: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便
于展开心理描写
缺点: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
职务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 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 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 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 -----莫泊桑《项链》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方式学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方式学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方式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部分叙述方式设计思路:本文档摘录了若干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重点几种叙述方式(倒叙、插叙、补叙)的区别,其他叙述方式(顺序、平叙)以例子讲清概念即可。

每篇文章是没有题目的,我先打印出来让学生当故事看,再熟悉各文章的基础上,然后再结合小说各专题讲解用。

可能是叙述方式、可能是人物分析,也可能是情节分析,充分利用好这份材料。

一、概念讲解1、顺叙: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情节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例子理解:如果要写一篇关于你的一天的活动过程的文章,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以时间为顺序,从早上(开端)——中午(发展)——下午(高潮)——晚上(结尾)的时间段去叙写,我们可以将四个时间阶段对应小说的四情节,在高潮阶段写一天中发生的最精彩的事情。

(例子主要是为了讲清楚概念,如果学生对于文体有疑问,可以引导学生去虚构一天的行程,将最吸引力的部分虚构在高潮)高潮情节:我会举例《四大名著》(电视剧)某个章节让学生体会小说高潮部分内容的感觉。

2、倒叙: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关键、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提到开头来写,并非把整个事件倒过来叙述。

(一定讲清概念,倒叙很多学生会理解成结尾——开端的形式)补充说明:有的时候是高潮部分,有的时候是结局放到开头去讲,所以才有吊胃口的作用作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单调。

例子理解:例如,我们经常能阅读到小学生的日记:“今天我学会了XXX"以这种方式去开头写作,其实也是一种倒序的方式,先写结局学会了某项技能,然后在按顺序去解释怎么学会的。

此外,我们上课的时候也会采用倒叙的方式,将课文重要情节放在课前讲,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举些适当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另外,还可以采取播放一些短视频让学生理解这一手法,本人是在网上恰巧看到了一个关于解读《祥林嫂》的视频,当时在课堂上播放效果很好,学生很快能记倒叙手法。

高中语文-小说的情节

高中语文-小说的情节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1)(2017·全国卷Ⅰ)小说以一
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分析不同位置 情节的作用类
题型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分析不同位置情节的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天嚣》) 用即分析小说开头、中间
(1)(2017 · 山 东 高 考 ) 本 文 以 或结尾情节的作用,题干
“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 中往往有“分析” “说明”
明考 “梳理”等作答动 (《枪口下的人格》)
型 词和“情节”“脉 (2)(2011·安徽高考)请用简明的语
络”等表答题方向 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的名词。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暗考 型
即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 (1)(2018·全国卷Ⅲ)请简
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 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
的名词。
写有什么效果。(《马兰花》)
分析情节的作用: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①对环境的作用: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②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③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对• 点练习2:
微纪元(节选)
• 刘慈欣
•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 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 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高中小说叙事教案模板

高中小说叙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并能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叙事手法的认识与应用。

2. 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叙事手法的内涵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叙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叙事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 顺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如《红楼梦》。

- 倒叙:将故事结局提前,如《骆驼祥子》。

- 插叙:在故事过程中插入其他情节,如《三国演义》。

2. 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 情节设置:起承转合、悬念设置等。

- 人物塑造:性格描写、心理描写等。

- 主题表达: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主题。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叙事手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段小说片段,要求学生分析其叙事手法和技巧。

2.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叙事手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评价其对小说叙事手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3. 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小说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
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这节微刊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情节叙述手法题的解答技巧。

一、考点解读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情节的叙述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二、方法归纳
1.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