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练习一 新人教版
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_(第一~四单元)(有配套答案)

5.下面的邀请函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邀请函
刘教授:
您好!贵校50周年校庆将于5月10号举行,我们向您发出诚挚邀请,请您务必参加校庆活动,并请您抛砖引玉做个报告,指导同学们如何放飞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为母校增光。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解析:选BCB项,“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错误,本文主题是赞颂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C项,“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错误。
8.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题,补写的内容要交代清楚什么事,用什么样的语体告诉老师,还要考虑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内容的连贯。从下文可以推测出,①应是宛风介绍自己的身份;②应是宛风约定拜访老师;③应是相约见面的时间、地点;④应是交流完后的客套语。
答案: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铺设背景,渲染气氛。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高中语文过秦论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过秦论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
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
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岂吾有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
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
”遂致其族人于廷理。
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廷理惧,遂刑其族人。
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小,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
”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
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
廷理释之,子文不听。
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说苑·至公》)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干:触犯B.将以司.犯王令司:同“伺”,侦察C.是为理.不端理:道理D.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因缘:迎合【解析】 C项“是为理不端”的“理”应是名词“廷理”,即执法官。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廷理之驳.于法也驳:不一样B.廷理..拘之廷理:刑法官C.使及内政..内政: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D.恤顾怨萌.萌:通“氓”,即民众【解析】 C项中的“内政”古今含义不尽相同,文中是指宗教内部的事务。
【答案】 C3.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A.如果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B.像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C.如果令尹这样公正,我们就不用担心了。
D.像令尹这样公正,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呢?【解析】句中“若”是“像”的意思,“何忧”是“忧何”即“担心什么”之意。
【答案】 B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子文正直无私的一组是( )①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
高中语文阿Q正传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阿Q正传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
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
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
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ZZ2〗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
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自己说:人打畜生!”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B.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C.夏则资.皮资:积蓄,储备D.以待乏.也乏:需要【解析】子,与“姓”结合在一起,犹“子民”,指百姓。
【答案】A2.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乃.号令于三军③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②然后乃.求谋臣④执其手而.与之谋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乃:于是;②乃:才;③④连词,分别表承接和修饰关系。
【答案】A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B.①我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C.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D.①我和他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解析】考查对句子的准确把握。
之,指代“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译为“他”;求,需要,使用。
【答案】D4.翻译下列句子。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答案】(1)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
(2)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高中语文病梅馆记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病梅馆记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
回答1~5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1.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疏为美,密则.无态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C.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本题考查虚词“则”的一词多义。
A、B、C均作“便、于是、就”讲。
D项表判断,“就是”。
【答案】D2.与句中加点词“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虽董之以.严刑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解析】本题考查虚词“以”的用法。
题干中“以”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
与A相同。
B.介词,用;C.连词,因为;D.介词,在。
【答案】A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名词作动词,约束B.斫.其正,养其旁条斫:用刀斧砍C.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鬻:买D.夭.其稚枝夭,使……弯曲【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
C.应为“卖”。
如“卖官鬻爵”。
【答案】C4.“斫其正,养其旁条……遏其生气”句中的“斫、养”等行为的施动者是( )A.文人画士 B.天下之民C.求钱之民 D.鬻梅者【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
结合上文可知行动的施动者应是“鬻梅者”。
【答案】D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
【答案】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
二、阅读下文。
回答1~4题。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高中语文 7.13《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节选)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

课时训练13 《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横.财横.祸横.竖横.亘B.胆量.量.力量.变量.度C.强劲.劲.拔劲.敌刚劲.D.占.卦占.卜占.据占.有解析:A项,前两个读“hèng”,后两个读“héng”;B项,前三个读“liàng”,最后一个读“liáng”;D项,前两个读“zhān”,后两个读“zhà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谨防蜚然成章顺水推舟B.安然蓬松见风使舵自鸣得意C.烦燥姻缘谨小慎微横行霸道D.首饰糊涂简约明快计日成功解析:A项,蜚—斐;C项,燥—躁;D项,成—程。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吗……(2)第二天天不明就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3)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他那一套了。
A.因缘起程施展B.姻缘启程施展C.因缘启程卖弄D.姻缘起程卖弄解析:因缘:①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②缘分。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启程:起程,上路。
起程:上路,行程开始。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施展:发挥(能力等)。
答案:D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学生都很满意。
B.老人七十多岁,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C.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D.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思确定走向。
解析:A项,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试题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练习与解析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1.依次填入此段方框内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A.尽管也甚至不仅就也就因为B.尽管也甚至不仅则也因为C.即使也而且总是就也因为D.即使还而且不仅则也就因为【解析】此题考查能否正确选用关联词语。
“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两个分句间是让步假设关系,应选择“即使……也……”。
“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个分句和前面分句形成递进关系,应选用“而且”。
“好像蒙着套子”“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应选用“因为”。
只有弄清了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选用关联词语。
【答案】 C2.此段前后两个加点的“雨鞋”和“雨伞”是同一意思吗?选出正确的答案( )A.两处的“雨鞋”“雨伞”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实物。
B.两处的“雨鞋”“雨伞”都是比喻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思想。
C.前面的“雨鞋”“雨伞”是实有的物品,后面的“雨鞋”“雨伞”是比喻别里科夫的职业——古代语言。
D.前面的“雨鞋”“雨伞”是借喻套子,后面的“雨鞋”“雨伞”是暗喻“套子”式的思想。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前面的“雨鞋”“雨伞”是指实有的物品,后面的“雨鞋”“雨伞”是借喻,用来比喻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
【答案】 C3.选出对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A.此段重在叙述别里科夫的怪诞行为,突出他逃避现实的思想。
B.此段抓住细节描写别里科夫肖像,显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作者并评述了他的内在思想,突出其顽固守旧的性格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阅读练习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阅读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水池就是一切。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
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
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
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
他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
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
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
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
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
“不错,你是鲍勃。
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
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
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
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
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
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
”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
”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
”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
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
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
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
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 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 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 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 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12.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幸福倒计时李世民搅拌机像一个巨大的蜗牛突突啦啦旋转着,民工三元认真而自然地扳动着离合器,把黏糊糊混凝土倒在了伙伴们的小车里。
三元已经彻底地喜欢上了这个巨大的蜗牛一样的搅拌机,尽管搅拌机的声音尖厉刺耳,尽管搅拌机还常常会把星星点点的灰浆喷溅到三元黑红色的脸膛儿和敞开衣扣的肚皮上,三元还是觉得,搅拌机就像自家喂熟的大黄牛一样听话,让它吃料它就吃料,让它旋转它就旋转,让它停下它就停下。
每天上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比伙伴们早到一会儿,看看搅拌机的线路是不是有问题,给轴承和齿轮加些油什么的;每天下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晚走一会儿,冲刷一下搅拌机的里里外外,或者是紧一紧螺丝。
三元越发觉得,搅拌机就是自家喂养的那头牛,你只要好好侍候它,它就听你的使唤,卖力的干活。
搅拌机的左侧,有一根柳木柱子。
说它是柱子,其实是不对的,春天工地开工的时候,大家安装搅拌机,随意插了一根柳木,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柳木的梢头居然抽出了几根枝条,生出了翠绿的嫩芽来,应该算是一棵柳树了吧。
柳木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字:工程离竣工还有120天。
在黑板的最下面,还有一行用粉笔写的小字:离三元结婚还有30天。
这行小字,除了三元之外,工地上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也看不清楚。
这是三元的秘密,也是三元无法掩饰的幸福,看着这行字,三元常常会无端地发出嘿嘿的笑声,他觉得那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像一根根火柴,一次又一次地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映红了自己的脸膛,这样的时候,三元的心里也会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幸福。
三元的对象叫柳琴,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媒人介绍的。
有时候,三元使劲地想柳琴的模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其实,这也不是三元的错,三元和柳琴,总共才见了三次面,头一回,是三元和柳琴相亲,第一眼,三元就相中了柳琴,他觉得柳琴好看,越是好看,三元越不敢多看,三元越是不敢多看,好看在哪里,三元也说不上来。
第二回,三元去柳琴家送彩礼,带去了一台大彩电,和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记得当时柳琴说,这么多衣服,啥时候才穿得完啊,三元直搓手,不知道说啥好。
第三回,三元来城里打工,柳琴送他去车站,那天是正月十六,天冷得厉害,柳琴的手冻得通红,有几回,三元都想拉住柳琴的手,这样一是给她暖暖手,二就是两人牵牵手。
三元只是这样想,却没有拉住柳琴的手,现在三元想起来多后悔呀,他真的想不出拉住柳琴的手是什么样的滋味,他想等结婚以后,天天都要拉住柳琴的手……工地的对面有一个超市,休息的时候,三元常到里面看,三元看中了超市里的一条毛巾被,粉红色,带点暗花,上面有鸳鸯戏水的图案。
三元不止一次地看那条毛巾被,他想柳琴一定会喜欢的,想着想着,三元的脸就红了。
三元还想,城里的东西就是好,城里的东西也很贵,一条毛巾被二百多块钱,顶两只山羊呢,顶好几袋玉米呢。
但是,三元还是拿定了主意,等到回家结婚那一天,一定要带回这条毛巾被。
工地上,每天都要用一袋又一袋的水泥,这些水泥,是三元一袋又一袋从仓库搬到搅拌机前的,用过了水泥,三元就把一条又一条的水泥袋收藏起来,隔上三五天,就有收废品的小贩上门收一次,三元计算着,到了临走的时候,卖水泥袋的钱差不多也能买一条毛巾被了。
黑板下方的数字在三元的期盼中一天比一天变小了,三元结婚的日子也来临了。
那天,三元怀揣着水泥袋换来的二百块钱,一阵风催着一阵雨地朝对面的超市赶去,就要推开超市的玻璃门时,三元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三元看见,搅拌机还在像蜗牛一样旋转着,伙伴们还像过年一样装着石子推着沙子;三元听见,搅拌机还呼呼啦啦地响着,伙伴们还嘿嘿呀呀地喊着号子……从超市走出来的时候,三元左手拎着一只烧鸡两只板鸭三条炸鱼,右手拎着四瓶高梁酒。
其实三元是在看到超市门前那个巨大的酒瓶才改变主意的,三元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一样涨红了脸,他在想,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请兄弟们喝杯酒呢?那天晚上,高梁酒的香味在整个工地上荡漾着,伙伴们呼天喊地的猜拳声也响彻了整个工地,大家都说喜酒不醉人,实际上大家都喝醉了。
喝醉了伙伴们说就稠了,有人问三元你媳妇好看不好看,三元说好看,有人说三元你媳妇好看带过来让大伙也看看呀,三元说这回俺请了半个月的假,结婚后,就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让大家好好地看两天……第二天,三元在伙伴们的簇拥下乘上了火车。
三元还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包里,多了一条粉红色暗花的毛巾被;三元更不知道,工地上黑板下面的那行小字,此刻已经变成了醒目的大字:离三元回工地还有15天。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2020年第12期)18.小说中的“三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在刻画三元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试简要说明。
(6分)19.小说的题目是“幸福倒计时”,请结合全文说明“幸福”的具体含义。
(4分)20.小说多次写到“搅拌机”这一劳动工具,试分析它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5分)一、参考答案11.A C A. 应是紧张心情 C. 重情守信12.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13.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法律。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二、参考答案:18.三元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的农民工形象。
(共3分“农民工”1分,“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2分)手法①心理描写。
小说在刻画三元时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如三元对搅拌机的看法,三元对谈对象情景的回忆,三元给对象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等都形象的表现了三元的性格特征。
②侧面描写。
如通过搅拌机的“听使唤”衬托三元的勤快,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暗示三元的纯真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伙伴们喝得大醉、替三元买礼物、改动黑板下面的小字等表现三元的善良、与工友相处的融洽等。
(共3分,任选一种手法分析即可,手法1分,分析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若学生答其他后法,分析合理也可)19.“幸福”既包含着三元结婚日期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包含着工友们对三元返回到工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