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介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改善生活质量,中国专家们整理了这份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专家共识。
目的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核心内容
1.认识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分类和分级
2.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类药物
•长期控制药物和急性发作药物
–非药物治疗
•吸入治疗方法
•减少过敏原接触
•避免诱发因素
3.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日常生活调整
–应对急性发作
–饮食和运动指导
4.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加重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
专家建议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专家建议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就医处理急性发作。
结语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广大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了一份科学可行的管理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能够认真遵循专家的建议,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支气管哮喘带来的挑战。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具有可变性气流受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抗炎治疗和实施有效的管理,疾病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
重度哮喘由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表现为临床控制水平差,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同时也动用了额外的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重度哮喘的诊治和管理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疾病预后以及降低医疗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哮喘联盟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参考国际上相关指南和共识文件以及近年发表的有关重度哮喘的重要文献,在2010年发表的《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和2017年《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再次修订。
希望能在重度哮喘的定义、诊断、评估以及管理等方面更新认识,特别是结合近些年有关2型炎症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个体化的生物治疗方案,以推动哮喘精准化治疗的开展。
一、定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重度哮喘的定义尚不统一。
曾有许多与重度哮喘有关的术语,如severe asthma、refractory asthma、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poorly controlled asthma、drug-resistant asthma、severe treatment-resistant asthma、severe and difficult-to-treat asthma、corticosteroid-insensitivity asthma、corticosteroid-dependent and/or resistant asthma、brittle asthma、irreversible asthma,相应的,国内文献则使用重症哮喘、重度哮喘、难治性哮喘、难控制哮喘、未控制哮喘、药物抵抗哮喘、重度治疗抵抗哮喘、重症难治性哮喘、激素不敏感哮喘、激素依赖和(或)抵抗哮喘、脆性哮喘、不可逆哮喘等名称。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引言
围手术期的哮喘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召集了一组专家,就围手术期哮
喘患者的管理达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内容
1. 哮喘评估: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哮喘评估,包括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
2. 术前准备: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哮喘控制。
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注意哮喘患者的呼吸
状况,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并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4. 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应进行连续的氧饱和度及呼吸参数监测,及时发现哮喘恶化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术后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哮喘
发作或其他并发症。
6. 出院规划: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包括合理使用药物、观察症状变化等,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结论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手
术风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共识为医生提供了一些指导,以优化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注:本共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FeNO检测可作为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预测哮喘控制水平和评估治 疗效果。
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运动等有关。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 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 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风险评估与预防
风险评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考虑 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预防措施
为降低支气管哮喘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如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定期 接种流感疫苗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环境和气候变化对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 均有重要影响。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对 疾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患 者的健康。
THANKS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合 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 同感和依从性。
定期随访评估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答疑问 ,调整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对医生的 信任感。
患者家属参与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了解其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并发症类型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免疫力下 降,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如支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涉及呼吸内科、儿科、变态反应科等相关医学领 域。
02 轻度支气管哮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轻度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 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 气流受限为特征。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轻度支气 管哮喘可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和 轻度急性发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其中,过敏体 质和家族遗传史是重要原因。
非药物治疗措施
脱离过敏原
对于明确过敏原的哮喘患者, 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
少哮喘发作。
长期氧疗
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哮喘 患者,可考虑长期氧疗,以改 善生活质量。
肺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锻炼、呼吸训练、心 理支持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运 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哮 喘患者,可考虑支气管热成形
诊断与治疗现状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 、规范的诊治,导致病情恶化。
专家共识需求
为提高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现象,专家 共识的制定至关重要。
共识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断与治疗流程
01
通过制定共识,明确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
方案,规范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提高 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VS
社会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06 预后评估与随访策略
预后评估指标及方法
01
哮喘控制测试( ACT)
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患者哮喘症状 控制情况,得分越高表示控制越 好。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的不断加剧,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据全球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其中以中国、欧洲和北美地区居多。
在中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制定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加强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义及分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可引起频繁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和胸闷等症状。
按照哮喘的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间歇性轻度哮喘、轻度持续性哮喘、中度持续性哮喘和重度持续性哮喘四种类型。
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确定哮喘诊断必须是基于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和胸闷等;支气管高反应性实验、血液和尿液检查、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是诊断哮喘的有用手段,但不是诊断哮喘的必要条件。
2.在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气候变化等诱因后反复发作喘息、气急和胸闷的基础上,家族病史和过敏体质等因素也是哮喘的重要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1.控制哮喘症状和减轻病人对生活的影响。
2.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3.减少紧急救治的次数和住院的需要。
4.减低哮喘症状和治疗时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疗策略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急性期哮喘的首要药物,能够快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主要有沙丁胺醇雾化剂和特布他林干粉吸入剂等。
2.反应性嗜酸性白细胞抑制剂:对于持续性哮喘患者,对反应性嗜酸性白细胞进行治疗,可改善支气管炎性状况,缩短哮喘恢复期。
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吸入性皮质激素。
3.稳态控制药物:稳态控制药物是维持稳态治疗的基本药物,对哮喘的发作和进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主要有吸入性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物等。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轻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建议:1.对于间歇性轻度哮喘,建议使用需要时接近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剂、特布他林干粉吸入剂等。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病情,哮喘患者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积极掌握和应对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哮喘患者常用的自我管理技巧。
1. 定期监测呼吸功能呼吸功能监测可以帮助哮喘患者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并及时发现和预防哮喘发作。
常见的方法包括峰流速计和呼气峰值流量仪等。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呼吸功能测试,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是否稳定或发生变化。
2. 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哮喘的发作常常受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患者应该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环境污染物,如花粉、灰尘、空气污染等。
此外,冷空气、烟草烟雾、宠物毛发等也可能引发哮喘发作,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刺激。
3.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注意按时按量使用。
常见的哮喘药物包括舒利迭、布地奈德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哮喘症状,降低疾病的风险。
同时,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更换药物。
4. 规律运动适当的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哮喘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改善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在进行运动前,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5. 积极管理压力压力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
哮喘患者应学会积极管理压力,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等方式。
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控制哮喘症状。
6. 寻求医生的帮助虽然自我管理技巧可以帮助哮喘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但患者仍应定期就诊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总结在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定期监测呼吸功能、避免哮喘诱发因素、药物管理、规律运动、积极管理压力以及寻求医生的帮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自我管理计划,并与医生密切合作。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了解哮喘药物治疗常识
缓解类药物 (也称急救药物): ➢吸入性速效 β2-受体激动剂 (SABA) ➢口服性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
控制类药物: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 • 白三烯调节剂(LTRA) • 口服糖皮质激素 • 缓释茶碱 • 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
GINA2017强调自我管理
➢ 有效的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 ➢ 自我管理具体措施:自我检测症状和/或肺功能、填写哮喘
书面行动计划、定期复诊, 书面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 ➢ 行动计划主要基于患者症状或呼气峰流速值的检测结果。 ➢ 建议所有哮喘患者均应填写哮喘行动计划,以便患者和医生早期 发现哮喘恶化的迹象;行动计划应包含何时及如何使用缓释和控制 药物、口服激素及在症状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哮喘迅速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加拿大指南
7.6% GINA
45%
ACT评分大 于等于20分
我国哮喘控制现状
2008年针对全国10城市 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 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
2017年针对全国30省市 城区门诊哮喘患者的调查
总体控制率 28.7%
总体控制率 28.5%
1. Su N,et a1.J Asthma,2013,50(8):861_870. 2. 林江涛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40(7): 494-497.
调查时间
2006
2004-2005
地
区
亚洲12个国家 和地区
(含中国大陆)
欧亚北美 11国
样本量
4,805
3,415
TRAC 2004 加拿大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