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它们在培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而挫折教育则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
在我看来,两种教育方式都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个性来灵活运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赏识教育的优势。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给予孩子的正向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努力。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并且会更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单纯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依赖心理,过于自满和自负。
当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因缺乏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而感到难以承受。
因此,我们也需要引入挫折教育的理念,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挫折教育强调的是让孩子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让他们面对失败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困难和痛苦后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个成果,并且从中学到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和逆境应对能力,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更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过度的挫折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孩子从挫折中学习,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因此,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度的掌握,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适度安排挫折的程度和频率。
总结而言,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有益的教育方式,但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我们应当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给予他们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情境下引入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和逆境应对能力。
只有综合运用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赛有感

参加《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辩论赛有感在孩子的教育中,“赏识太多,孩子会骄傲,会输不起;批评太多,孩子又会缺乏自信。
到底是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家长,我很茫然。
但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大班年级组的《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辩论赛,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想想儿子的成长,我同样犯过急躁情绪,总是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犯错,我先是一顿打,然后再一顿说教。
通过今天的辩论赛活动,让我深感知识的匮乏。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定障碍,可以让孩子吃苦,但不可以不给孩子关爱,对于孩子来说,苦累催不夸,但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缺少关爱,能使孩子的精神崩溃。
如果我们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爱,鼓励孩子使孩子扬起阳光向上的风帆,孩子一定能渡过一道道难关。
通过双方家长的争执和激烈的辩论,我才明白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本质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关爱。
人人都希望被赏识,恰当的赞美能激发人向上,是无穷的精神力量。
而无原则的赞美是一付毒药,麻醉人的灵魂。
比如说:“我们对孩子赞美,不要赞美孩子的漂亮,因夸孩子漂亮,只能增进孩子的虚荣,没有积极因素,我们要夸孩子的能动性,比如勤奋、好学、能吃苦、有爱心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或让孩子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鼓励孩子渡过一道道难关,能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和应挫能力。
赏识孩子和让孩子感受挫折,不要无原则,比如当一件事情做得好了,仅仅说‘你真棒’,而不具体指出哪里‘棒’,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赏识或挫折失去感觉。
更严重的是,孩子会逐渐找不着方向:为什么爸妈总说我好,而其他人眼里的“我”,却不是那么好呢?如果批评,是否这样说更好:你这个不好。
不过,哪两个方面或哪两个步骤还是不错的。
2012-6-20。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中,挫折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学会面对和处理挫折,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挫折教育: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挫折,如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面对失败,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2. 引导反思: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 鼓励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沮丧。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4. 树立榜样: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他们在成功之前也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们都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斗志,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辩论稿## 引言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教育方式的辩论也从未停止。
在这个辩论中,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成为了两个热门的话题。
赏识教育主张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而挫折教育则认为适当的挫折和失败能够培养孩子的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
本文旨在就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进行辩论,探讨它们的利弊,并最终得出结论。
## 赏识教育的优点赏识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赏识和鼓励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赏识教育的几个优点。
### 1. 增强自信心赏识教育通过定期的赞扬和鼓励,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当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表现。
这种自信心的培养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 2. 激发积极性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和优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做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和面对新的挑战。
他们会对自己的发展充满热情,有更强的求知欲望。
### 3. 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赏识教育注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的满足,让孩子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当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们更容易学习和掌握知识,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培养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 挫折教育的优点尽管赏识教育有其优点,但挫折教育的支持者也有一些合理的观点。
以下是挫折教育的一些优点。
### 1. 培养坚韧精神挫折教育通过让孩子们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来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
在面对失败时,孩子们需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调整思路,并勇敢地再次尝试。
这种坚韧精神在未来的成长和挑战中非常重要。
### 2. 锻炼逆境应对能力挫折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各种逆境。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挑战和困难,而挫折教育通过让孩子们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了逆境下的优秀应对者。
这种能力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教育中,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而挫折教育则认为适当的挫折和批评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和进步。
下面我将从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角度展开辩论。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
当学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到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成长。
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
而挫折教育则可能让学生感到沮丧和失落,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学生被赏识时,他们会感到被认可和尊重,从而更愿意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而挫折教育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影响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此外,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而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进步。
挫折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而过分的赏识和肯定可能让学生变得自满和懒惰,失去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教育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赏识和挫折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赏识和挫折教育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取长补短,使学生受益终身。
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挫折教育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正视挫折,理性对待。
2.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在挫折中痛苦,而是引导孩子从挫折中学习、成长。
3.挫折教育不是单一的惩罚或忽视,而是关爱与引导的结合。
二、创设合理的挫折情境1.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挫折。
2.挫折情境要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3.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挫折情境的难度,避免孩子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三、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教授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
例如:教孩子学会分解问题,一步一步解决;鼓励孩子寻求帮助,学会合作;培养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
3.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
教师要引导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冷静、坚持努力,不轻易放弃。
四、关爱与支持1.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在挫折过程中的情绪波动,给予关爱和支持。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3.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轻易给孩子贴上“不行”、“笨拙”等标签,而是用心去发现、培养孩子的潜能。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1.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2.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教师和家长要共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追求梦想。
幼儿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创设合理的挫折情境,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同时,关爱与支持是挫折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长共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论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论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它们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来谈谈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通过给幼儿创造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让他们面对
失败和困难,并从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坚韧
与毅力,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挫折教育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度的支持和引导,但不过度保护幼儿,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赏识教育是指通过对幼儿的成就和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和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赏识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发现并善于挖掘他
们的优点和潜力,给予针对性的赞扬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
就。
浅议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

浅议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大舞台。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挫折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挫折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心态,还可以促进幼儿健康的身心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浅议一下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情商和智商。
教师应该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状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教师需要用智慧和耐心引导他们面对挫折,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还需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心,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尽快从挫折中走出来。
挫折教育也需要和家庭合作,家校共育。
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逐步发展的阶段,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支持和关爱。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电话沟通等形式,积极了解家庭环境和孩子的成长情况,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建议,共同制定挫折教育的方案和策略,为幼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
挫折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幼儿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比如学习上的失败、社交上的冲突、自理能力上的不足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学会面对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乐观、坚韧的心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教师还应该让幼儿明白,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自立能力和自信心。
挫折教育应该充分照顾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但也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扰。
在挫折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抗挫折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缺陷。
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有关抗挫折方
面的教育训练,缺少别人的认可及赞同。
因此,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赏识教育
一、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由于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
挫折应该说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它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乃至人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但是个体对挫折的理解、态度和对策不同,其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就不相同。
面对同一类挫折,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的人可能面对挫折而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最终战胜挫折;抗挫折能力较低或经不起挫折的人可能就会一蹶不振,而被挫折彻底战败。
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并化挫折为动力,不断升华自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心理需要和高级心理需要,人类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还要有归属、爱及获得尊重的需要,指被人接纳、爱护、鼓励、尊重及支持等的
需求;并且人被尊重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这就从心理学解释了为什么人渴望被赏识的心理基础。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心理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的教育,从而树立其信心,促进其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的教育模式。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
正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甚至会现某些心理缺陷,如:自信心不足,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挫折教育是这一时期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是人的真实社会生活中的
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让幼儿适当感受挫折、在挫折中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育者以一种赏识的态度看待儿童,对儿童进行积级的评价和引导,一定可以引起儿童对自身优点的肯定,会对自我充满信心,并体现在积极的行为改变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对于儿童而言,那些来自外部的期待、积极的暗示和赞许,能激起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增强孩子自信心有重大意义。
所以在个体儿童时期进行相应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并直接为儿童将来成人后的心理及身体成长发展做好铺垫
三、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策略
1、家校合作策略。
做教育的实际表现来看,在学校中的教师对于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的观念与行为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却存在着与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合作起来,对幼儿的挫折教育和赏识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成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
正因为挫折是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也是人生真实生活一部分,让幼儿适当感受挫折、在挫折中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那么无疑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渴望得到赏识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幼儿也是如此,如果幼儿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不易建立起幼儿的
自信心和其社交能力的提高。
2、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对幼儿的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有利于幼儿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主动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水平。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则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特别是当幼儿在其心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成功的提高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之后,其自我认同、自我赏识、自我纳悦的心理层次也会随之提高。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措施中,教师要力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例如:老师在布置活动作业时,其难度水平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幼儿不能立刻完成活动任务,使其产生一定的挫折感,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重新思考练习,重构自己的认知策略。
当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最终成功的完成了活动任务后,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实际上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在此基础上,老师对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这件事进行赞扬和鼓励,进行赏识教育,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高其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抵抗更高一级挫折的能力。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外国语小学附属双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