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答案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与诗歌脱离了关系”错,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2.【答案】A【解析】强加因果关系。
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信息论证。
用学生学过的杜甫诗歌,感悟“诗史”一词,至少包含了可与历史著作记载相互参照的用意。
D项是作者25岁登临泰山抒发的情感,与历史著作没有什么联系。
A项诗人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祸乱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项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
C项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跋武。
4.【答案】①关系时事之作并非“诗史”的唯一条件,②“诗史”之号中还寓有尊崇之意。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5.【答案】人们的做法不正确。
①不参考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而得出的结论是孤立无援的、因而也是难以成立的。
②出于对杜甫的崇信,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③子孙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尝不会染上此俗!(每点3分,满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人们的做法正确。
①杜甫诗中的记述,主要来自于直接的身受和虽间接却相对亲近的见闻,同时性的因素无疑使其记述更接近于事实本身。
②宋人涉及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和王珪相关的一个女性的事例,杜甫在《送重表侄王砾评事使南海》中记录非常详实,史书无法相比。
③出于对杜甫的崇信。
(每点3分,满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6.【答案】A【解析】理解正确。
B“作者希望把毛主席故居装修得更加漂亮”理解错误。
C“墓地是不易设置景点的,让人不安”无中生有。
D“表达作者盼望韶山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理解错误。
7.【答案】A【解析】运用“补叙”的手法,理解错误。
应该是“插叙”。
语文丨湖北省部分学校(金太阳百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简称ERV)是数百万年前远古病毒入侵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遗迹——“古病毒化石”。
这些被宿主细胞俘获的ERV遗传信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逐渐演化成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之一,并作为重要的基因记忆被保留下来,占据了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8%左右。
因此,在生命的孕育及演化过程中,远古病毒呈现出一种貌似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景象。
这种古病毒和衰老有什么关系呢?衰老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
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及各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表观遗传的程序化改变被认为是决定细胞衰老进程的关键因素。
人类基因组中潜藏着诸多“老化信号”,这些信息流通常受到表观遗传的严密调控而处于沉默状态。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老化信号”会因表观遗传失序而逃离管控,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衰老程序。
而占据人类基因组序列较大比例、如“死火山”般沉寂的ERV古病毒元件,是否会挣脱“封印”再次苏醒,并参与衰老的程序化调控?这仍未可知。
因此,深入解析ERV在细胞衰老中的变化、作用和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衰老、评估衰老、干预衰老,进而为有效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
我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人类早衰症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研究模型,以模拟儿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
基于上述模型,通过绘制多维表观基因组及转录组图谱,我们发现细胞衰老过程中表观基因组的“熵增”会伴随着一系列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以ERV的激活最引人注目。
借助单分子RNA(核糖核酸)荧光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及电镜实验,我们在这些衰老细胞中检测到了ERV转录本、蛋白及病毒样颗粒的显著增加。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只要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阅读,无论是“浓缩书”还是原著,都是有益的。
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浓缩书”只是一种辅助阅读工具,不能替代原著的阅读体验。
虽然“浓缩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但是它无法替代我们亲自阅读原著所带来的阅读乐趣和思考体验。
因此,在选择阅读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是否选择“浓缩书”。
二)夹叙夹议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在地震、测量等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这个器具可以感知地震的方向和大小,是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张衡的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了重力和惯性的作用。
地动仪由一个圆形青铜器和八个青铜龙组成,龙的口中吐出一颗铜球。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震动,铜球就会从龙口中掉落,掉落的方向和位置就可以反映出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虽然张衡的地动仪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是它的精度并不高。
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限制,地动仪的制作难度很大,而且只能在平稳的地面上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仪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现代的地震仪器不仅精度更高,而且可以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下使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地震预警和监测服务。
三)议论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购物。
但是,网络购物中的售后服务却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有些商家售后服务不到位,甚至拒绝退换货,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力度。
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大对商家的处罚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加强对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商家,应该及时予以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模拟考试题目)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3. 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5题。
古诗文节选:(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内容,模拟考试题目)4. 请解释文中“”一词的含义。
5. 这首诗(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6. 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______(A. 精神焕发 B. 精神饱满 C. 精神抖擞 D. 精神焕发)。
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 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 请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50分)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材料内容,模拟考试题目)- 要求: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和尊重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而传统文化则强调传承和稳定。
3. 作者认为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既要保护和传承,也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 “”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具体解释根据节选内容而定)。
2025届鄂东南联盟高三11月联考语文答案

2024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禁止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错,应是“约束无人驾驶汽车的‘任性’行为”。
2.A 【解析】“必然”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冲撞了传统产业”。
3.B 【解析】A 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现在还不很成熟,也不会很快就全面取代传统的出租车。
C 项,“已经”错,把“未然”说成“已然”。
D 项,“不会引发任何社会风险”错,说法过于绝对。
4.(4分)①要保持开放..态度,允许“先行先试”,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
②要抓紧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监管..,确保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里规范地发挥作用,避免“裸奔”现象。
③政策制定应兼顾传统行业的利益诉求,引导..其与无人车行业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5.(6分)示例: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意味着科技在带来巨大进步和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风险。
(2分)②“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交通效率、降低了出行成本,安全,便捷;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可能引发就业担忧和其他社会风险。
(2分)③因此,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制和社会支持,确保科技健康发展,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造福于人类。
(2分)(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6.C 【解析】只有“温一壶月光下酒”兼有风趣和性灵。
7.C 【解析】“天女散花”的记载,不是“用弟子结习未尽反衬菩萨修行之深”,而是通过菩萨与弟子沾不沾花的对比,表明结习尽与不尽的不同境界,从而彰显了酒喝到极处几可达荣辱皆忘的性灵之境。
8.(4分)这一句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岁月的步履从不停歇以及生命的虚幻与无常(2分),提醒我们要着眼当下,珍惜当下(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
2.A
3.D
4.A
5.③②①⑤④
6. ①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觉,保留下来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加以注
意,就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理解和复习,就形成长时记忆。
②1.经过注意的瞬时记忆;2.长时记忆中被编码、储存起来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取到短时记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㈠7. A.(B.“药物就不会产生消极预期”错;C.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告知受试者”;D.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要注意原文的“检测”和“或”字)
8. D(“头部和腿部进行扫描检测”错,正确应是头部,腿部只是安装刺激装置)
9.人的心理作用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显着的影响(1分)。
材料中人物出现的的状况,都属于心理的消极影响,属于反安慰剂效应(2分)。
10. 人生(生命)希望
11.①菅芒花和雪有相似之处,都有季节性,都可以预约。
②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虽然我们对“常”时时向往,但生活中的
变化我们是无法阻止和抵挡的,因为生命的大部分是不可预知的。
12. 从构思上看,作者用“可以预约的雪”作标题,反衬并突出了人生是不可预约的;
从主旨上看,“可以预约的雪”是作者心中希望的象征,暗示了主旨;
从语言上看,“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和文章风格一致。
13. ①祝福生命的恒常,宽容生命的变化;
②对“变”中短暂的“常”要持欣赏的态度;
③对不可预约的“变”永存预约的希望。
14.B拔:攻取
15.A而:表转折(B乃:于是,就∕才,只C且:暂且尚且D以:因为∕用,乘) 16.B 孙权赏识陆逊有气量,顾大局;陆逊试探虚实,麻痹敌人,稳操胜券(A逊任职经历;逊关注民生C权关心下属;逊治军有方D权委以重任;逊终于使将领们佩服) 17.D (文中没有“化解将领仇恨”的意思)
18.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
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9.⑴如果我又毁谤他来扰乱君王听闻,这样风气不可滋长。
⑵丢失夷陵不仅是丢失一郡的土地,而是整个荆州都使人担忧。
【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
孙权任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做将军府的幕僚,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县屯田都尉,并兼管县里事务。
海昌连年大旱,陆逊开仓取谷,赈济贫苦百姓,又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因此得到利益。
会籍太守淳于式上表章告发陆逊向百姓不合理地收取钱财,造成百姓的忧虑不安。
后来陆逊去都城,言谈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员,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你却称赞他,这是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本意是想使百姓得到休养,因此状告我。
如果我又毁谤他来扰乱君王听闻,这样风气不可滋长。
”孙权说:“这确实只有厚道的人能够做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进犯东吴的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的都督,带领五万兵马抵御刘备。
刘备从巫峡、连平连营直至夷陵,筑起几十个营寨。
东吴将领们都想迎战,陆逊说:“其中必有诡诈,暂且观察一下再说。
”将领们不理解,认为陆逊胆怯,心里都很不平。
刘备知道他的计谋未能得逞,就把埋伏在山谷中八千兵马撤出来。
陆逊向孙权上疏说:“夷陵地处
要害,是国家的边关门户,虽说是要收复容易,但是要丢失也容易。
丢失夷陵不仅是丢失一郡的土地,而是整个荆州都使人担忧。
今日与刘备争夺这个地方,一定要马到成功。
开始担心他会水陆两路并进,如今他反而弃船登陆,步步为营,分散兵力,观察他的兵力部署,不会出现其它变动。
望您高枕无忧,不要为此挂念。
”于是先攻打一座营寨,未能取胜。
将领们都说:“白白地让士兵去送死罢了。
”陆逊说:“我已经找到打败他们的方法了。
”就告诫士兵们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方法攻取营寨。
一下子造成了有利的战机,陆逊率军全面出击,攻下了四十几座营寨。
在抵御刘备时,将领们有的是孙策原来的部下,有的是王室亲族,个个骄傲自负,不听从调遣。
陆逊手握剑柄,严肃地说:“刘备天下有名,连曹操都怕他,如今来侵犯我边界,这是个强敌。
大家蒙受国君恩惠,应当团结协作,一起消灭敌寇,报答国君恩德。
如果不服从指挥调遣,那就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我虽是书生,但是接受的是主上命令。
国家所以委屈大家来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有一点值得称道的长处,就是能够忍辱负重。
希望大家各司其职,不再推卸责任!军令为军中常制,任何人不得违犯。
”等到打败刘备,知道破敌的计谋大都出自陆逊,众将才心悦诚服。
孙权听到这件事后,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把众将不受约束、不听指挥的情形告诉我呢?”陆逊说:“我身受大恩,任职超过了自己的才能。
再说这些将领有的是你左右亲随,有的堪称国家武卫,有的是有功之臣,都是国家能与他们共商大事、完成统一大业的人。
我虽然才疏学浅,懦弱无能,但内心思慕蔺相如、寇恂那种甘居下风、暂时忍辱的道德行为,来共成大事。
”孙权听了一边大笑,一边说好,又加封陆逊辅国将军,兼任荆州太守。
评论:刘备天下称雄,举世危惧他,陆逊年纪正轻,威名并不显着,挫败战胜他,无不随心所欲。
我既惊奇陆逊的谋略,又赞叹孙权的善识人才,这就是他所以能成就大事的原因。
20这首诗前两句当中“匀”“弄”两字形象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主要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来表现,诗歌前三句写景,全无秋的萧瑟之气,写出了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最后一句两个“堪”
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
//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前三句极写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写出了第四句前半句“堪图画”的美;但一个“只”和“不”就构成了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
22.因材施教中庸之道
23.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如果说“虎妈”和“猫爸”互换方法,他们还能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贯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求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24.(6分(1)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迷花倚石忽已暝栗深林兮惊层巅。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