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附件二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目 录

1 适用范围

2 认证依据

3 认证程序

3.1 认证申请

3.2 申请评审

3.3 现场审核的准备

3.4 初次认证审核

3.5 认证决定

3.6 监督审核

3.7 再认证

3.8 特殊审核

3.9 暂停、撤消认证或缩小认证范围

4 认证证书

4.1证书内容

4.2证书编号

4.3 对获证组织正确宣传认证结果的控制

5 对获证组织的信息通报要求及响应

5.1 信息通报

5.2信息分析与响应

1 适用范围

本规则用于规范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2 认证依据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 GB/T 24405.1《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为认证依据,并按照国家认监委确定的《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类别表》划分认证类别。

3认证程序

3.1 认证申请

3.1.1认证机构应向申请认证的社会组织(以下称申请组织)至少公开以下信息:

(1)认证范围;

(2)认证工作程序;

(3)认证依据;

(4)证书有效期;

(5)认证收费标准。

3.1.2认证机构应要求申请组织的授权代表至少提供以下必要的信息:

(1)法人资格证明(工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2)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3)从事的业务活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4)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涉及的业务活动的描述,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为内部或外部顾客的业务过程提供支持的说明;

(5)已按认证依据和相关要求建立和实施了文件化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6) 体系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并且已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3.1.3上述必要信息应使认证机构能够确定:

(1)申请组织的行业类别和服务要求;

(2)申请认证的范围;

(3)申请组织的一般特征,包括其名称、物理场所的地址、利用信息技术为内部或外部顾客的业务过程提供支持的说明、过程和运作的重要方面以及任何相关的法律义务;

(4)申请组织与申请认证的领域相关的一般信息,包括其活动,人力与技术资源,以及适用时,其在一个较大实体中的职能和关系;

(5)申请组织采用的所有影响符合性的外包过程的信息;

(6)接受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有关的咨询的情况。

3.2申请评审

认证机构应根据认证依据、程序等要求,及时对申请组织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以确保:

(1)识别申请组织的行业类别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过程的特性和服务要求;

(2)掌握国家对相应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要求;

(3)申请组织及其管理体系的信息充分,可以进行审核;

(4)认证要求已有明确说明并形成文件,且已提供给申请组织;

(5)解决了认证机构与申请组织之间任何已知的理解差异;

(6)认证机构有能力并能够实施认证活动;

(7)考虑了申请的认证范围、申请组织的运作场所、完成审核需要的时间和任何其他影响认证活动的因素;

(8)保持了决定实施审核的理由的记录。

3.3 现场审核的准备

3.3.1确定审核组

3.3.1.1认证审核人员必须取得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资格。

3.3.1.2 审核组应由取得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资格的审核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审核员。必要时可以补充技术专家以增强审核组的技术能力。

3.3.1.3具有信息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法规等方面的特定知识的技术专家可以成为审核组成员。技术专家应在审核员的监督下进行工作,可就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技术充分性事宜为审核员提供建议,但技术专家不能作为审核员。 3.3.2 确定审核人日

认证机构应根据申请组织的规模、特性、业务复杂程度、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涵盖的范围、认证要求和其承担的风险等因素核算并确定审核人日,以确保审核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4 初次认证审核

3.4.1 初次认证审核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现场审核间隔应不少于5个工作日且不多于60个工作日。

3.4.2 第一阶段审核应在申请组织的现场进行,审核内容包括:

(1)审核申请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文件;

(2)评价申请组织的运作场所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与申请组织的人员进行讨论,以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

(3)审查申请组织理解和实施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情况;

(4)审查申请组织是否系统而充分地识别与所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其遵守情况;

(5)审查第二阶段审核所需资源的配置情况,并与申请组织商定第二阶段审核的细节;

(6)结合申请组织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了解其审核准备状态,为策划第二阶段的审核提供重点;

(7)评价申请组织是否策划和实施了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度能否证明其已为第二阶段审核做好准备。

3.4.3 认证机构应将第一阶段审核发现形成文件并告知申请组织,包括识别任何引起关注的、在第二阶段审核中可能被判定为不符合的问题。

3.4.4第二阶段审核

第二阶段审核应在具备实施认证审核的条件下在申请组织的场所进行。如果第一阶段审核提出影响实施第二阶段审核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前得到解决。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在申请组织的现场进行系统、完整

地审核,评价申请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所有适用的认证依据的要求,并判断是否推荐认证注册。应重点关注申请组织是否充分识别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并证实与申请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活动是相适应的。

认证机构应要求申请组织证实其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过程的分析和组织运作实施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应包括:

(1)服务交付过程(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服务连续性和可用性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的预算和核算,能力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2)关系过程(业务关系管理,供方管理);

(3)处理过程(事件管理,问题管理);

(4)控制过程(配置管理,变更管理);

(5)发布过程(发布管理)。

3.4.5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只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适当接口能够清楚地被识别,可以允许申请组织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例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结合。

3.4.6 管理体系结合审核

3.4.6.1 认证机构可以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服务,或结合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提供其他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机构应有程序确保在结合审核的情形下,对诸如审核范围的界定、审核时间的确定、审核方案的策划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3.4.6.2 可以把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审核相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必须以审核活动满足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所有要求为前提,并且审核的质量不应由于结合审核而受到负面影响。在审核报告中,应清晰体现所有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有关的重要要素的描述并易于识别。

3.4.7 初次认证的审核结论

审核组应该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中收集的所有信息和证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审核发现并就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3.5 认证决定

3.5.1原则

3.5.1.1参加审核的人员不能再作为认证决定人员实施认证决定。

3.5.1.2 应该以认证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以充分的证据证实申请组织建立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方案已经得到有效实施并且将得到保持,才可决定申请组织通过认证。

3.5.2 决定

3.5.2.1对于通过认证的申请组织,向其颁发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5.1.2对于未通过认证的申请组织,应以书面的形式明示其不能通过认证的原因。

3.6 监督审核

3.6.1 监督频次

认证机构应在满足认可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获证组织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覆盖的业务活动的特点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合理设计和确定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和频次。当获证组织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或发生重大问题、服务质量事故、客户投诉等情况时,认证机构视情况可增加监督的频次。

监督审核的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由于获证组织业务运作的时间(季节)特点及其内部审核安排等原因,可以合理选取和安排监督周期及时机,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必须覆盖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业务活动。

3.6.2 监督审核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体系保持和变化情况;

(2)顾客投诉情况;

(3)涉及变更的范围;

(4)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5)服务目录的变化情况;

(6)对上次审核时提出的不符合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审查;

(7)标志的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对认证资格的引用;

(8)适当时,其它选定的范围。

3.6.3监督审核结果评价

对于监督审核合格的获证组织,认证机构应作出保持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决定;否则,应暂停、撤销或注销相应的认证资格。

3.7 再认证

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认证机构根据获证组织的申请对获证组织实施再认证,以保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有效。

3.7.1 再认证审核的策划

3.7.1.1 认证机构应策划和实施再认证审核,以评价获证组织是否持续满足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和相关的认证规范性文件的所有要求。

3.7.1.2 再认证审核应考虑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在认证周期内的绩效,包括调阅以前的监督审核报告。

3.7.1.3 当获证组织、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或其运作环境有重大变更时,认证机构应有程序确保对再认证审核活动可能需要进行的第一阶段审核实施管理。

3.7.1.4 对于多场所认证或依据多个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的认证,再认证审核的策划应确保现场审核具有足够的覆盖范围,以提供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信任。

3.7.2 再认证程序应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要求和指南保持一致。

3.7.3 认证机构应根据再认证审核的结果,以及认证周期内的体系评价结果和认证使用方的投诉,作出是否更新认证的决定。

3.8 特殊审核

3.8.1 扩大认证范围

对于已授予的认证,认证机构应对获证组织扩大认证范围的申请进行评审,策划并实施必要的审核活动,并在该审核活动中验证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作出是否可予扩大的决定。扩大认证范围的审核活动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对获证组织的监督审核或再认证一起进行。

3.8.2 认证机构为调查投诉、对变更做出回应或对被暂停认证资格的获证组织进行追踪,可能需要在提前较短时间通知获证组织后对其进行审核。此时:

(1)应向获证组织说明并使其提前了解将在何种条件下进行此类审核;

(2)由于获证组织缺乏对审核组成员的任命表示反对的机会,认证机构应在指派审核组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3.9 暂停、撤消认证或缩小认证范围

3.9.1 认证机构应有暂停、撤消认证或缩小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的政策和形成文件的程序,并规定认证机构的后续措施。

3.9.2 发生以下情况(但不限于)时,认证机构应暂停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资格:

(1)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持续地或严重地不满足认证要求,包括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要求;

(2)获证组织不允许按要求的频次实施监督或再认证审核;

(3)获证组织不接受或不配合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4)获证组织主动请求暂停。

3.9.3认证资格暂停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3.9.4 在暂停认证期间,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暂时无效。认证机构应做出具有强制实施力的安排,以确保暂停认证期间避免获证组织继续宣传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认证机构应使认证证书的暂停信息可公开获取,并采取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其他措施。

3.9.5 如果获证组织未能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时限内解决造成暂停认证的问题,认证机构应撤消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或缩小其相应的认证范围。

3.9.6 如果获证组织在认证范围的某些部分持续地或严重地不满足认证要求,认证机构应缩小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以排除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认证范围的缩小应与认证标准的要求一致。

3.9.7 认证机构应与获证组织就撤消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时的要求做出具有强制实施力的安排,以确保获证组织接到撤消认证的通知时,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引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广告材料。

3.9.8 在任何组织提出请求时,认证机构应正确说明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被暂停、撤消或缩小的情况。

4 认证证书

4.1证书内容

认证证书内容应以中文书写,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证证书名称,即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符合本规则4.2项规定的证书编号;

(3)获证组织名称、注册地址、受审核地址和邮政编码;

(4)符合本规则2项的认证依据;

(5)通过认证的服务类别;

(6)颁证日期、换证日期以及证书有效期的起止年月日。如颁证日期:2002 年5月1日,有效期:2002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

(7)认证机构的名称及其标志;

(8)认证机构的印章和法定代表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的签字;

(9)认可标识及认可注册号(应为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标识,以申请认可为目的发出的证书可没有此内容);

4.1.1 如果认证所覆盖产品(或服务)的类别及其所涉及的过程和覆盖的场所较多,需在证书附件上加以注明。

4.2证书编号

4.2.1 对同一个组织实施的同一个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赋予一个认证证

书编号。

4.2.2证书编号由认证机构批准号、获证年份号、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英文缩写、顺序号、认证属性、服务类别和子证书号构成,格式如下:

XXX XXXX ITSM XXX R0(1、2、?) XXXXXX -X

(机构批准号) (发证年号) (项目缩写) (顺序号) (认证属性) (服务类别) (子证书号)

多场所组织的子证书注册

号应与总部的注册号相同

在注册号后加子证书的分

号:-1,-2,…

通过认证的服务类别代码,如:A-信息

系统咨询规划服务。(代码划分规则见

国家认监委确定的《开展信息技术服务

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类别表》)

后缀表示初次认证或再认证换证号:初次认证为R0,第一

次再认证换证为R1,第二次再认证换证为R2,……

一个认证机构当年发出ITMS证书的顺序累计号:001,002,……

证书所属项目代号:ITSM为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证书发出年份:2012,2013,……

认证机构获得认监委批准的机构编号的后三位数字(如只有两位,末位以字母W补位)

4.2.3 同一个组织的认证范围覆盖多个场所并需要颁发子证书时,在子认证证书编号后加上“-”和序号,如-1(-2,-3,…)。

4.2.4 有效期内换发证书,认证证书编号中的机构注册号、年份号、顺序号和认证的有效期保持不变,应注明换证日期。

4.2.5 再认证完成后换发证书,按4.2.2规定重新赋予认证证书编号,第一次再认证为“R1”,第二次再认证为“R2”,依此类推。

4.2.6 撤销证书后,原认证证书编号废止,不再它用。

4.2.7认证证书上的认证机构名称应与相应的认证机构批准书上的名称一致。

4.3 对获证组织正确宣传认证结果的控制

认证机构应采取授权使用标识的方式来要求获证组织在认证结果的宣传和使用中采用本规则确定的认证依据,同时注明通过认证的服务类别和认证证书编号。在认证证书被暂停期间或撤销后,应收回相应的授权。

不应授权获证组织在产品上使用上述标识,或以表示产品合格的方式使用上述标识。

5 对获证组织的信息通报要求及响应

5.1 为确保获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认证机构应要求获证组织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认证机构通报以下信息:

(1)业务、地点、组织机构变化等情况的信息(及时通报);

(2)顾客投诉的相关信息(每三个月通报一次);

(3)组织的体系文件、服务目录信息的变化;

(4)有严重信息技术服务事故的信息(及时通报)

(5)其他重要信息。(视情况)

5.2认证机构应对上述信息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公共信息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增加监督审核频次在内的措施和暂停或撤销认证资格的措施。在发生重大客户投诉等严重情况时,认证机构需立即采取措施。

工程项目编码规则及管理办法

中船重工船业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编码规则及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公司各种工程编码分类和编码实施规则及其管理办法。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工程项目的编码计划编制、领发料、财务核算、计算机信息处理等。 2. 工程编码类别及其编制规则说明 2.1工程编码类别分为船舶产品工程、非船产品工程、基建工程、自营工程、设备大修、设备维修、设备技改、安全设施及其它工程。 2.2产品工程编码的编制方法 2.2.1 大吨位运输船舶(千吨位以上)工程号的编制方法 2.2.1.1 编码共6 位。前两位为船舶产品载重吨位或承载体积前两位数;第三位为同载重吨位船舶型号,无型号用0 表示,有型号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等,分别用1、2、3表示,以此类推;第四、五、六位为公司大吨位运输船舶接单顺序号。 2.2.1.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31 艘70000 吨散货船工程编码为:700031 。 公司接单第18 艘33000 吨散货Ⅰ型船工程编码为:331018 。 2.2.2 商务船工程号的编制办法 2.2.2.1 编码共6位。前两位统一名称为SW(商务);第三、四两位为商务船的长度,五、六两位为商务船接单顺序号。 2.2.2.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1 艘35 米长的商务船,工程号为:SW3501 2.2.3 小吨位(百吨位)运输船工程号的编制办法 2.2. 3.1 编码共6 位。前两位统一名称为YS(运输);第三、四两位为运输船的吨位前两位,五、六两位为公司小吨位运输船接单顺序号。 2.2. 3.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1 艘载重吨为20 吨的运输船,工程号:YS2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能源管理体系是将能源效率纳入管理办法的框架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能源消耗资产,制 定标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能源管理的最佳 做法和良好的能源管理行为,评估并确定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和其优先顺序,通过供应链 促进能源效率的框架和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第一步:认证申请 参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2、按照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煤炭行业实 施规则》建立了正常运行至少六个月以上; 3、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第二步:申请评审 认证机构对试点企业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确保关于试点企业及其信息充分,可以进行审核;认证机构和试点企业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解决。考虑了申请的认证范围、运作场所、完成审核需要的时间和任何其他影响认证活动的因素。

第三步:审核实施 审核分如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其中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从受审核方可能存在的能源因素及其对审核的准备情况来了解受审核方,从而确定审核策划的重点。 第二阶段审核,在企业的现场进行,全面收集审核证据,以判断企业的EnMS 建立与实施是否符合GB/T2333l-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煤炭行业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第四步:认证决定 审核报告对受审核方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描述和评价,并重点对其能源绩效进行量化的表述,填写《能源绩效统计对比表》。 第五步:监督审核 认证机构根据试点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审核方案,但不能 少于一年四次。监督审核重点关注企业能源绩效,每次监督审核要收集和记录EnMS 运行的绩效数据。

冰球比赛规则技术要求

冰球比赛规则 在一场冰球比赛中共有两支球队参加,在全部给定的比赛时间内,每支球队场上队员为6名。当有队员因犯规受罚下场时,每队将不再是6名队员了。 每名队员都配备一支带杆刃的冰球杆来控制场上唯一的一个小而坚硬的扁平黑色圆盘形球,它被叫作冰球。(它之所以坚硬,是为了更好地在冰面上滑动)。冰球比赛的意图尽量比对方更多地把球射入对方球门,同时积极有力地防卫本方球门。 每队都有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以及分为中锋、右边锋和左边锋的3名前锋。除了两队的队员外,允许在场上出现的其他人员只有3名裁判人员:一名裁判和两名边线裁判。 每场比赛分3局进行,每局为20分钟,两局之间有15分钟休息或接受电视采访的时间。除非是平分决胜(或出现平局),否则没有加时赛。比赛中断十分频繁,计时器也会随之停下来,这样就确保了观众观看每局实际比赛的时间为20分钟。 冰球场长60—61米,宽29—30米。高为1.20—1.22米的围绕场地的由厚实的木头或塑料制成的围栏叫作“界墙”,在界墙上装有防震玻璃用来保护付费观看比赛的观众。 比赛开始时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基本位置:1)守门员。2)后卫。3)边锋或前锋。4)中锋。 球门宽1.83米,高1.22米,门上覆有一个球门网,如果一个队射门,它可以把球挡在球门内。守门员是防守的最后防线。他可

以用球杆控制球,可以抓球、握球、抛球、扑球、踢球、用身体或球杆断球。所以,守门员的装备很沉重,并且有一只比任何人都大的球杆。他还必须带面罩作进一步保护。在球门前的小半圆形被称作球门区,它是防守区域,除非冰球在球门区内,否则对方队员不允许站在球门区内或干扰守门员。当冰球完全穿过与球门杆平齐的红线时即获得一分。 两名后卫通常是并肩作战,他们的位置是在球门和攻区之间,后卫的任务是要试图阻止冰球穿过他守卫的蓝线,如果球一旦过了蓝线,他就要争取阻截冰球并把它传给前锋。后卫的主要职责是防守,所以后卫绝对不能站错位。 中锋主要是在左右边锋之间的中场上下来回活动。通常是由中锋来争开球开始比赛,然后他把球传给企图进攻射门的一个边锋。中锋要试图自己进攻射门,或者传球给边锋去射门。中锋同样肩负防守的任务,要防卫本方区域并从对方队员杆下阻截球。左右边锋,顾名思义,场上位置是在左右两边,他们运球,并试图与中锋配合,以射门得分来奠定比赛胜局。当球被断走时,他们还必须去阻截对方队员进攻。 说到处罚,是由裁判员判罚那些多次一般性和明星犯规的队员,如杆打人、绊人、打架、向界墙猛烈撞人(过分猛烈地把对方队员撞向界墙)、肘顶人、杆刃刺人(用冰球杆),横杆推阻(遇到对方队员时拿起球杆阻拦)或者延误比赛。处罚的时间分为2分钟、5分钟、10分钟和罚下场。比赛中要求宣告员在队员犯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doc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或节能小组。 最高管理者还需要为体系的建立和保持提供其他资源,如时间、办公条件、信息、资金、人力等,特别应保证充分的资金来用于管理方案的实施。 2、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应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企业的活动范围 企业的活动范围即企业的活动领域,包括与企业的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有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电气运行、维修车间、公用工程)和生活活动(职工食堂、浴室等)等。 (2) 企业的管理权限范围 管理权限范围即已确定的企业的职责和权限界限,包括承担企业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企业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其责任的许可范围。当企业的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与其他企业存在管理上的接口时,如集团公司与下属矿厂存在管理接口的项目时,必要时,应明确组织职责的输入与输出的界限。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大赛竞赛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大赛竞赛内容 2011 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大赛竞赛规程 一、比赛名称 2011 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比赛 二、比赛目的 通过此项目竞赛,以达到检验我省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技能教学,适应当前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目的,展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成果。 三、比赛地点 安徽合肥电子学校(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 四、比赛项目

1.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2.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4、维修电工 5、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五、比赛方式与参赛资格

1、比赛方式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各限报2人;维修电工项目每代表队限报 3 人;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 试为团体赛项目,每代表队限报2 组,每组参赛学生2 人;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 2 人。 2、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2010-2011 年度在校学生,参加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选手需有电工上岗证或维修电工(或安装电工)技术等级证书。没有取得电工上岗证或维修电工或安装电工技术等级证书的拟参赛学生,要参加劳动或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有关证书考试,并由劳动或安全监管部门(或核发该种证书的部门)出具相关证明,证明学生已经参加并通过了电工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 六、奖项设置 1. 参赛选手奖每个竞赛项目设奖项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前三个奖项数量占本竞赛项目参赛选手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20%、30%,优秀奖若干。 2. 指导教师奖 大赛为一等奖获奖选手的指导老师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 七、大赛竞赛规程 见附录 八、申诉与仲裁 1.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和材料备件,有失公正的检测、评 判、奖励,以及对工作和裁判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可提出申诉。 (2)参赛队申诉均须由领队以书面的形式在竞赛结束后60 分钟以内向仲 裁委员会提出。超过申诉时间,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

项目编码规则

□机密文件■管制文件□一般文件 主题: 项目编码规则 文件编码: 版本:V5.2 机种:———— 生效日期:发行日生效PAGE 0 OF 13 (变更历史记录): 变更次数变更内容变更人变更日期 0 首次发行,第一版1999.12.5 1 物料编码规则维护2000.5.33 2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变更码长和分类、取消延申码,2001.2.9 3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 2001.6.25 4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 2002-4-29 5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 2002-5-16 6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数码产品2002-8-13 7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笔记本2003-3-7 8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笔记本编码2003-12-29 9 根据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版本升级徐斐2004-2-28 10 项目编码规则维护,PTO编码徐斐2004-5-30 分发部门□研发中心□生产管理□财务□行政部 □采购□市场□品管部□信息管理部□商务□计划物控□ □客服□产品销售□□ 会签部门 (部门长) 批准审核拟稿TCL电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权责. (3) 3.1信息管理部 (3) 3.2研发部 (3) 3.3产品管理部 (3) 3.4其它部门 (3) 3.5 TCL万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定义 . (3) 5 TCL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编码规则 (4) 5.1 成品编码规则 (4) 5.2零部件的编码规则 (6) 5.3 PC主机电脑及外设所用项目的选项类项目编码规则 (10) 5.4 笔记本主机电脑及外设所用项目的选项类项目编码规则 (12) 5.5固定资产编码规则 (17) 5.6办公用品编码规则 (18) 5.7促销品编码规则 (18) 5.8客服的服务用品编码规则 (18) 5.9外协项目的编码规则 (18) 5.9工程物料编码规则 (18) 6 TCL万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项目编码规则 (18) 7项目编码规则的维护. (19) 8相关文件. (19)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认证业务范围 3.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6。认证程序和要求 7.认证证书的管理 8.获证组织信息的报告 9。及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转换申请11。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要求12.附则 附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订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认证活动的管理。 1.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遵循用能单位自愿原则。 2.认证业务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3.认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名单,并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符合下列条件: 4。1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3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

格的; 4。2了解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 4。3有10名以上经注册的能源管理体系专职审核员; 4.4申请机构一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法规的记录; 4.5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国家标准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且在提交申请前两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 4。6建立有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7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5.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5。1.1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 5.1。2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 5.1.3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2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人员注册机构和认证机构每年应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和行业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开展持续教育培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 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矿长、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集团公司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机电设备、技术、计量、行政等部门领导和主要耗能区队(车间)的主任等。能源管理委员会下设节能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矿、厂)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 企业边界确定后,再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边界。企业应识别确定的企业边界覆盖下的导致能源消耗的所有活动和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初始能源评审 初始能源评审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现场观察和历史数据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做一般性的调查,初始能源评审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管理调查,二是能源技术调查,这对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和在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是非常有用的。初始能源评审的结论将作为建立和评价组织的能源方针、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确定优先事项、编制体系文件的基础。

单位技能竞赛规则

***单位技能竞赛规则 一、竞赛须知 1、本次技能竞赛***单位班组内成员参与(不包含班长),以个人赛方式进行。 2、竞赛分***、***及***三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包含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个环节。 3、实际操作考试的出场顺序在赛前抽签决定。 4、本次考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赛成绩予以公示,如有疑问可以申请复查卷面。 二、各环节考试时间、分值和要求如下: (一)理论笔试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分值:100分。 3、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二)***实际操作考试 1、考试时间:20分钟。 2、分值:100分。 3、考试说明:时间计算以主考官提出问题或将答题纸交至选手开始计时,20分钟内竞赛人需结束答题。

实际操作考试***(三). 1、考试时间:20分钟。 2、分值:100分。 3、考试说明:时间计算以主考官提出问题或将答题纸交至选手开始计时,20分钟内竞赛人需结束答题。 (四)***实际操作考试 1、考试时间:20分钟。 2、分值:100分。 3、考试说明:选手需指出一段时长大约5 分钟的对话中业务及服务不规范之处,并将正确表述填写答题卡上。 三、竞赛成绩计算 竞赛成绩=理论笔试×+ 实际操作成绩× 理论笔试与实际操作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成绩相同时以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决定排名先后。 四、表彰与奖励 1、***专业分别设立一、二等奖;***专业设立一等奖;***专业设立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由***颁发证书,并以资鼓励。 2、取得名次人员在***人才库备案,选拨参加公司技术比武等考试时优先推荐。 3、取得名次人员在中心绩效考核酌情加分。 4、取得名次人员在评优选先时优先考虑。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通过成功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强调对能源管理的过程控制,标准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组织为兑现管理承诺和实现能源方针应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持续改进(PDCA)等过程。其中, ——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并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与纠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冰球的技术要求和竞赛规则

冰球的技术要求和竞赛规则: 1、基本技术 冰球的基本技术可分为滑跑技术和攻防技术两大类。滑跑是冰球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技术,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惯性转弯、左右压步转弯、急停等。滑行姿势应是上体抬起,稍前倾,眼睛向前看,两脚蹬冰频率稍快。这种滑行姿势有利于在场内骤然急跑急停和频繁变换方向。攻防技术,包括控制球、传接球、过人、争球、射门等进攻技术和阻截、抢球、合法冲撞以及守门员防守等防守技术。 2、射门是各项进攻技术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射门方法很多,有拉射、挑射、快拍、击射和补射等。这些方法又分正拍和反拍两种方式。现在又发展了弹射和垫拍等射门方法。 比赛方法冰球比赛每队有20人,双方上场各6人,有守门员、左后卫、右后卫、左前锋、右前锋和中锋。运动员穿冰鞋,手持冰杆,身穿国际冰联规定的护胸、护肘、护裆、护腿、头盔等护具。比赛每射中1球得1分,每场比赛60分钟,分3局进行,每局实际比赛20分钟,每局中间休息15 分钟。比赛进行中可以不通过裁判随时替换队员和守门员。 3、运动员不许用冰球杆打人或用拍刃刺人或用杆柄杵人、钩人,不准抱人、绊人、横杆推人,抛扔球杆和用肘顶人,用脚踢人,不许干扰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违者根据情节给予小罚、大罚、取消比赛资格、罚任意球等。防守队员可以用肩、胸、臀部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进行合理冲撞,也可用身体贴挤和阻挡。 4、同队队员可在一个区域内互相传球,但不能从守区向位于前半场的同队队员传球,违者判为越区传球。攻队队员先于球进入攻区为越位。 冰球比赛场赛时60分钟,分为三局,每局争时赛足20分钟,局间休息15分钟。每队每场可有队员20名,上场比赛的队员6名,其中包括1名守门员。 由于冰球运动员的滑行速度快,同时允许用肩、胸、臂部对控制球的队员进行“合理冲撞”,因而场上争夺激烈,体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一分钟基甚至几十秒就更换一次场上队员。替换的队员既不必等比赛停止,也不必经过裁判员允许,就可以在比赛进行中随意上下,只要下场的队员脱离冰面和比赛区,替换的队员即可上场。 把球用冰球杆射入对方球门内为射中一球,得1分。进攻的一方若将球踢入、扔入、用手打入或用冰球杆以外的东西导入球门,则不算射中。冰球比赛中,每场比赛在场内有3名裁判员,他们也穿冰球刀和运动员一样滑行。他们均穿黑白条上衣,黑色裤子,其中一名双臂佩戴红袖章的为主裁判员,他主要负责处罚犯规的队员,判进球得分与否,并负责管理全部比赛。另外两名称为边线裁判员,主要负责判定“越位”、“死球”,以及除开球以外的一切争球,并协助裁

RBT104-2013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1.总要求 GB/T 23331中4.1要求及以下要求适用。 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其管理职责和地理区域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至少应包括:地理位置、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交通运输覆盖的区域和线路(适用时)。 2.管理职责 (1)最高管理者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2)管理者代表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3.能源方针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3要求。 能源方针应: (A)在合理用能、结余能源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要求; (B)提出执行国家交通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的总体做法,适当时可以包括优化运力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组织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持续改进节能管理。 4.策划 (1)法律法规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2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适宜的方法,获取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时,法律法规可包括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有关的国际公约。 (2)能源评审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3要求。 能源评审应确定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人员及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码头、场站、仓库等设施; ——车辆、船舶、机车、飞机、装卸机等设备; ——水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货物装卸、设备维护等过程; ——运输线路、路况、海况、天气状况、客运量、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等其他因素; ——从事驾驶、设备操作及维护、运输组织调度、生产工艺安排等工作的人员及其行为。 (3)能源基准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4要求。 应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能源管理的特点,针对相关层面和主要用能运输设备建立能源基准。(4)能源绩效参数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5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在以下方面设置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管理的相关层面; (B)主要用能活动。 交通运输企业应确定与以下方面有关的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适用时可包括: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费用

企业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时候一般比较关心的一点就是费用,因为这关系着支出。但是由于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费用是不相同的。企业办理这项认证可以通过咨询企业认证公司办理,国家认证中心发证,流程简单,通过率99%,证书在国家认监委查询,权威!最快20个工作日内取证,具体情况的费用(参考)是: 注 1:在下列情况下,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变化适当提高认证费用(但不限于): 1)组织内部机构较复杂。例如:一个集团性公司下属若干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同时申请认证,相应的认证费应在基础价格上适当增加;注1:在下列情况下,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变化适当提高认证费用(但不限于):2)组织产品复杂程度较高。例如,企业认证覆盖多类产品,认证的复杂程度较高,相应的认证费应在基础价格上适当增加;

3)组织有分场所数量或地域分布不同。例如,组织管理体系覆盖的员工分布在与总部距离不等的若干分场所,由此带来的认证工作量增加,相应的认证费应在基础价格上适当增加; 2:证书有效期内定期进行两次监督审核,必要时增加审核频次,每次监督审核费用为初次审核费的40%,(65人及以下组织,单独一个体系认证监督审核费不得低于4000元)。 3:证书有效期满前的再认证审核费用为初次审核费的80%;扩大范围审核视审核人日适当增加费用。 4:两体系结合审核的基础价格为相应的两个单体系基础价格之和的80%,三体系及以上结合审核的基础价格为相应的若干单体系基础价格之和的70%。 5:认证审核费不含审核人员的交通和食宿费用。 二、其它项同收费标准: 1.初次认证审核需交纳申请费1000元左右,审定注册费每个体系2000元左右(含两套证书费用,每套中、英文证书各一张)。 2.再认证审核需交纳审定注册费每个体系2000元左右(含两套证书费用,每套中、英文证书各一张)。 3.证书加印费每张50元左右,认证标志旗每面150元左右,认证证书铜牌每块400元左右。 4.其它收费执行相关规定标准。 更加详细的价格,可咨询中鉴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AAA 企业信用等级证书3a、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第二届应急救援技术竞赛规则

第二届应急救援技术竞 赛规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1 附件 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节个人项目 一、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共100道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占70%,多选题占30%,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内容为: (一)法律法规。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危险化学品救援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 (二)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特点,国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国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管线应急处置原则,重大危险源管理,事故种类、特点、应急处置等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基础知识。 (三)应急装备。危险化学品事故个体防护、侦检、灭火、堵漏、洗消、破拆等应急装备性能、选用、操作、故障排除等基本知识。

(四)案例分析。设定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景,对应急处置方案从科学性、完整性、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图1 综合体能竞赛场地示意图 二、综合体能 (一)竞赛内容。完成单杠卷身上5个、25米折返跑连接消火栓闷盖4次、翻越2米障碍板、攀爬6米立杆、40米搬运集液桶。 (二)竞赛目的。检验队员速度、爆发力、耐力、协调性等综合身体素质指标,强健队员体魄、增强应急救援与自救基础技能。 (三)场地与器材。在长100米,宽5米跑道两端标出起点线和终点线,距起点线2米处放置高米、宽米单杠1个,10米处放置高米DN65消火栓接口4个,35米处放置DN65消火栓闷盖4个,40米处放置2米高障碍板1个,50米处放置攀爬立杆1根(高6米、杆体上方为套环链接下方距离地面米悬空,直径8厘米,距地面2米处标出松手线),60米处放置25公斤集液桶2个。 (四)操作程序。听到“开始”指令后,参赛队员按要求完成单杠卷身上5个,在两个折返点之间完成4次消火栓闷盖连接,闷盖连接完成后翻越2米障碍板,再完成攀爬6米立杆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篇一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认证业务范围 3.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6.认证程序和要求 7.认证证书的管理 8.获证组织信息的报告 9.与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转换申请 11.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要求 12.附则 附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 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认证机构 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订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认证活动的管理。 1.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遵循用能单位自愿原则。 2.认证业务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3.认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 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名单,并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符 合下列条件: 4.1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3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 格的; 4.2了解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 4.3有10名以上经注册的能源管理体系专职审核员; 4.4申请机构一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法规的记录; 4.5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国家标准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且在 提交申请前两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 4.6建立有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7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5.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5.1.1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 5.1.2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 5.1.3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2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人员注册机构和认证机构每年应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和行业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开展持续教育培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

编号:EnMSGT-2010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试行)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发布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概况 5 GB/T23331-2009标准在钢铁行业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 附录A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 附录B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特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前言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钢铁行业的补充要求、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为方便使用,规则各章节的“□”中引用了GB/T23331—2009中对应的内容。 规则中用“企业”替代GB/T23331—2009标准中的“组织”。 规则由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组织起草。 规则的起草单位: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中国金属学会、国家节能中心、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规则的主要起草人:纪振双管炳春王维兴温燕明徐志强王安平袁仲林 黄正玉孙德民李洪福宫福元闫振武梁凯丽。

引言

管理承诺 策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 能源方针 图1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文件的多少、所投入资源的多少等,取决于 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能源消耗的类型及消费量要求等。 实施本标准能够改进组织的能源管理绩效,但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还需要 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支持。因此,组织应在适宜且经济条件许可时,考虑采用最佳可行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同时充分考虑采用这些节能技术和方法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提出了对组织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要求,并未对其所提供产 品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 本标准并未对能源管理绩效提出具体指标值的要求,也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 系的要求,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

第五届技术PK大赛规则

第五届技术PK大赛规则 技术PK大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部分,评选出“门店团体冠亚季军奖”和“年度个人技术能手、银手、铜手及先进个人奖”。 团体初赛时间:待定个人初赛时间:待定 团体决赛时间:待定个人决赛时间:待定 (至于决赛时间总部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考试内容:理论+实操 书面评分:试题(背部、脚底、上钟流程) 实操考核内容:80分钟足摩,通过现场抽签,决定考核内容。 比赛地点:各门店/总部 团体比赛规则: 所有门店全体技师参于考试,评委团根据所有门店综合得分高低评选出前12名优秀门店进入决赛,最后一场比赛中将产生2014年度冠亚季军。 每组经考核选2家最佳门店进入决赛(共计12家门店),由12家门店抽签PK,PK出前6名,最后6名进行PK出年度冠亚季军(最后考核由一组考核人员评定); 年度个人PK王比赛规则: 以区域为单位(每个区域8家门店),每家门店派2名代表进行比赛(在当店点钟前10名中挑选2名),从16名代表中选出个人优异成绩4名,各区域的前4名成员(4人*9区域=36人)进行PK比赛,36进20,20进10,10进3,最终比赛评出2014年度冠亚季军。初赛:总部老师+门店经理复赛/决赛(同天):总部老师 奖励、处罚及纪律规范: 奖励设置: 年度门店团体奖: 技术星级门店金奖(1名):奖金3000元+荣誉证书+奖杯 技术星级门店银奖(1名):奖金1000元+荣誉证书+奖杯 技术星级门店铜奖(1名):奖金500元+荣誉证书+奖杯 年度个人PK王: 技术能手金奖(1名):奖金1000元+荣誉证书+奖杯+参加年会 技术能手银奖(1名):奖金900元+荣誉证书+奖杯+参加年会 技术能手铜奖(1名):奖金800元+荣誉证书+奖杯+参加年会 技术先进个人奖(17名):奖金500+荣誉证书+奖杯+参加年会 处罚及纪律规范: 1、参赛选手必须按照大赛所要求进行比赛,入围选手不得无故缺席比赛; 2、凡未宣传、执行及参赛的门店给予当店经理500元行政,区域部长负30%连带责任; 3、凡迟到或者早退者给予每分钟10元行政,区域部长负30%连带责任; 4、凡不参加技术PK的门店给予当店门店经理500元行政,区域部长负30%连带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听从大赛领导小组指挥和调度,不服从安排给予100元行政罚款; 6、大赛期间,各小组人员担任的工作,如果出现重大失误的,给予相关人员200元行政处罚,当月绩效降为C级。 上海大桶大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9年9月 第五届技术PK大赛规则

项目管理的编码规则

附录 1项目管理编码方案 1.1项目分类 1.1.1编码规则 项目分类采用两层两位字符组合码,1~9加上A~Z(E、I、O及特殊字符除外)。 1.1.2代码表

1.1.3编制说明

项目分类参考了现行的项目分类代码标准。同时在大修、科技项目分类中还参考了《国家电网公司设备大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相关项目类型的定义及规定。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各网省公司还保留着部分抽水蓄能电厂以及用于调峰调频、调峰填谷的电厂,为满足这些电力工程的管理需要,在项目分类“基建项目”类中保留了“电源项目”类。 1.2项目编号 1.2.1基建、技改类项目编码规则 1.2.1.1编码规则 项目编号采用4层10位代码结构。 表中: ?N标识该位为数字代码;X标识该位为数字+字母的混合代码。 ?项目类别引用项目类型列表中的2位分类代码。 ?第3、4位代表项目申请单位所属的网省公司,用两位数字标识,直接 引用《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代码》(《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代码》 见人力资源管理编码方案5.1 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代码。)。 ?第5、6位代表项目申请单位,以两位字符标识,由各省自行定义。 ?第7、8、9、10位代表项目编号,以四位字符标识。项目编号流水号允 许实施过程中增加自定义属性信息。 ?项目编号中,当前面代码元素中的一个层次发生变化时,项目编号需重 新开始编号。 1.2.1.2编制说明 基建、技改类项目的项目代码结构包括“项目小类”、“网省公司代码”、“申请单位代码”和“项目编号”四个部分。 与大修、科技、营销类项目编码方案相比,本方案中不包含“立项申请年度”。关于年度问题,编码组讨论了“项目申请年度”、“立项批准年度”等不同的时间点,若采用“项目申请年度”,则从做项目滚动规划到项目申请这之间的时间内,就不能赋予项目相应的编号;若采用“项目申请书编制年度”或“项目开工时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采用“立项批准年度”,因有些项目有时会在开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一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任务来源于CNAS的研究项目《能源管理体系(EnMS)认证机构认可制度研究》中的子任务。该课题是在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形势和管理要求大背景下提出的。 二、目的和意义 我国于2009年3月发布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于2009年11月1日实施。国家认监委于2009年10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随着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启动,开发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制度也成为必然需求。因此,需要尽快研究开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可制度,制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所需要的认可准则、规则等认可规范,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操作文件和要求,以便使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能够在国家认可制度的规范下有序推进。 现有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要求中,缺少针对EnMS领域特点的特定要求,如在对认证人员能力的要求、对认证实施过程的控制等,特别是对于EnMS认证业务范围的划分和能力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从认可层面上,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认可机构,如爱尔兰、瑞典和丹麦认可机构开始开展EnMS认证机构的认可。多数认可机构尚未研发制定EnMS 认证机构认可的明确要求,在对认证机构进行EnMS认可时,遵循的依据为本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7021的要求,对于EnMS认证人员的能力要求需要结合相应EnMS技术指南中提到的有关要求或者原则性的规定“人员能力应当满足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能力需要”进行操作。 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和统一的EnMS认可规范文件,并且能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国的行业门类、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因此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EnMS认证机构认可的技术与规范十分必要。 三、主要起草单位及参加人员 本文件起草组的组成包括了来自认可机构、政府部门、认证机构等各方面的代表,后期又征求了来自企业代表的意见。 参与起草单位: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