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 第三主要树种概述2

合集下载

树木种类介绍

树木种类介绍

树木种类介绍1、银杏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

拉丁名:Ginkgo biloba L.中文名:银杏拉丁科名:Ginkgoaceae中文科名:银杏科保护级别:2海拔下限300 米海拔上限1100米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

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特性: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

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雾日可达248天。

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 值5--6。

伴银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

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

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

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栽培要点:实生繁殖。

种胚有休眠现象。

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

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

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

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

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2、雪松名称: 雪松类别: 裸子植物乔木科名: 松科拉丁名: Cedrus deodara生态习性:雪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广,从亚热带到寒带南部都能生长,在年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较好。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一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由于时间和历史原因,涉及内容、结构、深度、水平等都已显得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无论从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或是从事大林业的专业工作者,当前都迫切需要一本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林学概论。

前几年作为教材出版的林学概论,是又一个版本,其内容、结构、深度、水平虽不是很陈旧,但也不能满足全国和区域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因而《林学概论》一书的撰写和出版显得十分必要和急迫。

为此,我们组织人员撰写和出版了《林学概论》,以满足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或从事大林业专业工作的读者使用。

《林学概论》在撰写过程中,其编写大纲、具体内容、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科技水平与前述版本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城市森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功能防护林栽培与应用技术、自然林栽培技术与思想、一些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树种栽培与应用技术都被引入。

《林学概论》是作者在30年教学、科研、实践工作基础上完成的,反映了现代社会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无论在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优质苗木培育生产经营、森林经营管理、树种栽培技术、功能林以及城市森林植物栽培技术等方面,都赋予了新思想、新理论。

特别是对裸根苗造林提高成活率的讨论,采用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立意新颖,给学生和读者以新颖的理念和启示,使《林学概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林学概论》共分30章,由五篇组成: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三章,森林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林业概述、森林与环境、森林功能与效益;第二篇(第四章至第八章,林木种子生产与苗木培育)主要阐述林木良种生产,林木结实,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种子休眠与发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第三篇(第九章至第十三章,森林营造)主要阐述造林概述、树种选择、人工林结构设计、造林施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第四篇(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二章,森林经营)主要阐述森林经营理论基础、森林抚育间伐基础、森林抚育采伐技术、人工整枝和摘芽、森林主伐与更新、低价植林经营、功能用林经营、主要造林树种、有关森林的法律法规;第五篇(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八章,城市森林植物培育)主要阐述“近自然林”理论及其在城市森林植物培育中的应用、市区森林培育、市区内各功能区域绿地建设分析、郊区森林培育、城市森林经营、城市森林的利用;第六篇(第二十九章至第三十章,森林健康与维护)主要阐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

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第四章森林的功能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③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一、导论:1、林学:林学就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

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与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科学。

研究对象:森林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因子、森林生态群落。

2、林业:指培养与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与其她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与更新、木材与其她林产品的采集与加工等。

3、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4、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

5、我国林业的现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为18、2%,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2005年公布)。

二、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的概念:森林就是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空间)与密度(结构)的木本植物群落,同就是也包括其她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同就是又影响或改造环境形成的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的特征:①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②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③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⑤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的概念: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单纯林多半就是在生境较差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通常就是在生境较好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4、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气候、土壤等因素就是导致森林及其她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多样化的主要因子)。

(1)水平地带性:①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条件在纬度上有规律的变化,森林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主要由纬度的热量差异所致。

②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林学概论 第三章 森林植物剖析

林学概论 第三章  森林植物剖析

第三章森林植物3.1植物分类基础知识3.1.1 植物界基本类群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都没有根茎叶分化称为低等植物;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被称为高等植物。

3.1.2植物分类P48-553.1.3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P55-673.2生物多样性3.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态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

每一个层次都存在着丰富的变化,都存在着多样性。

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合;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和细胞器基因组成的DNA序列中,虽然生物都能准确的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但是有许多因素影响DNA复制的准确性.可能引起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种内的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水平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而且种内多样性是一个物种对人为干扰进行成功反应的决定因素.遗传多样性的测度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形态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

染色体多样性主要从染色体数目、组型及其减数分裂时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

蛋白质多态性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分析,一是氨基酸序列分析,一是同工酶或等位酶电泳分析。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者应初步掌握⼤纲中确定的林学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

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资源为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态、森林与环境作⽤、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遗传改良、良种⽣产与经营、苗⽊培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的基本知识。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产中,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法。

学习者要在全⾯把握⼤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的内容:有关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群、群落和⽣态系统、⽣态;森林与⼟壤、森林与环境作⽤的形式和规律;森林计测基本知识;林⽊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种⼦⽣产与经营;苗圃常规育苗⽅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林结构设计、造林施⼯技术、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害⽣物及⽕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绪论:⼀、林学的概念及内涵1、什么是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材和其它林产品、利⽤林⽊的⾃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等多种效益的社会⽣产部门。

林业⽣产的对象: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等林业的任务:现代林业发展,就是要求和谐地利⽤森林资源,不损害环境,⼗分重视森林的⽣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标综合经营森林、⾼效深度利⽤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不再只是⼀个经济部门,⽽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2、什么是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和保护利⽤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有关林业⽣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与适应环境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与适应环境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与适应环境林业基础知识: 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与适应环境在林业学中,了解和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以及它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树种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这也是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和林业管理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树种,以及它们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1. 松树:松树是一种耐寒的树种,适应性强,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

它们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括贫瘠的土壤。

而且松树对光照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能够在较为阴暗的环境中生长。

松树的生长速度较快,树干高大直立,有着较强的抗风能力。

2. 樟树:樟树是一种对光照要求较高的树种,它们生长得最好的条件就是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

樟树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喜欢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环境。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樟树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 柏树:柏树是一种喜欢潮湿环境的树种,对水分要求较高。

它们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得更好,而且对酸性和碱性土壤的适应能力都较强。

柏树对光照要求较高,但也能适应半阴暗的环境。

柏树的生长速度较快,树形优美,用途广泛。

4. 毛竹:毛竹是一种对气候要求较高的树种,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它们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喜欢肥沃的土壤。

毛竹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每天数厘米的生长速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5. 水杉:水杉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树种,对水分要求极高,适宜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水杉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沼泽地和深厚的泥质土壤。

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可以用于湿地恢复和水土保持。

总结起来,不同树种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了解这些知识对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林业种植和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并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林业产出和环境效益。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帮助。

林学概论大纲(修订版)

林学概论大纲(修订版)

林学概论大纲(修订版)绪论1.林业的定义: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农产品、利用树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2.林学的定义: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科学。

第一章1.概念:森林是指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2.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①林分起源: 指森林发生形成的原因。

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②林龄: 指林分的年龄。

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

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龄按龄级统计。

林分平均高③胸径和林分平均胸径树木胸径:指距地面1.3m高处树干的直径。

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④林分平均高:说明林分高度的标志。

⑤林分密度株数密度:单位面积林木株数;疏密度:林分中林木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标准林分: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⑥树种组成: 指乔木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比例,以十分法表示。

⑦林相:也称林层,指林分中由所有林木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

一般分为:单层林、复层林、连层林。

⑧林型:是森林中树种组成,其它植物、动物区系、微生物、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方向都类似,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

⑨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综合评价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数量化值。

一般以一定年龄时的林分平均高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高低。

⑩材积和蓄积量材积:任何形式木材,如:立木、原条、原木、方材、板材等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途:木材主要用于房屋、桥梁建筑和车辆船 舶、家具、农具等;木材致密而有纹理,可 作美术品材料;常绿乔木,树姿雄伟、优美, 不但是很好的园林风景树种,而且每公顷柳 杉林每年能吸收60Kg二氧化硫,能净化空气, 改善环境卫生。树皮入药,治疗癣疮。
柏木 璎珞柏,垂柏 Cupressus funebris Endl.柏科 柏木属
用途:水杉树干通直挺拔,高大秀颀,叶色翠绿,入 秋后叶色金黄,是著名的庭院观赏树。水杉可于公园、 庭院、草坪、绿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 植营造风景林,并适配常绿地被植物;还可栽于建筑 物前或用作行道树,效果均佳。水杉对二氧化硫有一 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水杉素有 “活化石”之称。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 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木材纹理通直,材质轻软,干缩差异小,易于加工, 油漆及胶接性能良好,适于建筑、家具、造船等用。 纤维素含量高,是良好的造纸用材。
分布: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 栽培区域达16个省区。东至浙江、福建沿海 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 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 南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
用途:材质优良,最易供建筑、家具、造 船用,是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之一,也是 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南方分布最广的特 有用材树种,占商品材总量的1/5~1/4。木 材有香气,不受白蚁蛀食。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杉科 水杉属
习性:水杉性喜阳光,较耐寒,不 耐阴;适应性强,在土层深厚、肥沃、 湿润的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能耐40度 高温和零下30度的严寒,不耐干旱贫瘠, 也不怕水涝。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最初保存于湖北 省利川县、四川省石柱县和湖南省龙山县 毗邻地区,但集中分布是在利川县西部的 小河周围一带,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水 杉在国外引种遍及亚、非、欧、美等洲的 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章 森林植物
§3-2 重要森林树种简介
马尾松 青松、松树、山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松科 松属
习性: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 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一 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 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 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 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 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发现】
1943年,植物学家王战教授在四川万县 磨刀溪路旁发现了三棵从未见到过的奇异树 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33米,胸围2米。 当时谁也不认识它,甚至不知道它应该属于 哪一属?哪一科?一直到1946年,由我国著 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和树木学家郑万钧共 同研究,才证实它就是亿万年前在地球大陆 生存过的水杉。从此,植物分类学中就单独 添进了一个水杉属、水杉种。
柳杉 长叶柳杉、宝树、沙罗树、孔雀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 杉科 柳杉属
习性:为暖温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 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严寒、干旱和积 水。根系较浅,抗风力差。对二氧化硫、氯 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分布:为中国原产种,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浙江、 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 南、广东、广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 等省区均有栽培。
杉木 杉,杉树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杉科 杉属
习性:杉木分布区内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1月平均温 度1~2℃,极端最低温度-17℃,极端最高温度40℃,年 降水量800~2000毫米。但杉木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 为: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最低气温-9℃以上,年 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匀,无旱季 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杉木较喜光,但幼时稍能耐侧方蔽 荫。 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最适宜肥沃、深厚、疏松、排 水良好的土壤,而嫌土壤瘠薄、板结及排水不良。从局 部地形看,山洼、谷地及阴坡等地方,一般日照短,湿 度大,温差小,风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长的 适宜环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阳坡,因日照长,温 差大,湿度小,风力强,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长差。从 较大范围的地形而言,连绵的群山和丘陵与孤山相比, 前者气候较湿润,土壤也较肥沃,更适合于杉木生长。 杉木的耐寒性大于其耐旱力。故对杉木生长和分布起限 制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湿条件,其次才是温度条件。
马尾松 青松、松树、山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松科以南至广东、广西的南部,东自东南沿 海和台湾,西达贵州中部及四川大相岭以东, 广泛分布于全国15个省区。是分布最广、 数量最多的松树。
用途: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 种。木材纹理直,结构粗,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 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木材极耐水湿,有 “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木材含纤维 素62%,木材纤维长达4毫米,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的重 要原材料。马尾松也是我国主要产脂树种,树干可采割松 脂,松脂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叶可提芳香油,松香是 许多轻、重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造纸、橡胶、涂料、 油漆、胶粘等工业;松节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树脂,合成 香料,生产杀虫剂,并为许多贵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 松针含有0.2—0.5%的挥发油,可提取松针油,供作清凉 喷雾剂,皂用香精及配制其他合成香料,还可浸提栲胶。 树皮可制胶粘剂和人造板。松籽含油30%,除食用外,可 制肥皂、油漆及润滑油等。球果可提炼原油。松根可提取 松焦油,也可培养贵重的中药材——茯苓。花粉可入药。 松枝富含松脂,火力强,是群众喜爱的薪柴,供烧窑用, 还可提取松烟墨和染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