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教学教案

计算机维护教学教案
计算机维护教学教案

计算机维护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会优化计算机性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故障检测及维修方法,了解计算机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软驱的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和经常死机的处理方法,掌握Windows2000的诊断菜单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一、计算机的使用环境

1、温度

计算机的理想工作温度是15℃-30℃

2、湿度

计算机的理想工作湿度30%~80%

3、灰尘

计算机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及静电,为了散热,机箱是不可以密封的,静电的存在会使内部部件吸附很多的灰尘,为了避免灰尘的覆盖而导致的内部线路之间的短路或断路,在计算机关机后应该使用防静电织物罩好计算机。

4、静电

静电的存在还可能使计算机部件失灵,甚至击穿主板或其它板卡的元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适当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带上防静电手套或预先接触一下别的金属物军可以防止静电。

5、磁场

强磁场作用下计算机会出现处理出错或显示屏的抖动现象。

6、电压

计算机的理想工作电压是220~240V,电压过低会使计算机自动关机或死机,过高会熔断保险丝甚至烧毁电源。条件允许可以给计算机配备防电涌插座或不间断电源。

二、计算机的使用环境

1、显示器维护

避免开机状态下的移动、强磁场干扰、阳光的直射及屏幕长时间静止为某画面。

2、硬盘维护

避免经常对硬盘进行低级与高级格式化

磁盘出现坏道而需要格式化时应该选择快速格式化

不要随便打开硬盘

避免在开机情况下移动计算机以免造成硬盘的震动而损坏

避免硬盘读写数据时关闭电源及连续两次开关机时间过短

3、软驱维护

采取防尘措施,避免使用劣质软盘或脏盘

4、光驱维护

避免使用脏盘、有划痕盘及变形盘

避免灰尘污染

减少使用次数,必须读光驱的数据可安装虚拟光驱实现

避免使用劣质清洗盘

5、键盘鼠标维护

用力要适度、防尘及杂物的进入

三、优化计算机性能

1、CPU超频

工作频率=外频×倍频系数

目前大多数CPU采用锁频技术,可以通过调整主板跳线或BIOS设置的方法来提高CPU的外频,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持,否则会烧毁CPU及其它部件

2、BIOS的优化与升级

优化: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系统)里保存了计算机的各种参数,可以适当设置(如加快开机速度、提高CPU运行效率)以优化系统升级:现在BIOS大多数使用EPROM芯片,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升级,注意升级前一定要备份原程序。

3、使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计算机使用时间长了后磁盘上会出现大量的碎片文件及文件夹,加长了Windows访问磁盘的时间,该程序可以将碎片文件及文件夹移动到硬盘上的一个位置上,以方便每个文件或文件夹占据磁盘驱动器上单独的、邻近的空间

4、软件优化系统

使用诸如“Windows优化大师”或“超级兔子”之类的系统优化软件来优化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测及维护方法

一、非计算机故障的处理

1、电源开关

注意面板以外的开关

2、外设连线

数据线的连接松动可能造成数据传输或交换的出错

3、计算机设置

计算机设置不合适可能引起计算机及外设的工作不正常

4、计算机系统特性

计算机一段时间不操作进入到节电模式或节能模式

二、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1、清洁法

用毛笔刷、吸尘器清理机器里的灰尘,用橡皮擦去各种插槽与卡件引脚上的氧化层

2、直接观察法

看:即观察各部件有无异常

听:即计算机在启动或使用时有无异常声音

闻:即用嗅觉去感觉有无部件被烧焦

触:即故障时先关机打开机箱去触摸看有无温度过高芯片

3、拔插法

在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时依次将主板上的卡件拔下来,每拔掉一个启

动一次计算机,直到计算机可以启动,最后拔的卡件为故障卡或与此卡相连的插槽有问题

4、交换法

怀疑卡件有问题可以换没问题的卡来测试,怀疑插槽有问题可以换另外的插槽来测试

5、程序测试法

使用专门的硬件维修诊断卡(如DEBUG卡,这类卡一般有PCI插槽与ISA插槽两类)所带的诊断程序来测试比较隐蔽的故障

第三节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

一、计算机CPU、主板、内存常见故障

1、CPU温度过高引起死机

对于超频引起的CPU发热,需要恢复CPU的原有频率,对于电压不稳定造成的CPU发热,需要安装稳压电源,由散热引起的CPU发热,需要清洗风扇并加润滑油或更换新风扇

2、CMOS参数丢失

主板电池老化或供电不足,会造成CMOS参数丢失,使得计算机的启动或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更换

3、忘记开机密码

将主板的CMOS跳线插在清除位置上或取下主板电池再放上即可

4、Windowsprotecterror

该问题一般均由内存条出错引起,内存条出错的情况有:烧坏或短路、型号不兼容或损坏

二、计算机板卡常见故障

1、显示画面抖动

开机时的画面抖动可能由于显示器内部受潮所致症状一般会自然缓解,开机后画面一直持续抖动可能是显卡与插槽接触不良或插槽出错导致

2、显示器花屏

该问题可能由于硬件不兼容或显卡的质量问题

3、播放声音无CD

该故障可能由于声卡与光驱之间的连线接错或线损坏,可以将音箱或

耳机直接插到光驱的音频孔

三、计算机硬盘、光驱及软驱常见故障

1、硬盘有坏道

硬盘上某个程序不能正常读取或硬盘有异常声音可能硬盘存在坏道,坏道分两类:逻辑坏道与物理坏道

逻辑坏道:软坏道,由于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可以使用软件进行修复

物理坏道:真正的物理性坏道,表明硬盘的表面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大都无法用软件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改变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2、在Windows98下使用DVD经常蓝屏

确认硬件连线、跳线均无问题情况下,在Windows98下使用DVD播放影碟或浏览光盘内容时出现蓝屏现象可能是由于操作系统文件scsilhip.vxd版本太旧,该文件为SCSI设备通信服务,没这类设备可以删除该文件,需要的话可以升级操作系统或把文件的新版本覆盖到原文件所在的位置:C:\windows\system\iosubsys下。

3、WriteprotecterrorwritingdriveA

Abort,Retry,Fail?

这种故障产生在软驱上,可能有两种情况:

(1)软盘写保护,打开写保护即可

(2)软驱内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被灰尘覆盖或读写孔灰尘过多,拆开软驱使用脱脂棉球蘸无水酒精进行清洗。

第四节计算机其他常见故障现象

一、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

1、黑屏

计算机开机时黑屏,有时伴有报警声,根据声音的特点,可以判断一些故障所在,如果没报警音,则可能是其它板卡、内存、主板电池及病毒等引起的故障。

2、开机自检时死机

一般由由内存或缓存原因引起的,内存损坏需要更换,而大多数由

CMOS参数设定错误导致,进行参数的恢复。

3、硬盘不能引导

计算机病毒的发作、CMOS参数设定错误,硬盘分区表或引导区的改变均可能导致硬盘不能引导

4、进入Windows过程中死机

一般可以排除硬件故障,常由Windows文件损坏所致

二、计算机频繁死机

1、硬件原因

CPU超频造成系统不稳定

内存或板卡烧坏或接触不良

机箱电源故障或环境电压不稳定

缓存和内存在CMOS中设置不当

CMOS供电不足

2、软件原因

驱动程序不匹配

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

Windows内部资源冲突

三、使用Windows2000的诊断菜单

Windows2000出现问题可在启动时按F8进入诊断模式

安全模式:只能使用基本文件和驱动程序启动系统,常用来解决启动系统时出现的问题,一般用于解决硬件冲突导致的故障,该模式不能联网。

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在安全模式基础上加载网络驱动程序以访问网络资源,但不支持PCMCIA联网。

带命令行提示的安全模式:加载驱动与安全模式相同,但进入的是DOS状态而不是图形界面。

机箱电源故障或环境电压不稳定

启用启动日志:利用启动日志启动计算机。

启动VGA模式:使用基本VGA驱动程序启动,常用于显卡驱动问题造成的启动异常。

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利用最后一次正常关机所保存的计算机配置信息来启动计算机。

目录服务恢复模式:恢复域服务器上的活动目录。

调试模式:与安全模式相似,用于系统优化。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性能、硬件的集成与拆装、BIOS设置、USB启动盘制作、磁盘管理、操作系统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测试、系统优化,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等。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项目一计算机及硬件配置 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 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领会: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 3、综合应用: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项目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 BIOS的设置、USB启动盘的制作、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重点: 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难点: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基本要求:

1、识记: BIOS设置的基础数据 2、领会:熟悉制作系统引导盘 3、综合应用:完成计算机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五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还原、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系统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还原 难点: Ghost文件的制作 基本要求: 1、识记:系统还原的操作步骤 2、领会:系统还原的基本原理 3、综合应用:Ghost文件的制作与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项目七硬件系统的维护 知识点: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 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难点: 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领会: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知识 3、综合应用:检测并处理计算机日常出现的故障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学生在课堂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

输 入设 备 外存储器 控制器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CPU 主机 号,列号叫位号,如表所示。01区至09区为各种符号,16区到55区为一级字库,56区到87区为二级字库。88区到94区为空。 1.3 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联接而成,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1946年冯·诺依曼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ED-VAC 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其后开发的计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 主要特点: (1) 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出设备。 (2) 程序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要按地址寻访。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 这五部分之间的联结结构如图,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图,其以运算器为中心。 位(bit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或1 字节(Byte ):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KB 、MB 、GB 、TB 。单位是210 。 地址:内存被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存放8位二进制数。可以是程序或数据。每个单元有一编号(称为地址)。 2.计算机软件系统 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各种软件程序组成。计算机软件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软件指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的集合,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组成小结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开机和关机的操作:(1)开机: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2)关机: 先关闭系统,后关显示器。 ?关机后不要立即重新开启计算机,需等待5秒钟。 ?正常状态下,禁止强行关机和重启。 ?除使用USB接口设备外,其它设备均不可带电插拔,违规可能烧主板。 ?安装CPU和各类板卡时,一定要小心,不可用蛮力,违规可能损坏管脚、 接口和焊点。 ?U盘和移动硬盘在拔下前,一定要卸载此设备。如果正在读写数据时拔 下,可能导致数据文件和系统文件丢失或损坏。 ?软盘和光盘一定在指示灯熄灭时弹出。违规可能导致盘和驱动器损坏。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人工智能 1.4 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突发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纰漏,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 Internet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集成了防护、监控和恢复这几种技术,主要包括攻击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 三、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网络病毒就是特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和破坏的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计算机系统组成介绍完毕,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为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了解 了解 理解 科目大学计算机基础章Windows基本知识节§1—§6 教学目的1.了解Windows 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关闭; 3.熟悉基本操作界面; 4.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设置。 教材教学重点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中文输入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总学时:30学时) 第1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想: 1. 学时:2学时 2. 课型:新授课 3. 重点与难点: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3)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2. 能力训练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 教学过程: 1.引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a)中央处理器(CPU)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e)总线 f)主板 g)机箱 (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a)计算机由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b)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c)将程序(却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2. 内容讲解: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 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提供全面的 计算机系统维护服务,使您以较低的成本换来较为稳定的系统性能。一台电脑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电脑。但其工作原理却没有变,其中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发生错误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主机 外设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AM RO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程序

计算机系统维护

《计算机维护与服务规范》 实训报告册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训学时: 实训成绩:

目录 实训一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1) 实训二硬件的组装 (3) 实训三BIOS设置 (6) 实训四DOS命令 (8) 实训五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 (10) 实训六操作系统安装 (11) 实训七数据备份 (13) 实训八计算机维修方法 (15) 实训九计算机维护服务规范 (17)

实训一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一、实训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各组件及其外部设备。 二、实训内容 1.认识主板及主板上的主要组成部分。 2.认识显示卡、声卡、网卡等板卡。 3.认识软驱、硬盘、光驱等存储设备。 4.认识计算机其他部件及外部设备。 5.完成实训报告,整理好工作台。 三、实训条件 1.一张工作台。 2.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3.计算机的常用外部存储器。 4.计算机的其它部件。 四、实训过程记录 1.先讲理论知识,让我们认识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并初步认识这些部件。 2.进一步了解这些部件的个个功能。 3.拿出实物认识部件。 4.详细讲解各个部件参数及性能。 5.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实际操作。

五、实训小结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我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发展史,使我更加钦佩促进计算机发展的各个研究者。让我对计算机从笼统的认识上升到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各个部件的作用。从而对我的专业有了一定的帮助。对电脑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省掉些麻烦。有利于我们计算机的选购。

实训二硬件的组装 一、实训目的 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各组件,并能独立完成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的组 装,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技术及方法。 二、实训内容 1.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方法。 2.能识别计算机的面板连线及标记,正确连接面板连线。 3.能正确连接计算机各组件,完成一台计算机的安装。 4.通电测试,检查计算机的性能及识别CPU、内存、硬盘等主要参数。 三、实训条件 1.计算机硬件组装工具。 2.多媒体计算机的所有部件。 四、实训过程记录 1.维护工具介绍 1)防静电工具:防静电手套(用途:减少静电电荷产生、积累)、 防静电手环(用途:人体静电释放工具,与防静电电线连接,构成” 静电释放”通路)、防静电便携垫(用途:搭建防静电环境)、鬃毛刷(用途:清洁主板,清洁插槽内的灰尘,可以防止静电产生)。 2)拆装工具:螺丝盒、小十字(尽量用大一号的螺丝刀)、大十 字、一字螺丝刀、套筒、内六角螺丝刀、加消磁器(工具使用完毕需消磁再放入工具包)、尖嘴钳、起拔器、截断钳、捆扎线、镊子、挑针。 3)维护工具:硅脂(注意:不要涂抹过多,以防污染环境)、各 种回路环、万用表、地线检测仪、主板故障诊断测试卡。 4)清洁工具:吹气囊、小刷子、清洁剂、清洁小毛巾、橡皮擦。 2.拆装技术规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赵荣凯 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引入实验实训场所,教师一边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现场演示,学生一边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融“教、学、练、思”于一体。 一、以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 1、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模块的教学中,首先阐明该任务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然后介绍具体设施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了11个教学模块,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3、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 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如下表所示。

4、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 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方法论和教学论转化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等。课程依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工作任务,作了如下表所示的学习情境和主题学习单元的构建。

二、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易用性和指导性。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思”于一体。 将课堂教学引入实验实训场所,教师一边进行课堂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场实物展示、现场操作演示等形式,学生一边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工学交替 除了在校内实验室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重视工学交替,加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平时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和实验室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聘请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管理员。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到IT公司参加实习,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了解用户对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熟悉计算机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行情。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为用户制定一份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形式的设计 职业证书制度反映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建立以检测职业能力掌握为目标的考核体系。 从20XX年起,推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可获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计算机维修职业技能证书(中级)》。 五、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组装实训 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装,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参数设置 (1)熟练安装一台微型计算机 (2)计算机CMOS参数设置 2、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1)硬盘分区及高级格式化 (2)安装操作系统

浅析计算机日常维护与应用

浅析计算机日常维护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3-09-28T14:15:08.26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8期供稿作者:张敏[导读] 鼠标的日常维护在所有的计算机配件中,鼠标最容易出故障。 张敏 (中共邯郸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党校河北邯郸 056000)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使它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操作系统更稳定,更重要的是数据得到更好的保护,防止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做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十分必要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维护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一下关于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一点体会。 做好防静电措施静电有可能造成计算机芯片的损坏,为防止静电对计算机造成损害,在打开计算机机箱前应当用手接触暖气管等可以放电的物体,将本身的静电放掉后再接触计算机及其配件。 工作环境要求,计算机的安放计算机主机的安放应当平稳,室内温度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大约在23℃为宜,湿也有一定的要求,湿度过大会造成电路板发潮,连电烧毁主板等,湿度过小也不好,会因干燥而产生静电。同时还要调整好显示器的高度,位置应保持显示器上边与视线基本平行,太高或太低都会使操作者容易疲劳。 存储设备硬盘(包括移动硬盘)的日常维护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硬盘是微机的存储设备,我们使用时应当注意以上几点:①硬盘正在进行读、写操作时不可突然断电,现在的硬盘转速很高,通常为5400转/分或7200转/分,在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硬盘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使磁头与盘片之间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如果硬盘指示灯闪烁不止,说明硬盘的读、写操作还没有完成,此时不要关闭电源,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完成读、写操作后方可重启或关机。也可以配备质量可靠的不间断电源作保障。②硬盘要作到防震,当微机正在运行时最好不要搬动,硬盘在移动或运输时,尽量减少震动。③硬盘拿在手上时千万不要磕碰,此外还要注意防止静电对硬盘造成损坏。手拿硬盘时应该用手抓住硬盘的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 键盘的日常维护,首先保持清洁,过多的灰尘会给正常工作带来麻烦,有时造成误操作,杂质落入键位的缝隙中会卡住按键,甚至造成短路。我们在清洁键盘时,可用柔软干净的湿布来擦拭,按键缝隙间的污渍可用棉签清洁,不要用医用消毒酒精,以免对塑料部件产生不良影响。清洁键盘时一定要在关机状态下进行,湿布不宜过湿,以免键盘内部进水产生短路。千万不将液体洒到键盘上,一旦液体洒到键盘上,会造成接触不良、腐蚀电路造成短路等故障,损坏键盘。按键要注意力度,在按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适中,动作要轻柔,强烈的敲击会减少键盘的寿命,尤其在玩游戏的时候按键时更应该注意,不要使劲按键,以免损坏键帽。不要带电插拔,在更换键盘时不要带电插拔,带电插拔的危害是很大的,轻则损坏键盘,重则有可能会损坏计算机的其它部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鼠标的日常维护在所有的计算机配件中,鼠标最容易出故障。鼠标分为光鼠标和机械鼠标,避免摔碰鼠标和强力拉拽导线;点击鼠标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损坏弹性开关;最好配一个专用的鼠标垫,既可以大大减少污垢通过橡皮球进入鼠标中的机会,又增加了橡皮球与鼠标垫之间的磨擦力;使用光电鼠标时,要注意保持感光板的清洁使其处于更好的感光状态,避免污垢附着在以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遮挡光线接收。 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磁盘碎片的产生是因为文件被分散保存到整个磁盘的不同地方,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所形成的。虚拟内存管理程序频繁地对磁盘进行读写、在浏览网页时生成的临时文件和临时文件的设置等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件碎片一般不会对系统造成损坏,但是碎片过多的话,系统在读文件时来回进行寻找,就会引起系统性能的下降,导致存储文件丢失,严重的还会缩短硬盘的寿命而导致资料的丢失。因此,对于电脑中的磁盘碎片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定期对磁盘碎片进行整理,以保证系统正常稳定地进行,我们可以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整理磁盘碎片,也可以用软件来清理。U 盘的维护也是必要的,U盘体积小,容量大,工作稳定,易于保管,U盘抗震性较好,但对电很敏感,不正确的插拔,和静电损,害是它的“杀手”,使用中尤其注意的是要退出U盘程序后再拔盘。 现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分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做一定的工作才可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①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②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如office等软件)。③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④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⑤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⑥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⑦会分析检测主机外围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外围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⑧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⑨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⑩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总之,对于计算机用户,让计算机发挥出它的最大性能,让计算机始终工作在最稳定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我们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多注意一下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可以尽量地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使计算机工作在正常状态,满足我们的正常工作。 收稿日期:2013-08-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授课教师:

计算机概述 课型先理论,后上机(上机:理论=1:1)课程性质通识必须课教学时间地点周一1、2节周二1、2节博文楼204教室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的发展 1.3 计算机的分类 1.4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的普及,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计算思想;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 教学资料多媒体电子教室,黑板,粉笔等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 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上机课已经对课程进行了简介,所以理论课直接进入授课过程 新授内容 详见演示文稿 一计算工具与计算机的发展 1 数字的诞生与演变 ?中国古时数字演变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数字简介 2 中国古代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简介 ?算筹的基本印象 ?算筹的加减运算 3748+289 4231-789 ?苏州码子简介

?算盘的产生 3 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Napier算筹和格子计算思想 ?帕斯卡加法器 ?莱布尼茨乘法器(二进制发明人) ?杰卡德提花机(编程思想的诞生)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1 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2 巴贝奇的差分思想 ?一次差分、二次差分概念 ?差分常数 ?计算实例——计算y=x^4的差分表 3 冯诺依曼体系的确立 ?冯氏计算机体系的核心思想 ?计算机系统的分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4 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写一遍学生计算

计算机系统教案

《计算机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 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 五个部分。 (1)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 指挥中心,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 不紊地进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2)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内存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后容易丢失数据;可以随时读写。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数据;正常使用中,只能读不 能写。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把原始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有键

(完整word版)计算机系统维护综合习题

计算机系统维护综合习题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单选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2.操作系统是一种( )软件。 A.系统B.实用c.应用D.编辑 3.微机的开机顺序应是( )。 A.先开主机,再开显示器B.先开显示器,再开打印机c.先开主机,再开外设D.先开外设,再开主机4.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 )。 A.汇编语言B.高级语言C.低级语言D.机器语言 5.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 )。 A..Byte B.Bit C.Word。D.KB 6.在国内流行的汉字系统中,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占( )个字节。 A.1 B.2 C.4 D.3 7.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应包括外部设备和( )。 A.运算器的控制器B.中央处理器c.主机D.存储器 8.计算机能够自动工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 A.高速电子元件B。二进制数制c.存储程序控制D.程序设计语言 9.以下几组中为系统软件的是( )。 A.。DOS和MIS B.UNIX和Word C.DOS和UNIX D.WPS 和UNIX 10.下列各组设备中,全部属于输入设备的一组是( )。A.键盘、磁盘和打印机B.键盘、扫描仪和鼠标C.键盘、鼠标和显示器D.硬盘、打印机和鼠标 34.关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概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任务B.软件系统是建立在硬件系统基础上,它使硬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方便、工作轻松的环境c.没有装配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不能做任何工作,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D.一台计算机只要装入软件系统后,即可进行文字处理或数据处理工作 35.在计算机领域中,媒体是指( )。 A.各种信息的编码B.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信息C.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D.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 二、多选题 1.计算机除了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外,还具有( )。 A.“记忆”能力B.逻辑判断能力C.思维能力D.自动运行能力 2.下列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A.ROM是只读存储器,其中的内容只能读一次B.硬盘通常安装在主机箱内,所以硬盘属于内存 C.cPu不能直接与外存打交道D.任何存储器都有记忆能力,即其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3.下列属于微型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的是( )。 A.字长B.内存容量c.操作系统D.主频 4.下面有关ROM和RAM区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所有存储器由RAM和ROM组成B.ROM是只读存储器,对它可进行信息的存取操作 c.ROM是只读存储器,只能存取其中的信息,而不能写 入;RAM则是用于存储系统关键的不允许丢失的控制程 序和数据D.RAM是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输入和 与磁盘交换的程序和数据 5.在下列设备中,能作为微机的输出设备的是( )。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D.键盘 6.计算机的外存储器有( )。 A.软盘B.内存c.光盘D.馒盘 7.下列( )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A.DOS B.FOxPr0 C.Windows 98 D.PASCAL 8.下述的各种功能中( )是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A.实行文件管理B.对内存和外部设备实行管理C。 充分利用CPU的处理能力,采取多用户和多任务方式。D。 将各种计算机语言翻译成机器指令。 9.在下列4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Pu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内部的各个部件的操作B.主频是衡量CPu处理数据快慢的重要指标 C.CPU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D.CPu直接控制显示器的显示 10.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 A.RAM B.ROM C.内、外存储器D.磁盘存储器 三、问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计算机有哪些应用领域?试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4.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6.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7.试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8.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9.计算机故障处理的一般性原则有哪些? 第2章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 一、单选题 1.IBM PC中使用的第一个操作系统是( )。 A.MS—DOS B.P—SYSTEM C.CP/M D.BASI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放的体系结构,使IBM Pc成为今天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B.开放的体系结构使个人计算机得以迅速的发展C.低廉的价格是Pc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D.有众多的软件应用于PC才是它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1

优化计算机教案

优化计算机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计算机优化 扬中树人信息组范伟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二小节内容,对应《纲要》中“信息的存储与管理”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第一小节中,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并安排了配置电脑的网络实践活动,为顺利开展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的方法,学会优化操作系统,从而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这将开启后一阶段word、excel等应用软件学习的大门,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磁盘清理、系统还原、系统更新。鉴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且内容较为分散,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展各个知识模块的学习。 ■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我校学生具有网络收集资料的技能,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操作系统如何安装,尚且缺乏经验常识。在日常的维护方面,家长都有限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那么更是鲜有学生做到日常维护电脑。所以,本节课,学生起点基本持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个契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 (2)学会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 (3)学会常用系统维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需求。 教师播放操作系统安装视频,使学生了解安装操作系统的完整流程。 学生通过分组竞赛,体验卸载软件的不同方法,及其适用性。 教师制作软件模拟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模拟,了解系统的还原、磁盘整理方法。

计算机基础12

单项选择 结构化程序设计常用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层次、关系、网状 B、顺序、选择、循环 C、自顶向下、模块化、逐步求精 D、输入、处理、输出 答案: B 将十进制数169转换成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分别是()。 A、1010 1011和A9 B、1010 1001和A9 C、1010 1101和A8 D、1010 1001和B9 答案: B 我国的中国科技网、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属于典型的()。 A、广域网 B、局域网 C、Internet D、Intranet 答案: A 假定有关系R与S,运算后结果为W,若关系W中的元组既属于R,又属于S,则W为R和S()运算的结果。 A、差 B、交 C、投影 D、并 答案: B 下面关于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AM和ROM在断电后信息将全部丢失 B、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快、单位存储容量的价格贵 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是统一编址的,字是存储器的基本编址单位 D、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答案: B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 A、方法、工具和过程 B、思想、过程和编程环境 C、方法、工具和测试 D、思想、方法和工具 答案: A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视频播放软件的是()。 A、超级解霸 B、QuickTime Player C、QQ影音 D、Authorware 答案: D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A、人工智能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科学计算 答案: B Windows 7"桌面"指的是()。 A、某个窗口

B、全部窗口 C、整个屏幕 D、活动窗口 答案: C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装机注意事项() A、释放静电 B、不可粗暴安装 C、防止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 D、必须带上绝缘手套 答案: D 下列选项()不能插入到Excel 2010工作表中 A、图片 B、工作表 C、单元格 D、工作簿 答案: D 在PowerPoint 2010中,可以在一个演示文稿中应用()模板。 A、2个 B、1个 C、任意多个 D、4个 答案: B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进行数据分组 B、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C、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D、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答案: B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元件是______。 A、集成电路 B、电子管 C、晶体管 D、继电器 答案: B 办公室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________。 A、辅助设计 B、实时控制 C、数据处理 D、科学计算 答案: C 软件是指_______数据和文档。 A、程序 B、开发方法 C、开发技术 D、图形 答案: A 下面关于优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优盘多固定在机箱内,不便携带 B、优盘有基本型、增强型和加密型三种 C、优盘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 D、断电后,优盘还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教案.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 一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体系结构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与哈尔滨铁路局共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计算机联锁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图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处理器结构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分别设置了用于站场显示、按钮操作、进路选择、语音报警及提供调度集中/调度监督、TDCS等系统所需功能的人—机对话子系统MMI;用于联锁逻辑运算、信息状态采集、动态输出驱动的联锁子系统;用于实时监视车站列车、调车作业情况,监视现场信号设备工作状态,系统维护、信息存储、记录查询、打印的电务维护子系统;用于监测现场信号设备工作状态的微机监测子系统;用于远程监测系统工作状态的远程诊断子系统;用于自动生成结合电路图、配线表、联锁表、系统配置图、站场及按钮布置图、选路数据、联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子系统以及用于与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微机监测、信息管理等系统联网的接口设备,并采用两台共享式集线器和双网隔离的以太网将上述所有设备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化计算机联锁系统。

二CIS-1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功能 1 人机接口MMI(上位机) 人机接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操作员的操作输入,判明操作输入能否构成有效的操作命令,并将操作命令转换成约定的格式,由网络传输给联锁处理计算机。同时,接收来自联锁处理计算机的表示信息及系统自检信息,将它们转换成屏幕显示信息。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MMI采用了多模—无主并行运行的动态冗余结构,采用两台高可靠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单机配置为: a. 主机板PCL-6155V,CPU为PENTIUM II 233微处理器; b. 64 Mb KingStone内存; c. 大容量、高质量的硬盘; d. 支持驱动双软驱的软盘驱动器,投入运用后禁止使用; e. 双键盘接口,投入运用后禁止使用; f. PS/2接口; g. 两个串行接口,一个支持RS-232,一个支持RS-232/422/485; h. 一个并行接口; i. WinFast 3D S800图形加速卡,支持1600*1200点阵,使上位机界面更加清晰、柔和。 此外还有全双工16位立体声、128路复音波表合成器式Blaster声效卡;双以太局域网络接口板:采用两块3Com/3C509网络板,分别作为连接两个网段的各节点,当一个网段有故障时,另一个网段会自动承担并完全传输所有信息,确保了上位机系统与其它系统信息的安全正确传输;高保真立体声音箱;两台21 英寸大屏幕三星显示器;密封式高级控制台。 2 联锁逻辑处理系统(下位机) 联锁逻辑处理系统采用双机热备冗余机制,机柜采用双套欧式标准600*800*1800mm3结构,包括控制层、计算机层、输入层、输出层、倒机层、网络层。单套联锁处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它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属于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教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结合本专业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度好的基础。 课程重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Windows的使用、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和网页制作的初步知识等)。 课程难点: 计算机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的概念,软件工程的概念,数据压缩的概念等。 能力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索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学时共计36,其中:课堂讲授学时:18;上机实验学时:18。

一、第1单元教学方案 1.教学单?元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 2.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 ?计算机中信息编码方式。 ?数据压缩。 3.教学重点: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代码的意义。 ?各种信息的编码思想以及基本方法。 ?数制与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Ascn码的意义。 ?中文汉字国标码、机内码、区位码、输入码。 ?多媒体信息的采样、量化与编码以及主要的相关技术指标。 ?多媒体信息二进制编码容量计算方法。 ?数据压缩的意义;日适应模型压缩法、非均匀量化压缩法、游程长度编码压缩法的思想。 4.教学时■间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上机实验2学时。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典型图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结合实验熟悉计算机及中文录入方法。 6.课后作业安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2207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班级: 姓名: 杭锦后旗职业教育中心

第一节计算机硬件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的基本硬件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和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硬件。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6年到1957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 二、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1、数字电子计算机: (1)按设计目的分:通用和专用计算机 (2)按用途分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工业控制、数据计算 (3)按大小分:巨型、小型、微型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1)硬件系统: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注:如何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的区别。 四、计算机的基本硬件 1、主板 2、CPU 3、内存 4、硬盘 5、显卡 6、声卡 7、网卡 8、光驱 9、机箱 10、电源 11、显示器 12、音箱 13、键盘和鼠标

计算机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

计算机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 1、机房管理人员应每周安排一次机房计算机检查维护。 2、在每学期开学、结束时,机房管理人员牵头,组织人员对每个机房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或检修(包括硬件测试及软件运行和病毒清查)。 3、每学期结束机房管理人员还应联系后勤电工对各机房进行一次全面电力检修。 4.机房管理人员应保存好各类计算机机型、显示器等设备的使用说明等资料,并在购进计算机投入使用后,建立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档案。任课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有义务做好使用记录;机房管理人员在每次保养维护后都应做好记录,并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 5、任课教师或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算机有软、硬件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机房管理人员,并在登记薄上登记;机房管理人员对登记有问题的计算机应及时安排修复,对于在保修期的计算机应及时通知保修修复。 6、机房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做好机房及机房计算机定期防尘工作。为了保持机房卫生,每周由机房管理人员安排清除机房地面、桌面和计算机外观灰尘,保持室干净整洁;主机、显示器一般在每使用二年后,由机房管理人员(或货商售后服务一项措施)进行一次打开箱盖的除尘处理。

7、机房管理人员应对机房及机房计算机、相关设备设施进行防潮工作。采用开空调或开窗通风办法,调整或保持室的温度及湿度。寒、暑两假期间每半个月需开机半小时。 8、机房管理人员还应进行机房布线、电源线进行定期检查,作好机房防虫鼠工作。一旦发现室设备有被虫、鼠等咬痕迹,机房管理人员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9、机房管理人员应做好机房计算机硬盘还原工作,定期进行基础课程的软件运行检查;还应做好计算机防病毒工作,尽早发现,及时清理。 机房运行管理 1、机房管理人员为本机房计算机软硬件管理的具体负责人。 2、一旦设备出现硬件故障,小故障应及时解决,较大故障要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统一处理。 3、注意室的温度和湿度,不在规定围不得运行机器设备。 4、定期对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进行维护,提高完好率,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5、各机房的软件按照相对优先原则予以安装,同时兼顾全面调配需要,在安装任何软件时必须经杀毒处理后方可安装入机。 6、根据教学需要,专业教师如需安装软件,须提前二周以书面形式向设备与实训管理中心提出软件安装要求,并提供软件光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 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有 一个初步的认识;(2)针对计算机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具体讲解;(3)详细介绍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以及不同数制,使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4)最后安排练习、思考与提高。 2、教学手段:(1)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大致 介绍;(2)分小点讲解理论知识,具体细化到各指标类别。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学员可以查阅一些课外书籍,对于基础 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计算机在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作用? 2、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转换?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 1.1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 1.3 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