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2207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CPU
总结词
CPU的功能与选择
详细描述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和执行程序指令。选择合适的CPU需要考虑性能、功耗、价格等 因素。
内存
总结词
内存的作用与类型
详细描述
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的数据和指令。常见的内存类型有DDR3和DDR4等。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CPU、主板、内存、硬盘、
显卡等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频率 、缓存、带宽等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电源 、主板、CPU、内存、硬盘
等
计算机常见故障及维护方法: 系统启动不了、蓝屏等
课程安排
01
02
03
理论课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 成和功能,计算机硬件的 性能指标等
将硬盘放入机箱的硬盘架上,然后使 用螺丝固定。
连接电源与外设
要点一
连接电源
将电源的供电线连接到主板上,并确保电源插头插入电源 插座。
要点二
连接外设
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确保所有外设正常工作 。
04
CATALOGUE
计算机维护与优化
系统优化
总结词
系统优化是提高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步骤,通过清理不必要的文件、禁用无用的启动项、 整理磁盘碎片等方式,可以提升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硬件清洁与保养
总结词
硬件清洁与保养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保持硬件的清洁和适当的散热环境是关键 。
详细描述
定期清洁计算机硬件,包括清扫灰尘、清洁 散热器等。同时,要保持适当的散热环境, 避免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以防止硬件过热损 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步骤和技巧。
3.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电源等。
2. 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拆卸旧电脑、组装新电脑。
3. 计算机系统维护:系统安装、驱动安装、软件安装、系统优化。
4. 计算机故障排查: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解决方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组装步骤、系统维护。
2. 难点:硬件组装技巧、系统维护操作、故障排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组装步骤、系统维护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硬件组装过程、系统维护操作、故障排查实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组装电脑、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组装步骤、系统维护方法。
3. 演示环节:展示计算机硬件组装过程、系统维护操作、故障排查实例。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电脑组装、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操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拓展学生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的掌握程度。
b.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c. 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电脑硬件展示台。
2. 电脑组装工具。
3. 电脑系统维护软件。
4. 故障排查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第3-4课时:讲解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和技巧。
3. 第5-6课时:讲解计算机系统维护方法。
4. 第7-8课时:讲解计算机故障排查方法。
5. 第9-10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动手进行电脑组装、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2)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
2、难点(1)对计算机故障的准确判断和有效排除。
(2)在组装过程中,各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和连接的正确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和组装维护的基本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计算机的组装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实践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组装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设备若干套,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机箱等。
2、组装工具,如螺丝刀、镊子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演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和一些零散的计算机硬件,提问学生这些硬件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工作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1、 CPU(1)介绍 CPU 的作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数据和执行指令。
(2)讲解 CPU 的性能指标,如主频、核心数、缓存等。
2、主板(1)说明主板的作用,它是连接计算机各个硬件的平台。
(2)介绍主板的接口类型和规格,如 CPU 插槽、内存插槽、PCI 插槽等。
3、内存(1)解释内存的功能,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2)讲述内存的容量和频率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4、硬盘(1)介绍硬盘的作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2)区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特点和优缺点。
5、显卡(1)说明显卡的用途,处理图形和视频输出。
(2)介绍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的区别。
6、电源(1)讲解电源的作用,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2)强调选择合适功率电源的重要性。
7、机箱(1)介绍机箱的作用,保护计算机硬件和提供良好的散热环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doc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doc《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技术,对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计算机的寿命,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门名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将了解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以及市场价格等基本信息;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根据需求制定计算机配置清单,选择合适的硬件进行组装;能够正确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解决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预防和解决常见的硬件和软件故障。
3、情感目标: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索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计算机硬件系统介绍: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以及市场价格等信息的介绍。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包括机箱的选择、电源的安装、主板的安装、CPU的安装、内存的安装、硬盘的安装、显卡的安装等。
3、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包括操作系统的选择、安装步骤、基本配置等。
4、计算机维护: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和恢复、常见故障的预防和解决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1、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协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任务驱动:以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技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2.学会组装一台计算机并调试运行。
3.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方法。
4.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1.1 主机板 1.1.1 主机板概述 1.1.2 主机板参数解读 1.1.3 主机板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 1.2 CPU 1.2.1 CPU概述 1.2.2 CPU安装方法 1.2.3 CPU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 1.3 内存 1.3.1 内存概述 1.3.2 内存安装与配置 1.3.3 内存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 1.4 硬盘1.4.1 硬盘概述 1.4.2 硬盘安装与配置 1.4.3 硬盘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 1.5 显卡 1.5.1显卡概述 1.5.2 显卡安装与配置 1.5.3 显卡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 1.6 电源 1.6.1 电源概述 1.6.2 电源安装与配置 1.6.3 电源常见故障与处理办法2. 计算机组装和调试2.1 计算机组装流程 2.1.1 准备工作 2.1.2 主机板安装 2.1.3 CPU安装 2.1.4 内存、硬盘、显卡、电源安装 2.2 计算机调试 2.2.1 BIOS设置 2.2.2 硬件监测与测试 2.2.3系统安装及驱动程序安装 2.2.4 系统运行测试3. 计算机维护3.1 硬件维护 3.1.1 内部清洁 3.1.2 温度调节 3.1.3 电源管理 3.1.4 电池更换 3.2 软件维护 3.2.1 系统备份 3.2.2 杀毒软件 3.2.3 系统更新 3.2.4 硬件驱动程序更新4. 计算机发展动态4.1 计算机硬件新技术 4.1.1 SSD硬盘 4.1.2 多核CPU 4.1.3 高速内存 4.2 计算机应用 4.2.1 人工智能 4.2.2 区块链 4.2.3 物联网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选购 • 计算机组装步骤与注意事项 •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 •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 实验操作与考核标准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重要性
01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
了解计算机
常见故障排除技巧
讲解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故障排 除方法,如开机无显示、蓝屏、死机 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02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选购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执行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 整体操作。
主板
提供插槽和接口,连接各种硬件 设备。
内存
临时存储数据,保障计算机快速 运行。
电源
提供稳定电力,保障计算机正常 运行。
蓝屏或死机问题
噪音过大问题
检查各硬件是否相互兼容,如 CPU与主板、内存与主板等, 确保选购的硬件符合组装要求。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紧,电源 线是否损坏,以及主板上的电 源开关是否打开。同时检查各 硬件连接是否正确,如内存条、 硬盘等是否插好。
可能是硬件故障或驱动程序问 题。首先检查硬件连接是否牢 固,然后尝试更新或重新安装 驱动程序。如问题仍未解决, 可逐一排查硬件故障。
显卡
Nvidia和AMD是两大显卡制造商, Nvidia在游戏性能方面领先,而 AMD则在性价比和多屏输出方面 有优势。
03
计算机组装步骤与注意事项
组装前准备工作
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
熟悉主板、CPU、内存、 硬盘、显卡、电源等硬件 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
准备组装工具
螺丝刀、镊子、扎带、散 热膏等。
定期检查硬件连接 检查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连接是否牢固,包括内存 条、硬盘、显卡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能够熟练使用组装计算机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能够准确识别和更换计算机硬件故障部件;4.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组装基本原理和流程;2.计算机组装所需工具和材料;3.计算机硬件故障识别和更换;4.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2.实践操作演示;3.小组讨论和合作。
四、教学步骤:1.导入(15分钟)介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讲授(30分钟)讲解计算机组装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选择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组件,安装和连接硬件,以及设置BIOS等。
3.工具和材料介绍(15分钟)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螺丝刀、电源线、散热膏等,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这些工具。
4.实践操作演示(60分钟)为学生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组装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学生可以观看演示并记录关键步骤和细节。
5.小组讨论和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组装一台计算机。
学生可以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计算机硬件故障识别和更换(30分钟)讲解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原因,以及如何准确识别和更换故障部件。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排除计算机故障。
7.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故障排除(30分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维护技巧,如清洁内部和外部灰尘、定期更换散热膏等。
同时,讲解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如蓝屏、无法启动等。
8.总结和评价(1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2.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记录,评价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时的评价,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等。
202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案contents •计算机组装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搭配•计算机组装实践操作•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性能测试与优化目录计算机组装基础知识CPU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硬盘电源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计算机各部件正常工作。
主板承载并连接所有硬件的核心部件,包括CPU 、内存、扩展卡等插槽和接口。
内存显卡传来的指令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变成显示器能够接受的文字或图象后显示出来。
010203040506计算机硬件组成组装工具与材料准备镊子绝缘手套夹取小零件,如跳线帽、扩展卡等。
防止静电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螺丝刀扎带清洁剂和纸巾用于固定主板、硬盘等部件的螺丝。
固定电源线、数据线等。
清洁机箱内部灰尘和污垢。
组装前注意事项组装前需触摸金属物体释放静电,避免静电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确认所有部件齐全且无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详细阅读各部件说明书,了解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明亮,方便组装操作。
消除静电检查部件阅读说明书准备工作环境安装电源安装主板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并连接好主板上的接口和安装CPU和内存安装硬盘和显卡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检查并测试组装流程概述计算机硬件选择与搭配处理器品牌与系列性能参数解析处理器散热与功耗030201处理器选择与性能评估主板类型及芯片组介绍主板类型概述芯片组功能解析扩展性与接口内存类型与容量规划内存类型介绍介绍DDR3、DDR4等内存类型的特点及适用平台。
容量与速度选择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内存容量和速度的选择建议,以充分发挥系统性能。
内存双通道技术讲解内存双通道技术的原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作用。
显卡类型概述性能参数解析显卡散热与功耗品牌与售后服务显卡性能及选购建议计算机组装实践操作安装处理器和散热器安装处理器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将处理器轻轻放入主板上的插座中,确保每个针脚都对齐并插入到位。
安装散热器安装内存条将内存条插入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中,确保金手指部分完全插入并固定好两端的卡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班级:姓名:杭锦后旗职业教育中心第一节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的基本硬件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教学方法:讲授和小组合作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硬件。
一、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6年到1957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
二、现代计算机的分类1、数字电子计算机:(1)按设计目的分:通用和专用计算机(2)按用途分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工业控制、数据计算(3)按大小分:巨型、小型、微型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1)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注:如何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的区别。
四、计算机的基本硬件1、主板2、CPU3、内存4、硬盘5、显卡6、声卡7、网卡8、光驱9、机箱10、电源11、显示器12、音箱13、键盘和鼠标作业: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本节主要对计算机系统组装过程进行简要介绍,以引导读者学习本章后面的内容,希望读者看完本节后能抓住本章主要线索——计算机组装过程。
新课内容:一、计算机组装设备自己组装计算机的用户,在组装前要先将所装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准备齐全,这些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1、主机系统2、输入设备3、输出设备二、计算机系统组装步骤简介有了装机用的组件,下面可以自已动手组装调试计算机,其大致过程是:1、硬件系统的组装2、CMOS设置3、硬盘规划4、操作系统安装5、系统调试以上对计算机系统安装进行了一个整体介绍,下面的几节将要对以上几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希望读者认真阅读以下详细安装过程。
三、计算机硬件安装过程简介1、准备工作2、安装CPU和CPU散热风扇3、跳线设置4、安装内存条5、连接主板电源6、在机箱底板上固定主板7、安装各种接口卡8、安装软盘驱动器9、安装硬盘驱动器10、安装光盘驱动器11、连接主板与机箱面板上开关、指示灯、电源开关等连线12、连接外设13、通电测试基本系统四、准备工作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1、阅读各个部件的用户使用说明书,并对照实物熟悉部件。
2、准备好安装工具。
3、释放身体静电。
五、安装CPU和CPU散热风扇1、Socket型⑴.在Socket插座上安装CPU⑵.安装CPU风扇⑶.连接CPU风扇电源线2、Slot1型⑴.安装CPU支架⑵.安装CPU⑶.安装风扇电源六、跳线设置1、CPU电压设置2、CPU工作频率设置3、内存电压选择跳线设置七、安装内存条安装168线内存条时,内存条底部金手指上的两凹部用于安装时正确对位,两侧的凹部用于安装就位后的卡位。
将168线内存条底部金手指上的两凹部对应168线内存插槽中的两凸部,对准方位后将内存条垂直向下压入插槽中,听到内存插槽两侧的弹性卡发出“咔”的声响后,内存条即安装就位。
此时内存插槽两侧的弹性卡已向上直立并卡住内存条两侧的缺口。
八、连接主板电源1、连接普通电源2、连接ATX电源九、在机箱底板上固定主板在完成了CPU和内存条的安装之后,就可以把主板装入机箱了。
在主板边缘和中间有一些圆孔,这些圆孔和机箱底板上的圆孔相对应,利用这些定位圆孔可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底板上。
定位金属螺柱和塑料定位卡是在机箱底板上固定主板的紧固件,定位金属螺柱和塑料定位卡,由机箱供应商与机箱配套提供。
十、安装各种接口卡电脑主板上根据需要可安装各种接口卡,通过这些接口卡完成相应功能。
如显示卡、声卡、网卡、内置Modem等等。
目前586主板采用的I/O总线插槽有ISA、PCI、AGP三类(中、低档主板一般没有AGP总线),相应的接口卡也分为ISA卡、PCI卡和AGP卡。
机箱后面板处有一个竖直条形窗口,可把接口卡尾部的金属接口挡板用螺丝固定在条形窗口顶部的螺丝孔上,通过挡板上的接口与外部设备相联。
安装ISA、PCI、AGP卡的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各自均应安装在相应的扩展槽中,以下以安装PCI显示卡为例。
十一、安装软盘驱动器连接软盘驱动器与主板软驱接口之间的数据线是一条34线扁平电缆。
数据电缆线共有5个插头,其中右端电缆较长的一端连接主板软驱接口;左边的一大一小两个插头分别用于连接5英寸软驱和3英寸软驱,但仅使用其中的一个插头。
与这个插头连接的软盘驱动器的编号是“A”。
中部两只插头用于连接驱动器“B”。
十二、安装硬盘驱动器1、硬盘的主从跳线及设置2、安装硬盘安装方法:⑴.设置跳线⑵.连接硬盘数据电缆:⑶.固定硬盘:十三、安装光盘驱动器1、光驱的主从跳线设置2、安装光驱⑴.设置跳线⑵.连接光驱数据电缆⑶.固定光驱:十四、连接主板与机箱面板上开关、指示灯、电源开关等连线1、插接主板与机箱面板的连线2、连接普通机箱电源开关3、安装接口连接器十五、连接外设1、连接显示器⑴.连接显示器:⑵.连接显示器电源线:2、连接键盘ATX规范取消了普通的AT键盘接口使用了PS/2接口,这两种键盘接口在外型和引脚功能上是不同的,因此传统的键盘不能用在ATX机上。
如果要在ATX机上使用传统的AT 键盘,可以通过接口转换器连接。
这种转换器在电脑公司可以买到。
十六、通电测试基本系统完成上述十二个步骤之后,你的基本系统就安装完成了。
进一步检查连线无误之后,可以通电测试基本系统。
连接主机电源,若一切正常,系统将进行自检并向你报告显示卡型号、CPU型号、内存数量和系统初始情况等。
如果开机之后不能正常显示、死机。
说明基本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能进行下一步安装。
应根据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1.电源风扇不转,电源指示灯不亮,可能是电源开关未打开或电源线未接通。
2.电源指示灯亮,但是无声无显示,说明主板电源接通,自检初始化未通过。
需检查各连线是否连接正确,显示卡、内存条是否接触良好。
3.电源指示灯亮、喇叭鸣声,可能出现的故障有键盘错误、显示卡错误、内存错误、主板错误等等,若有显示可根据提示处理,若无显示则主要检查内存和显示卡。
4.电源风扇一转即停,说明机内有短路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拔去电源插头。
可能造成的原因有:⑴.主板电源线插接错误。
⑵.主板和机箱短路。
⑶.主板、内存质量不佳。
⑷.显示卡安装不当等等。
此类故障属严重故障,一定要小心、仔细的检查,查到故障原因并排除后方能继续通电,否则会损坏设备。
课堂作业: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第三节主板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1、认识计算机主板2、掌握主板的结构及功能3、用会挑选主板教学重点:计算机主板的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主板的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6课时教学过程:导言: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 Board)、系统板(System board )或母板(Mother 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因为主板是整个微机内部结构的基础,不管是CPU、内存、显示卡还是硬盘、键盘、声卡、网卡等均插在主板上靠主板来协调工作,主板不好,则其他一切插在它上面的部件的性能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新课内容:一、主板的作用主板实际上就是一块电路板,上面安装了各式各样的电子零件并布满了大量电子线路。
当微机工作时由输入设备输入数据,由CPU来完成大量的数据运算,再由主板负责组织输送到各个设备,最后经输出设备反映到我们的感官。
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输入设备就是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就是显示器、打印机之类,可是CPU的运算结果哪个先送去,哪个后送走,这些就要靠主板上的系统芯片来控制。
而且主板上还不止系统芯片一个部件,由此看来,主板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主板的组成主板是一块安装有各种插件和控制芯片的电路板,其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
大致说来,主板由CPU插槽(或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控制芯片组、外设接口、COMS和BIOS控制芯片等几个部分组成。
1、系统总线在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中,各部件之间要快速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通过微型计算机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系统总线实现的。
⑴、数据总线DB(Data Bus)数据总线用于CPU与主存储器、CPU与I/O接口之间传送数据。
数据总线的宽度等于计算机的字长。
⑵、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地址总线用于CPU访问主存储器或外部设备时,传送相关的地址。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⑶、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控制总线用于传送CPU对主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
2、CPU插槽CPU插槽是CPU在主板上的落脚之地,CPU需要通过CPU插槽与主板连接才能进行工作,CPU插槽可以分为Socket构架(针脚式)和Slot构架(插卡式)两种。
⑴、Socket构架Socket在英文里就是插槽的意思,也称之为零插拨力(ZIF)插槽,特点是通过一个小杠杆将CPU卡紧,安装拆卸CPU都很方便。
它有以下几种:Socket 7、Super 7(Socket7+AGP+100MHz外频)、Socket 370(主要支持的CPU有Celeron、CeleronⅡ、PentiumⅢ等)、Socket A(Socket 462)、Socket 423、Socket 478、Socket 775(Socket T)⑵、Slot构架(242个引脚)它是一种插卡形式的接口,主要有以下几种:Slot1、Slot2 、Slot A :3、BIOS和CMOS芯片在主板上往往有一些不太起眼,但十分重要的芯片,就是存放BIOS信息的Flash EPROM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