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第五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合集下载
3.岩浆岩的产状及分类命名

熔岩流
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锥
熔岩丘
熔岩丘
熔岩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被
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
特殊的熔岩产状
特殊的熔岩产状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产状和表面形态
火山弹
熔岩被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被
熔岩被
熔岩流及其表面形态
冷却后的熔岩被
第四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的产状(Attitude of magmatic rock): 岩浆岩体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它们是由岩体
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所处的构造环境 来决定的。了解产状有助于我们确定岩浆岩的成因 ,帮助我们了解成矿条件和成矿关系。 岩浆岩的相(Phase of magmatic rock) :
➢ 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明显,常见火山弹 、熔结凝灰岩、泥流角砾岩;而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直方 向上比重变化明显,常见熔岩遇水淬碎的玻屑等。
1.爆发相(explosion) :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 物在地表的堆积。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 性和碱性岩浆更有利于形成爆发相岩石。
破火山口侵蚀破火山口熔岩流和熔岩湖熔岩湖熔岩湖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锥熔岩丘熔岩丘熔岩流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被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特殊的熔岩产状特殊的熔岩产状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的产状和表面形态火山弹熔岩被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被熔岩被熔岩流及其表面形态冷却后的熔岩被熔岩被熔岩被流熔岩丘熔岩锥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爆发的熔岩团块爆发的熔岩团块42岩浆岩的相喷出相侵入相海相陆相溢流相喷溢相爆发相喷出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颈相次火山相深成相10km浅成相3km边缘相内部相过渡相中深成相310km反映岩浆岩生成环境的岩石表征一侵入岩的相岩浆所处的深度不同其温度压力冷却快慢挥发份的散失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就会有所差异而这些条件与岩石的成因及岩石外貌成分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岩浆岩分类

(一)一般特征
1.化学成分:SiO2含量〈45%,K2O和Na2O
含量极少(〈1%),CaO和Al2O3含量也很 少,富含FeO,MgO。 2.矿物成分:主要为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 一般不含长石或很少 (二)主要类型 :(侵入岩 、喷出岩 ) 1.侵入岩类代表性岩石为:橄榄岩类、辉石岩 类、角闪岩类、黑云母岩类。
四 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
(一)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SiO2含量53-66%,K2O和Na2O含量可达8-12%, CaO和Fe2O3,FeO,MgO的含量比闪长岩低。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和 辉石,不含石英或很少。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侵入岩的常见类型有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二长岩、碱性正 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喷出岩中常见的类型有粗面岩、碱性粗面岩、粗面安山岩、 角斑岩。
Na2O含量极少(〈1%),CaO含量可达 10%,Al2O3含量可达15%,FeO,MgO含量 比超基性岩低。 2.矿物成分:主要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橄 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一般不含石英或很 少
二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1.基性岩类的主要侵入岩是:暗色辉长岩、
一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金伯利岩是一种少见的不含长石的偏碱性超
基性浅成-超浅成岩,常见的原生矿物有橄 榄石镁铝榴石金云母铬铁矿等 1)橄榄岩类:橄榄岩、纯橄榄岩根据橄榄岩 中辉石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又可分为斜方辉橄 揽岩、单斜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与橄榄 岩有关的矿产有铬铁矿、铜镍矿、钒钛磁铁 矿和铂矿等
六 脉岩类
(一)一般特征
岩浆岩分类说明

根据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 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 1.超基性岩(SiO2 <45%)、 2.基性岩(SiO2 45-53%)、 3.中性岩(SiO2 53-66%) 4.酸性岩(SiO2 >66%)。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2.碱度
2.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 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 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 全碱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 碱度越大。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1.酸度
1.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 SiO2的重量百分数。通常,SiO2含量 高时,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时,酸 度也低。而岩石酸度低时,说明它的 基性程度比较高。 SiO2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一种氧化物, 因此,它的含量有规律的变化是岩浆 岩分类的主要基础。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1.酸度-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
1.侵入岩 1)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 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 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 2)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 斑状结构; 2.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 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目录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 1.按岩石的酸度--分大类 1)超基性岩(SiO2 <45%) 2)基性岩(SiO2 45-53%) 3)中性岩(SiO2 53-66%) 4)酸性岩(SiO2 >66% 2.按岩石的碱度—分岩类 1)钙碱性、 2)碱性
3)过碱性 二.按矿物成分 1.浅色矿物比例 2.暗色矿物 比例 三。根据产状分 1.侵入岩 1)深成岩 2)浅成岩 2.喷出岩
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根据上述原则,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 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 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 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1.超基性岩大类: 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 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 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 岩类。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2.碱度
2.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 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 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 全碱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 碱度越大。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1.酸度
1.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 SiO2的重量百分数。通常,SiO2含量 高时,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时,酸 度也低。而岩石酸度低时,说明它的 基性程度比较高。 SiO2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一种氧化物, 因此,它的含量有规律的变化是岩浆 岩分类的主要基础。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1.酸度-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
1.侵入岩 1)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 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 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 2)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 斑状结构; 2.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 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目录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 1.按岩石的酸度--分大类 1)超基性岩(SiO2 <45%) 2)基性岩(SiO2 45-53%) 3)中性岩(SiO2 53-66%) 4)酸性岩(SiO2 >66% 2.按岩石的碱度—分岩类 1)钙碱性、 2)碱性
3)过碱性 二.按矿物成分 1.浅色矿物比例 2.暗色矿物 比例 三。根据产状分 1.侵入岩 1)深成岩 2)浅成岩 2.喷出岩
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根据上述原则,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 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 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 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1.超基性岩大类: 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 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 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 岩类。
岩浆岩

次要矿物
指在岩浆岩中含量较少的矿物,是岩石进一
步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作为“xxx岩石”的主要形容词, 一般在10%-20%。
副矿物
指岩浆岩中含量很少的矿物,一般在1%-5%,
对分类和命名不起作用,但经常出现,种类繁多。
3.岩浆岩的结构
3.1.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划分 全晶质结构 岩石中全部由结晶
矿物所组成,矿物颗粒比较
硅 铝 矿 物 :SiO2 和Al2O3 含 量 较 高, 不 含 铁 镁。 如 石 英、 长 石 类 及 似 长 石 类。 这 些 矿 物
颜 色 均 较 浅, 所 以 又 叫 浅 色 矿 物
铁 镁 矿 物:FeO 与MgO 含 量 较 高,SiO2 含 量 较 低 。 如 橄 榄 石、 辉 石 类、 角 闪 石 类 和 黑 云 母 类。 这 些 矿 物 颜 色 一 般 较 深, 所 以 又 叫 暗 色 矿 物。
如 橄 榄 石、 辉 石 类、 角 闪 石 类 和 黑 云 母 类。 这 些 矿 物
颜 色 一 般 较 深, 所 以 又 叫 暗 色 矿 物。
浅 色 矿 物
致密块状石英
浅 色 矿 物
正长石
斜长石
浅 色 矿 物
白云母
暗 色 矿 物
角闪石
橄榄石
2.2.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3)按矿物主次分
主要矿物 指在岩浆岩中含量较多的矿物。
物全部为结晶质, 同种矿物颗粒大小 近于相等,颗粒大 小均匀。
等粒结构
3.岩浆岩的结构
不等粒结构 岩石中同种矿物颗 粒大小不等,但粒度大小是 连续的。 斑状结构 岩石中大颗粒的矿物 与较小颗粒的矿物呈明显的 突出。比较粗大的晶体称为 斑晶,细小的物质称为基质。 似斑状结构 其特征与斑状结构 相似,但基质部分由显晶质 构成。
岩浆岩石学

三、岩浆岩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SiO2含量对火成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① SiO2过饱和矿物:辉石、长石、角闪石、 云母类矿物,可与石英共生。 ② SiO2不饱和矿物:橄榄石、霞石、白榴石, 不与石英共生。 ③ SiO2饱和矿物:SiO2含量适当时
2.碱质含量对火成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 响
钾钠长石:
①钾系列(钾>钠): 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 ②钠系列(钠>钾): 歪长石、反条纹长石
白榴石、霞石主要在碱性岩石中
2.色率:
定义: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百分 数) 超基性岩色率>90% 基性岩色率=90~40% 中性岩色率=40~15% 酸性岩色率<15%
SiO2在主要元素中含量最高,是岩浆岩中的重 要标志: SiO2 <45%:超基性岩 SiO2 =45~53%:基性岩 SiO2 =53~66%:中性岩 SiO2 =66~75%:酸性岩 SiO2 >75%:超酸性岩(白岗岩)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矿物成分分类:
i)铁镁矿物-暗色矿物 主要是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黑云 母类 ii)硅铝矿物-浅色矿物 主要是石英类、长石类和似长石类: 石英分两种变体:低温石英(α 石英) 高温石英(β 石英)
Q
石英(暗色)和碱性长石(浅色)交生
vii) 条纹结构: 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 纹结构。具条纹结构的长石,叫 条纹长石 。 条纹结构有 正条纹结构和反条纹结构之分。前者指条纹长石中钾长
石为主晶而钠长石为含量低的客晶呈条纹分布于钾长石之中。 反之,则称为反条纹结构。条纹结构是矿物结晶后,又发生 了固溶体分离所形成。这类条纹具定向性,常沿主晶的某一 结晶学方向均匀分布,条纹的形态及分布比较规则。也有一 些条纹为交代成因,条纹常常较主晶新鲜,多呈不规则的树 枝状、网脉状,定向性不明显,常顺主晶的裂隙、解理、边 缘等处分布。
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8.个别岩石的归类与其化学成分并不完全相符, 主要考虑矿物成分特点。如:
辉石岩、角闪石岩SiO2>45%,应属基性岩, 但几乎不含长石;故放入超基性岩。
碧玄岩SiO2<45%,应属超基性碱性岩, 但含较多碱性斜长石。故放入基性碱性岩。
第三节 岩浆岩的命名原则
一、命名原则▲
1.次要矿物种类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参加命名。 如“黑云母角闪正长岩”。
1.根据SiO2含量对岩浆岩大类的划分
SiO2
岩类
>66
酸性岩类
备注
66-53 45-53
中性岩类 基性岩类
常见四大类岩石
<45
超基性岩类
<20
碳酸岩类
(很少)
注:SiO2是指岩石化学成分中的氧化物重量百分比,非实际矿物石英; 岩浆成因的碳酸岩与沉积成因的碳酸盐岩不同。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
二、化学成分分类
2.根据碱度对岩浆岩系列和岩石类型的划分 在上述大类划分基础上,再根据碱度即σ值进一步分 为三种岩石类型和两大系列:
σ值 岩石类型
成分特点
系列
<3.3 钙碱性岩
全碱较低,Pl 富钙 亚碱性系列
3.3-9 >9
碱性岩 过碱性岩
全碱较高,Pl 富钠, 含碱性 M,无 F 或 F<10%
富含碱质,含碱性 M, 含大量 F(>10%)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
1.橄榄岩—苦橄岩类 2.金伯利岩类 3.霓霞岩-霞石岩类 4.碳酸岩类 5.辉长岩—玄武岩类 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 7.闪长岩-安山岩类 8.正长岩—粗面岩亚类 9.霞石正长岩—响岩亚类 10.花岗岩—流纹岩类
超基性岩类
辉石岩、角闪石岩SiO2>45%,应属基性岩, 但几乎不含长石;故放入超基性岩。
碧玄岩SiO2<45%,应属超基性碱性岩, 但含较多碱性斜长石。故放入基性碱性岩。
第三节 岩浆岩的命名原则
一、命名原则▲
1.次要矿物种类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参加命名。 如“黑云母角闪正长岩”。
1.根据SiO2含量对岩浆岩大类的划分
SiO2
岩类
>66
酸性岩类
备注
66-53 45-53
中性岩类 基性岩类
常见四大类岩石
<45
超基性岩类
<20
碳酸岩类
(很少)
注:SiO2是指岩石化学成分中的氧化物重量百分比,非实际矿物石英; 岩浆成因的碳酸岩与沉积成因的碳酸盐岩不同。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
二、化学成分分类
2.根据碱度对岩浆岩系列和岩石类型的划分 在上述大类划分基础上,再根据碱度即σ值进一步分 为三种岩石类型和两大系列:
σ值 岩石类型
成分特点
系列
<3.3 钙碱性岩
全碱较低,Pl 富钙 亚碱性系列
3.3-9 >9
碱性岩 过碱性岩
全碱较高,Pl 富钠, 含碱性 M,无 F 或 F<10%
富含碱质,含碱性 M, 含大量 F(>10%)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
1.橄榄岩—苦橄岩类 2.金伯利岩类 3.霓霞岩-霞石岩类 4.碳酸岩类 5.辉长岩—玄武岩类 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 7.闪长岩-安山岩类 8.正长岩—粗面岩亚类 9.霞石正长岩—响岩亚类 10.花岗岩—流纹岩类
超基性岩类
岩浆岩分类说明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2.碱度--三种类型
每一大类岩石都可以根据碱度大 小划分出钙碱性、碱性和过碱性 岩三种类型。 1)钙碱性岩σ< 3.3; 2)碱性岩σ= 3.3-9.0; 3)过碱性岩σ> 9。
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根据上述原则,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 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 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 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1.超基性岩大类: 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 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 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 岩类。
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2.基性岩大类: 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 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 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 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 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 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依据矿物成分_岩浆岩分类
岩浆岩分类——
岩浆岩家族划分说明
目录
一.按岩石化学成分 1.按岩石的酸度--分大类 1)超基性岩(SiO2 <45%) 2)基性岩(SiO2 45-53%) 3)中性岩(SiO2 53-66%) 4)酸性岩(SiO2 >66% 2.按岩石的碱度—分岩类 1)钙碱性、 2)碱性
3)过碱性 二.按矿物成分 1.浅色矿物比例 2.暗色矿物 比例 三。根据产状分 1.侵入岩 1)深成岩 2)浅成岩 2.喷出岩
三.根据产状_岩浆岩分
1.侵入岩 1)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 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 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 2)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 斑状结构; 2.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 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

三、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按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按SiO2含量分为: : 酸性岩(>65):流纹岩/花岗斑岩/花岗岩 中性岩(52–65):安山岩粗面岩/闪长玢岩正 长斑岩/闪长岩正长岩 基性岩(45–52): 玄武岩 / 辉绿岩 / 辉长岩 超基性岩(<45%): 金伯利岩/苦橄玢岩 橄 榄岩
2、苦橄玢岩
以辉石和橄榄石为主,或含少量富 钙斜长石,细粒或斑状结构。
3、金伯利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金云母、 石榴子石等,蛇纹石化显著,偶见 辉石; 基质为细粒及隐晶质;常以岩筒(岩 颈)、岩脉等形式产出。 金刚石 常存在于此岩中。我国已在辽宁、 山东等省发现多处金伯利岩。
(二)、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比 例,不仅影响岩石的颜色,而且影响岩石的 比重。一般说,
岩石从超基性到酸性,铁镁矿物逐渐减少, 而硅铝矿物则逐渐增多,故岩石颜色越来越 浅,比重越来越小;
岩石从酸性 到超基性,铁镁矿物逐渐增多, 而硅铝矿物则逐渐减少,故岩石颜色越来越 深,比重越来越大。
3、玄武岩
是典型的喷出岩,分布最广,是地球 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 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 武岩一词,引自日文。多 呈黑、黑灰等 色,风化面黄褐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 构,或呈斑状结构,并常有气孔、杏仁等 构造。矿物成分同辉长岩。
(三)、中性岩类
本类岩石与基性岩相比,浅色矿物逐 渐增多,根据其中长石成分等特点 可再分 为闪长岩—安山岩类以及正长岩—粗面岩 类。 1、闪长岩—安山岩类 本类岩石分布也较广,与基性岩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即喷出岩总量远超 过与其 成分相当的深成岩。SiO2 含量中等,矿物 成分以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次要矿 物有辉石、黑云母等,有时可见少量石英。 暗色矿物含量为 30%左右,岩石颜色较基 性岩稍浅,比重约为 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13
3
本章主要内容
• • • •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四、岩浆岩的分类命名
2013-7-13
4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 据已有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地壳中所有的元素, 在岩浆岩中几乎均已发现,但其含量及在岩浆岩 中的作用,以及在岩浆发生、演化、岩石形成过 程中的行为是不同的。 • 按岩浆岩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及在 岩浆岩中的意义,可以分为: • (一)主要造岩元素 • (二)微量元素 • (三)稀土元素 • (四)同位素
2013-7-13 12
①里特曼(组合)指数(Σ)
• 碱性程度(碱度)是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确定岩 浆岩碱性程度的方法很多,最方便而又常用的是里特 曼的组合指数() ,又叫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 (Rittmann Index) 。 • =[w (Na2O+K2O)2] / [wSiO2 -43]
氧化物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范围
• • • • • • • • • • • • • SiO2:一般34~75%,少数可达80%; A12O3:一般10~20%,在纯橄榄岩中较低; MgO:一般1~15%; CaO:一般0~15%, 但在某些辉石岩中达23%; FeO+Fe2O3:0.5~15%,FeO一般高于Fe2O3。 Na2O:一般0~15%,在某些霞石岩中高达19.48%; K2O:一般岩石中不高于10%,而且常低于Na2O,但在某些白榴石 岩中可达17.94%。 H2O:有H2O+及H2O-之分, H2O+ 为化合水, H2O-为吸附水。一 些火山玻璃可含高达10%的H2O,某些结晶岩石含H2O3~5%。一般 说来,含H2O 2%以上的岩石常常是由次生变化所引起。 TiO2:一般0~2%,很少超过5%; P2O5:一般0~0.5%,很少超过3%; MnO:一般为0~0.3%,很少超过2%; ZrO:一般0~1%,最高不超过5%; Cr2O3:一般0~0.5%,在个别岩浆岩中达2~3%。
2013-7-13
9
1 SiO2
• SiO2对岩浆及岩浆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物 组成的影响最大,是岩浆岩中最重要的一种 氧化物,并被用来作为划分岩浆岩酸性程度 和基性程度的参数。 • 酸性程度就是指SiO2含量。习惯上对SiO2含 量高者称之为酸性程度高或酸度大,也叫基 性程度低;反之,对SiO2含量低者,谓之酸 度小,或称基性程度高。
第五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岩浆岩岩石学》课程章节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岩浆与岩浆作用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超基性岩类 基性岩类 中性岩类 酸性岩类 脉岩类
分论
第三部分
2013-7-13
10
SiO2重要意义——把岩浆岩分为4大类
酸性 增强
(wt %) <45 45-53 53-66 >66 超基性 基性 中性 酸性 橄榄岩-苦橄岩 辉长岩-玄武岩 闪长岩-安山岩 花岗岩-流纹岩
SiO2
岩石类型
典型岩石
2 Na2O和K2O
• Na2O和K2O的含量虽然不及FeO、 Fe2O3、CaO、MgO、Al2O3等高,但在 岩浆岩研究中的意义重大,因为在地幔和地 壳中的含量差别显著,二者又是主要造岩元 素中最容易熔融的组分,对源区的组成和部 分熔融程度的变化以及岩浆的演化过程反应 敏感。 • 通常把Na2O和K2O质量百分数之和,称为 全碱含量(碱的含量),用ALK表示。
2013-7-13 5
(一)岩浆岩的主要造岩元素
• 据地壳中元素丰度值的研究,地壳主要由12 种元素O、Si、Ti、A1、Fe、Mn、Mg、 Ca、Na、K、H、P组成,这些元素占地壳 总质量的99%以上,称为主要造岩元素。 • 岩浆岩的主要造岩元素也是这12种元素,其 中含量最多的是:O、Si、A1、Ti、Fe、 Mg、Na、K 8种元素。它们占岩浆岩总质量 的99.25%,尤以氧的含量最高,占总质量 的46.59%,占体积的94.2%。
2013-7-13 6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常用氧化物质量分数表示。它们主要是以上这些氧 化物,还可包括Cr2O3、ZrO2、占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的98%以上。
2013-7-13 7
由表可以 看出: SiO2、 A12O3、 Fe2O3、 FeO、 MgO、 CaO、 K2O、 Na2O和 H2O等 9种氧化物 为最主要, 它们占岩 浆岩平均 化学成分 的98%±, 且在各类 岩石中都 此表列出的是据统计得出的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以主要氧化物和 能出现。 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 2013-7-13 8
2013-7-13
• • • • •
研究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 岩浆岩岩石化学计算及应用 第十二章 岩浆岩的组合及成因
2
第五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主要是指其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 • 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不仅有助于①了解各类岩浆岩 的内在联系、成因及次生变化,而且还是②岩浆岩分 类的主要依据。 • 此外,岩石物质成分特点不同,具有不同的含矿性, 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可③为找矿提供有价值 的信息。 • 所以,研究岩浆岩物质成分及其变化规律,是岩浆岩 岩石学重要任务之一。
• 越大,碱性程度越强。 • <3.3 者称为钙碱性岩 =3.3~9者称为碱性岩 > 9者称为过碱性岩 < 1.8者称为钙性岩
=1.8~3.3称为狭义的钙碱性岩
2013-7-13
13
② SiO2 -(Na2O+K2O)图解
• 该图解是较常使用的碱度系 列划分图解,可将岩浆岩划 分为碱性系列(A)和亚碱性系 列(S)。 • 另外, Na2O与K2O的相对含 量、w( Na2O)/w(K2O)比值等 也常作为岩浆岩研究的主要 参数。例如,由陆壳沉积物 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一 般具有w( Na2O)/w(K2O) >1 的特征,而幔源岩浆分异形 成的(M型) 花岗岩或地壳中 以岩浆岩为源区重熔形成的 (I型)花岗岩则常具 w( Na2O)/w(K2O) < 1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