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硬件设备:包括交通摄像头、车辆识别设备、交通信号机、车辆导航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车辆监测与识别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数据分析系统等。
-网络通信: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起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
2.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交通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车辆监测与识别,采集道路上的交通信息,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车道利用情况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交通数据分析系统中进行处理,提取交通流量、拥堵情况、交通事故等相关信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车辆导航与路线规划:利用车辆导航设备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路线规划,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指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行驶路径,避免拥堵和事故发生。
4.交通信号控制:通过交通信号机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实时控制,根据车辆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的时序,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5.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调度交通摄像头、交通信号机和车辆导航设备等系统组件。
通过交通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交通管理中心可以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拥堵、事故等情况,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6.系统优势: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通过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路线规划,能够减少驾驶员的通勤时间和疲劳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性。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可以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促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通过与实际交通管理需求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细节和实施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演进,相信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方案实施
一、智能交通系统介绍
1.1智能交通系统是一套收集、处理交通信息的系统,实现交通流量
管理、路况分析与预测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
实时掌握交通状况、分析路况,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2.智能交通实施方案
2.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路况设备(如:视频检测设备、
交通控制设备、光电检测设备、监控系统、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智慧路灯
控制系统等),以及各种交通信息源,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路况数据库,
及时准确地反映实时路况。
2.2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通过建立基于智能技术的实时控制机制,实现智能调度、追踪和控制,强化交通指挥中心的管理能力,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2.3智能指挥信息服务
建立立体化的、专业化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分别向交通主管部门、车主、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交通实时信息服务,提高公众意识同时实现
公众参与管理。
2.4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改造或建设交通控制设备,形成可对道路、路口等交通控制环境的合理细化控制和调度能力,实现智能交通的控制。
如何建设智慧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如何建设智慧交通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交通系统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等为目标的系统。
下面是一个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设施建设: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改造,包括拓宽、新建高速公路、设置高架桥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公交网络优化:对公交车站进行规划和布局,建设现代化的候车亭,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3. 停车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停车场和停车楼,通过车位预约、车位导引等手段,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停车位的浪费。
二、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1. 建设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交通摄像头、交通传感器等设备,用于实时采集交通状态数据。
2. 建设交通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将交通状态数据传输至交通信息共享平台。
3. 建设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交通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交通状况查询和实时路况预测等功能。
三、智能交通信号控制1. 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获取交通状态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减少交通拥堵。
2. 优化交通信号时序:通过交通数据的分析,找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对交通信号时序进行优化,以缓解拥堵。
四、智慧导航系统1. 建设智慧导航系统:通过GPS等技术,提供司机和行人准确的导航信息,包括最优路线推荐、实时路况提示等功能。
2. 提供出行建议和交通规划:通过智慧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出行建议和交通规划,帮助减少出行时间和汽车排放量。
五、智能公交系统1. 建设智能公交站台:在公交站点安装智能公交候车亭,提供实时公交到站信息、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提高公交系统的用户体验。
2. 建设智能公交车辆:采用GPS和车载终端设备,对公交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准点率。
六、交通大数据分析1. 建设交通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交通状况的规律和趋势,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XX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方案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国内外ITS发展概述 (2)1.2.1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2)1.2.2 国内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3 城市概况 (12)2 现状分析 (14)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4)2.1.1 城区路网现状 (14)2.1.2 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16)2.2 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18)2.2.1 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18)2.2.2 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18)2.3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分析 (20)2.3.1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 (20)2.3.2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分析 (23)3 需求分析 (25)3.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5)3.2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26)3.3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需求分析 (27)3.4 高清卡口系统需求分析 (28)3.5 交通指挥中心和集成指挥平台需求分析 (30)4 必要性分析 (31)4.1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需要 (31)4.2 有效缓解拥堵的需要 (32)4.3 加强交通安全的需要 (32)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3)5 总体规划和设计 (33)5.1 总体规划 (33)5.1.2 规划时间 (33)5.1.3 规划设计依据 (34)5.1.4 规划内容 (35)5.1.5 系统建设步骤 (38)5.2 总体设计 (39)5.2.1 技术路线 (39)5.2.2 设计思想 (39)5.2.3 设计原则 (40)5.2.4 建设目标 (40)5.2.5 系统总体结构 (42)5.2.6 系统物理结构 (42)5.2.7 系统功能 (42)5.2.8 系统方案特点 (44)6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6.1 系统概况 (47)6.2 设计依据与标准 (47)6.3 设计原则 (48)6.4 建设内容 (49)6.4.1 布点原则 (49)6.4.2 点位列表 (49)6.4.3 点位图 (50)6.5 系统架构 (50)6.6 网络架构 (52)6.7 软件架构 (53)6.8 系统功能 (56)6.8.1 交通流检测 (57)6.8.2 交通仿真 (57)6.8.3 联网控制 (57)6.8.4 自适应控制 (57)6.8.6 交通状态监视 (58)6.8.7 交通流统计 (58)6.8.8 路网管理功能 (59)6.8.9 特殊勤务控制 (59)6.8.10 公交优先 (59)6.8.11 瓶颈控制 (59)6.8.12 拥堵控制 (60)6.9 系统控制策略 (60)6.9.1 单点控制 (60)6.9.2 协调控制 (61)6.9.3 拥堵控制 (63)6.9.4 优先控制 (63)6.10 技术要求 (65)6.10.1 自适应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65)6.10.2 信号机技术要求 (67)6.11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9)6.12 系统配置清单 (70)6.13 施工要求 (70)7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76)7.1 系统概述 (76)7.2 设计依据与标准 (76)7.3 设计原则 (77)7.4 设计思路 (79)7.4.1 摄像机的选择 (79)7.4.2 补光灯选择 (79)7.4.3 检测方式的选择 (80)7.4.4 嵌入式主机 (81)7.5 建设内容 (81)7.5.1 布点原则 (81)7.5.3 点位图 (81)7.6 系统架构 (81)7.7 网络架构 (82)7.8 系统功能 (83)7.9 指标要求 (86)7.10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87)7.10.1 高清电子警察处理器 (87)7.10.2 高清摄像机 (88)7.10.3 高清镜头 (90)7.10.4 补光灯 (90)7.10.5 室外机箱 (91)7.10.6 防护罩 (92)7.10.7 防雷器 (92)7.11 系统配置清单 (92)7.12 其他要求 (93)7.12.1 接口协议要求 (93)7.12.2 基础设施 (94)7.12.3 交通设施要求 (94)8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 (94)8.1 系统概述 (94)8.2 设计依据与标准 (95)8.3 设计原则 (96)8.4 建设内容 (97)8.4.1 选点原则 (97)8.4.2 点位列表 (97)8.4.3 点位图 (99)8.5 系统架构 (100)8.5.1 高清摄像机前端 (100)8.5.2 前端与支队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101)8.6 网络架构 (102)8.7 系统功能 (102)8.7.1 前端摄像控制功能 (102)8.7.2 矩阵控制功能 (103)8.7.3 数字视频功能 (103)8.7.4 网络存储管理功能 (105)8.7.5 视频解码输出功能 (105)8.7.6 中心管理服务功能 (106)8.7.7 配置管理服务和WEB监控服务 (106)8.7.8 存储管理服务 (107)8.7.9 流媒体服务 (107)8.7.10 视频录像摘要功能 (108)8.7.11 综合监控客户端 (108)8.7.12 违法取证功能 (108)8.7.13 系统管理功能 (109)8.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10)8.8.1 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110)8.8.2 高清网络视频解码器 (112)8.8.3 流媒体存储服务器 (114)8.9 系统配置清单 (116)8.10 其他要求 (116)9 高清卡口系统 (116)9.1 系统概述 (116)9.2 设计依据与标准 (117)9.3 设计原则 (117)9.4 设计思路 (118)9.4.1 高清抓拍需求 (118)9.4.2 补光灯选择 (119)9.4.3 检测方式选择 (119)9.5 建设内容 (120)9.5.1 布点原则 (120)9.5.2 点位列表 (121)9.5.3 点位图 (121)9.6 系统架构 (121)9.6.1 路口前端设备 (121)9.6.2 网络传输系统 (122)9.6.3 中心管理系统 (122)9.7 系统功能 (123)9.7.1 线圈检测车辆功能 (123)9.7.2 清晰辨别车辆驾驶人脸像功能 (123)9.7.3 车牌自动识别功能 (124)9.7.4 线圈测速功能 (124)9.7.5 视频测速功能 (125)9.7.6 录像功能 (125)9.7.7 压线越线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5)9.7.8 逆行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6)9.7.9 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26)9.7.10 车辆类型判断 (126)9.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26)9.8.1 高清视频卡口一体机 (126)9.8.2 百万像素镜头 (127)9.8.3 车牌检测LED补光灯 (128)9.8.4 补光灯 (128)9.8.5 高亮LED辅助光源控制板 (129)9.8.6 车检器 (129)9.9 系统配置清单 (129)9.10 其他要求 (130)9.10.1 现场布局图 (130)9.10.2 施工安装要求 (132)9.10.3 接口协议要求 (132)9.10.4 基础设施 (132)9.10.5 交通设施要求 (133)10 集成指挥平台 (133)10.1 平台概述 (133)10.2 系统结构 (134)10.3 平台功能 (134)10.3.1 指挥调度管理 (134)10.3.2 勤务管理 (135)10.3.3 车辆追踪稽查管理 (136)10.3.4 路况信息管理 (138)10.3.5 交通违法管理 (140)10.3.6 分析研判与辅助决策 (141)10.3.7 设施管理 (143)10.3.8 系统管理 (143)10.4 数据设计 (144)10.4.1 主要数据分类 (144)10.4.2 数据要求 (144)10.5 平台技术要求 (146)10.6 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147)10.6.1 数据处理要求 (147)10.6.2 性能指标要求 (150)10.6.3 安全性要求 (152)10.7 平台对接 (153)10.7.1 对接架构 (154)10.7.2 对接需求 (154)10.7.3 实现功能 (155)10.7.4 性能要求 (155)10.8 系统接口说明 (155)10.8.1 电子警察子系统接口 (155)10.8.2 卡口子系统接口 (157)10.8.3 与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4 与GPS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5 与交通流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6 与信号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7 与诱导子系统的接口 (161)10.8.8 与事件监测系统的接口 (161)10.8.9 与非现场处罚系统的接口 (161)10.8.10 与车管、驾管、事故等系统的接口 (161)10.9 平台的架构 (162)10.9.1 平台系统的边界定义 (162)10.9.2 逻辑结构 (162)10.9.3 业务架构 (162)10.9.4 技术架构 (163)10.9.5 网路架构 (163)10.9.6 硬件部署设计 (163)10.10 GIS地理信息平台 (163)10.10.1 地图数据 (164)10.10.2 基本属性 (164)10.10.3 基础功能 (165)10.10.4 高级功能 (165)10.11 视频安全接入系统 (166)10.1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67)11 交通指挥中心 (168)11.1 系统概述 (168)11.2 系统布局 (169)11.3 指挥中心大厅设计 (169)11.3.1 显示布局 (170)11.3.2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70)11.3.3 LED 显示系统 (180)11.3.4 操作台 (183)11.3.5 决策会议区 (183)11.4 指挥中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183)11.4.1 指挥中心及机房装修 (183)11.4.2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 (185)11.4.3 供配电系统 (185)11.4.4 布线方式 (190)11.4.5 照明系统 (190)11.4.6 防雷接地系统 (192)11.4.7 空调及通风系统 (194)11.4.8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94)11.4.9 门禁系统 (195)11.4.10 屏蔽系统 (197)11.4.11 保安监控系统 (197)11.4.12 综合布线系统 (198)11.4.13 布线工程施工 (200)11.4.14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01)11.5 分控中心 (204)11.5.1 系统概述 (204)11.5.2 大队分控中心 (204)11.5.3 显示系统 (205)11.5.4 功能要求 (205)12 存储设计 (205)12.1 现状分析 (205)12.2 需求分析 (206)12.3 系统架构 (206)12.4 存储容量设计 (206)12.4.1 视频存储 (207)12.4.2 电警及卡口存储 (207)12.5 系统特点 (208)12.6 IP SAN存储设备 (208)12.7 FC SAN存储设备 (210)13 网络传输系统 (214)13.1 现状分析 (214)13.2 需求分析 (214)13.2.1 高可靠性需求 (214)13.2.2 多协议需求 (214)13.2.3 网络安全需求 (215)13.2.4 系统管理需求 (215)13.3 网络设计思路 (215)13.3.1 传输设备设计合理化 (215)13.3.2 传输网络层次化设计 (215)13.3.3 传输设备和链路冗余 (216)13.3.4 网络传输的扩展能力 (216)13.3.5 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 (216)13.3.6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17)13.4 网络架构 (217)14 基础建设施工要求 (218)14.1 地下管道 (218)14.1.1 横穿机动车道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2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3 管道引上处处理及路面恢复 (218)14.2 窨井 (218)14.2.1 窨井的设置 (218)14.2.2 大窨井 (219)14.2.3 小窨井 (219)14.3 设备机箱 (219)14.3.1 机箱的基本要求 (219)14.3.2 机箱设置位置的选择 (219)14.3.3 机箱的安装 (220)14.4 杆件 (220)14.4.1 杆件的基本要求 (220)14.4.2 杆件的吊装 (221)14.5 基础 (221)14.5.1 杆件基础 (221)14.5.2 独立的设备机箱基础 (221)14.6 检测器线圈 (221)14.6.1 检测器线槽的切割 (221)14.6.2 槽内敷线 (222)14.6.3 填槽 (222)14.6.4 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222)14.7 电缆线 (222)14.7.1 电缆线的要求 (222)14.7.2 电缆线敷设的一般原则 (222)14.7.3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4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5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 (223)14.8 接地 (223)14.8.1 杆件接地 (223)14.8.2 设备机箱接地 (224)14.9 前端设备防雷 (224)14.9.1 供电系统防雷保护 (224)14.9.2 摄像机防雷保护 (224)14.9.3 信号灯的防雷保护 (225)14.9.4 接地保护 (225)15 运行维护 (226)15.1 运行费用 (226)15.1.1 电费 (226)15.1.2 通信费用 (226)15.1.3 设备维护 (227)15.1.4 人员经费 (227)15.2 设备维修 (227)15.3 运维费用合计 (227)16 系统建设相关建议 (227)16.1 项目建设和使用机构设置 (227)16.2 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步配套交通工程改造 (228)16.3 完善管理设施 (229)16.4 培训和宣传教育 (230)17 投资预算 (2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行车难”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智能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个全面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以应对城市交通增长的挑战。
一、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当中的难题。
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二、总体目标与原则本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将不同的智能交通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管理系统。
2. 用户导向:满足车主、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需求,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3. 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分析交通数据,实现交通流量监测、预测和优化。
4. 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路况分析等功能。
三、系统组成与功能基于上述目标和原则,我们将智能交通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1.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通过安装在道路和交通设施上的传感器,采集交通流量、车速和车辆位置等数据,经过处理后用于交通管理和决策。
2. 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基于交通数据采集子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智能调整信号控制方案,优化交通信号的配时,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
3. 路况分析与预测子系统:利用交通数据采集子系统提供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路况分析和预测,提供给用户可行的路线选择和出行建议。
4. 交通事故预警与处理子系统:通过交通数据采集子系统和路况分析预测子系统,实时监测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驾驶员发出预警,提高交通事故的避免和处理效率。
5. 公共交通优化子系统:通过智能调度和管理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促进多种交通模式的有机衔接和协调。
四、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地实现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我们提出以下实施计划:1. 建设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基础设施:在城市主要道路和交通设施上安装交通传感器,并建设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在当今社会,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
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并利用智能算法提前预测拥堵情况,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通行效率。
2.智能公交系统
智能公交系统结合了车辆定位技术、乘客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实时公交车辆位置监控、智能调度和乘客信息反馈。
这样的系统能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升乘客满意度。
3.智能停车系统
智能停车系统利用车牌识别、停车位监测等技术,实现停车场内车辆实时监控和智能导航,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缓解停车难题,同时提高停车场利用率。
4.智能路灯系统
智能路灯系统不仅可以根据光线感应自动调节亮度,还能与交通管理系统联动,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实时调整亮度和灯光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保障夜间行车安全。
5.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更新、路况提示、出行建议等服务,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规划出行路线。
通过以上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整合创新科技,提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性,才能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最大效益和社会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舒适!。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一、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方案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等目的。
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方案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大量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交通拥堵的智能识别和预测等功能,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管理。
4. 无人机和无人机器人的运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引入无人机和无人机器人技术,实现交通巡检、应急救援等任务,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5. 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充分发挥车联网技术的作用,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三、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以保障交通安全为首要任务,确保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出行。
2. 高效性原则: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以提高交通效率为目标,减少交通拥堵、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3. 环保性原则: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建设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4. 便捷性原则: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以提高出行便捷性为目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XX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方案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国内外ITS发展概述 (2)1.2.1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2)1.2.2 国内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3 城市概况 (12)2 现状分析 (14)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4)2.1.1 城区路网现状 (14)2.1.2 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16)2.2 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18)2.2.1 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18)2.2.2 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18)2.3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分析 (20)2.3.1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 (20)2.3.2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分析 (23)3 需求分析 (25)3.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5)3.2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26)3.3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需求分析 (27)3.4 高清卡口系统需求分析 (28)3.5 交通指挥中心和集成指挥平台需求分析 (30)4 必要性分析 (31)4.1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需要 (31)4.2 有效缓解拥堵的需要 (32)4.3 加强交通安全的需要 (32)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3)5 总体规划和设计 (33)5.1 总体规划 (33)5.1.2 规划时间 (33)5.1.3 规划设计依据 (34)5.1.4 规划内容 (35)5.1.5 系统建设步骤 (38)5.2 总体设计 (39)5.2.1 技术路线 (39)5.2.2 设计思想 (39)5.2.3 设计原则 (40)5.2.4 建设目标 (40)5.2.5 系统总体结构 (42)5.2.6 系统物理结构 (42)5.2.7 系统功能 (42)5.2.8 系统方案特点 (44)6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6.1 系统概况 (47)6.2 设计依据与标准 (47)6.3 设计原则 (48)6.4 建设内容 (49)6.4.1 布点原则 (49)6.4.2 点位列表 (49)6.4.3 点位图 (50)6.5 系统架构 (50)6.6 网络架构 (52)6.7 软件架构 (53)6.8 系统功能 (56)6.8.1 交通流检测 (57)6.8.2 交通仿真 (57)6.8.3 联网控制 (57)6.8.4 自适应控制 (57)6.8.6 交通状态监视 (58)6.8.7 交通流统计 (58)6.8.8 路网管理功能 (59)6.8.9 特殊勤务控制 (59)6.8.10 公交优先 (59)6.8.11 瓶颈控制 (59)6.8.12 拥堵控制 (60)6.9 系统控制策略 (60)6.9.1 单点控制 (60)6.9.2 协调控制 (61)6.9.3 拥堵控制 (63)6.9.4 优先控制 (63)6.10 技术要求 (65)6.10.1 自适应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65)6.10.2 信号机技术要求 (67)6.11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9)6.12 系统配置清单 (70)6.13 施工要求 (70)7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76)7.1 系统概述 (76)7.2 设计依据与标准 (76)7.3 设计原则 (77)7.4 设计思路 (79)7.4.1 摄像机的选择 (79)7.4.2 补光灯选择 (79)7.4.3 检测方式的选择 (80)7.4.4 嵌入式主机 (81)7.5 建设内容 (81)7.5.1 布点原则 (81)7.5.3 点位图 (81)7.6 系统架构 (81)7.7 网络架构 (82)7.8 系统功能 (83)7.9 指标要求 (86)7.10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87)7.10.1 高清电子警察处理器 (87)7.10.2 高清摄像机 (88)7.10.3 高清镜头 (90)7.10.4 补光灯 (90)7.10.5 室外机箱 (91)7.10.6 防护罩 (92)7.10.7 防雷器 (92)7.11 系统配置清单 (92)7.12 其他要求 (93)7.12.1 接口协议要求 (93)7.12.2 基础设施 (94)7.12.3 交通设施要求 (94)8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 (94)8.1 系统概述 (94)8.2 设计依据与标准 (95)8.3 设计原则 (96)8.4 建设内容 (97)8.4.1 选点原则 (97)8.4.2 点位列表 (97)8.4.3 点位图 (99)8.5 系统架构 (100)8.5.1 高清摄像机前端 (100)8.5.2 前端与支队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101)8.6 网络架构 (102)8.7 系统功能 (102)8.7.1 前端摄像控制功能 (102)8.7.2 矩阵控制功能 (103)8.7.3 数字视频功能 (103)8.7.4 网络存储管理功能 (105)8.7.5 视频解码输出功能 (105)8.7.6 中心管理服务功能 (106)8.7.7 配置管理服务和WEB监控服务 (106)8.7.8 存储管理服务 (107)8.7.9 流媒体服务 (107)8.7.10 视频录像摘要功能 (108)8.7.11 综合监控客户端 (108)8.7.12 违法取证功能 (108)8.7.13 系统管理功能 (109)8.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10)8.8.1 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110)8.8.2 高清网络视频解码器 (112)8.8.3 流媒体存储服务器 (114)8.9 系统配置清单 (116)8.10 其他要求 (116)9 高清卡口系统 (116)9.1 系统概述 (116)9.2 设计依据与标准 (117)9.3 设计原则 (117)9.4 设计思路 (118)9.4.1 高清抓拍需求 (118)9.4.2 补光灯选择 (119)9.4.3 检测方式选择 (119)9.5 建设内容 (120)9.5.1 布点原则 (120)9.5.2 点位列表 (121)9.5.3 点位图 (121)9.6 系统架构 (121)9.6.1 路口前端设备 (121)9.6.2 网络传输系统 (122)9.6.3 中心管理系统 (122)9.7 系统功能 (123)9.7.1 线圈检测车辆功能 (123)9.7.2 清晰辨别车辆驾驶人脸像功能 (123)9.7.3 车牌自动识别功能 (124)9.7.4 线圈测速功能 (124)9.7.5 视频测速功能 (125)9.7.6 录像功能 (125)9.7.7 压线越线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5)9.7.8 逆行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6)9.7.9 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26)9.7.10 车辆类型判断 (126)9.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26)9.8.1 高清视频卡口一体机 (126)9.8.2 百万像素镜头 (127)9.8.3 车牌检测LED补光灯 (128)9.8.4 补光灯 (128)9.8.5 高亮LED辅助光源控制板 (129)9.8.6 车检器 (129)9.9 系统配置清单 (129)9.10 其他要求 (130)9.10.1 现场布局图 (130)9.10.2 施工安装要求 (132)9.10.3 接口协议要求 (132)9.10.4 基础设施 (132)9.10.5 交通设施要求 (133)10 集成指挥平台 (133)10.1 平台概述 (133)10.2 系统结构 (134)10.3 平台功能 (134)10.3.1 指挥调度管理 (134)10.3.2 勤务管理 (135)10.3.3 车辆追踪稽查管理 (136)10.3.4 路况信息管理 (138)10.3.5 交通违法管理 (140)10.3.6 分析研判与辅助决策 (141)10.3.7 设施管理 (143)10.3.8 系统管理 (143)10.4 数据设计 (144)10.4.1 主要数据分类 (144)10.4.2 数据要求 (144)10.5 平台技术要求 (146)10.6 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147)10.6.1 数据处理要求 (147)10.6.2 性能指标要求 (150)10.6.3 安全性要求 (152)10.7 平台对接 (153)10.7.1 对接架构 (154)10.7.2 对接需求 (154)10.7.3 实现功能 (155)10.7.4 性能要求 (155)10.8 系统接口说明 (155)10.8.1 电子警察子系统接口 (155)10.8.2 卡口子系统接口 (157)10.8.3 与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4 与GPS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5 与交通流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6 与信号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7 与诱导子系统的接口 (161)10.8.8 与事件监测系统的接口 (161)10.8.9 与非现场处罚系统的接口 (161)10.8.10 与车管、驾管、事故等系统的接口 (161)10.9 平台的架构 (162)10.9.1 平台系统的边界定义 (162)10.9.2 逻辑结构 (162)10.9.3 业务架构 (162)10.9.4 技术架构 (163)10.9.5 网路架构 (163)10.9.6 硬件部署设计 (163)10.10 GIS地理信息平台 (163)10.10.1 地图数据 (164)10.10.2 基本属性 (164)10.10.3 基础功能 (165)10.10.4 高级功能 (165)10.11 视频安全接入系统 (166)10.1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67)11 交通指挥中心 (168)11.1 系统概述 (168)11.2 系统布局 (169)11.3 指挥中心大厅设计 (169)11.3.1 显示布局 (170)11.3.2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70)11.3.3 LED 显示系统 (180)11.3.4 操作台 (183)11.3.5 决策会议区 (183)11.4 指挥中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183)11.4.1 指挥中心及机房装修 (183)11.4.2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 (185)11.4.3 供配电系统 (185)11.4.4 布线方式 (190)11.4.5 照明系统 (190)11.4.6 防雷接地系统 (192)11.4.7 空调及通风系统 (194)11.4.8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94)11.4.9 门禁系统 (195)11.4.10 屏蔽系统 (197)11.4.11 保安监控系统 (197)11.4.12 综合布线系统 (198)11.4.13 布线工程施工 (200)11.4.14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01)11.5 分控中心 (204)11.5.1 系统概述 (204)11.5.2 大队分控中心 (204)11.5.3 显示系统 (205)11.5.4 功能要求 (205)12 存储设计 (205)12.1 现状分析 (205)12.2 需求分析 (206)12.3 系统架构 (206)12.4 存储容量设计 (206)12.4.1 视频存储 (207)12.4.2 电警及卡口存储 (207)12.5 系统特点 (208)12.6 IP SAN存储设备 (208)12.7 FC SAN存储设备 (210)13 网络传输系统 (214)13.1 现状分析 (214)13.2 需求分析 (214)13.2.1 高可靠性需求 (214)13.2.2 多协议需求 (214)13.2.3 网络安全需求 (215)13.2.4 系统管理需求 (215)13.3 网络设计思路 (215)13.3.1 传输设备设计合理化 (215)13.3.2 传输网络层次化设计 (215)13.3.3 传输设备和链路冗余 (216)13.3.4 网络传输的扩展能力 (216)13.3.5 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 (216)13.3.6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17)13.4 网络架构 (217)14 基础建设施工要求 (218)14.1 地下管道 (218)14.1.1 横穿机动车道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2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3 管道引上处处理及路面恢复 (218)14.2 窨井 (218)14.2.1 窨井的设置 (218)14.2.2 大窨井 (219)14.2.3 小窨井 (219)14.3 设备机箱 (219)14.3.1 机箱的基本要求 (219)14.3.2 机箱设置位置的选择 (219)14.3.3 机箱的安装 (220)14.4 杆件 (220)14.4.1 杆件的基本要求 (220)14.4.2 杆件的吊装 (221)14.5 基础 (221)14.5.1 杆件基础 (221)14.5.2 独立的设备机箱基础 (221)14.6 检测器线圈 (221)14.6.1 检测器线槽的切割 (221)14.6.2 槽内敷线 (222)14.6.3 填槽 (222)14.6.4 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222)14.7 电缆线 (222)14.7.1 电缆线的要求 (222)14.7.2 电缆线敷设的一般原则 (222)14.7.3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4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5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 (223)14.8 接地 (223)14.8.1 杆件接地 (223)14.8.2 设备机箱接地 (224)14.9 前端设备防雷 (224)14.9.1 供电系统防雷保护 (224)14.9.2 摄像机防雷保护 (224)14.9.3 信号灯的防雷保护 (225)14.9.4 接地保护 (225)15 运行维护 (226)15.1 运行费用 (226)15.1.1 电费 (226)15.1.2 通信费用 (226)15.1.3 设备维护 (227)15.1.4 人员经费 (227)15.2 设备维修 (227)15.3 运维费用合计 (227)16 系统建设相关建议 (227)16.1 项目建设和使用机构设置 (227)16.2 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步配套交通工程改造 (228)16.3 完善管理设施 (229)16.4 培训和宣传教育 (230)17 投资预算 (2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行车难”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方案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国内外ITS发展概述 (2)1.2.1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2)1.2.2 国内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3 城市概况 (12)2 现状分析 (14)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4)2.1.1 城区路网现状 (14)2.1.2 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16)2.2 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18)2.2.1 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18)2.2.2 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18)2.3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分析 (20)2.3.1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 (20)2.3.2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分析 (23)3 需求分析 (25)3.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5)3.2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26)3.3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需求分析 (27)3.4 高清卡口系统需求分析 (28)3.5 交通指挥中心和集成指挥平台需求分析 (30)4 必要性分析 (31)4.1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需要 (31)4.2 有效缓解拥堵的需要 (32)4.3 加强交通安全的需要 (32)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3)5 总体规划和设计 (33)5.1 总体规划 (33)5.1.2 规划时间 (33)5.1.3 规划设计依据 (34)5.1.4 规划内容 (35)5.1.5 系统建设步骤 (38)5.2 总体设计 (39)5.2.1 技术路线 (39)5.2.2 设计思想 (39)5.2.3 设计原则 (40)5.2.4 建设目标 (40)5.2.5 系统总体结构 (42)5.2.6 系统物理结构 (42)5.2.7 系统功能 (42)5.2.8 系统方案特点 (44)6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6.1 系统概况 (47)6.2 设计依据与标准 (47)6.3 设计原则 (48)6.4 建设内容 (49)6.4.1 布点原则 (49)6.4.2 点位列表 (49)6.4.3 点位图 (50)6.5 系统架构 (50)6.6 网络架构 (52)6.7 软件架构 (53)6.8 系统功能 (56)6.8.1 交通流检测 (57)6.8.2 交通仿真 (57)6.8.3 联网控制 (57)6.8.4 自适应控制 (57)6.8.6 交通状态监视 (58)6.8.7 交通流统计 (58)6.8.8 路网管理功能 (59)6.8.9 特殊勤务控制 (59)6.8.10 公交优先 (59)6.8.11 瓶颈控制 (59)6.8.12 拥堵控制 (60)6.9 系统控制策略 (60)6.9.1 单点控制 (60)6.9.2 协调控制 (61)6.9.3 拥堵控制 (63)6.9.4 优先控制 (63)6.10 技术要求 (65)6.10.1 自适应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65)6.10.2 信号机技术要求 (67)6.11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9)6.12 系统配置清单 (70)6.13 施工要求 (70)7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76)7.1 系统概述 (76)7.2 设计依据与标准 (76)7.3 设计原则 (77)7.4 设计思路 (79)7.4.1 摄像机的选择 (79)7.4.2 补光灯选择 (79)7.4.3 检测方式的选择 (80)7.4.4 嵌入式主机 (81)7.5 建设内容 (81)7.5.1 布点原则 (81)7.5.3 点位图 (81)7.6 系统架构 (81)7.7 网络架构 (82)7.8 系统功能 (83)7.9 指标要求 (86)7.10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87)7.10.1 高清电子警察处理器 (87)7.10.2 高清摄像机 (88)7.10.3 高清镜头 (90)7.10.4 补光灯 (90)7.10.5 室外机箱 (91)7.10.6 防护罩 (92)7.10.7 防雷器 (92)7.11 系统配置清单 (92)7.12 其他要求 (93)7.12.1 接口协议要求 (93)7.12.2 基础设施 (94)7.12.3 交通设施要求 (94)8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 (94)8.1 系统概述 (94)8.2 设计依据与标准 (95)8.3 设计原则 (96)8.4 建设内容 (97)8.4.1 选点原则 (97)8.4.2 点位列表 (97)8.4.3 点位图 (99)8.5 系统架构 (100)8.5.1 高清摄像机前端 (100)8.5.2 前端与支队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101)8.6 网络架构 (102)8.7 系统功能 (102)8.7.1 前端摄像控制功能 (102)8.7.2 矩阵控制功能 (103)8.7.3 数字视频功能 (103)8.7.4 网络存储管理功能 (105)8.7.5 视频解码输出功能 (105)8.7.6 中心管理服务功能 (106)8.7.7 配置管理服务和WEB监控服务 (106)8.7.8 存储管理服务 (107)8.7.9 流媒体服务 (107)8.7.10 视频录像摘要功能 (108)8.7.11 综合监控客户端 (108)8.7.12 违法取证功能 (108)8.7.13 系统管理功能 (109)8.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10)8.8.1 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110)8.8.2 高清网络视频解码器 (112)8.8.3 流媒体存储服务器 (114)8.9 系统配置清单 (116)8.10 其他要求 (116)9 高清卡口系统 (116)9.1 系统概述 (116)9.2 设计依据与标准 (117)9.3 设计原则 (117)9.4 设计思路 (118)9.4.1 高清抓拍需求 (118)9.4.2 补光灯选择 (119)9.4.3 检测方式选择 (119)9.5 建设内容 (120)9.5.1 布点原则 (120)9.5.2 点位列表 (121)9.5.3 点位图 (121)9.6 系统架构 (121)9.6.1 路口前端设备 (121)9.6.2 网络传输系统 (122)9.6.3 中心管理系统 (122)9.7 系统功能 (123)9.7.1 线圈检测车辆功能 (123)9.7.2 清晰辨别车辆驾驶人脸像功能 (123)9.7.3 车牌自动识别功能 (124)9.7.4 线圈测速功能 (124)9.7.5 视频测速功能 (125)9.7.6 录像功能 (125)9.7.7 压线越线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5)9.7.8 逆行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6)9.7.9 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26)9.7.10 车辆类型判断 (126)9.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26)9.8.1 高清视频卡口一体机 (126)9.8.2 百万像素镜头 (127)9.8.3 车牌检测LED补光灯 (128)9.8.4 补光灯 (128)9.8.5 高亮LED辅助光源控制板 (129)9.8.6 车检器 (129)9.9 系统配置清单 (129)9.10 其他要求 (130)9.10.1 现场布局图 (130)9.10.2 施工安装要求 (132)9.10.3 接口协议要求 (132)9.10.4 基础设施 (132)9.10.5 交通设施要求 (133)10 集成指挥平台 (133)10.1 平台概述 (133)10.2 系统结构 (134)10.3 平台功能 (134)10.3.1 指挥调度管理 (134)10.3.2 勤务管理 (135)10.3.3 车辆追踪稽查管理 (136)10.3.4 路况信息管理 (138)10.3.5 交通违法管理 (140)10.3.6 分析研判与辅助决策 (141)10.3.7 设施管理 (143)10.3.8 系统管理 (143)10.4 数据设计 (144)10.4.1 主要数据分类 (144)10.4.2 数据要求 (144)10.5 平台技术要求 (146)10.6 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147)10.6.1 数据处理要求 (147)10.6.2 性能指标要求 (150)10.6.3 安全性要求 (152)10.7 平台对接 (153)10.7.1 对接架构 (154)10.7.2 对接需求 (154)10.7.3 实现功能 (155)10.7.4 性能要求 (155)10.8 系统接口说明 (155)10.8.1 电子警察子系统接口 (155)10.8.2 卡口子系统接口 (157)10.8.3 与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4 与GPS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5 与交通流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6 与信号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7 与诱导子系统的接口 (161)10.8.8 与事件监测系统的接口 (161)10.8.9 与非现场处罚系统的接口 (161)10.8.10 与车管、驾管、事故等系统的接口 (161)10.9 平台的架构 (162)10.9.1 平台系统的边界定义 (162)10.9.2 逻辑结构 (162)10.9.3 业务架构 (162)10.9.4 技术架构 (163)10.9.5 网路架构 (163)10.9.6 硬件部署设计 (163)10.10 GIS地理信息平台 (163)10.10.1 地图数据 (164)10.10.2 基本属性 (164)10.10.3 基础功能 (165)10.10.4 高级功能 (165)10.11 视频安全接入系统 (166)10.1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67)11 交通指挥中心 (168)11.1 系统概述 (168)11.2 系统布局 (169)11.3 指挥中心大厅设计 (169)11.3.1 显示布局 (170)11.3.2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70)11.3.3 LED 显示系统 (179)11.3.4 操作台 (182)11.3.5 决策会议区 (182)11.4 指挥中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182)11.4.1 指挥中心及机房装修 (182)11.4.2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 (184)11.4.3 供配电系统 (184)11.4.4 布线方式 (189)11.4.5 照明系统 (189)11.4.6 防雷接地系统 (191)11.4.7 空调及通风系统 (193)11.4.8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93)11.4.9 门禁系统 (194)11.4.10 屏蔽系统 (196)11.4.11 保安监控系统 (196)11.4.12 综合布线系统 (197)11.4.13 布线工程施工 (199)11.4.14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00)11.5 分控中心 (203)11.5.1 系统概述 (203)11.5.2 大队分控中心 (203)11.5.3 显示系统 (204)11.5.4 功能要求 (204)12 存储设计 (204)12.1 现状分析 (204)12.2 需求分析 (205)12.3 系统架构 (205)12.4 存储容量设计 (205)12.4.1 视频存储 (206)12.4.2 电警及卡口存储 (206)12.5 系统特点 (207)12.6 IP SAN存储设备 (207)12.7 FC SAN存储设备 (209)13 网络传输系统 (213)13.1 现状分析 (213)13.2 需求分析 (213)13.2.1 高可靠性需求 (213)13.2.2 多协议需求 (213)13.2.3 网络安全需求 (214)13.2.4 系统管理需求 (214)13.3 网络设计思路 (214)13.3.1 传输设备设计合理化 (214)13.3.2 传输网络层次化设计 (214)13.3.3 传输设备和链路冗余 (215)13.3.4 网络传输的扩展能力 (215)13.3.5 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 (215)13.3.6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16)13.4 网络架构 (216)14 基础建设施工要求 (217)14.1 地下管道 (217)14.1.1 横穿机动车道的地下管道埋设 (217)14.1.2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埋设 (217)14.1.3 管道引上处处理及路面恢复 (217)14.2 窨井 (217)14.2.1 窨井的设置 (217)14.2.2 大窨井 (218)14.2.3 小窨井 (218)14.3 设备机箱 (218)14.3.1 机箱的基本要求 (218)14.3.2 机箱设置位置的选择 (218)14.3.3 机箱的安装 (219)14.4 杆件 (219)14.4.1 杆件的基本要求 (219)14.4.2 杆件的吊装 (220)14.5 基础 (220)14.5.1 杆件基础 (220)14.5.2 独立的设备机箱基础 (220)14.6 检测器线圈 (220)14.6.1 检测器线槽的切割 (220)14.6.2 槽内敷线 (221)14.6.3 填槽 (221)14.6.4 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221)14.7 电缆线 (221)14.7.1 电缆线的要求 (221)14.7.2 电缆线敷设的一般原则 (221)14.7.3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222)14.7.4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222)14.7.5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 (222)14.8 接地 (222)14.8.1 杆件接地 (222)14.8.2 设备机箱接地 (223)14.9 前端设备防雷 (223)14.9.1 供电系统防雷保护 (223)14.9.2 摄像机防雷保护 (223)14.9.3 信号灯的防雷保护 (224)14.9.4 接地保护 (224)15 运行维护 (225)15.1 运行费用 (225)15.1.1 电费 (225)15.1.2 通信费用 (225)15.1.3 设备维护 (226)15.1.4 人员经费 (226)15.2 设备维修 (226)15.3 运维费用合计 (226)16 系统建设相关建议 (226)16.1 项目建设和使用机构设置 (226)16.2 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步配套交通工程改造 (227)16.3 完善管理设施 (228)16.4 培训和宣传教育 (229)17 投资预算 (229)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行车难”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