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之第5单元 第3板块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三 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答案

三东海之大乐[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泾.流(jīnɡ) 2.两涘.(sì) 3.渚.崖(zhǔ)4.尾闾.(lǘ) 5.礨.空(lěi) 6.稊.米(tí)7.牟.(móu) 8.汒.然(máng) 9.喙.(huì)10.井(hán)11.缺甃.(zhòu) 12.灭跗.(fū) 13..虷.蟹(hán) 14.絷.(zhí) 15.適.適然(tì)16.商蚷.(jù) 17.跐.黄泉(cǐ) 18.呿.而不合(qū)二、通假字1.不辩.牛马通辨,分别、辨别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通茫,模糊不清6.公子牟隐机.大息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智,智慧;通境,界线9.反.于大通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到达 今义:另提一事的介词2.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色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增减 今义:前进和后退7.合同..异 古义:“合”,使……合;“同”,相同 今义:两方或多方订立共同遵守的协议 8.然不然..古义:不正确 今义:不这样的话 9.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 10.百川灌河. 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四、一词多义1.闻⎩⎪⎨⎪⎧①闻.道百 听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学识2.知⎩⎪⎨⎪⎧①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道②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智慧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3.方⎩⎪⎪⎨⎪⎪⎧①敢问其方.道理②方.存乎见少 正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④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地方⑤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4.于⎩⎪⎨⎪⎧①拘于.虚也 介词,被②莫大于.海 介词,比③反于.大通 动词,到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秋水时.至 时:按时间 (2)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2.名词作动词 舌举而不下. 下:放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合.同异 合:使……合 2.离.坚白 离:使……离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壮美的景观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穷.众口之辩穷:使……穷尽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认为……少轻:认为……轻(2)然.不然然:以……为然(3)可.不可可:以……为可(4)汒然异.之异:为……感到奇异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示被动)2.拘于虚也(“于”表示被动)(三)省略句1.不知论之不及(之)与(“及”后省略代词“之”)2.知之弗若(之)与(“若”后省略代词“之”)(四)状语后置句1.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以察”“以辩”作状语,后置) 2.自以比形于天地(“于天地”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己”作“若”的宾语,前置)2.我之谓也(“我”作“谓”的宾语,前置)3.又奚以自多(“奚”作“以”的宾语,前置)4.莫吾能若也(“吾”作“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秋 水 时 至,百 川 灌 河。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光 Word版含解析

光诗海拾贝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读《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首联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
颔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颈联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杨必(1922-1968),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
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
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
1968年因病去世。
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1979年,复旦大学外文系为杨必开了追悼会。
对于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杀。
她姐姐杨绛不接受这种说法。
她在忆文中这样说:“我知道阿必的脾气,她决不自杀。
军医的解剖检查是彻底的,他们的诊断是急性心脏衰竭。
”但是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杨必是在受到迫害后自杀的。
他们说,杨绛如是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北京不清楚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自杀被当做“对抗文革”的罪行,所以家属一般都回避说是自杀,后来就一直沿用这个说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荒谬.( ) ②臃.肿( ) ③掷.下( ) ④嘿.然( ) ⑤鹄.立( ) ⑥褊.狭( ) ⑦倏.忽( ) ⑧嗤.嗤( ) ⑨骤.然( ) ⑩阴霾.( ) ⑪窸窣..( ) ⑫黑魆.魆( ) 答案 ①miù ②yōnɡ ③zhì ④mò ⑤hú ⑥biǎn⑦shū ⑧chī ⑨zhòu ⑩mái ⑪xī sū ⑫xū(2)多音字①露⎩⎪⎨⎪⎧ 露.头( )露.珠( ) ②藉⎩⎪⎨⎪⎧狼藉.( )枕藉.( ) 答案 ①lòu/lù ②jí/jiè2.辨清字形(1)⎩⎪⎨⎪⎧ 抵( )扺( ) (2)⎩⎪⎨⎪⎧ 愉( )渝( ) (3)⎩⎪⎨⎪⎧ 惦( )掂( ) (4)⎩⎪⎨⎪⎧ 陪( )倍( ) (5)⎩⎪⎨⎪⎧ 肆( )肄( ) (6)⎩⎪⎨⎪⎧谬( )缪( )(7)⎩⎪⎨⎪⎧ 恼( )脑( ) (8)⎩⎪⎨⎪⎧ 携( )镌( ) 答案 (1)抵达 扺掌而谈 (2)愉悦 始终不渝 (3)惦记掂量 (4)陪衬 倍增 (5)放肆 肄业 (6)荒谬 绸缪 (7)恼人 大脑 (8)携手 镌刻3.辨析词语(1)熟悉·熟习辨析“熟悉”指知道得清楚。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文档:第5章+13 短评两篇+Word版含答案.doc

13 短评两篇[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回銮.( ) 懿.旨( ) 辄.( ) 诏.书( ) 两码.事( ) 拿拷.( ) (2)多音字钥⎩⎨⎧( )钥匙( )锁钥 服⎩⎨⎧( )服从( )一服药 【答案】 (1)luán yì zhé zhào mǎ kǎo(2)yào yuè fú fù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ɡōnɡ( )顺ɡōnɡ( )亲⎩⎨⎧揣mó( )描mó( ) ⎩⎨⎧何以kān ( )之kān ( )测地形 ⎩⎨⎧戊xū( )变法shù( )守边疆 【答案】 恭 躬 摩 摹 堪 勘 戌 戍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否则 反之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名20来岁的男子突然一下从桥护栏上翻了出去,坐在桥外侧的排水管上,口中振振有词....,情绪激动,似乎随时都要往河里跳。
(×)请说明理由:“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这里并不是理直气壮,根据语境此处可用“念念有词”。
(2)李木匠天生力气大,在做木工时,斧斧有力,入木三分....。
(×) 请说明理由: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此处属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3)傅抱石巨幅国画《雨花台颂》以4 620万元的惊人高价拍出,创造了近两年国内古今书画拍卖新天价。
近年来,书画市场出现厚今薄古....现象,近现代书画天价频出,而古代书画却受人冷落,乏人问津。
(√)请说明理由:“厚今薄古”指在学术研究等方面,重视现代,轻视古代。
[相关·知识]《奴隶与盗贼》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北京告急,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单元自读文本伍员之死+Word版含解析.doc

学生用书[P104~P106]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使易种于兹邑B.乃属其子于齐鲍牧C.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D.益疏子胥之谋解析:选D。
A.“易”通“施”,延长,延续;B.“属”通“嘱”,嘱托,托付;C.“鞅”通“怏”,不满意。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劓殄.灭之殄:绝灭B.吴人怜.之怜:同情C.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习:熟悉D.必树.吾墓上以梓树:种植解析:选C。
习:训练,操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汝与.吴俱亡,无益也尽与.韩信B.且.欲有所用之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C.益疏子胥之.谋犹人之.有腹心疾也D.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然.今卒困于此解析:选D。
A.和;给。
B.将要;况且。
C.助词,的;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都表转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越王为人能辛苦..B.子胥以为..不可C.此商之所以..兴D.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解析:选B。
A.古义:经受艰苦困厄;今义:身心劳苦。
B.古今义相同,都是认为。
C.古义: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D.古义:亲自出征;今义:自己(做)。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
愿王早图之。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第三单元9+热爱生命:生命之歌+Word版含解析

9 《热爱生命》:生命之歌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我出身于工人阶级。
早年我就胸怀大志,积极热情富有理想;童年时期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是我生长在一个浅陋粗俗、养、没有文化的环境里。
我没有什么前途,只是仰望着上层社会。
我的社会杰克·伦敦冒充水手1902年8月,伦敦东区的贫民窟里来了一个穷汉,他自称是流浪的美国水手。
从他的谈吐、摇摇晃晃的姿势和一身破烂的衣服看,人们断定他确实是个穷水手。
这个水手待人热情,善于交际,愿意和一切人交朋友,什么都想知道。
白天,他出没于工人家庭和难民收容所。
他和难民一起排队领面包,同穷汉们一起躺在街市上或公园里,不停地和人们聊天。
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水手,乐于把心里话告诉他。
到了晚上,这个水手就躲到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把他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都记下来。
三个月后,这个水手提着一个手提箱回到了美国。
不久,根据箱子里的素材写成的特写《深渊中的人们》出版了。
作品令人信服地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你知道这个冒充的穷水手是谁吗?原来他是美国著名的进步小说家杰克·伦敦。
他出生在一个破产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代是在穷苦中度过的。
成为作家后,他更加注意接触社会生活,常与农民、流浪汉、乞丐交往,并详细记录他们的谈话,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小纸条成了百宝囊——杰克·伦敦读书法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
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赏析示例 六国论(共71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过去不等于未来。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当我微笑着说我很好的时候,你应该对我说,安好就好。 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成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狠狠去做。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5单元 Word版含答案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掌握和理解小说的内容。
2、能力目标: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教学难点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用平时的阅读小说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悟中学懂,上升为一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抽生朗读,概括情节。
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四、具体分析情节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性(故事性)很强。
而故事情节都按一定的模式运行: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请大家按照这个模式,把文章的情节主线理清。
1:发生——展示矛盾(在文章的发生部分,作者往往要展示矛盾。
文章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提问1:清兵卫对葫芦的态度如何?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和客人喜欢什么样葫芦?明确1:清兵卫痴迷葫芦,但是父亲和老师觉得他是没出息的孩子。
高中语文选修第5单元 第3板块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第三板块 课时训练二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遘:遇,遭受 B. 或随有瘳.瘳:病重 C.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钩致:逮捕 D. 狱.具矣 狱:案件,罪案 解析:瘳:病愈。
答案:B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作.而言曰 此疫作.也 B. 余叩所以..此所以..染者众也 C. 狱具.矣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D. 每质.狱词 然犹质.其首 解析:所以:都表示原因。
答案:B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B. ⎩⎪⎨⎪⎧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 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其.孰能讥之乎 D. ⎩⎪⎨⎪⎧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解析:A 项: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 项:引进动作处所,可译为“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C 项:代词,“那”“那些”/副词,表示反诘语气“难道”。
答案:D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鹿鸣宴”一典是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B. “黍熟黄粱”一典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
C. “车旅蚁穴”一典出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D. “卢生遗表”一典出自唐传奇《昆仑奴》。
解析:“卢生遗表”出自唐传奇《枕中记》。
答案:D5.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译文:偶尔拿来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如同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
B. 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译文:屋的前面很亮,屋的极端有气。
C.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
译文: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旧”“以”“以”;(2)句中的“及”“待”“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译文:
《魏略》中说:刘备在樊城屯军。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地区(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向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入座集合完毕,其他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在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估计自己又怎么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正为这发愁呢,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正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封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如实上报,这样的话封国内人口就多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答案:B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鹿鸣宴”一典是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B.“黍熟黄粱”一典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
C.“车旅蚁穴”一典出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D.“卢生遗表”一典出自唐传奇《昆仑奴》。
解析:“卢生遗表”出自唐传奇《枕中记》。
答案:D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确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各个不同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叙述事实大多精审而正确。这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据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诫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以及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作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
解析: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解析:A项,古义:活人。今义:陌生人。C项,古义:度过。今义:享受、受用或忍受。D项,古义:活的可能。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答案:B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贫者席地而卧②予我千金,吾生若③法应立决④日四三人⑤必械手足⑥贫则面语之⑦然犹质其首⑧主梏扑者亦然
译文:满足我的条件,就先刺心;否则砍去了你的四肢,心还不会死。
解析: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用来通光,屋顶开一个天窗用来透气。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B.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C.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D.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联:打开心结倾诉才能解脱
答案:A
10.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13.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请你给它拟副对联,并写条横批,以彰显它的作用。
要求:上下联每句不得少于5个字,横批至少4个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化解烦恼交流方可释怀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答案: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解析: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项不同。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译文:偶尔拿来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如同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
B.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译文:屋的前面很亮,屋的极端有气。
C.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
译文: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D.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第五单元第三板块课时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遘:遇,遭受
B.或随有瘳瘳:病重
C.少有连,必多方钩致钩致:逮捕
D.狱具矣狱:案件,罪案
解析:瘳:病愈。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B.余叩所以此所以染者众也
C.狱具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