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示踪法及其在中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而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位素标记法这种技术手段发明以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学生物教学中有着较广泛的较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和经验。

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教学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应用。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无比繁多、无比复杂的化学反应,如不借助某些特殊手段,是根本无法搞清其具体过程的。

但是,有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代谢过程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就变的轻而易举了。

利用这一技术手段,用同位素O18标记,可以搞清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是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3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CO2,可以搞清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碳经固定先生成三碳化合物,进而再被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而C4植物则是先经C4途径生成一种四碳化合物,再经C3途径生成三碳化合物,最后才被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利用这一技术手段,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某种氨基酸,可以搞清动物细胞内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氨基酸被细胞吸收后,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酶、抗体、蛋白类激素;也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另一种氨基酸;也可经脱氨基作用,含氮部分生成尿素最后经肾脏排出体外。

利用这一技术手段,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葡萄糖中的氧,可以搞清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最后成为代谢产物CO2中的氧;若用放射性同位素O18标记O2中的氧,可以搞清细胞呼吸过程中的O2参与代谢产物H2O的生成。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什么?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法,它利用同位素标记来追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吸收、转化和排泄的过程。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 生物元素的代谢过程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元素的代谢过程。

例如,在碳代谢的研究中,人们可以使用13C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同样的,在研究氮代谢时,我们可以使用15N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 美食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过程中还有另一个应用,那就是研究美食。

例如,在研究一种特殊食材的口感、营养成分时,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将同位素标记加入到这种食材中,通过研究其代谢、吸收来评判其品质,从而开发更为优秀的美食产品。

3. 健康监测和病理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还被应用于健康监测和病理研究中。

例如,在研究骨密度的变化时,通过在体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我们可以测量骨组织中的同位素含量,进而确定骨密度的变化。

同样地,在研究某些疾病时,通过检查患者体内的同位素含量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4. 生物质量养护管理同位素示踪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中。

例如,在生物质量养护研究方面,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中的养分吸收情况,进而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肥料使用方案。

另外,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同位素示踪技术也被用于研究食品制造中的各种反应过程,以保证生产出更为优质的食品。

总之,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元素的代谢过程提供帮助,而且还可以在美食研究、健康监测、生物质量养护以及食品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高中生物必修2: 实验素养提升4 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与应用

2020高中生物必修2: 实验素养提升4 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与应用

[技能必备]理解含义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有如1H、2H、3H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类,稳定性同位素是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是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衰变的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法即同位素标记法,包括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实践中运用较广,因为其灵敏度高,且容易测定。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32P、35S、131I、42K等。

如对孕妇及儿童某些疾病诊断中,要将食物或药物成分用示踪剂标记,就不能使用或多或少具有毒副作用的1放射性同位素,而只能使用对人体无害,使用安全的稳定性同位素。

常用的稳定同位素有2H、13C、15N和18O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的实验中,就是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

还有梅塞尔森做的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是用15N标记亲代的DNA分子。

[技能提升]1.(2019·山师附中模拟)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用14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若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既有14N,又有15N,则可说明DNA的半保留复制B.将洋葱根尖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经过一次分裂,子代细胞中的放射性会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用DNA探针进行基因鉴定时,如果待测DNA是双链,则需要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单链,才可用于检测D.由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知,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进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将用14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无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还是混合复制,子一代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中都既有14N,又有15N,所以由此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错误;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2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质(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DNA,所以子代细胞中的放射性会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B正确;DNA探针是单链DNA,用于检测双链DNA 时,需先将双链DNA打开形成单链,才能进行检测,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中,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在浙科版必修1P6教材中也有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此研究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次出现,总结如下: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

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 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

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

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

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DNA的半保留复制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分析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分析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分析中的应用生物学是探究生命奥秘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一员。

在生物学领域中,各种技术手段都在飞速发展,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指利用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对分子进行标记,通过监测分子内部正常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同位素分布情况来研究生物学问题。

本文将从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生物物理学方面生命过程中,许多生物学过程的本质是由生物大分子所决定的,因此利用生物物理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之一。

生物大分子中的氢原子和碳原子都具有同位素,如氢原子的氘核和碳原子的14C都可用于同位素示踪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势。

例如利用13C同位素标记技术对蛋白质分析,能够成为生物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生物化学方面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生物分子间的化学作用与转化规律等方面的学科。

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

例如,测定共价键的构成和化学应力等问题,需要有高分辨率的手段进行探究。

采用氘同位素标记和14C同位素标记技术可对化学键的构成和化学应力等问题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能确定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并进一步探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生命本质提供了新手段。

生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体系的核心。

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同时测定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序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生物学中。

例如氢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酶催化反应、蛋白质修饰、代谢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同位素示踪技术被运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如RNA转录、DNA拓扑和整合基因组编码选择性等。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分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推进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进展,更可以为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位素示踪法的来源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的来源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的来源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法原理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

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

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一、同位素示踪法的来源、基本原理和特点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1、灵敏度高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

2、方法简便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

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y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了非破坏性分析。

3、符合生理条件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重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

二、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实验应从实验的目的性、实验所具备的条件和对放射性的防护水平三方面着手考虑。

1、实验准备阶段(1)示踪剂的选择。

一般情形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周期长短,来选择具有合适的衰变方式、辐射类型和半衰期,且放射毒性低的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系 的。 二 探 究 光 合 作 用 中 元 素 的转 移
用 放 射 性 同位 素 标 记 尿 嘧 啶 核 糖 核 苷 酸 ( R N A 的特 征 碱 基 为 U) 、 氨基酸 , 则在基因转录 、 翻 译 的 产 物 中就会 含有 放 射 性 同位 素 , 还 可 以 用 来确 定 转 录 、 翻译 的场 所 。
五 探究D N A分子 半泌 蛋 白 的 合
通 过放射性标记来 “ 区别 ” 亲代 与子代的D N A, 如放射性标记 J 5 N, 因为放射性物质 N的原子量和 N 的原 子量 不 同 , 因此 D N A的相 对 分子 质 量 不 同 。 如 果 D N A 分子 的两条链都 是 N , 则离 心时 为重带 ; 如果 D N A 分 子 的一 条链 是 ” N, 一 条链 是 “ N, 则 离 心 时 为 中带 ; 如果D N A 分子 的两条链都 是1 4 N , 则 离 心 时 为 轻 带 。因此 可 以根 据 重 带 、 中带 、 轻带D N A 出 现 的 比 例, 判断D N A 复 制 是全 保 留复 制 还 是半 保 留复 制 。
要 方 法 ,它 可 以研 究 细 胞 内 的元 素或 化合 物 的来 源 、 组 成、 分布 和去向等 , 进 而 了解 细胞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化 学 物 质 的变 化 、 反应机理等 。 用 于 示踪 技术 的放射性 同位素一 般 是 用 于 构 成 细胞 化 合 物 的 重要 元素 , 如 H、 1 4 C、 N、 I s 0、 P 、 S 、 1 3 1 1 等 。在 高 中生物学 教材 中有 多 处 涉 及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的应 用 ,下 面 对 教 材 中 的相 关 知 识 进 行 归 纳 如下 :
七 在 生物 诱 变 育 种 方 面 的应 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中,如对DNA是遗传物质、,DNA的半保留复制、基因诊断、矿质元素的运输。

C4植物光合途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子转移的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半保留复制 C4途径分泌蛋白基因诊断在生物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离不开物理学和化学,我们可以这样说,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推动着生物学的发展。

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我们对细胞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各种物质的物质代谢更离不开化学,特别是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法为研究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下面是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只有两种物质:分别是DNA和蛋白质。

从组成元素上看,DNA含C、H、O、N、P,而蛋白质含C、H、O、N、S等。

且P主要存在于DNA中,而S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外壳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到底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和结果:二、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DNA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还是弥散复制?我们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

我们把DNA用15N标记,然后提供14N的原料让其进行复制,在F1代、F2代、F3代的DNA分子中,含14N、15N的链到底有多少条?通过同位素示踪法非常清楚,即:即:DNA在第一次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即四条链,两条链含15N,两条链含14N,进行第二次复制后,得到4个DNA分子,即八条链:其中含15N的两条,含14N的6条。

进行第三次复制后,得到八个DNA分子,即16条链,其中含15N的两条,14N的14条。

即不管DNA复制多少次,含15N的模板链只有2条,其余都是含14N的链。

若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离心,得到这样的结果。

所以,不论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的复制,还是复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都证明了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位素示踪法及其在中学生物学中的应用娄志义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30026)
左丽丽 (山东省寿光市第五中学262735)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X,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z1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

目前,由于中学《生物》课本中介绍的实验越来越多,涉及的同位素示踪法也频繁地出现,本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做一介绍
1 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1.1基本原理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如16O、17O和18O是氧的三个同位素。

而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如235U和236U是铀元素的两个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如a、B 一、B’、Y、X射线等)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
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

1.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特点
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具有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①灵敏度高。

放射性示踪法可以检测10-18~10-19放射性核素,比普通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10—12g)要高得多。

②方法简便。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Y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

③定位定量准确。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和转变,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中的定量分布,并且对组织器官的定位准确度可达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④符合生理条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质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

2各种同位素及其在中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氢的同位素已知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氕、氘和氚,氕和氘是稳定的同位素,而氚具有放射性,能够发射负B射线,因而可以通过
探测器进行追踪。

3H标记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3H取代化合物中的稳定同位素氕或氘,并以3H作为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例如,在高中《生物》选修本中,介绍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酸体的内质网中,17ra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叶高尔基体一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2 C的同位素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能够发射 B射线,因此可以用放射性14C 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稳定同位素12C,并以14C作为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一三碳化合物一糖类。

2.3 氧的同位素自然界中氧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16O、170、180,它们都不具有放射性,因此不能通过放射性进行追踪。

在示踪研究中,常用180代替化合物中的16O进行标记,最后通过质谱仪测定代谢物的质量的方法进行确定。

例如在教材中,介绍的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0分别标记H20和C0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0和C180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0和C02,第
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0和C1802。

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0,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0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4 P的同位素磷是一个简单的元素,除了质量数为31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外,还有几个放射性同位素,其质量数为29、30、32、33和34;但只有质量数为32和33的同位素存在足够长的时间可以作为示踪物之用,32和33都可以发射负B射线。

在教材中介绍了用32标记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的实验。

由于DNA中含有P元素,因而用放射性的32P取代DNA中的P,就使得DNA具有可识别性,从而和细菌的DNA相区别开来。

2.5 S的同位素硫的同位素32S、33S、34S、35S和36S中,除35S外,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因此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用的多是35。

教材中同样是在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介绍了35S的标记应用。

即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来显示其最后的存在部位。

由于蛋白质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可以把蛋白质和DNA区别开来。

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实验中涉及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之外,在一些习题中也经常涉及到。

例如用 N的同位素15标记核苷酸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N的同位素15N标记氨基酸,研究其在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用42K标记的培养基来研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等。

只要我们了解其中的原理便能触类旁通,解决学习中
的困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