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默写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默写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默写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默写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诗句的创作背景与题材对应正确的是:A. 战争时期,歌颂壮烈牺牲的战士B. 自然景观,描绘美丽的山水风光C. 爱情故事,描述纯洁美好的情感D. 家庭生活,写实平凡的日常琐事2. 以下古文段落作者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 曹操,《孟德新书》:“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B.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C. 白居易,《琵琶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D. 苏轼,《赤壁赋》:“世古帝王州县社稷者,痛哭之余何益哉!”3. 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A. “西山慢阻修竹径”——诗句中的破折号正确使用B. “你知道的,他一直在关心你。

”——逗号正确使用C. “她说:‘你为什么这么做?’”——冒号正确使用D. “生活是一本书,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逗号使用错误4. 下面哪个诗句的韵脚形式为“XXAAXX”?A. 不见故人泪先尽B. 曾经沧海难为水C. 多少楼台烟雨中D. 鸟宿池边树5. 请根据上下文补全空白部分的正确词语: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我独自漫步。

____一片洁白,世界仿佛沉默了。

雪花轻轻飘落在我的肩头,给我带来了一丝冷意,却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唐太宗御碑鉴于太行之颠,碣石之巅。

碑以正方体铸就,百尺高七,阴雕所备。

【问题一】唐太宗御碑鉴于哪两个地方?【答案】太行之颠,碣石之巅唐太宗御碑的形状是什么?【答案】正方体【问题三】唐太宗御碑的高度是多少?【答案】百尺高七【问题四】唐太宗御碑的特点是什么?【答案】阴雕所备【文段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五】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王之涣【问题六】诗句中“白日依山尽”指的是什么情景?【答案】太阳落山诗中的“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事物自有其去处和发展的趋势【问题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高考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

新高考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

新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该60篇高考默写必会篇目,2023年使用参考地区:山东、河北、重庆、湖北、湖南、福建、广东、海南、辽宁、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云南、西藏。

下面列举60篇名目内容和解析: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解析]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解析]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析]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解析]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壅也》)[解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析]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解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解析] “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解析]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解析]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学不可以已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庄子) (10 年11 考)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师说》(韩愈)(10 年16 考)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阿房宫赋》(杜牧)(10 年18 考)12、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NO.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④,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⑨。

”(《卫灵公》)【注】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②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⑥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知:通“智”。

⑦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弘毅:刚强,勇毅。

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NO.2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高中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是有力的印证。

答案:学不可以已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经常省察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荀子的《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答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讽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用蚯蚓比喻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句子是:“,,,,。

2024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

2024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

2024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在高考语文里可是个很重要的部分呢,宝子们。

一、为啥名篇名句默写这么重要呀它就像是语文试卷里的一颗明珠。

你想啊,这些名篇名句那可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从古代诗歌到散文,每一句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文学造诣。

而且在考试里,这可是送分题呢,只要你背得熟,写得对,分数就到手啦。

这就好比是在你通往大学的道路上,有一小段路是铺满了鲜花的,只要你弯弯腰就能捡到,多划算呀。

二、哪些是常考的类型呢有古诗词类的。

像李白的诗就特别容易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句多霸气,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每次读到都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

还有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老杜的忧国忧民就在这一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咱背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那颗伟大的心。

散文类的也不少。

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境界,真的是让咱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句话就教会我们要有胸怀天下的情怀,在考试里还能给我们加分,多好的事儿呀。

三、怎么才能把这些名篇名句背好呢宝子们,死记硬背可不行哦。

咱得理解着去背。

就拿古诗来说,你得先明白这首诗讲的啥故事,诗人在啥心情下写的。

像李清照的词,很多都是写她的愁绪的。

你要是理解了她的身世,她经历的那些事儿,再去背她的词就容易多了。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你能想象到那个孤独又瘦弱的女子在西风里思念爱人的画面,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而且啊,要多复习。

不能背完就不管了。

今天背了,过个三五天再复习一下,就像交朋友一样,得多见面才会更熟悉嘛。

还有个小妙招,把这些名句当成歌词来唱。

现在不是有很多古风歌曲嘛,有些就是根据古诗词改编的。

跟着唱唱,就不知不觉记住了。

四、在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啥呢字一定要写对呀。

宝子们,这可不能马虎。

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就是容易写错。

比如“己”和“已”,就差那么一点点,写错了就可惜了。

历年全国卷语文默写

历年全国卷语文默写

历年全国卷语文默写2022--2019一、2022年1.(2022全国乙卷)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答案】(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2022全国甲卷)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偷悦的住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名句默写专练(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答案]学不可以已2.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师说》1.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答案]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也;族者也,非天下也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五)《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8.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六)《诗经·卫风·氓》1.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尔偕老,老使我怨5.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七)《离骚》1.《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八)《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运用夸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4.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5.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6.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答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7.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8.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9.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0.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答案]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九)《登高》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