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3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试题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一、基础题知识点1照相机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知识点2投影仪3.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屏幕平面镜图,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使光能够投射到屏幕上知识点3 放大镜5.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A.照相机B.放大镜投影仪C.投影仪D.平面镜6.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__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知识点4实像和虚像7.实像与虚像的对比8.以下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9.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汽车的后视镜10.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11.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12.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度13.(扬州中考)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它的成像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14.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工作的,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填“顺着”或“倒着”)插架上,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15.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拓展题16.某同学做了两个照相机模型,如图所示,照相机A是在一个纸盒的中央粘上一张薄纸作为屏幕,一个盖上开一个小孔,另一边开一个大孔用来观察照相机B是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纸筒套在一起做成的,其中一个纸筒底部装了一个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薄纸作为屏幕,另一端也开个观察孔,他用这两个相机来对准阳光下明亮的景物(1)照相机A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照相机B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2)照相机A成的是________,照相机B成的是________(两空均填像的性质)答案1.D2.凸实3.凸透镜倒4.改变光路5.B6.凸透虚像9.A10.C11.B12.正立放大 513.凸照相机缩小14.倒着实15.略16.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5.2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5.2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及答案5.1 透镜提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A 一定是平行光B 一定会聚于一点C 一定是发散光线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A .凹透镜B .平面镜C .凸透镜D .凸面镜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 ,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 .一定小于LB .一定大于LC .可能小于L ,也可能大于LD .可能等于L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 、b 、c 、d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 .aB .bC .dD .都不行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是平行光束;B .一定是会聚光束;C .一定是发散光束;D .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 .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 .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二、填空题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填“会聚”或“发散”)9、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湖静映彩霞”和“潭清疑水浅”分叙述了两种物理现象,前句说的是光的 ;后句说的是光的 现象。
2.透镜分为 种,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前者对光线有作用,后者对光线有 作用。
3.近视眼镜的玻璃片实质上是 透镜,老花眼镜的玻璃片实质上是 透镜。
4.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1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5.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看到的是鱼的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6.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是五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 ;能会聚阳光的是 。
7.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 镜,使用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 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
8.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的地方叫做 点,最近的地方叫做 点,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cm 。
图2,是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
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9.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 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 镜,又可制成 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 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10.如图3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中的光路图,从图中可知: 是法线,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是折射角,光线是从 射入中。
11.当光线垂直照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直线上,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时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等于 。
12.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
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
二类包括 ,其特征为 。
13.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某种透镜成像情况如下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上表可推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大于 cm ,而小于 cm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2 节生活中的透镜1、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2、如图所示,很多汽车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它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A. 放大镜B. 投影仪C. 幻灯机D. 照相机3、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A. 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B. 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C. 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D. 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4、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
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C. 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应该倒着放置D. 屏幕上呈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5、以下是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6、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 属于虚像的是④⑤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7、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8、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B. 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C. 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D. 将茶色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9、如图所示,初夏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露珠相当于一个,我们看到的是叶脉的(选填“虚”或“实”)像。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亮B.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暗C.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无关D.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有关答案:C2.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3.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4.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5.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6.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7.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8.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21年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新教材《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分节练习题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2.如图5—2-1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学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凹透镜成虚像D.凸透镜成虚像3.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5.老太太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更清晰,她应该:( )A.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和放大镜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和放大镜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6.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可以不改变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一定改变8.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A.照相机镜头 B.幻灯机镜头 C.凹透镜和凸透镜 D.放大镜9.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C.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D.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10.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1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12.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某同学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则实际的金鱼()A.比观察到的金鱼小 B.比观察到的金鱼大C.与观察到的金鱼一样大 D.比观察到的金鱼位置深二、填空题1.放大镜也是____。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2.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3.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对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手机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5.如图所示,太原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在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完成开闸进站,为了兼顾疫情防控需要,使用了更加强大的“刷脸”功能,即便戴着口罩也能快速识别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凹透镜B.“刷脸”原理与幻灯机原理相同C.乘客通过摄像头所成的是虚像D.人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大6.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拍摄到更大的像应该将镜头远离景物B.景物在镜头前任何位置都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像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7.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用放火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C.看水中的石头 D.湖边人树在水中的倒影8.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编号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A. f<2cm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位置..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发生光的折射是;能会聚光的是;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F FF F FF F F F F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 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 的 像..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乙视力..则通常情况下; 选填“甲”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 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的焦距更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近点大约在 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 外;以避免 干扰..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 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 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三、作图题共14分21.6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22.4分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4分在下列方框中各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24. 4分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爸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法来辨别..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用手 触摸 眼镜名称 镜子类型判断依据 近视眼镜凹透镜 老花眼镜凸透镜 观看 报纸 眼镜名称 镜子类型判断依据 近视眼镜凹透镜 老花眼镜凸透镜 25.6分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F F像的性质 像与物在镜的 大小 倒正 实虚 u >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 >v >f 有清晰像 两侧 照相机 u =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 =2f 有清晰像 两侧 ∕ 2f >u >f 放大 倒立 实像 v >2f 有清晰像 两侧 投影仪 =<呈物应像观察光蜡烛放在a 、b 、c 、d 、e 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蜡烛放在 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26.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 、O 、B 位置时;在光屏上C 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 选填“实”或“虚”像..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 选填“C ”、“D ”或“E ”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 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 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27. 4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写出两条即可 分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① 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 着太阳光;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 、最亮的亮点.. ② 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 ③ 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④ 换用另一块镜片; ;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29、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30、蜜蜂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_______Hz ;这种声音_______ 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14.凸透镜;焦点..15.ABC;DE;BD;CE..16.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17.甲;甲;短..18.无限远;10 cm;25 cm..19.大气层;大气层..20.小;大..三、作图题21.略....22.略..23.提示:凹透镜;凸透镜;四、探究与创新题24.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字变小;字变大..25.呈现在光屏中央;d ;a ;d ;e ;放大..26.1倒立;缩小;实..2D..3能..27.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等..28.① 正对;最小..② 焦距f ..③ ..④ 重复前面的步骤..29、空气、骨/固体30、300、能 10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课标指南】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难点是照相机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投影仪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解释放大镜的放大现象.【典例剖析】例1:如图3-2-1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这时()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思路导航:由于照相机成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镜头对准被照物,像成在胶卷上,故眼睛只能对着A端观察像的清晰程度;为了使物体有更多的光进入镜头,在A 端得到清晰明亮的像,应B 端朝着明亮处.答案:B D学法指津: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像的明亮程度取决于进入镜头光的多少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练习:1.小明用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该把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当作胶卷.实际照相时,为了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该调节照相机的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例2:如图3-2-2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在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形成的(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而形成的像.思路导航:在空气中看到鱼缸里的鱼,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此时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由于鱼缸是圆形;里面装有水,从侧面看上去,它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因此看到鱼缸中的鱼被放大了.答案:光的折射;虚;右;凸透镜;放大的虚像.学法指津:掌握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理解放大镜的应用,才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练习:2.滴一滴水在塑封的名片上,看到水下面的字()A.等大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倒立的实像例3: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折射投影片透射过来的光B.投影仪中螺纹透镜组的作用是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亮度增强C.投影仪的光源采用的是碘钨灯而不是白炽灯D.投影仪的灯泡下面安装了一只凹面镜,其作用是保护底部塑料板,防止它被碘钨灯辐射的红外线熔化掉思路导航:投影仪中的凸透镜对投影片透射过来的光进行折射,从而实现对光线的会聚;投影仪中的螺纹透镜组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亮度增强;投影仪的光源采用的是碘钨灯,是因为它的体积小,亮度高,寿命长,更节能,是比较理想的点光源;投影仪的灯泡下面的凹面镜的作用是将焦点上的碘钨灯发出的光反射后会聚成平行光,射向螺纹透镜组,碘钨灯辐射的红外线的热作用是通过排风扇散出的.答案:D学法指津:了解投影仪的构造,分析各部分元件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练习:3.对于投影仪为什么能投射出彩色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螺纹透镜将光线发散透过透光投影片B.无图案的地方透过的白光C.有彩色图案的地方,透过的是和图案颜色相同的光D.色光和白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平面镜改变光路后射到光屏上成正立的彩色图片例4:关于实像和虚像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B.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的成像是虚像思路导航: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用光屏能接收到,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光屏不能接收到,所以B正确.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成虚像,而在折射现象中,折射时可能得虚像,也可能得实像;凸透镜成像时,可能得虚像,也可能得实像,因此A和D是错的.影子不是像,更不是虚像故C是错的.答案:B学法指津: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形式上: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它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好像从那里射出来的;二是从效果上:实像可以通过光屏接收到,能使在光屏处的感光胶片感光,而虚像不可能用光屏接收到,感光胶片更不能感光.练习:4.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例5: 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其特征为:.另一类包括;其特征为:.思路导航:从镜子的结构特征看:潜望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属于平面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属于凸透镜.从镜子的成像特征看:成实像的有照相机、幻灯机;其余均为虚像.答案:按镜子的结构特征分: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均为凸透镜.穿衣镜、潜望镜、牙医内窥镜,均为平面镜.按镜子的成像特征分:照相机、幻灯机成实像;放大镜、穿衣镜、潜望镜、牙医内窥镜均成虚像.学法指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明确分类原则,要求自己确定原则,体现了思维发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相当熟练才行.练习:5.关于常用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你做对了吗?练习:1.凸透镜光屏镜头倒立缩小的2.B3.A4.C5.C【实验探究】例1:关于照相机照相时的问题讨论:(1)用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体与所成像之间大小关系怎样?(2)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半身一寸像后改照二寸像,问: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②镜头如何变化?(3) 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半身一寸像后改照全身像,问: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②镜头如何变化?(4) 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全身像后,再给全班同学照全身像,问: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②镜头如何变化?思路导航:根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知:照相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要使像变大,则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缩小,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要变大;若使像变小,则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增大,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要变小.答案:(1)得到一个缩小的像;(2) 照相机向人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小);镜头向前移动(像距变大)(3) 照相机向远离人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镜头向后移动(像距变小)(4) 照相机向远离人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镜头向后移动(像距变小)学法指津:掌握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练习:6.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有进入镜头,应该如何调节()A.照相机向人移近,减小暗箱的长度B.照相机向人移近,增大暗箱的长度C.照相机离人远些,减小暗箱的长度D.照相机离人远些,增大暗箱的长度答案:C例2: 先拿一只放大镜实际做一做,再帮助老奶奶解决问题: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该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远一些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近一些思路导航:先作探究实验,总结出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再用规律帮助老奶奶.(1)取一只放大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一个固定架,利用太阳光测量该放大镜的焦距,将此数据记录下来.(2)取下放大镜,使它到书的距离始终保持在焦距以内,来回移动放大镜,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迹最大最清晰,用固定架将放大镜固定住.(3)用刻度尺量出放大镜到书的距离,并记录.(4)对比发现此时的长度最接近焦距.在移动放大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书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有:①放大镜离字越远,所成的像越大;②放大镜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同侧.因此,放大镜距离报纸远一些,所成的像将会清晰而且更大.答案:A学法指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放大镜的成像规律,本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知识回顾】【物理趣谈】墨镜夏天,阳光格外耀眼.为了防备阳光的强烈刺激损伤眼睛,人们外出时往往戴上一副墨镜.墨镜为什么能保护眼睛不被强光刺激而损伤呢?这要从墨镜的特殊构造说起.墨镜有许多种,其中有一种经常使用的墨镜,所用镜面玻璃是采用真空镀膜或化学处理的方法,在玻璃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而成.这种镜片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具有镜面反射光的功能,二是具有玻璃透光的功能.使用时部分光透过玻璃进入人眼,较好地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为了你眼睛的健康,夏天外出时别忘了戴上墨镜.【智能冲浪】一.基础训练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的像;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3.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6.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图3-2-4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 .摄影——光的反射C .电影——凸透镜成像D .倒影——平面镜成像8.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图3-2-3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二.能力训练9.某同学使用一个焦距为10㎝的凸透镜、塑料薄膜和硬纸板制作模型照相机,则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纸筒的长度之和应大于 ㎝.在使用模型照相机时,可以观察到塑料薄膜上的人像是 、且左右 .(选填“倒立”或“正立”;“相同”或“相反”)10.一个同学用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A .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 .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 .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D .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上、下、左、右与人相反1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放大的像C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D .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正立的像12.如图3-2-4,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A .正立的像B .缩小的像C .倒立的像D .放大的像13.老花镜掉在地上,镜片裂成两块,但仍留在镜框内,则用这个眼镜看书上的字时( )A .一个字会变成两个字B .看不到字C .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只是字上有一条缝D .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14.回答下列问题(1)平凸或凹凸凸透镜能否用来制作放大镜?水滴能否作放大镜用?(2)照相机为什么会有暗箱?图3-2-3(3)空白投影片为什么是透明的?放投影片时,用一条白纸将习题的答案部分遮住,为什么在屏幕上就看不到答案?(4)有些商品是有使用期限的,酒厂把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的背面,贴在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透过瓶中的白酒仍能清晰的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三.应用创新15.在给固定景物拍照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光圈大小B.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快门大小C.根据距离景物的远近调节焦距D.调焦要求:直到观察到被拍景物清晰的像为止16.小明学习了放大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用金属丝在铅笔尖上绕一圈拧紧,取下金属丝制成的小圆环,将金属丝浸到水里,平端着慢慢取出,环内水面呈凹面,如图3-2-5甲、乙.用它看报纸,报纸上的字变小了;慢慢向环内滴水,直至水面凸起,再用它看报纸上的字,字变大了.如图丙、丁.你能分析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吗?(1) ;(2) .图3-2-517.利用班上的投影仪,四人一个小组探究以下项目,并记录探究结果(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2)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什么?(3)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4)如何让投影片的像最清晰?(5)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6)上述操作实质是调节什么?参考答案1.凸透镜胶片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2.光圈快门3.凸透镜倒立放大投影片4.B 5.B 6.C 7.B 8.D 9.10 倒立相反10.C 11 .C 12.B C 13.D 14.(1)能能(2)为了不使底片跑光(3)空白投影片只有是透明的才能透过白光,不影响白屏的颜色;白纸反射各种色光,使光线无法透过,于是白屏上原来显示答案的位置出现暗区,看不到答案.(4)“生产日期”位于凸透镜(装白酒的瓶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点内,“瓶子”是一个放大镜.15.A、B、C、D 16.(1)凹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像(2)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17.(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会聚光线(3)左右也颠倒了,即完全相反(4)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即可(5)向后移动投影仪,再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6)减小了投影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