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看电影《狼图腾》有感

看电影《狼图腾》有感看电影《狼图腾》有感(精选5篇)《狼图腾》主要以插队草原知青陈阵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牧民与草原狼之间的故事。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看电影《狼图腾》有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看电影《狼图腾》有感(精选篇1)姜戎的《狼图腾》于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至今我还能回想起第一次伴着马头琴体验这个故事的那段时间,想想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而为了观看这部电影,也已经等待7年了,带着担心,带着期待,当得知是让雅克导演指导,那份期待更加的浓烈。
我一直向往着去看看腾格里的天空,一直向往去看看壮阔的草原,无奈多次失之交臂;尽管体验过巍峨的雪山,俊秀的宝岭,看过蔚蓝的大海,荡漾过平静的湖泊,但是草原,却一直心向往之,从未涉足。
对于狼,那种痴迷显得更加的深刻,而这种痴迷的起源,正是《狼图腾》的故事,然而更深的感受,是来自自己在很小的时候,阴错阳差的被狼救过一命,所以当我看到狼王留陈阵一命,最后陈阵留狼王尊严的时候,那曾在脑海深处的记忆又一次被唤醒,那种难以言喻的触动很真和震撼,若不是亲身体验,不会感悟的如此之深,在那一刻泪流不住。
这是一部诚意的作品,从月亮升起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开始不由的在眼眶里面打转转。
在最后结束的时候,旁边作为的男孩问女孩“感动吗”,虽然女孩轻描淡写的说“挺好看的”,但是就我自身而言,不仅仅能用“挺好看的”来形容。
如今电脑特技,3D效果泛滥的电影时代,能看到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实属罕见了。
可能我们会为聚众的种种抱不平,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无能为力,虽然今天的我们看他们那时代的思维方式觉得可笑,虽然我们看到那惨烈的狼马之战感到同情,那仅仅因为我们是局外人,局外人看世界,只有感情泛滥和理性分析交杂的事不关己,而真正的局内人,却有着更加复杂的情感从而不可言喻。
《狼图腾》的制作团队就是这样的局外人,带着一份恭敬心去用自己的理解复述这个故事,若真是局内人,可能出来的效果就会带着太主观的感情色彩了。
关于电影狼图腾观后感(优秀范文9篇)

关于电影狼图腾观后感(优秀范文9篇)关于电影狼图腾观后感篇1故事讲述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阵阵和杨克在上山下乡期间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
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内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他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
在与狠群的接触过程中,阵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自己想养一头小狼的念头。
但就是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贮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与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
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看完电影,感慨良多。
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不愧是“世界上最会拍动物”的导演,他完全脱离了小说《狼图腾》的固有框架的束缚,精心编织故事情节,使这部影片更加丰满,更具现实意义。
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命运的,但伟大的作品则往往是贯注了人的生命燃烧,情感表达,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的。
这也是中国道家哲学的最高境界:齐物我,泯主客,一生死。
它体现人类的最大悲悯和人文关怀,有着超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
《狼图腾》在某种意义上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在荒野生态哲学的视界之内,人、动物、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子民,他们生而平等。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尊严!在我们的大多“官方意识”(这是深具批判意义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理论)的叙事中,小人物的尊严往往被忽略。
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尊严不单是人的,同样也是动物们的。
动物可否谈尊严?大自然是否有尊严?在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思维中,肯定不存在这一疑问,但在荒野哲学的视界内,包括动物、植物、大自然均有尊严。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尊重它、呵护它、爱惜它,相互共生,和平共处。
我认为《狼图腾》的电影改编是成功的,它超越了小说的某种局限,特别是它突破了小说对狼性的的极度张扬和崇拜。
他在缅怀早期人类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的同时,着眼于人类精神家园的命题,把人类的生存与狼的生存并置于生态大草原的背景之下,着力表现人类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为所欲为的强权与霸道,自私与冷漠。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五篇范文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五篇范文电影《狼图腾》观后感一我在离别之际选择的电影,在开场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刚刚改革的时候知青下乡的故事。
没有看电影简介的我在心里想,如果冯绍峰扮演的这个人在下乡的地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那离别的时候该有多么痛苦啊。
于是我睁大了眼睛看下去。
在开场人物的心里独白就点题了“狼图腾”是最让我出戏的地方,但也展现了这部电影的可爱之处。
天空出现的由云彩组成的腾格尔和狼格外美丽,我在第一时间也不忘致敬后期。
我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了内蒙古和外蒙古,长了见识。
它从动物的身上教会了我们生存的法则和如何为人。
电影里最大的智者莫过于蒙古老人,他永远遵循大自然的法则。
不是所有的恶都只是恶,也不是所有的善都只是善。
万物都有双面性,包括人也有双面性。
它呼吁我们保护自然,不要过度开采,过度猎杀。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冯绍峰的母爱。
他从危险的狼窟里掏出了最后一只小狼。
那只刚出生的小狼,和已经成年的长得像哈士奇一样的狼不同。
它还在打着哈欠,它蜷缩着眯着眼睛,好可爱好可爱。
在它很小很小,还不会很大声的叫的时候,男主用狗妈妈的奶喂养它。
那个时候的人还舍不得吃肉,他坚持每顿都让小狼吃饱饱的肉,不让他受一点苦难。
后来,他的朋友提醒他,狼的天性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拼自己的性命去捕猎。
他心里纵然不舍,也狠心地让小狼崽学会辨别陷阱和让它学会游泳。
他会在小狼耍脾气绝食的时候心疼、会在它想逃跑的时候凶它但是舍不得打它。
他时时刻刻心里都在记挂着这个孩子。
他说,这是他养大的孩子。
所以,就算它咬了他,他也会很开心很欣慰地说:“太好了,你终于成为一头真正的狼了。
我再也不用担心你离开我会被欺负了。
”所以,狼咬了别的`孩子,他也会跑很久到乡里去拿青霉素,为他的孩子承担责任。
我在电影院里看到很多家长都带自己的孩子来看这部电影,的确,这部电影很适合孩子看。
如果我也有孩子,我会和他一起看这部电影,然后告诉他:“妈妈就是这样把你养大的。
”狼没有人性,就像孩子一样永远不听话。
《狼图腾》观后感3篇

《狼图腾》观后感3篇《狼图腾》观后感3篇《狼图腾》主要描述了知青陈阵来到草原后对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冒着与所有牧民为敌的风险偷偷养了一只小狼崽,而后发生的一系列温暖又感人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图腾》观后感3篇,欢迎大家阅读!《狼图腾》观后感1我们一家去看了一部电影——《狼图腾》。
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了。
《狼图腾》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要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故事。
学生陈阵和朋友到蒙古当知青。
一天夜里,首领老爷爷带领他们去挖狼群储蓄的食物----死黄羊,老爷爷说只能挖一半,要给狼群留一半,否则它们就会去咬牲畜。
但夜里,一个商人把黄羊都挖走了,导致了骨瘦如柴狼群愤怒到了极点,然而这时,愚昧的官员要捕杀狼,他们认为狼是祸害,必须斩草除根。
老爷爷叹气说:“这个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狼,越来越多的黄羊会把草原的草吃光,所以需要狼来维持黄羊的数量。
如果人类要捕杀狼的孩子,本来就愤怒的狼群一定会报复的。
本来一个好好的生物链,被人插上了一脚,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正如老人所料,狼群在一天夜里咬死了许多羊,牧人遭到重大损失。
还有一段感动的地方,就是陈阵收养了一只狼后,像养狗一样养它,天天喂它。
但老爷爷在陈阵不小心被自己的狼咬伤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狼天生就是一名战士,它们喜欢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食,你剥夺了那只狼向往自由,去捕食的权利,夺走了它的荣耀,所以你应该放了它。
是呀,狼不是狗,它们不喜欢靠人的喂养生活。
狼是属于大自然的,也就是蒙古人口中的腾格里。
所以人不能随便掌控它的生死。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我们不能随意的破坏生态平衡,因为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们人类。
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平相处。
就像老子说的那样,人法自然。
《狼图腾》观后感2在高中时候,经朋友推荐,我偶然的机会看了《狼图腾》,当时就对被书里的情节迷住了,我利用休息时间,将那本书看完。
最近又看了由这本书改变的电影,颇有感触,想说说自己的感悟。
电影基本遵循原小说的情节,但有些许改编,为了电影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大全8篇)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大全8篇)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它可以激发我们对写作的兴趣,同时提供实用的写作经验。
针对交通拥堵的问题,我建议我们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改善。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篇一大年初四我看了《狼图腾》这部电影。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震撼我的是电影中的草原狼。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陈阵跟草原狼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还亲手养大了小狼崽。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草原狼的智慧。
狼在围捕黄羊时,很有组织的把黄羊驱赶到事先扒好的大雪坑中,才把黄羊咬死,还会把死去的黄羊们挖个深深的雪窝冷冻起来。
等到开春给它们的小狼崽吃。
还有一个画面也深深震撼了我。
狼在受到人类攻击后开始报复。
它们在暴风雪中冲进马群,撕咬,把受惊的军马群一直赶进湖中,军马全部冻死在湖中。
知青陈阵对小狼的哺育也感动了我。
陈阵把小狼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养大。
怕狼崽子失去野性,开始训练小狼崽,跟狼崽子一起下水游泳,教它识别“夹子。
”可是小狼崽恢复野性咬他时,陈阵又非常的伤心。
那会儿,感觉陈阵就是个狼爸爸。
在草原上牧人是吃肉长大的,所以牧民死后要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
用一块白布裹住尸体放在尸体掉落的地方,是不埋葬的。
在我看这部电影前,我不喜欢凶猛的狼。
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完全改变了对狼的看法。
在大自然中,狼的宗旨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们掏狼窝,摔狼崽,还偷走狼的“口粮”害的狼走投无路,只好发起对人类的反攻。
人在电影中很可气。
其实,人类和狼群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应该学会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残杀。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篇二故事主要叙述了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饰)和杨克(窦骁饰)以知青的身份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巴森饰)、噶斯迈(昂哈尼玛饰)一家,也见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
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
《狼图腾》观后感精选15篇

《狼图腾》观后感精选15篇《狼图腾》观后感1看过不少影片,一般看完之后没有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而今年寒假在家看《狼图腾》,却触动了我的神经,像《狼图腾》这样让人有所感触、能引起人思考的影片不多。
有感1:《狼图腾》中狼的团结勇敢机敏和草原上万物和谐的关系,常常让我觉得狼就是传说中的人;而当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眼前利益把草原上的精灵赶尽杀绝任意破坏自然的时候,那种贪婪凶残本性暴露的时候,我往往是把人看成了传说中的狼。
这部大片三番五次地让我把影片中的人与狼错位。
有感2: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文明,几乎都诞生于一个民族从野蛮步入文明的时期,就是野蛮与文明各半的时期。
孔子说"文质彬彬",这个词中的"质"本意就是野性,文质彬彬就是文明和野性各占一半,但被后人曲解了。
有感3:不管是传说中的龙还是狼,其实都是野蛮时代的崇拜物,一个文明衰老不好,病态也不好,但它不是野性这些东西,而恰恰是现代文明规则的建立,是秩序、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的追求,是对中国人那种阴谋文化的摒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感4:一个人如何是年轻的,就是他还能对新鲜的世界,新鲜的知识感兴趣,一个文明也是。
眼睛去看新鲜的一切,就不会老,老是怀念过去,就会衰老。
《狼图腾》中的狼虽然强势、机灵等等,但我们不必去崇拜狼,做人要简单一点,光明磊落一点,一身正气多些,对自然界好奇心多一点,阴谋算计少一点,离现代文明规则就近一点,离衰老、病态远了一点。
《狼图腾》观后感2看过电影《狼图腾》后,不免让我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活有种特别的向往,茫茫的大草原上,飞奔的骏马,悠闲吃草的黄羊,还有隐藏在浓密草丛中的草原狼,到处充满了生机。
上头是蓝蓝的天,白色的云,下面是翠绿翠绿的草原,牧民们在草原上边唱歌,边放牧,一片祥和、温馨的画面。
电影《狼图腾》为我们讲述了狼与人,狼与草原的故事,人离不开狼,同时狼也离不开人,他们是相扶相依,又十分对立矛盾的两个物种。
关于《狼图腾》读后感8篇

关于《狼图腾》读后感8篇关于《狼图腾》读后感8篇姜老先生通过陈阵与杨克两位主人翁的对话生动的演绎了一遍草原生活;以及草原圣地由繁荣到枯萎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狼图腾》读后感8篇,欢迎借鉴参考。
《狼图腾》读后感一《狼图腾》是由法国导演让—雅克?6?1阿诺拍摄,冯绍峰、窦骁主演的以狼为叙述题材的一部影片。
主要讲述,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
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
在与狼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
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
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我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感觉能与老虎相媲美。
电影中狼捕杀黄羊的画面让人感觉很血腥,但是狼在捕杀猎物前所营造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又不得不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在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狼都是群体作战,其纪律性、耐性和组织性都不得不让人佩服。
电影中人类用卡车拿走狼储存的黄羊时所表现的贪欲也让人印象很深刻。
就如同当今社会少数人的现状一样,不惜一切手段满足自己的贪欲。
其实。
人有一定的欲望是正常的,这可以促使你不断进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当然,前提是欲望一定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当今社会,有很多人的贪欲是建立在损坏别人的利益基础之上的。
这种情况就是让人很难接受的,及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所以,人是要有一定的追求及欲望的,但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合理范围之内。
电影中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捕杀狼群的画面也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最后一头狼在同伴全部被消灭的时候还没有放弃,依然在奔跑,直到耗尽所有体力。
《狼图腾》观后感(通用15篇)

《狼图腾》观后感(通用15篇)《狼图腾》观后感1今天我们学校观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狼图腾》。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
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这些让陈阵记忆犹新的事情慢慢扳转了长期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无形的灵魂。
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奥妙。
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的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狼群很有耐心,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
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
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智慧无人能比,它的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仿佛与身俱来!它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团结等众多品德的化身.陈阵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迷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能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王国?许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
一个草原人,是必须与狼打交道到的,而与狼打交道,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维中。
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维方式,都将给成吉思汗带来不可小看的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日子好快,春节转眼就过去了。
要说春节其间能留下一点印象的事也就是几日前去影城看了一部电影。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等了很久了,因为电影的名子叫《狼图腾》。
第一次见到的文学作品还是十多年以前。
那时这本书太疯狂了,刚发行时书店几次断货,最后同事二民帮我借了一本。
当时一口气读了两遍。
是作者姜戎(北京知青)瞄写在草原的生活的一本书。
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
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合围猎物的机智勇猛和协作分工;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在同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做了细致的瞄写。
无以否认《狼图腾》确是中国影史上一部恢弘巨作,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中法联合采用3D高清实景拍摄。
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电影工业特效两者间绝佳契合而出的视觉观感,锡林郭勒草原的蓝天、白云、绿野、羊群。
或一望无际的原野,或延绵不绝的丘陵要多美有多美。
叹服自然之美的同时,那人与狼的世界仿若触手可及,作为曾执导经典动物剧情电影《熊的故事》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请来
世界上最好的训狼师,历经三年花重金训养蒙古狼,得以在电影中真正地将狼变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员。
片中有一场戏为面对被夺走黄羊后狼群对人类展开复仇,狼群风雪夜偷袭军马群一役中,场面宏大震撼,狼群追击着军马群在冰原上奔驰,两名马倌拿着手电誓死保卫军马的画面令人永生难忘。
如果读者没有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见过套马杆,很难想象那种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酷。
电影不仅用真狼上阵,还拍出了狼从侧面袭击马群,跃上马背撕扯马脖子的镜头,足以让人背生寒气。
虽然有镜头快速移动的呈现,但是视觉感非常舒服,丝毫都不觉得晃动和晕厥。
电影中群狼赶着群马长途狂奔,最后将军马赶入湖中全部冻死。
然后仰首向天长嗥的镜头,充分展示了复仇后那总酣畅淋漓的快感。
对真实感精益求精的态度,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令那原仅能留存在文字中的人狼传奇故事,得以在影幕上真实、多角度、立体性、完美地展现出来。
影片还把狼的狡猾、多疑的情节有细致的瞄叙。
如狼在准备袭击牧民家的羊群时,白天在高处对周围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
待夜半后才有序地展开。
由于羊圈过高而采用最大一只狼先爬在墙上,其它的狼依次踩在其身上跳入,同时墙上还留一只放稍。
待先入狼吃完后把多只羊的尸体摞高,然后借助抬起的高度跳出去替换在外面放稍的狼。
这种设计之巧妙、行动之迅速、分工之明确、回撤之有序。
在银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大的泪点在于,人类开着吉普车拿着半自动步枪对狠群延途追杀,最后几只狼在狂奔了38公里后,直到他累死在山上时才倒下。
还有两只走投无路的狼,其中一只选择跳崖自尽,另外一只,引诱牧羊犬到达洞中后刨塌洞穴与狗同归于尽。
这种就算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尊严场面。
是真真切切地震撼到我的心灵。
无疑片中狼才是最另人感动的演员。
另一点赞的为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创作,就是《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蜘蛛侠》等这些片子的原创音乐作者,是横扫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奖的电影配乐大师。
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等乐团的优秀音乐家演出,虽没有象《勇敢的心》之中有那种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感动,但美个单元与单节感觉都恰到好处。
非常准确地融入到作品的风格中。
为影片着实增色不少。
当然,片子还是有些许不足。
可能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
电影对图腾文化的阐释是不到位的,令图腾崇拜缺乏文化根基。
次之,冯绍峰和窦骁饰演的俩个知青中规中矩,没有大的亮点。
败点,我不得不吐槽两句。
片尾主题歌曲的演唱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
对此片而言不但没能画龙点睛地完美收官,实则在画蛇添足般越添越乱。
而此歌的词作与演唱就是那个天天嚷着要上头条的那位,原本立意非常明确的影片内含,在歌词里完全不知道想表达
的是什么。
感觉与电影一点儿不搭,与他的多数歌词里一样,千篇一律地总是出现迷乱、迷惘、孤独、彷徨、悲伤这个词调,毫无新意。
在有动不动就是一些要死要活什么的,一个字,写得和唱得一样烂。
总结一下,我想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通过蒙古牧民长者毕利格的言谈,道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破坏环境守恒法则的反思。
是那朴实无华的主旋律--人、动物、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夙愿,方是电影所寄予蕙心纨质的正能量。
最后要感谢一下广电,一刀未剪的让我们看到“主旋律”的片子。
应算的上精品佳作了。
我们能否从狼的身上找到现如今国人身上的弱点,那就是缺乏狼性中“坚韧、团结、顽强、拥有尊严、为生命而战”的精神,通过片中对“狼图腾”的崇拜,唤醒和激活我们内心深处被遗忘已久的精神宝藏。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观后得来,算做是浅浅地谈谈而已。
注:书中还就两种文明观点进行了阐述。
一种是游牧文明,对应着狼性——强悍进取——边疆民族。
一种是农耕文明,对应着羊性——温柔敦厚(儒家文化)——中原汉族。
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存续,就在于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输血,而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种种不如意,主要因为狼性不足,羊性太盛。
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输血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由边疆民族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一番。
而边疆民
族之所以能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就在于边疆民族是狼性民族,强悍进取。
个人认为此看法片面而牵强,不具备完整的论据做支持。
2015.3.6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