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NormalUniversity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211大学吗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211大学吗在高考志愿填报选择院校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南京师范大学是不是一本的问题很关心。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211大学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南京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在全国基本上也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注:自2021年开始,江苏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南京师范大学是211大学吗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南京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拓展阅读:南京师范大学简介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京师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
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
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
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类)49个,共涵盖74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重点学科有哪些?-南师大热门专业排名-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报名人数最多?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重点学科有哪些?——南师大热门专业排名情况关于南师大考研,南京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王牌专业及专业排名一直是各位考生及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换言之,当你决定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时,南师大的重点学科或王牌专业必定是你的首要选择。
就热门专业而言,报录比可以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还是要谨慎报考。
所以,选择专业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切勿一味追求热门。
有基于此,仙林南师大考研网()为各位报考南师大的考生整理了南京师范大学重点学科、热门专业及排名情况等信息,为你的考研之路添能加油。
欲知更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详情,请点击进入【南师大考研真题】,也可报名(南师大考研辅导),考研成功,快人一步!学科建设一、学科概况截至2018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0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获得A,4个学科获得A-,5个学科获得B+。
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数学、统计学、生物学、生态学、法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设计学、体育学、物理学、哲学、中国史、化学、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产、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仙林南师大考研网链接地址:/南师大考研辅导链接地址:/news/details.aspx?id=1715南师大考研真题链接地址:/kaoyan/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名单不全):金融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二、学科排名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根据学位中心公布的评估结果,该校参评的27个一级学科中,共有7个学科的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具体是: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心理学、美术学,其中教育学位列全国第三。
南师大秘书学学位学科

南师大秘书学学位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设有多个学位学科,其中包括秘书学学位学科。
秘书学学位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成为高级行政助理、秘书、行政管理等职业的能力和素质。
在南京师范大学,秘书学学位学科通常属于管理学院或者文学院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秘书学的基本理论、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秘书工作的实践案例,学习如何进行文件管理、会议组织、信息处理、协调安排等工作。
在秘书学学位学科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还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关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此外,还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
南京师范大学的秘书学学位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将有机会参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南京师范大学的秘书学学位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秘书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级行政助理、秘书等人才。
南师大文教资料

南师大文教资料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中国南京市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成立于1902年,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以培养教育人才为主,具有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是中国重点支持的高校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较大,拥有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校园内,有各类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体育设施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广泛的专业课程,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学校的教师团队实力雄厚,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校每年都有许多留学生来校学习,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优势为学校带来了活力和创新性。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供了许多国际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在科学研究方面,南京师范大学具有一定的实力。
学校拥有一批专业的科研团队,他们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学校还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京师范大学还注重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和志愿者活动等。
学校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具有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它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11大学的英文名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邮电大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大连海事大学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University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江南大学Jiangnan University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西北农林科大Northwest A&F University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石河子大学Shihezi University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宁夏大学Ningxia University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第二军医大学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第四军医大学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国防科学技术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南师大文博名词解释

南师大文博名词解释
“南师大文博”可能是指南京师范大学的文博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师范类高校,位
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文博专业中,学生主要学习文物鉴定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文物鉴定与保护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物商店、古玩市场等文物的鉴定与保护能力。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文博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文物鉴定与保护、博物馆学、考古学等。
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适应国家文物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南师大官网以获取更准确和具体的信息。
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是985和211吗-

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是985和211吗?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大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供大家参考!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江苏考生,南京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南京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985和211吗?相信看完以上信息,南京师范大学是几本您已经心里有数了,估计您还想知道南京师范大学是985和211吗?根据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南京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以下是江苏985大学和211大学名单:江苏985大学名单序号学校名称学校类型1南京大学综合2东南大学综合江苏211大学名单序号学校名称学校类型1南京大学综合2东南大学综合3苏州大学综合4江南大学综合5河海大学理工6中国矿业大学理工7南京理工大学理工8南京师范大学师范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10南京农业大学农林11中国药科大学医药南师大的专业是如何设置的,大部分是师范专业吗?说到南京师范大学,可能因为学校名称的关系,在咨询会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考生,说自己不想当老师,然后转身就走了,其实可能校名给了大家一个误解,首先,南京师范大学不是一所纯粹的师范院校,而是一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学科涉及文、理、工、农、哲、管理、经济等各个方面,目前有95个专业,加上专业方向的话,师范专业还不到20个。
南师大有哪些办学特点?南师有几个特点,第一,南师是一所211的综合性大学。
211大学校名英语翻译

211大学校名英语翻译1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中国-北京22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北京13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中国-上海44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北京54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中国-浙江96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中国-上海67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中国-江苏78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中国-湖北159中山大学Sun Yat Sen University (Zhongshan University) 中国-广东2310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中国-吉林3911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湖北1912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中国-天津1813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中国-四川351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安徽315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中国-天津1116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中国-北京1417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中国-陕西1718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黑龙江2619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中国-山东4519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中国-湖南3221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中国-福建2822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中国-上海823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中国-江苏21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中国-北京1225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中国-辽宁6026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中国-陕西3027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中国-上海2528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国-北京2029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广东3830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辽宁3331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中国-湖南4132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中国-重庆4233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北京5034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中国-甘肃6135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中国-湖北5136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四川3637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China中国-重庆8938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中国-江苏6439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湖北5940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中国-四川7041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中国-北京4342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湖北7943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中国-北京4444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China中国-陕西7545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中国-河南10646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江苏8447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上海4648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中国-江苏5849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江苏49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中国-陕西4751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国-吉林7652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中国-江苏7253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山东525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中国-湖北735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中国-陕西885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中国-江苏4057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中国-北京2758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中国-上海7158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中国-湖南8560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中国-广东5761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国-安徽8062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中国-黑龙江5363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中国-江西10064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中国-陕西8365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广东9366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中国-上海636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中国-湖北3768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中国-云南9169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中国-北京70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中国-上海1071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中国-福建8672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中国-江苏9072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中国-北京2474江南大学Jiangnan University中国-江苏6875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中国-北京697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dong)中国-山东8277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中国-广西8178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中国-陕西7779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北京678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中国-北京1681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北京5482西南财经大学South 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中国-四川3182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山西9284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中国-安徽9685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中国-北京6586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中国-辽宁9987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中国-贵州10588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中国-新疆10789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中国-内蒙古10290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中国-北京13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中国-北京9593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中国-北京5594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黑龙江9895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四川10396大连海事大学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中国-辽宁8796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中国-海南10498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河北6699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中国-江苏62100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中国-天津48101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ology 中国-北京561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Beijing中国-北京74103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中国-吉林101104石河子大学Shihezi University中国-新疆109105宁夏大学Ningxia University中国-宁夏10810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中国-北京78107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中国-青海110108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中国-西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专业培养方案依托于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适应面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维护与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具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素质。
(2)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3)具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研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探索、创新和实践意识并具备初步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
(4)了解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动态,具有精密跟踪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的能力。
(5)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工作适应能力。
(6)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一般修读年限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七年。
本专业的总学分要求为170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2学分,专业主干课程60.5学分、自主发展课程28.5学分。
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
(4)自主发展课程(28.5学分)
注:上表列出仅为本专业想向学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专业学生的自主发展课程可以在以上专业选修课中选择,也可以在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进行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的修读,或跨学校进行修读。
注1:课程名称右上角打*号的是专业核心课程。
注2:非专业课程,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进行修读。
电子信息工程辅修专业与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
说明:
1、辅修专业课程需在核心课程中选择确定,不少于30学分。
2、第二学位课程应包含相应的辅修课程、辅修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及少量
的非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5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