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荡漾(yàng)羸弱(léi)吮吸(shǔn)B. 嗔怪(chēn)坎坷(kǎn)蓦然(mò)C. 厄运(è)诅咒(zǔ)倔强(jiàng)D. 笑靥(yè)翘首(qiáo)恪守(k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国各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经过多次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疏散迅速有序。

D. 他详细解说了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及其与其他问题的关系。

3. 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待人接物诚惶诚恐。

B. 他不顾自己重病,依旧投身于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废寝忘食。

C. 在比赛中,他破釜沉舟,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 这场比赛的胜利,是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结果。

4.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6分)1. 《红楼梦》作者是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

2. 《史记》是由_________(人名)撰写的,采用的体例是_________。

3. 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中,收入了多篇感怀母亲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5分)1.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5.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 《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

高一必修一语文月考试卷

高一必修一语文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赫赫有名沧海一粟B. 毛遂自荐碌碌无为C. 艳阳高照恍若隔世D. 窃窃私语破釜沉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举办一系列课外活动。

B.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C. 他的演讲水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让人听了受益匪浅。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开阔了视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鱼翔浅底”中的“翔”是指飞翔。

B. “行将就木”中的“就”是指靠近。

C. “旁征博引”中的“征”是指引用。

D. “屡试不爽”中的“爽”是指成功。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

B. “他昨天去了北京。

”妈妈问。

C. 我问:“你能帮我找一下那本书吗?”D. 我看了一眼表,已经八点了。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仿佛一位害羞的姑娘。

B. 那条小溪宛如一条银带,蜿蜒在山间。

C. 那棵大树像一把大伞,为行人遮阳。

D. 他的笑声像夏天的雷鸣,震耳欲聋。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不佳的一项是:A. “这本书太有趣了,我一口气读完了。

”B. “你的作文写得很好,很生动。

”C. “这部电影拍得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D. “你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继续保持。

”7.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不完整的一项是:A. 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景象。

B. 他正在认真学习。

C. 她唱歌很好听。

D. 那本书很有趣。

8. 下列各句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们一起去了公园。

B. 他昨天刚买了一部手机。

C. 她每天都很早起床。

D. 他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9. 下列各句中,空缺处的词语填入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让人印象深刻。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通过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可以有效的总结经验和学习中的不足点,并且归纳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灸人口B. 筚路蓝缕踌躇满志栩栩如生锲而不舍C. 桀骜不驯筚路蓝缕栩栩如生锲而不舍D.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应该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元代罗贯中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小说。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骈文的代表作。

B.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C.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关于成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B.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寻烦恼。

C.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欺欺人,掩人耳目。

D.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中华文明有着一贯的处世之道,有着永恒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生存理念。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也决定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原则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不同的文化立场深刻影响着实践主体看待文化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要更加注重展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粹,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坚定走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既在传播渠道方面掌握现有媒体和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又在传播内容方面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共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ǎng)炫耀(xuàn) 晨曦( xī)溺爱( nì) 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灰烬(jìn)啮噬(shì)C.磕绊( kē)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沉湎(miǎn)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犄角(jī)摭拾(zhí) 瞠目(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静谧沧凉汗流夹背B.缠绵慰籍僻静贻笑大方C.蒙敝炽热驯服再接再厉D.甄别烙印矫饰怡然自得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10级语文月考试卷(基础模块)2010学年第二学期系别: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湍.急喘.息瑞.雪惴.惴B、倔.强崛.起委屈.掘.起C、模.样抚摸.日暮.羡慕.D、静谧.猕.猴弥.天披靡.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兴致勃勃无关紧要漫不经心风驰电掣B、万劫不复遍体鳞伤脍炙人口兴高采烈C、异想天开有条不紊人才倍出心安理得D、奋不顾身潜移默化走马观花举棋不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1)希拉里说,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美国应及早从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中。

(2)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庄严承诺,他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地履行打击犯罪的职责,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在刘国梁,孔令辉退役之后,王励勤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

A.摆脱自始至终一马当先B.转移继往开来首屈一指C.脱身一如既往当仁不让D.退出长抓不懈首当其冲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B、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

C、过后,家电产品的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

D、三年前,计算机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都是熟悉的。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是“白洋淀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B、《卖白菜》的作者是莫言,原名管谟业,当代作家。

C、《合欢树》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D、我们学过的《我的母亲》、《卖白菜》、《合欢树》三篇文章,后两篇与“母亲”无关。

6、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2)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3)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4)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A、明喻反问拟人明喻B、暗喻反问拟人明喻C、明喻设问拟人暗喻D、暗语设问拟人暗喻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改革开放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更受群众的..,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欢迎。

B. 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更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C. 只要..达到天地境界。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D. 不仅..他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B、在学生会干部精选会上,他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学生会的构想。

C. 田家英来看书的消息不翼而飞....,找他办事的人也跟到书店来。

D. 他的这些想法真是令人费解....。

9、从语言的得体性考虑,用词正确的一句是A. 请你明天在家里等我,我会按时光临的。

B. 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 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

D. 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10、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2)走了火的霹雳雷霆(3)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4) 不停的絮絮叨叨A、(2)(4)(1)(3)B、(1)(2)(3)(4)C、(3)(2)(1)(4)D、(1)(3)(4)(2)二、按要求做题(共9分)11、仿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3分)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原想。

12、名句填空(每空格1分,共6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战国末·赵·荀子《劝学》)(2)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3)落红不是无情物,。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三、语段阅读(共计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5题。

(共计11分)(甲)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

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

那明明白白是鬼子。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3.请摘出甲文中描写妇女们非凡摇船本领的两个比喻句。

(2分)(1)。

(2)。

14.甲文和丙文中划船水声的描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

(6分)①丙段写妇女寻夫未遇的回归途中,轻轻地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节奏;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的情绪。

②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划船声,一声接一声,一声紧一声,水声,节奏,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的品格。

15.对甲文的写景段与乙文的写景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的景物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暗示一场激烈战斗将在此展开。

B.甲文的景物描写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是全民皆兵,连荷花都在严阵以待,充满必胜的信心。

C.乙文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平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

D.乙文景物描写烘托出这群妇女寻夫未遇的失意与无聊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19题(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又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推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盘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喝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能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般了家,悲痛弄的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6.对于“合欢树”,下列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B.母亲把儿子的康复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合欢树上。

四、写作(40分).请以“最令我感动的”为话题作文。

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请注意采用综合的表达方式,力求具有真情实感。

答卷纸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二、按要求做题11、(3分),。

12、(7分)(1)(2),(3)(4)(5)(6)13、(2分),14、(2分),。

15、(2分)16、(2分)17(2分),,。

18、(3分)19、(4分)。

20、(2分)。

21、(3分)22、(2分)23、(2分),,,。

24、(2分)25、(2分)四、作文(40分)答案一、选择1、A2、C3、C4、B5、D6、C7、B8、D9、D10、A11、示例: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撷取一片枫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清泉石上流湖光秋月两相和达则兼济天下化作春泥更护花1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4、一种爵位大军阀,大官僚15、视……为粪土名词意动用法1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7、抒情情景18、最初没有丧失希望;满怀期待的等待;心灰意冷绝望上吊。

19.客观原因:因遭遇雷击失火,烧掉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加之等待救援的时间已较;主观原因:怨天怨命,陷于绝望;孤独无助,当时没有得到任何提醒或鼓励;等等。

20.⑴天阴下来,雷电大作。

⑵大火熊熊地燃起来⑶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

⑷余烟未了的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21示例;.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后升起。

22、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生活环境生活表现23、也许但还因为24、A25、略8.小船像……梭鱼。

驶起来……一般快。

9.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和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誓死保卫生活家园的气概10.①舒缓均匀、缓慢轻松夹杂少许失意②急促紧凑、整齐沉着镇定、临危不惧11.D 12.A 13.D 14.AD15.A.是抗战时期是大革命失败时期B.对抗战抱必胜信念苦闷中偷来淡淡喜悦(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