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
接力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八百里洞庭鱼米乡》教案

接力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八百里洞庭鱼米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八百里洞庭鱼米乡》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谣,歌词描绘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谣,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感受家乡的美丽,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八百里洞庭鱼米乡》的歌词和旋律。
2.通过学习这首歌谣,让学生了解洞庭湖的地理特色和丰富的物产。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理解歌曲背后的地理和人文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洞庭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案例分析法:讲解洞庭湖的地理特征和物产,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八百里洞庭鱼米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逐一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唱得好的学生展示自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相互评价,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讲解洞庭湖的地理特征和物产,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八百里洞庭鱼米乡》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家庭作业(2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第二天课堂上交流感受。
(听赏)洞庭鱼米乡-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洞庭鱼米乡-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性理解洞庭鱼米乡的民歌风情,了解其地域特征和生产文化。
2.能够通过音乐和歌曲,感受湖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美妙情感。
3.能够在班级合作中,自主合作完成一个展现湘文艺术风采的舞蹈或音乐小组表演。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曲感受湖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美妙情感。
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感性理解洞庭鱼米乡的民歌风情,了解其地域特征和生产文化,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的舞蹈或音乐创意,让学生尝试在湘文艺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个展现湘文艺术风采的舞蹈或音乐小组表演。
教学方式1.指导学生欣赏、感知、理解、表达、创造。
2.通过听力训练、口头表达、书写练习、表演和欣赏等不同形式,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其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脑筋急转弯:请学生思考“湖南有哪些美味的食品?”引入湖南洞庭湖的“鱼米之乡”一词。
2.音乐欣赏:播放《湖南印象》音乐片断,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纯粹的音乐、美好的画面和湖南特色文化。
3.游戏活动:请学生自由组合,用手做出湖南名胜的动作,全班一起猜,其中有“洞庭湖”之类的景点名称。
第二步:歌曲学习(35分钟)1.教师重点将“洞庭鱼米乡”民歌的音乐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听过去后再表述涉及旋律、节拍、重、轻、低、高、明、暗等音乐要素。
2.指导学生轻声对唱,慢慢地教会学生唱“洞庭鱼米乡”民歌。
3.采用学生传唱、先唱后敲、唱出意境等方法,加深对歌曲旋律、情感、韵律的认知4.教师请学生去了解这首歌曲的民族文化特点,在学生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回答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民歌的形成背景,展开历史和文化研究,及情感寄托和情感表达等。
第三步:收听故事(25分钟)1.介绍《洞庭鱼米乡的故事》(或者是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断)。
2.播放声音或者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洞庭湖的神奇以及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洞庭鱼米乡 |湘艺版(2012)

洞庭鱼米乡设计理念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够感受出歌曲《洞庭鱼米乡》男声独唱中那高亢悠远、炽烈奔放的湖南高腔唱法的演唱风格。
2.了解湖南的民间音乐的音调特点。
过程方法3.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4.激发对本土音乐,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洞庭鱼米乡》高腔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歌曲的音响(像)资料,风光图片及相关的文章(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阶段目标:通过童谣来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音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湘潭人见了面互相问候会说:你恰饭哒冇?(用琴弹出音调)恰嘎哒(用琴弹出音调)夏天的晚上,爷爷带你乘凉的时候,是不是唱过这样的童谣?你能用方言读出童谣来,老师就可以把它弹出来。
你们信不信?让我们来试一试吧!磨子磨,割子割,铲子铲,蚂蚁子上山扣手板。
红鼻子狗,跟我走,我冇挨它,它啊我一口。
让我们聆听一首湖南民歌小调《乡里妹子进城来》,一边听一边找小调和刚才我们唱的童谣有什么联系?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音调特点<12356 五声调式>和湖南民间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调式是五声调式,一般由12356这五个音组成旋律。
湖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它的旋律自然离不开12356。
来自于当地方言的音调旋律,衬词、倚音、波音、下滑音等装饰音,使湖南民歌具有了浓郁的地方韵味。
2.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湖南,欣赏一首用湖南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洞庭鱼米乡》。
二、歌曲欣赏:1.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是?(出示洞庭湖风景区图片)这儿风光旖旎,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爱游历于此,唐代诗人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

《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洞庭鱼米乡》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湖南、湖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洞庭鱼米乡》,能够听辨歌曲的特点,感受、体验歌曲那高兴、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湘赣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湘赣地区的歌曲风格,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聆听《洞庭鱼米乡》(1)导入师:让我们来听听湘赣地区的民间乐曲,看看这里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2)初听乐曲(知识拓展)①作曲家白诚仁,作词叶蔚林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作曲家。
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
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叶蔚林(1933-2006),广东惠阳人。
中共党员。
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团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湖南省歌舞团创作员,湖南省文化厅创作员及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过山谣》、《白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初别》、《酒殇》、《割草的小梅》,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幸福长在春长留》、《夏日的牙龙湾》、《相思天长地久》等。
《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2006年12月5日12时因病治疗无效在海口逝世,享年73岁。
洞庭鱼米香-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洞庭鱼米香-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洞庭鱼米香这首乐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音乐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
教学内容
1.了解洞庭鱼米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学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学习演奏乐曲的相关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通过图片或影像资料介绍洞庭鱼米香的地理环境和背景.
2.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第二步: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1.播放《洞庭鱼米香》原版音乐.
2.引导学生跟随原版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3.通过唱、读、弹的形式,学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第三步:学习演奏乐曲的相关技巧
1.老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2.老师示范基本演奏技巧.
3.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动手演奏乐曲.
第四步:总结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分析.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习演奏乐曲的相关技巧.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
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演奏乐曲.
课后作业
1.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洞庭鱼米香的历史文化背景.
2.练习乐曲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难点在于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演奏技巧上.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进行练习和演奏,从而加深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演奏技巧. 同时,我们也需要設計實際又簡便的練習方法,指导學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提高演奏水平.。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洞庭鱼米乡》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洞庭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现了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词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人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美景之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
此外,学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描绘家乡美景的歌曲,他们会更加感兴趣,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洞庭鱼米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洞庭鱼米乡》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洞庭鱼米乡》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对于家乡美景的理解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洞庭鱼米乡》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演奏:邀请学生用乐器演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6.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美景的理解和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词:描绘洞庭湖美景和丰富物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洞庭鱼米乡》。
《第四单元 洞庭鱼米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洞庭鱼米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洞庭鱼米香》这首歌曲,感受其漂亮的旋律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2. 通过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湖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洞庭鱼米香》这首歌曲,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并尝试用歌声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音乐课件和教学器械(音响、钢琴等)。
2. 学生准备音乐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感受。
3. 提前安置学生收集有关湖南地区风土人情的资料,以便在教室中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导入新课1. 播放《洞庭鱼米香》的音乐,请学生欣赏2.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3. 引导学生回答,并简单介绍歌曲背景4.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洞庭鱼米香》(三)新歌学唱1.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2. 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轻声唱,并找出难点3. 教师讲解难点乐句,并示范演唱4. 学生练习演唱,教师指导5.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判(四)拓展延伸1. 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元素可以让我们借鉴?2.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歌曲的旋律漂亮、节奏明快、歌词富有诗意等特点3. 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家乡美景的歌曲,并演唱给同砚们听4.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五)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和音乐元素的应用方法2. 安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将《洞庭鱼米香》这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和音乐元素应用到其他歌曲的演唱中,进行尝试和创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洞庭鱼米香》这首歌,并能够准确表演歌曲的舞蹈动作。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洞庭鱼米乡》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以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为背景,描述了洞庭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生动,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我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风光和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洞庭鱼米乡》,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
2.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洞庭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洞庭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乐教材: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4.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洞庭湖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洞庭鱼米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引导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小组竞赛,让学生分组演唱《洞庭鱼米乡》,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鱼米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湖南、湖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洞庭鱼米乡》,能够听辨歌曲的特点,感受、体验歌曲那高兴、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湘赣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湘赣地区的歌曲风格,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洞庭鱼米乡》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湘赣地区的民间乐曲,看看这里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知识拓展)
①作曲家白诚仁,作词叶蔚林
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作曲家。
今天
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
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叶蔚林 (1933-2006),广东惠阳人。
中共党员。
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团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湖南省歌舞团创作员,湖南省文化厅创作员及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过山谣》、《白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初别》、《酒殇》、《割草的小梅》,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幸福长在春长留》、《夏日的牙龙湾》、《相思天长地久》等。
《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2006年12月5日12时因病治疗无效在海口逝世,享年73岁。
②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
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至今都是东洞庭湖的写照。
湖北和湖南之称,即来源于洞庭湖。
3、介绍创作的时代背景:《洞庭鱼米乡》写于1959年,在1956年的夏天,作者第一次到洞庭湖区深入生活,正值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际,黑黝黝的土地,金灿灿的谷穗,天水相连的湖面,扬帆捕鱼的船队,丰富的水产,农民舒畅的心,欢笑的脸,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真是个鱼米之乡。
作者在这里学习了湘中、湘西农民的高腔山歌唱法。
(3)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4)再听乐曲(歌曲划分)
想一想,歌曲各部分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料阔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开阔优美,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好像置身于捕鱼船队之中,朝气蓬勃,富于生活气息。
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
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山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5)分段欣赏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1、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2、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