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04页 0163页 0190页 0217页 0268页 0326页 0328页 0512页 0554页 0575页 0641页 0689页 0713页 0809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0 老王 12 卖油翁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逢入京使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 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共3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界。”
悬念和伏笔
悬念:也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 团,暂不做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 要出现的事或物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 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 笔交代含蓄,有助于达到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 合理的效果。
作用:设置层层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 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埋下多处伏笔,使文章 情节发展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严谨。当谜团揭开后, 读者会在恍然大悟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我”
她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 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
小花
次我来时没有的!”
我只好趴到地上闻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
摸溪水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 吹微风 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感叹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 的风?!”
看月亮 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 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
2.如何理解“我”精神上的变化?
遇到小姑娘之前
“我”的生活是“灰色”的,精 神世界是孤独寂寞的“沙漠”。
那次旅行后
对“我”产生了无形的影响,“我” 已经能够注意到生活中的美好,开 始能够发现平常事物之美。
3.前文的悬念被解开,伏笔得到照应。
悬念一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闻到 小夜曲
嗅觉 听觉
通感
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形象 地表现出了小姑娘对花香诗意的 感觉,表现了小姑娘对大自然中 美好事物的热爱。
4.哼唱德彪西的《月光》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心境?
面对月光下沉睡的草原,她哼唱着《月光》,表 现了她对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热爱,也表现了 她身处绝境时的淡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课件:《阿长与山海经》 (共44张PPT)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
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
•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 明确: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 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 “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 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 无法翻身。
地位低下,
不被人重视
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妈睡觉时总是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
大字, 挤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个粗人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 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 了” ……
真诚和善良
读 懂 课 文 了 吗?
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一、(1—2) 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二、(3—18) 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
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 三、(19—29) 写“我”对长妈妈产生的“新的敬意。 四、(30、31) 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是怀念之情。
合作学习
1、质疑:小组讨论、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3)“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哪些 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 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太事
阳。
,夸
为父
后,
世善
追
刑天舞干戚 [图]
干戚之舞,猛志常 在。胸腹代首,天刑何 有于我哉!
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
•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 明确: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 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 “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 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 无法翻身。
地位低下,
不被人重视
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妈睡觉时总是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
大字, 挤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个粗人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 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 了” ……
真诚和善良
读 懂 课 文 了 吗?
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一、(1—2) 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二、(3—18) 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
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 三、(19—29) 写“我”对长妈妈产生的“新的敬意。 四、(30、31) 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是怀念之情。
合作学习
1、质疑:小组讨论、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3)“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哪些 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 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太事
阳。
,夸
为父
后,
世善
追
刑天舞干戚 [图]
干戚之舞,猛志常 在。胸腹代首,天刑何 有于我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课件(28张PPT)

3.当堂达标
六、学习反思
(二)课文分析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 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句的含义,把握作者 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 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 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 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目标
阿长与《山海经》
教 学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拎出线索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五、情感升华 六、写作训练 七、拓展延伸
分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析
《台阶》这篇小说通过叙
述父亲为盖新屋、造台阶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
为下一单元追求道德高度的学习做下铺垫。
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的生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 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 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 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
五讨《、论台寻《总 , 阶结初》购山全步这赠海文感篇,知小送经情文说感意通自》升,过己之华形叙成述渴情对父父亲求,亲为已充的盖初新久满步屋印、的了象造书尊,台阶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应幸个不者时代应。农该民艰以难人的生道存主状态义和精他们神为来改变关现心状而不不懈
台阶 教 学 设 计
达成策略
1.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 言词汇,理解词义。
2.掌握实、虚词,译全文;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二、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复述故事,表演展示 四、分析课文,深入探究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六、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前准备
1、课本书/电子课本 2、红黑笔 3、笔记本
梁 启 超
新课导入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 “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 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可见每个 人对于“苦与乐”的认识都不一样。
拓 展
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的六个 主要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谭 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
秀、杨锐、刘光第。
谢谢观看
本文的语言风格
1.庄重。本份文审所慎谈、论多的一话份题深是思关熟于虑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 2.轻灵。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表达方法、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3.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了论证。 4.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思 考 探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 人生的看法,说说自己应尽到什么责任。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 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 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 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 少有人物。
读字正音
揽(lǎn) 契约(qì) 监督(dū) 卸却(xiè) 循环(xún) 如释重负(shì) 悲天悯人(mǐn)
1.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3.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4.海阔天空:意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亦比 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5.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快速阅读全文,明确作者观点。(2分钟) 第一部分:_负__责__任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_尽__责__任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人生当__勇__于__承__担__责_任___ ,
1、课本书/电子课本 2、红黑笔 3、笔记本
梁 启 超
新课导入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 “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 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可见每个 人对于“苦与乐”的认识都不一样。
拓 展
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的六个 主要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谭 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
秀、杨锐、刘光第。
谢谢观看
本文的语言风格
1.庄重。本份文审所慎谈、论多的一话份题深是思关熟于虑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 2.轻灵。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表达方法、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3.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了论证。 4.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思 考 探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 人生的看法,说说自己应尽到什么责任。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 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 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 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 少有人物。
读字正音
揽(lǎn) 契约(qì) 监督(dū) 卸却(xiè) 循环(xún) 如释重负(shì) 悲天悯人(mǐn)
1.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3.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4.海阔天空:意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亦比 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5.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快速阅读全文,明确作者观点。(2分钟) 第一部分:_负__责__任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_尽__责__任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人生当__勇__于__承__担__责_任___ ,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战争后的十余年 间,茨威格的作品呈现爆发式态势。主要突出在小说和 传记作品的创作中。1917年创作戏剧《耶利米》,1920 年创作传记《马赛琳娜德博尔德》、人物评传《三大 师》、传记《罗曼·罗兰》,1922年创作小说集《热带癫 狂症患者》和《日内瓦湖畔的插曲》,1925年创作人物 评传《与恶魔搏斗的人》,1927年创作历史特写集《人 类群星闪耀时》等等。
身份?
• 5个,斯科特(海军上校)、鲍尔斯(身份不 明)、威尔逊(科研博士)、埃文斯(英国 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 尉)、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
整体感知
2.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 大”的?
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1912年,斯科特 探险队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 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 个个悲壮地牺牲的故事。
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初读抢答
• 1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 1912 •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 英国 •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什么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 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 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 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 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 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 好在崎岖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 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身份?
• 5个,斯科特(海军上校)、鲍尔斯(身份不 明)、威尔逊(科研博士)、埃文斯(英国 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 尉)、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
整体感知
2.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 大”的?
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1912年,斯科特 探险队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 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 个个悲壮地牺牲的故事。
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初读抢答
• 1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 1912 •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 英国 •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什么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 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 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 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 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 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 好在崎岖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 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本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紫藤萝的命运感悟 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 幸都不足为惧,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 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建设祖 国的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
观花 忆花 悟花
紫藤萝瀑布
欢腾、喜悦的情趣 旺盛、蓬勃的生命
喜悦
抚慰内心伤痛 惊叹紫藤萝复生
香味:“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 着我。”
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赏花前 赏花时 赏花后
焦虑悲痛 宁静喜悦 振奋向前
“我”为何会“焦虑”和“悲痛”?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家庭遭迫害,小弟患绝症等原因,多 年来焦虑与悲痛一直压在心头。
“我”的心情为何会变得“宁 静”“喜悦”?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 以某种象征意义。
出淤 泥而 不染
濯清 涟而 不妖
梅花香自苦寒来
紫藤 萝瀑 布
宗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18 紫藤罗瀑布
1.把握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2.学习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
的生动与优美。 3.领悟文中哲理,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第三段(10--11)
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生长。” 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下面的待放。” 花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带着尖底的舱。”
从整体到局部
花瀑
花穗
花朵
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
(1)“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 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 周知,流传得很广。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 死于战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 意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 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根据内容概括大意。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 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 级 氢 弹 试 验 获 得 圆 满 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 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字词积累
qīng
氢弹
tuò
开拓
sh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 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 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 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这 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 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 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 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署名
pìn
选聘
diàn
奠基
chàn
颤抖
xiòng
夐
àn xī xiǎn
黯兮 鲜为人知
xūn
日曛
zhì
挚友
rú
妇孺皆知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 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 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 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 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 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 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 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 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 听得更加清楚!”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 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 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 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 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 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 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 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 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 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 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 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 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 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细读感悟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品味语言
1.“‘粗估’参数的时候……签字的时 候,手有没有颤抖?”
排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 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忠厚平实”,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⑦1932年,“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 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 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1 邓稼先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 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 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 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 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 士等。